资金面宽松,债市为何熊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债利率走低对债券基金的影响 资金面宽松,债市为何熊平?

资金面宽松,债市为何熊平?

2024-06-29 19: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来自:陈曦固收研究,作者:陈曦

近期资金利率走低并未带来债市收益率下行

2022年3月份以来,受疫情扩散和央行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资金利率不断走低。但充裕的资金流动性并没有带动债券收益率下行,3月至4月利率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平坦化上行。

资金面利率与债市收益率走势的背离让市场产生了很多疑惑,货币市场利率下行以来,市场对债市产生了“牛陡”预期,但现实走势却是“熊平”。

基于此,我们对2019年以来历次资金面宽松的原因及期间债市的表现进行回顾,并探究资金面宽松对债市的影响。

2019年以来四次资金面利率宽松时期债市表现不一

自2019年以来,资金面先后有四次出现明显宽松,历次资金面宽松期间债市的走势不一,主要总结如下:

(1)2019年6月-7月包商银行事件:资金利率快速走低,但对债市影响甚微。

包商银行事件后,央行释放大量流动性以缓解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压力,但是宽松的流动性并未对债市产生明显影响,在此期间除三月期同业存单利率出现明显下降外,一年期同业存单以及债市债收益率均未发生明显波动。

图1

:2019年6月-7月期间资金利率下行对3Y期国债影响较弱

图2:2019年6月-7月期间资金利率下行对10Y期国债收益率并无显著影响

(2)2020年3月-6月疫情冲击:资金利率与债券收益率齐降。

为缓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压力,央行在2020年1月至4月间多次降息,资金利率快速下降,但在2020年4月之前,大量的流动性投放对债市收益率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债市收益率仅是缓慢下行。

2020年4月3日央行宣布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37bp后,债市收益率才开始快速下行。

究其原因,多次降息虽然对市场投放了大量流动性,但是市场对后续资金面能否持续宽松依然谨慎,而超额准备金利率的调降彻底打开了市场的想象空间,强化了市场对宽货币可持续的预期。也就是说,导致此轮债市出现“陡牛”的原因并不是资金面的宽松,而是市场对宽货币的预期强化所致。

       图3:2020年3月-6月期间资金利率下行带动3Y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

图4:2020年3月-6月期间资金利率下行带动10Y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

(3)2020年12月-2021年1月永煤事件:资金面宽松,债市紧货币预期修正。

永煤事件出现后,央行向市场投放大量流动性以缓解风险。受国企AAA级债券违约的影响,虽然资金面已经宽松,但利率债收益率在11月期间不断上行。

直到11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避免系统性风险后,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被证伪和修正,货币政策紧缩的焦虑得到缓解,债市收益率在2020年11月20日达到最高点后开始快速回落。

       图5:2020年11月20日后3Y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图6:2020年11月20日后10Y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

(4)2022年3月至今多因素扰动:资金市场流动性充裕,但债市收益率平坦化上行。

2022年3月以来,受疫情扩散扰动、企业信贷需求收缩、留抵退税和央行加速上缴利润等因素影响,资金市场出现流动性淤积,导致资金利率不断走低,但是债市收益率一直在平坦化上行。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期待的降息自2月起已多次落空,加之欧美等国家加息信号不断加强,市场对进一步货币宽松的预期已经逐渐打消,债市收益率上行压力不断增大。

图7:2022年3月至今资金利率下行,但3Y期国债收益率平坦化上行图8:2022年3月至今资金利率下行,但10Y期国债收益率平坦化上行

资金面宽松未必会带来债牛,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才是决定债市的关键

基于过去四轮资金面宽松时期债市的表现,可以看出资金市场的宽松并不一定会对债市形成实质性利好,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才是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

(1)如果资金面宽松,同时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强烈,债市收益率大概率会出现陡峭化下行,类似于2020年4月债市的“陡牛”行情。

(2)如果资金面宽松,但市场没有对宽货币的预期,则宽松的资金面对债市影响可能比较有限。

(3)如果市场有紧货币预期,此时资金面宽松会修复市场对紧货币的悲观预期,类似于2020年永煤事件后债市的走势。

(4)若市场本来存在宽松预期但落空,那么虽然资金利率不断下行,但未必会对债市构成利好,类似于当前债市的平坦化上行走势。

当前债市依然存在收益率平坦化上行的可能性

我们在2022年1月就提出“警惕债市调整风险”,2022年4月债市如出一辙,实际货币宽松力度远不及市场预期,因此债市并没有出现市场所预期的“陡牛”,而是一直在平坦化上行。

我们认为,短期的流动性过量充裕难以持续,货币宽松约束较强,稳增长组合仍为“宽信用+宽财政+宽地产”。

短期的流动性过量充裕难以持续,尽管近期收益率曲线有所平坦化,但是依然处于历史上相对陡峭的水平,我们仍然认为债市存在平坦化上行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国内疫情反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