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带缓存与无缓存在性能和应用场景上有什么不同,该如何合理地选择它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固态硬盘带1g缓存 固态硬盘带缓存与无缓存在性能和应用场景上有什么不同,该如何合理地选择它们?

固态硬盘带缓存与无缓存在性能和应用场景上有什么不同,该如何合理地选择它们?

2024-07-04 0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单概括

预算充裕、追求顶级性能——带缓固态。

日常使用,无缓固态足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固态的基本原理

我会以比较通俗、但是可能不是非常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让读者尽可能简单、直观的了解。

固态硬盘,主要有闪存芯片、主控芯片,以及缓存芯片(不一定有)三个部分组成。

具体来说,闪存芯片相当于存储数据的“仓库”,我们所有的数据都以“0”和“1”的形式保存在闪存芯片中。

主控芯片则相当于数据仓库的“管理员”,只有它才知道,仓库里的各种数据,该如何排列组合成我们的数据。

而缓存芯片,则相当于一个临时存放场,用于暂时放置需要写入的数据,其拥有比闪存芯片更快的速率。

为什么要“暂时放置”呢?

因为固态硬盘的闪存芯片,在写入的时候,必须要一页一起写入。

一开始,闪存中最小的存储单元,内部一次性只能容纳一组“0和1数据”,称之为“SLC”。

后来,随着技术进步,一个存储单元内可以容纳2组、3组乃至四组数据,也就是后来的MLC(严格来说容纳N组数据的都可以叫MLC)、TLC、QLC。

但是,当我们向固态内写入数据的时候,是无法做到对于某一个单元来进行写入的。

要写,就是一组单元一次性全部写一遍。

你可以通俗地理解成要写入数据的时候,就是一次性写一层: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写入放大”。

比如说,“一层”对应1个G,而固态闪存芯片支持1000次擦写(实际比这个多,这里为了方便)。

也就是说,写1000次以后,这1个G的一层就报废了。

但是,如果我们写入50MB、100MB,同样需要完整的写一层,实际上还是用掉了1G的“写入次数”。

这就是固态硬盘的写入放大。

而有缓存,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数据暂时放在缓存区,攒够1个G我再一次性写入到一层里,不浪费次数。

总结与适用场景

总结一下的话,固态硬盘的缓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提高缓内读写速率缓解闪存的写入放大问题

但是,缓存芯片,同样会增加固态的成本,同时发热、功耗也会增加。

最终价格也会上升。

同时,目前的无缓存固态,逐渐开始搭载HMB技术(可以把电脑内存当成固态的缓存来用)以及模拟SLC Cache技术。

典型的像是致态的TiPlus7100,就是一块HMB技术+模拟SLC Cache缓存的产品,整体性能已然非常优秀。

同样品牌、同样容量的带缓存固态,价格则贵了大约10%:

并且,配套有独立的散热器,可见散热压力更大。

所以我觉得,目前,如果没有极高的要求,日用来说,发热更低、更实惠的无缓固态,会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