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深度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困在你心里了 经典深度解读

经典深度解读

2024-06-21 11: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肖申克的救赎》位列第一。

自1994年弗兰克· 德拉特将它搬上荧幕,26年后它仍是人们心中的难以超越,霸占豆瓣电影Top250的第一名。

有人这样评价,《肖申克的救赎》让悲观者继续前进,无助者得到力量,傲慢者心生敬畏,绝望者看到希望,迷茫者开始思考。

它的不凡在于,人生的每个阶段重温,你都会有不同的震撼和感动:希望、自由、信念、勇气、坚持、友谊、力量……

任何一个你离不开的地方,就是监狱

最开始看这部电影,对我来说,监狱就是监狱,一个永远都不会和我扯上关系的地方。我甚至是带着一种对不常见生活的好奇心和窥探欲来看的。

现在才发现,这样一部讲述监狱高墙内故事的电影,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和喜爱,是因为监狱是一个巨大的隐喻。

任何一个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监狱。

有多少人一辈子困在不喜欢的工作里,每天去上班要靠忍受?

有多少人一辈子困在糟心的感情里,和另一半互相憎恨着生活?

有多少人一辈子困在一个早已厌倦的小地方,羡慕地看着别人去闯荡?

当感到痛苦和不自由,怎么办呢?

有的人是安迪,积蓄力量准备越狱,有的人是老布,早早给自己下“我这辈子就这样了”的结论,最后被体制化,渐渐麻木,渐渐习惯于最初自己厌恶的生活,开始恐惧其它生活,因为他已经成为无法在其它环境中存活的单维生物。

我想到了那个刚毕业就端上铁饭碗,在一个清闲的、每年最多忙一两个月的国企部门混日子的朋友,拿着发不了财但是也饿不死的工资,做着无法带来成就感和意义感的工作。

刚开始讨厌这样的生活,厌倦单位的人情世故,可是短暂的挣扎之后就认了命,短短几年过去,已经开始习惯那样的生活,更离不开那样的生活。因为他已经没有能力面对外面的快节奏和竞争,就像老布无法面对疾驰的汽车和日新月异的世界。

肖申克监狱里有位图书管理员老布,他每天把监狱里的书摆到推车上,每天推车去牢门口分发图书。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这个工作,就这么在狱中过了五十年。

有一天他终于得到了假释的通知,获得了自由。通知下达时,他却整个人都慌了。他劫持了狱友,希望因此获罪,重回监狱。

抗争无效。他还是被假释了,离开了监狱。

五十年后的世界变化太快,令他咂舌。路上到处都是汽车,他走路跌跌撞撞,差点被车撞到。

他有关节炎,做事缓慢,工作力不从心,无法与人合群。

他非常孤独,只能去公园喂喂鸽子。他入睡困难,夜里常常从噩梦中惊醒,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

他写信给从前的狱友们,说希望能够用枪打劫,好被送返监狱继续过从前的日子。他把监狱当作自己的家。

他与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格格不入。

面对扑面而来的变化,他每天活在恐惧之中,丧失了生存下去的信心。他收拾好行李,穿戴整齐,在房间里自杀了。

五十年来的牢狱生活已经使老布彻底地体制化。出了监狱,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人,他失去了生存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他在牢狱之外有了人身自由,但心灵的自由早已被监狱扼杀,他早就没有了属于自我的世界。

《哈姆雷特》里说,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监狱,里面有很多地牢。

生活就是每个人最大的监狱,我们被现实和命运囚禁在生活中。

我们大多数人,都过着老布在监狱里一样的生活。我们在家和公司之间,麻木地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经营着工作和生活。只有深夜下班、周末时分,也许才能有一点放风的时间。

一开始你叛逆不羁,到处碰壁,碰得头破血流;后来你学乖了,假装顺从合群,假装世故成熟;再后来你真的认命了,变成了乌合之众;到了最后,你开始依靠体制,离不开体制。

老布自杀后,瑞德说了一段关于“体制化”的话:

“他只不过是被体制化了,在这儿,他是个有地位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到了外面,他什么都不是。但我得告诉你,这些围墙很奇怪,刚来的时候,你会恨它,慢慢你就会习惯它,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你离不开它,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人之所以容易被体制化,是因为体制化带来了确定的安稳,安稳带来了所谓的安全感。

这段话,总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加勒比海盗2》里的那艘“飞翔的荷兰号”,船员把灵魂卖给船长,日复一日的劳作,然后渐渐贝壳化,最终成为船身的一部分。

真是这段话的绝佳比喻。

自我设限是最大的监狱

首先要梳理一下全片的时间线:

1948年,安迪入狱;

1950年,进入图书馆,帮助典狱长洗钱;

1963年,发现了真凶,要求翻案,被典狱长拒绝;

1967年,挖通了逃生通路,并发生了本文开头的对话。

但直到1975年,安迪才逃出生天—— 这正是最大的问题,为什么他要等上八年?

一切都要回到安迪入狱的第一夜,影片中有一个赌局,大家都下注,这个文静的男人会第一个受不了这个鬼地方。

可事实上,这位爱好地质学的银行家在第一个晚上就找到了可以令自己专注而忘掉痛苦的事情——研究监狱的墙。

正如很多质疑说的,这个计划不被发现,其实是一个幸运。安迪也深知这一点,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维护自己在监狱里的特殊地位,为了争取独居一个监室,为了不被警卫查房,而做了大量努力。

没有什么事情是万无一失的,这个计划并不是电影的BUG,而是现实生活中,当你要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时,你必须承受的风险。

真实的监狱是被迫进入的,但“生活监狱”最开始大多都是自愿进入的。

当发现被困住了,面对这座监狱,宣布“我没办法”、“我没选择”、“我无可奈何”,实在是太容易了。

“我什么都不会,除了继续做现在这份低门槛工作,我做不了别的。”

“我已经过了能折腾的年纪了”

“我总是三分钟热度,我坚持不了的。”

“我的性格不适合。”

“选错了伴侣,我不幸福,但是现在离开太迟了,这辈子就这样了吧。”

“光是带孩子和做家务,我已经精疲力尽,我还能怎么样?”

只要你愿意,镣铐随时送到你手上,高墙随时平地而起。

自我设限是最大的监狱,否定自己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然后放弃寻找出路,放弃努力和抗争,其实就是在精神上画地为牢,给自己判了监禁。

安迪托瑞德买锤子,瑞德刚开始以为是会闹出大动静的那种违禁用品,有点犹豫。因为狱方虽然对黑市交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存在一条红线,越过红线就会惹麻烦。

结果瑞德拿到锤子时,撇嘴笑了,实在是太小了,他说:“用这玩意儿挖地道,估计得挖上600年。”

可是瑞德觉得要花600年才能挖通的地道,安迪花了19年就挖通了。

安迪想修图书馆,想申请资金,老布说:“孩子,我在这儿经历了六个典狱长,我学到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当你要钱的时候,没有一个典狱长不把他们的屁眼嘣得跟小军鼓一样紧。他们只会花纳税人的钱为监狱做三件事:加高围墙,修建牢房,增派守卫。”

典狱长果然像老布说的那样以预算不足为由拒绝了,安迪从典狱长那里得不到钱,提出写信向州参议院申请资金,典狱长的说法是老布说法的2.0,监狱想申请到资金,只有三件事,加高围墙、增加牢房、增派守卫。

事情果然如典狱长说的那样,安迪的信石沉大海,所有人都觉得安迪是在犯傻,因为他在做一件没可能的事。

但是安迪一直写一直写,州参议院终于不胜其烦,给他拨款200美元以及捐赠一批旧书和杂物。安迪开心地说:“只写了六年。从今天开始我要一周写两封。”

最终州参议院被逼得没办法,每年拨款500美元给图书馆。

大家一致觉得零可能申请到的拨款,安迪只花了几年时间。

你看,事情很少会糟糕到完全无能为力的地步,总能找到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的的办法。

电影的著名台词:“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说的就是这个。心存希望的人,无论什么处境都无法把他钉死。他们就像落进石头缝里的草籽,只要有一点点机会都要蓬勃生长。他们是那种被关进监狱就开始积蓄力量,筹谋越狱的人。

为什么安迪始终像个自由人?

我有时候在想,肖申克监狱里关着的大多都是刑期漫长的重刑犯,如果没有安迪的出现,他们是不是会一个跟着一个地变成老布?

老布年轻的时候,所有人年轻的时候,是不是都是中途入狱的汤米那个样子?眼神明亮,说话眉飞色舞,对什么事情都兴致勃勃,对自己有期待,有机会就紧紧抓住机会,比如听说安迪可以帮忙考文凭,拼命努力地跟着安迪从不识字的状态开始学习。

后来呢,就像王小波说的那样:“那一天我二十一岁,是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来,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成像挨了槌的牛一样。”

最后,眼神明亮、兴致勃勃的汤米,会变成眉目低垂、没有指望的老布。这恐怕是大多数人的命运。

这时候的瑞德,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

自由不在外面,而在自己心里。心若不自由,处处都是牢笼。

安迪还在牢狱里时告诉瑞德,等他出狱了,他要去太平洋边上的一个小地方——芝华塔尼欧。瑞德却说自己已经像老布一样被体制化了,太平洋大到令他心里发毛。

那怎么样才能成为安迪呢?为什么安迪始终像个自由人呢?

是因为安迪没有受槌吗?不,他是被生活狠狠毒打的人,原本过着1%生活的金融精英,失去深深爱着的妻子,坐了冤狱,成了刑期望不到头的重刑犯。刚进监狱的两年,被“监狱三姐妹”折磨了两年,日复一日地挨打,日复一日地被性侵。他也在监狱里关了整整20年,过了20年报告之后得到允许才能拉尿的日子。或许换一个人会受不了打击而精神失常。

为什么他没有体制化,始终活得像个自由人。在操场放风的时候,狱友瑞德形容他就像在公园里散步一样无忧无虑地活着。

保护安迪的是“希望”,他从来没有给自己下“我这辈子就这样了”的结论,也没有下“我拿这个环境一点办法都没有”的结论。

“希望”是这部电影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词。

为什么同样一个词,为什么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会让人发疯,安迪却说想是最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希望”不是一个意思,瑞德说的“希望”是空想和奢望,安迪说的“希望”是可以通过有策略的行动达成的梦想,是一个有意义且有清晰实现路径的目标,是每天都有小进展的事业,是美好而具体的愿景。

尼采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安迪就是那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他始终过着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所以其他人的梦里是恐怖残暴的狱卒和狱友,他的梦里是太平洋蓝色的海水。

“希望”是安迪看不见的保护伞。

还不止,他不止自己心怀希望,还把“希望”当成礼物送给一个又一个的人,他扩建监狱,改善狱友的精神生活,把监狱变成了一个更好的地方。他帮助狱友考取文凭,最后担心瑞德步老布后尘,给了他一个新生活的邀请。

因为希望,他始终没有被真正禁锢。

什么是不自由呢?

当你给自己下结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就永远被关在一个监狱里了。

那什么又是生而为人的自由呢?

我觉得是:

第一,人拥有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这种自由没有人可以夺走。

第二,是心怀对未来的希望,只要有希望,眼前的生活再无法忍受也只是暂时的,只要有希望,身体在肖申克,心灵却可以飞到纯净的太平洋,睡着的时候会梦见狮子。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瑞德出狱了,却无法活得像自由人,直到安迪邀请他到太平洋小岛。

因为他被体制化了,所谓体制化就是自愿过一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按部就班,每天用例行公事填满。对未来丧失想象力,不再探索新的可能性,不再渴望生活。

肖申克监狱里面的囚犯,是我们现实社会的众生相。

不妥协、永远充满希望的安迪,深谙生存技巧、小心谨慎的瑞德,按部就班、彻底被体制化的老布,追求上进、却被命运和人性摆弄的汤米,接受命运安排、泯然于众人的狱友们……

一堵高墙之内,笼住万千人生。

肖申克的救赎,不光是囚犯们的救赎,也是我们的救赎。

它点破了人生的残酷真相,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又告诉我们要充满希望,永不放弃。

它把沉闷乏味的生活剖开了给你看,又告诉你生活之外还有远方,还有梦一般蓝的太平洋。

尽管生活艰难,但我们仍有选择。

你要做老布?瑞德?还是安迪呢?

他对未来燃起了希望,他希望能成功越过边界,他希望能与老友握握手,他希望太平洋如梦中一般蓝。

贪图安稳就没有自由,想要自由就总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而至于走哪条路更好?他已经想明白:

安稳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我们离开制度森严、流程有序的工作8小时,我们是不是有一种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感觉?

是否因为害怕自由,才让我们甘愿把自己变得忙碌呢?

纪伯伦说,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

肖申克监狱里所有的犯人和现代社会的人一样,他们追求的自由是一种自由的幻觉,是牢笼中一时的喘息。

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才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长的自我救赎后,体会到的真正的自由,又有他的自律、耐心、智慧做保证。

这才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真正的救赎。

当瑞德知道,可以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和好朋友一起彻底地告别过去,一起出海打鱼,一起迎着海风和太阳眯缝着眼睛微笑,一起调侃在肖申克的牢狱生活,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像个年轻人一样对未来跃跃欲试,为未知的可能性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踏上未知旅途。

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我说不好,但是亲爱的朋友,没有老到卧床不起之前,永远不要下“我这辈子就这样了”的结论。

图片来源:《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延伸阅读:而我在看了10遍后,得出了6条人生精华(如下):

坦然接受当下,

才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故事从1948年开始,安迪的妻子和其情人被杀,安迪成了最大的嫌犯。

那年他30岁,是一家大银行信托部的副总裁,正是前程似锦的年纪。

尽管证据不足,安迪仍被判终身监禁。

安迪走在入狱的人群中,一头棕色头发,长得白白净净,指甲剪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干干净净、文文弱弱的样子。

监狱里的犯人们拿新来的犯人开心,猜测谁会在入狱当晚哭泣。

瑞德猜一定是安迪,并且跟狱友以十根香烟为赌注。

但瑞德输了。

在新入狱的狱友整晚哭喊冤枉时,安迪一夜悄无声息,坦然地接受了这里的一切。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许会毫无征兆的,突然遭受命运无情的暴击。

就像有句话说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在灾难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不是哭天喊地,而是坦然接受。

世事难料,所以你要尽力让明天比今天美好。

接受当下,才能保持一份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冷静分析自己的现实状况。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行动。

有信念的人,不会向现实屈服

一天,安迪和瑞德聊天,谈起自己的梦想。

安迪希望有一天,重获自由,到墨西哥南部齐华坦尼荷小镇,开一座旅馆,迎着海风喝啤酒,呼吸自由的空气。

在瑞德看来,安迪简直是痴人说梦,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根本做不到。

然而,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飞翔的愿望从未熄灭过。

就像安迪,不管现状如何,他内心始终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

大多数被判终身监禁的囚犯入狱一阵子以后,脸上都会有一种阴郁绝望的神情,但安迪脸上却从未出现过。

所以,尽管他被冤枉下狱,被狱友羞辱、嘲讽,被同性恋“三姐妹”盯上,尽管他伤痕累累,他却依然从容地行使着自己的计划,时时刻刻为越狱做准备。

安迪一直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坚定不移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无论能力多强,想获得成功的想法多么强烈,没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支撑,都将一事无成。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信念,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信念。

真正救赎自己的,也是信念。

掌握稀缺技能,才是破局关键

在一次翻修屋顶时,安迪无意听到狱警哈力在对同事抱怨:

他继承了一笔遗产,但需要上交的遗产税都差不多多够买一辆新车了,太多了。

安迪放下手里的油漆刷子,不顾狱友的劝阻,小心翼翼地朝着哈力走去,试探性的问:“你信得过你太太吗?”

哈力回过头看到安迪,警惕的掏出枪来。

瑞德几个人都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们推算,接下来安迪可能被射杀,或者被暴打一顿,也有可能被推下屋顶。

但安迪还是抓住机会,无比镇静地告诉狱警如何避税: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可以馈赠配偶一次礼物,金额最高可达六万元,一分钱的税都不用交。”

安迪之前就是银行的副总裁,这样的小事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狱警放下了警惕,欣然接受了安迪的逃税帮助。

正是这次意外的安排,让安迪为每个同伴获得了三罐啤酒的享受。

那一刻,阳光晒肩头,所有的狱友都仿佛自由人。

而且,由于他出色的能力,安迪获得了狱警的庇护,不仅结束了“三姐妹”的骚扰,还赢得了到监狱图书馆工作的机会。

肖申克,一个看似牢不可破的局。

安迪能够破局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监狱里稀缺的技能。

狱长第一次查房,没有翻开他藏鹰嘴锄的圣经,是因为他真的会背圣经;

他能在监狱里有相对自由,是因为他帮所有、甚至其他监狱的狱警报税;

他能挖通墙壁、爬出500码的地下管道,是因为他懂地质和气象;

他最终能在太平洋的小岛上安稳度日,是因为他懂户籍政策,利用典狱长重造了一个身份。

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技能,都会在关键的时候上救命。

每一项技能,无论大小,只要精通,它就是你行走世间的工具。

人生最大的奇迹,是长期主义

“我们往往会高估一年的变化,而低估十年的成就。”

当安迪要瑞德搞来一把鹤嘴锄时,瑞德从未想过他会用来挖地洞逃狱。

“用这个挖洞至少要挖600年”,瑞德嘲笑道。

但最后,安迪只用了19年。

撕开海报的那一刻,所有人瞠目结舌。

他用一把鹰嘴锄挖洞,当瑞德看到这个鹰嘴锄时候,就笑了,因为用这个挖洞至少要挖200年,而安迪仅用了19年。

ANDY曾说,“如果一个人懂得利用时间的话,即使每次只有一点点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能做出多少事情。”

不得不说,这是多么一个善于立足长远的人!与其说他有惊人的意志力,倒不如说他知道最终的结果,自然知道怎样以终为始的去坚定行动。

而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恒久努力?

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看不到正向反馈的结果,所以自己就怀疑和动摇了。

而长期主义恰恰是相反的,最为根本的是一旦确定目标,就会一直行动下去,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不得不说,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安迪曾说:

“如果一个人懂得利用时间的话,即使每次只有一点点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能做出多少事情。”

挖地洞,这是最笨的一种越狱方法,肖申克的每个人都能想到,但他们都只想用其他看起来简单高效的方法,最后却都失败了。

现实也是如此,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

最终你能在聪明人中间赢,是因为你比别人更加坚毅。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

想走捷径的,最后都走了弯路。想搞投机的,最后都掉进了陷阱。

最后大成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

长久成功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

你的舒适区,就是你的监狱

肖申克教育还有一位服刑人员,让人印象深刻。

那就是图书管理员老布,他已经在监狱整整服刑了50年。

可就在被假释、重见天日前,老布却挟持了狱友,企图制造一场犯罪。

因为他不想出去,他不想再次进入社会,只想在监狱里度过此生。

但他没有得逞,最终还是被放出了监狱。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人,回到阔别50年的新社会,面对扑面而来的变化,老布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

在肖申克,他是一个重要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

但出去后,他反而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假释出来的囚犯。

看到满大街横冲直撞的汽车害怕,在超市工作因慢吞吞的动作被骂,就连睡觉都不知道身在何方。

外面全新的生活,像洪水猛兽,令他惶恐不安。

最终,老布悬梁结束了生命。

正如电影里那句话: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虽然老布得到了人身自由,但他心灵的自由早已被扼杀在监狱里。

对于我们而言,生活也是一样。

2018年有一则新闻,我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河北唐山市政府决定取消路桥收费站,一位大姐在记者的镜头前振振有词:

“我今年36,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平淡日子里的成年人,在家和上班的地方之间来回穿梭,麻木的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日子久了,人们安之若素,甘之如饴。

但只要发生一点小小的变故,就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弱鸡,在时代洪流面前毫无抵抗力。

所以,千万不要做一只温水里的青蛙,不知不觉中已经死掉,而不自知。

希望若在,一切皆有可能

影片的最后,在瑞德就要放弃对外面自由世界向往时,他被假释了。

但在监狱度过大半辈子的他,患上了和老布一样的症状——不能与与外面世界接轨。

就在他也快要放弃自我的时候,他想到了安迪之前和他说过的话。

他依照着指示,终于在大树旁的石墙下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

于是他坐上了开往远方的汽车,去兑现他与安迪的承诺。

“我当然记得那个小镇的名字,齐华坦尼荷,这名字太美了,令人忘不了。

我希望安迪在那儿,我希望能见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

我希望……”

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终于紧紧拥抱在一起。

希望,永远是黑夜中,为你点的一盏长明灯。

为什么这部影片能被那么多人奉为圭臬呢?

我想大概是,它陪伴着无数人度过了生命中难过甚至绝望的日子,让每一个生活在牢笼中的人,依然心存希望。

就像安迪给瑞德的信中说到:

“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就是希望。

希望像是心中的一粒种子,虽然特别小,但却有着极其强大的力量。

尽管生活艰难,但只要心中有希望,我们就仍有选择。

2020年,我们都过得很艰难。

我们之中的许多人,有的失业,有的破产,有的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希望正在遭遇不幸的朋友,找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重温一遍《肖申克的救赎》。

因为它虽然点破了人生的残酷真相,却能让你重新思考生活;

它虽然把沉闷乏味的人生剖开了给你看,却也会告诉你:

在人生的某个地方,有个温暖的海滩在等待着你,我们都可以到达那里,只是有时候,需要花上一点时间。

只要心怀希望,一切就还有可能。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总结:

《肖申克的救赎》长期排名IMDB和豆瓣影评排行榜第一名,我们都在影片中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还有心中真正渴望的价值。

肖申克监狱更多成了一种象征,而在现实中无处不在,在其中的人慢慢从心理上不断地被同化,从恐惧反抗到依赖的过程。

安迪身上不仅有坚毅的品质还有特别多璀璨的形容词可以描述他,但如此优异的他同样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他也曾犹豫和徘徊,但他最终选择直面命运。

事实上,电影中的冲突和对峙,不一定是阴谋,暴力和杀戮。本片中与主角安迪对峙的并不仅仅是阴险、卑劣的典狱长,还有那些强有力的去同化他的去放弃心中希望的力量。

虽然,瑞德作为安迪在狱中二十年的挚友,却无时无刻不在与安迪对峙着,他们之间的冲突不是以暴力和阴谋表现,而是人生态度的强烈冲突,是希望与绝望的冲突与对立。

阴谋、暴力、杀戮、冤屈可以禁锢住生命,但扼杀不了内心真正的希望。

而希望,永不消逝。

延伸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上映超过25年了,12句经典台词温暖人心!

1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

2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

3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4

Things that make you sad, one day, you will laugh out and say it.

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

5

In our hearts, there is a place that cannot be locked. That place is called hope.

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

6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7

He always fought, that's what I remember. He fought because he knew if he didn't fight, it would make it that much easier not to fight the next time.

我记得,他总是反抗。他反抗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反抗,下次就更不会反抗了。

8

That there are things in this world not carved out of gray stone. That there's a small place inside of us they can never lock away, and that place is called hope.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用石头是刻不来的。在我们的心中有块地方是关不住的,那块地方称为自由。

9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10

He strolled like a man in the park without a care or a worry in the world. Like he had on an invisible coat that would shield him from this place.

他就像一个在公园里无忧无虑漫步的人一样,好像穿着一件隐形的外套,可以屏蔽监狱里的纷扰。

11

Some birds is ultimately caged, because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and when they fly away, you will sincerely congratulations on their freedom to enjoy; however helpless is: you have to continue in this boring drag out an ignoble existence.

有的鸟终究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羽翼太过光辉,当他们飞走时,你会由衷的祝贺他们获享自由;然而无奈的是:你得继续在这无聊之地苟且偷生。

12

A diploma is not necessarily can create a person, just as a prison may not be defeated every one.

一纸文凭不见得就可以造就一个人,正如同牢狱生涯也不见得会打垮每一个人。

提升你的格局,是人生逆袭的唯一途径!

说明: 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声明

图文来自网络,仅供思考与交流,

感谢作者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处理。

(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