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园本活动是什么意思 观点

观点

2024-06-12 17: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目前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我们的课程内容是否真的能反映孩子的生活?会不会激发幼儿的兴趣?如何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来助力课程建设?……究竟要如何解决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这些疑难杂症,相信虞永平教授的这篇发言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虞永平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01

如何理解幼儿园的课程

我们大家觉得这个太科普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也想过,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有很多,说起来有二三十个,今天我用了一个给大家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定义,一定在哪里看过这句话,但是被我改掉了。

原来在《纲要》和《指南》里面,这个定义不是幼儿园课程,叫“幼儿园教育活动”。那我为什么把它改成课程呢?有的老师、有的园长可能参与过讨论。在《纲要》出来之前,有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上面不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叫《幼儿园课程标志》。当初定是这么理解的,后来这个名字改掉了,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认为,幼儿园里面用“课程”不大合适,怕大家误解,怕造成“小学化”,因为今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大了,因为大家知道幼儿园的课和小学的课是不一样的。虽然拿掉了“课程”这个词,那这个文件里面有没有课程的意思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思就是课程的意思,这两个定义是相通的。

《指南》和前面的《规程》里面都说,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所以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是一个过程,这跟小学很不一样。小学课程是什么?小学课程就是学科的知识,学科的内容,因此小学的课程是静态的,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这就是不一样的。

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02

幼儿园课程建设要点

1幼儿园课程要有目的

没有目的,每天不知道要干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拍脑袋今天决定做什么就做什么, 那不是好的课程。好的课程一定是有目的的,而且这个目的是层层推进的。这个目的是适合孩子的,这个目的是全面的,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的目的一定是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

这些目的是一层一层推进的,当然这个目的到了课程里面就变成了目标了。不能不断重复,偶然重复、适当重复是可以的。有些幼儿园总是做同一件事情,这个区域里面一个学期材料基本上没换,那就是重复,对孩子来讲就是浪费。所以幼儿园的目的必须层层推进。那我如何知道是层层推进?

《指南》里告诉你了,在每一个领域,在每一个年龄段,他应该做什么,难易程度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到哪里,《指南》就规定了路线图,我们可以根据那个《指南》来做,所以一定要有目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在《指南》里。具体来讲,在《指南》的那些表格里。《指南》的那些表格对儿童获得的经验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但是不够具体,每个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把《指南》的这个表格更细化,这是目的。

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2幼儿园课程要有计划

一个学期该做哪些事,该进行哪些活动,一个月该做哪些活动,这是做老师的基本功,每个老师必须要有的。编制幼儿园的各类计划是老师的一种基本教育能力。我们不能说今天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今天要游戏化,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不合适的,一定要有计划。有了计划我们的教育才能够真正有目的性,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3幼儿园课程要有过程

有的幼儿园你进去以后你问老师:你们的课程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就拿了一本书给你看:这就是我们的课程。那么就意味着这个老师认为课程就是一个文本、就是一本书,书不是课程。这本书如何演绎,不同的幼儿园演绎的方式都是很不一样的。

单单有书不能说明这个幼儿园的课程,这本书到了你的手上,你会如何演绎?你会如何去转变?你会如何去发展?这才是关键,这才是真正的课程。

幼儿园的课程是做出来的,真的想了解一名幼儿园的课程,看书面的材料是永远不能真切把握。要想了解一个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深入到班级里去,深入到活动过程里去,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一个幼儿园的课程,所以课程它是一个过程。

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03

课程方案的改造和完善

1合理借鉴,实践中创新

对课程的审查它解决的是合格问题,它解决课程合格与否、解决适宜与否。幼儿园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课程方案。适宜的问题怎么做呢?适宜靠别人是做不到的,只有靠自己,适宜的过程就是园本化的过程。“适宜”必须通过园本化的课程来做到,“合格”是通过审查来做到的,所以要借鉴一个或者多个课程方案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面来进行改造和完善。

如何让课程真正适合呢?要通过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在实践基础上,让课程更加完善。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不是书面工程是实践工程,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课程方案。

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没有哪个幼儿园用了课程方案,一个学期课程就适合了。课程的园本化、课程的适宜性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当中,逐步让这个课程更加适合自己。这个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改造的过程,还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园本化的过程不是一个笔头上的功夫。有些幼儿园一个假期,园长带着几位骨干把课程方案一改,说我们的课程方案好了,大家可以去做了,那是不行的。你只是作为文字的功夫,不能说那个课程化就是适合的,必须通过大家的实践,去验证适不适合你。要思考为什么适合,为什么不适合?

还有一个就是要创新,我们幼儿园的特点跟别人不一样,我们的特点在哪里,我们的资源又是在哪里。要避免把园本过程当成书写过程,课程是写不出来的,是做出来的,重点要在实践上,不要放在书面上。

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2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否落实,不取决于政府,不取决于园长,而是取决于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做得这么样,直接决定孩子的发展,直接决定我们的教育质量。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将会影响幼儿的重要发展,因此老师在建设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

课程建设园长千万不能喊几个骨干老师去完成,而要让所有的老师都介入,每一个老师都是课程建设的建设者,每位老师都可以对她班级的课程进行调整,进行改造、进行创新,让课程更加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每一个老师都是课程的建设者,一定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希望幼儿园整体水平提高。

课程建设不只是专家的事,专家可以去做但不是起关键的作用,不只是园长的事。它主要是老师的事,老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实施者,事实经验表明,那些幼儿园课程经验做的好,都是老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老师有种充分的热情,她们的课程就能充分做好。如果大部分老师认为这是她们的事和我们没关系,这个幼儿园课程是不可能做好。

要把老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位老师都成为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这问题不解决,课程建设项目是没办法推进的。

观点 | 虞永平:课程园本化过程不是书面过程

 

3课程建设需要基本的理念

 

为什么需要理念,因为这些理念是课程建设的指路明灯,有了这些理念,我们就能知道课程往哪个方向走,它会影响课程建设的方向和质量。

在《纲要》和《指南》中反复强调了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的理念是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生活化、体验化、整体化、过程化、情景化。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游戏化、生活化、经验化。

这些理念是相互关联的,是相通的,从一个理念切入,一定会到达另一个理念。我们幼儿园要把这些观念弄全,抓住几个核心,其他理念也会站起来。比如说:是游戏的怎么不情景化呢,怎么可能不过程化呢?如果是生活的一定是整体的、是关联的,我们要有这些意识。现实的理念切入点不同,但是它们相互关联。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