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天魔女旋舞红楼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回风舞雪的小说 梨园天魔女旋舞红楼梦

梨园天魔女旋舞红楼梦

2023-11-22 06: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梨园天魔女  旋舞红楼梦

    ——从天魔舞文化轨迹看《红楼梦》与《长生殿》文学传承

   土默热

本文题目中所说的“红楼梦”,广义上是指《红楼梦》小说,狭义上又是指书中第五回表现的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所作的“红楼梦”;题目中所说的“天魔舞”,指的是元明两代梨园戏中习见的“天魔舞”,即源自元代宫廷的“十六天魔舞”。

《红楼梦》书中出现过“天魔舞”么?对此细节问题一般读者似乎都不会太注意,那么就请看书中的具体描写吧。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宝玉随秦可卿进入太虚幻境,受到警幻仙姑热情欢迎。警幻仙姑对宝玉说:

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 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 

警幻仙姑所练演奏“红楼梦十二支曲”的“魔舞歌姬”,就是指戏剧舞台上跳天魔舞的歌舞仙女。在形容警幻仙姑之美的赞美赋中,还有这样一段描写: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耀珠翠之的的兮,鸭绿鹅黄。“风回雪舞”一词乃是历代词人形容“天魔舞”舞姿的熟套,详见后文,此不赘述。如此看来,警幻仙姑也是此道中老手了。

除了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外,在元妃省亲故事里,书中也出现了“天魔舞”字样。元宵节省亲的当晚,贾元春游幸大观园、看毕应制诗之后,又点了四出戏。贾蔷指挥小戏子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看来,元妃所观看之戏剧中,应出现了天魔舞的舞姿蹁跹。

《红楼梦》中既然屡次三番出现“天魔舞”字样,那么究竟什么是“天魔舞”呢?“天魔舞”本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宫廷舞蹈,让我们先看几首元代词人描写天魔舞的诗词吧。元代诗人张翥在《宫中舞队歌词》中这样写道:十六天魔女,分行锦绣围。千花织步幛,百宝贴仙衣。回雪纷难定,行云不肯归。舞心挑转急,一一欲空飞。

元代诗人史鉴《浪淘沙·观天魔舞》如此描述:璎珞五花冠,云鬓鬝鬖。霞衣缥带缀琅玕,玲舌轻弹天乐响,人在云端。弓样转弯弯,左右回盘。镜光如月照孤鸾,天女散花穿队子,环佩珊珊。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上京杂咏》中亦云:凉殿参差翡翠光,朱衣华帽宴亲王。红帘高卷香风起,十六天魔舞袖长。

“天魔舞”的表演情形大致如下:舞队由十六名舞女组成,八人一组分作两行舞蹈。天魔们头戴佛冠,身披璎珞,手执加巴剌般等法器,中有一人执铃杵奏乐。舞曲初始,则“西天法曲曼声长”,轻歌曼舞,柔曼婆娑,飘若仙子。继之则节奏加快,“背番莲掌舞天魔”,“飘飖初似雪回风”。进入高潮,动作急转回旋,有凌空欲飞之妙。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红楼梦》中关于“魔舞歌姬”的描写:宝玉首先请教了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四位仙姑的道号,饮酒间,又有十二个舞女上来,请问演何调曲。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来。”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听他歌道是……。四仙姑加十二舞女,正应十六天魔舞之数。

那么,《红楼梦》中为什么出现了元代的“天魔舞”曼妙身姿呢?这既与“天魔舞”在我国的传播演变过程有关,也同“天魔舞”与元明清三代杂剧传奇的融合有关。《红楼梦》本是“梨园梦”,是用戏剧手法写的小说,是《长生殿》旧瓶装新酒,其作者乃是清初大戏剧家洪昇,“天魔舞”出现在洪昇的文学之梦中,就是必然之事了。

据《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第五章《宋辽金夏元时期》介绍:“天魔舞起源于西域。唐代时便已传入我国,元代经重编并改称十六天魔舞。”据《至正直记》载:南宋丞相文天祥元初被执至燕京,闻蒙古军人歌唱《阿剌来》曲,惊问“此何声也?”众曰:“起于朔方,乃我朝之歌也。”文天祥曰:“此正黄钟之音也,南人不复兴矣!”

文天祥所闻之“阿剌来”,即“天魔舞”之《阿牢来》曲。天魔舞曲的传播在我国最早见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与杨贵妃故事有直接关系。正如明代诗人王翰《梁园寓稿·观舞天魔》所指出:忆昔开元天上乐,遗音传向世间来。弦夜拨风生殿,羯鼓春敲花满台。荔子浆寒醒未解,海棠日暖梦初回。谁知百战功成后,一曲霓裳种祸胎。

由于“天魔舞”同唐代的“安史之乱”,元代的顺帝亡国都紧密相连,人们往往将其视为亡国之音,一如陈后主之于《玉树后庭花》、唐玄宗之于《霓裳羽衣舞》。因此清代朝廷曾禁演“天魔舞”,清初著名官僚诗人施闰章在《灯夕同诸公月下口号》中说:灯市常年灵佑宫,今年灯市散春风。圣朝罢却天魔舞,烽火休教照夜红。

由于元顺帝创制《十六天魔舞》时,规定只有受过秘戒的宦官才准观看,并严禁民间演出,因此“天魔舞”在民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戏剧舞台实现的。元代的戏剧家白朴等人,就曾将胡旋舞、霓裳羽衣舞、天魔舞,融入到北杂剧《梧桐雨》和《锁魔镜》中,使之成为戏剧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民间广泛传演。

史学界有人说,元朝灭亡后,“天魔舞”被带到北元去了,到明朝时已经失传。此说不确。有明一代,文人们歌咏“天魔舞”的诗作俯拾皆是:“十六天魔金屋贮,八千霜塞玉鞭揺。不知亡国卢沟水,依旧东风接海潮。”“金鼎夔龙兴圣殿,紫驼部落受降城。凭谁为问天魔女:唱得陈宫玉树声?”没有“天魔舞”,这些诗怎么写得出?

清康熙年间,洪昇以开元天宝遗事创作《长生殿》,先后三易其稿,初稿名《沉香亭》,次稿名《舞霓裳》,定稿名《长生殿》。《长生殿》创作中,曾大量借鉴吸收白朴《梧桐雨》的内容和情节。但由于此时“圣朝罢却天魔舞”,不便在《长生殿》剧中公然写入“天魔舞”,便以“霓裳羽衣舞”代之。正如剧中第十四出《偷曲》所写:

【画眉儿】骊珠散迸,入拍初惊。云翻袂影,飘然回雪舞风轻。飘然回雪舞风轻,约略烟蛾态不胜。【前腔】珠辉翠映,凤翥鸾停。玉山蓬顶,上元挥袂引双成。上元挥袂引双成,萼绿回肩招许琼。前文已经交代,“回风舞雪”或“回雪舞风”,都是历代文人关于“天魔舞”舞态描写的专用术语,可代指天魔舞。

再请看剧中第五十出《重圆》中的描写:今夕之会,原为玉妃新谱“霓裳”。天女每那里?(众天女各执乐器上)“夜月歌残鸣凤曲,天风吹落步虚声。天女每稽首。”(贴)把“霓裳羽衣”之曲,歌舞一番。(众舞介)……【高平调·羽衣第三叠】【锦缠道】桂轮芳,按新声,分排舞行。仙佩互趋跄,趁天风,惟闻遥送叮当。

【普天乐】伴洛妃,凌波样;动巫娥,行云想。音和态,宛转悠扬。……【千秋岁】映红蕊,含风放;逐银汉,流云漾。不似人间赏,要铺莲慢踏,比燕轻扬。【滚绣球】把钧天换腔,巧翻成余弄儿盘旋未央。【红绣鞋】银蟾亮,玉漏长,千秋一曲舞霓裳剧中天女们各执乐器,分排舞行,正是“天魔舞”在舞台上的典型舞态。

根据明代诗人王翰《观舞天魔》所云,元代的“十六天魔舞”,正是大唐开元天宝之遗音,霓裳羽衣舞遗留的祸胎,洪昇如此写发生在开元天宝间的《长生殿》故事,本是顺理成章的文学建构。其实唐代的大文人元稹,在《胡旋女》一诗中就曾指出: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最早把“回雪舞风”一词用于描绘一种舞蹈姿势的,本出自与元稹齐名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在长诗《胡旋女》中写道: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白居易又是第一个将李杨爱情故事与《胡旋舞》联系在一起的诗人: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洪昇以自己的戏剧人生和闺阁之情为素材,创作小说《红楼梦》,他为什么要在贾宝玉太虚幻境之梦中隐约展现“天魔舞”呢?其用意不外在于表现自己的文学清秋大梦中,始终萦绕于心的开元天宝间“天魔舞”的情愫。但又受当时清廷禁演“天魔舞”限制,只好让警幻仙姑训练几个“魔舞歌姬”,来若隐若现地表演红楼梦十二支曲。

在《长生殿》创作那个时代,由于朝廷的查禁和时代的变迁,《天魔舞》、《胡旋舞》、《霓裳羽衣舞》等传统佛教舞蹈,其具体曲谱和舞姿在民间已经模糊,文人着笔不甚了了。洪昇在《长生殿》中的描写,应该是在搜罗大量开元天宝遗事资料的基础上,混合了这几种西域舞蹈特征加以描绘的。作者审美建构之痕迹,于剧本中缕缕可辨。

正如前述明代诗人王翰的《梁园寓稿·观舞天魔》,诗人眼观天魔舞“拨风生殿”、“羯鼓春敲”,心里想的却是“开元遗音”、“海棠梦回”、“霓裳祸胎”。文后所附元明两代文人咏天魔舞的诗词,与王翰观舞时的心态也基本相同。这条从盛唐经蒙元到明清的天魔舞文化轨迹,无言地证实洪昇创作《长生殿》的文化初衷和文学寓意。

《红楼梦》中出现了“天魔舞”,足证其为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是使用戏剧表现手法创作的小说,其文学创意与《长生殿》一脉相承。《红楼梦》第五回实际是在小说中夹写的一段戏剧(自创北曲),有“红楼梦十二支曲”可证;书中“警幻仙姑赋”的表现手法,与元明文人歌咏“天魔舞”遣词用语之传承关系亦一目了然。

天魔舞所代表的末世心态、亡国哀音、梨园情结,只能是明清鼎革时期具有遗民情结的文人,以此抒发胸中国殇家难的文学表现;也只有清初的剧作家洪昇,在“圣朝罢却天魔舞”的特殊情况下,才会沿着前代文人的文化轨迹,将“天魔舞”放在“红楼梦”剧情中加以隐约表现。不论乾隆时代的破落八旗子弟曹雪芹,还是不知梨园天魔舞为何物的其他什么人,都不会写这些,也不会这么写的。

2015年7月

附:元明文人咏“天魔舞”的诗词

 

元·萨都剌《雁门集》卷六《上京杂咏》:

凉殿参差翡翠光,朱衣华帽宴亲王。

红帘高巻香风起,十六天魔舞袖长。

 

元·张昱《辇下曲》:

西天法曲曼声长,璎珞垂衣称绝装。

大宴殿中歌舞上,华严海会庆君王。

西方舞女即天人,玉手昙花满把青。

舞唱天魔供奉曲,君王常在月宫听。

 

元·杨维祯《王左辖席上夜宴》:

银烛光残午夜过,凤笙龙管杂鸣鼍。

佩符新赐连珠虎,觞令严行巻白波。

南国遗音夸壮士,西蛮小队舞天魔。

醉归不怕金吾禁,门外一声吹簸罗。

 

元·张翥《宫中舞队歌词》:

白玉琱钗燕,黄金凿步莲。

箫吹鳯台女,花献蕊宫仙。

香雾团银烛,歌云扑锦筵。

请将供奉曲,同贺太平年。

 

元·张翥《宫中舞队歌词》:

十六天魔女,分行锦绣围,

千花织布障,百宝帖仙衣,

回雪纷难定,行云不肯归。

舞心挑转急,一一欲空飞。

 

明·瞿佑《天魔舞》:

承平日久寰宇泰,选伎征歌皆绝代。

教坊不进胡旋女,内廷自试天魔队。

天魔队子呈新番,似佛非佛蛮非蛮。

司徒初传秘密法,世外有乐超人间。

真珠璎珞黄金缕,十六妖娥出禁籞。

满围香玉逞腰肢,一派歌云随掌股。

飘飖初似雪回风,宛转还同雁遵渚。

桂香满殿步月妃,花雨飞空降天女。

瑶池日出会蟠桃,普陀烟消现鹦鹉。

新声不与尘俗同,绝技颇动君王睹。

重瞳一笑天回春,赐锦捐金倾内府。

中书右相内台丞,袖无谏章有曲谱。

天魔舞,筵宴开,驼峰马乳黄羊胎。

水晶之盘素鳞出,玳瑁之席天鹅抬。

弹胡琴,哈哈回,吹胡笳,阿牢来。

群臣竞献葡萄杯,山呼万岁声如雷。

天魔舞,不知危,高丽女,六宫妃,西番僧,万乘师。

回纥种类皆台司,汉儿回避南人疑。

天魔舞,乐极悲。察罕死,孛罗归,铁骑骤,金刀挥。

九重城阙烟尘飞,一榻之外无可依。天魔舞,将奈何?

 

明·叶兰《答苏仕常金台懐古》:

汉骑南来拥铁戈,凤城空遶旧山河。

堪怜玉殿闲青锁,无复金舆控紫驼。

一代衣冠成土壤,九重歌舞罢天魔。

祖龙王气百年尽,游客悲来感慨多。

 

明·宋讷《客北平,闻行人之语,感而成诗》:

黄叶西风海子桥,桥头行客吊前朝。

凤凰城改佳游歇,龙虎台荒王气消。

十六天魔金屋贮,八千霜塞玉鞭揺。

不知亡国卢沟水,依旧东风接海潮。

 

明·宋讷写《壬子秋,过故宫》:

禁路随人不忍行,临风立马倍伤情。

千年王室山河壮,万里宫车社稷轻。

金鼎夔龙兴圣殿,紫驼部落受降城。

凭谁为问天魔女:唱得陈宫玉树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