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猫”,你自由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回村后的你图片 “大猫猫”,你自由飞!

“大猫猫”,你自由飞!

2023-06-21 2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月16日下午五点,一只硕大的猫头鹰被放在北京市延庆区野鸭湖附近一处空旷的田地上,它睁着大大的眼睛看了一眼旁边的人群,拍拍翅膀飞向远处的树林。

视频制作:李翔宇

这只猫头鹰的学名叫做雕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体型最大的猫头鹰。去年3月,它掉落在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东升分园)的园区内,后被送往北京猛禽救护中心(下称“救护中心”)救治,经过近一年的康复治疗后达到放飞标准。

“之所以选在野鸭湖放飞,是因为这里是雕鸮的自然栖息地之一,而且这个季节食物比较充足。” 救护中心高级康复师周蕾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

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东升分园)2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见证了这次放飞活动。

雕鸮放飞现场。图片来源:救护中心

时间拨回2022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东升分园)的工作人员在园内发现这只受伤的雕鸮。“它看起来很惊恐,一直想逃,但是因为受伤了没有力气。”看到雕鸮的那一瞬间,幼儿园老师滕菲有些害怕。她在网上找到了救护中心的联系方式。

接到电话后,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带回了雕鸮。

经过检查,这只雕鸮右侧翅膀的尺骨和桡骨断裂,已经丧失飞行能力。“我们决定采用在骨头内放置内置针的方式给它接骨,这样能够让断裂的骨头精准地长在一起。” 周蕾告诉记者。

说到这儿,周蕾打了个比方,“雕鸮的骨头是中空的,就像一根被剪断的吸管,我们在中空处打进一个钢针,让骨头慢慢愈合。”

在等待骨头长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更让工作人员担心的事情——雕鸮不会自主进食。“它还是有些紧张,对人类比较提防。”工作人员们只能对雕鸮进行人工填喂——用手掰开它的嘴巴,把食物放到喉咙深处让它自行吞咽。

“好在它并不抗拒我们喂食,体重也一直比较稳定。”两个月后,周蕾和她的同事们通过监控看到雕鸮在自主进食,“我们高兴坏了。”

雕鸮骨折愈合之后,救护中心对雕鸮进行轰飞。“这相当于术后的复健,目的是让它能恢复正常的飞行状态。”经过近一年的康复治疗,雕鸮达到了放飞标准。

幼儿园小朋友正在展示他们给雕鸮画的画。图片来源:救护中心

“看到大猫猫飞走,又不舍又开心。开心是因为它能回到大自然了,不舍也是因为它要回大自然了。”放飞现场,一个小朋友告诉记者。幼儿园的孩子们一直很关心雕鸮的情况,经常会通过视频和周蕾连线了解雕鸮的情况,他们还给它起名叫“大猫猫”。

放飞前,周蕾抱起雕鸮和孩子们一一告别。给雕鸮做完最后的身体检查,周蕾单膝跪地,取下雕鸮头上的毛巾,把它放在了地上。看着雕鸮越飞越远,不少孩子小声说起了再见。

这样的离别对于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已经成为常态,自2001年成立以来,救护中心累计救治猛禽39种,数量近5700只。“我们为这次放飞的雕鸮佩戴了GPS追踪器,后续将持续对它进行监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