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葬法土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回族土葬方式 中国传统葬法土葬

中国传统葬法土葬

2024-06-29 1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土葬是最古老、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当时人们实行土葬主要是为了防止死者被野彆兽吃掉,同时也是为了使死者得到水恒的安息和葬地。初期的土葬不用棺材,只是将死者用树皮等物稍加包裹,埋入地下,不起坟墓。以后为了便于辨认和纪念,逐步起坟修墓。

土葬方式一般通行仰身直肢式,手放在两跨旁,不像西方人那样两手交叉于胸前。仰身代表睡眠的姿势,表示死者得到了安息。

由于巫术和宗教的影响,古人普遍承认阴间的存在。为了使死者在阴间有个安定的归宿,常要给死者穿上干净的新衣,为了让死者在阴间有房子住,棺材和墓室也就应运而生,地上的墓丘也越修越大。

豪奢之家坟墓内外皆华贵精美,豪富之家为了使死者在阴间用度不缺乏,还要在棺柩和墓穴之中放入陪葬品,帝王之家甚至以人做陪葬。帝王的墓穴称为地宫,除了放置棺材之外,还 有陪葬品、长明灯、墙壁上有壁面等,地宫分为几室,主室放棺材,附室放陪葬品,他们死后仍要享受荣华富贵。

在上古时期,氏族成员死后,都实行氏族丛葬,葬入公共墓地。后来公共墓地往往成为下层社会人民的埋葬地,称为“义冢”。因为坟墓大小不一,墓与墓间的距离也没有定制,比较混乱,所以又称为“乱葬岗”。统治者的墓地又演变为家族墓地。古代的家族墓地是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的一种方式。

初期的坟墓没有墓碑,立碑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识别坟墓。在墓碑上题刻文字,始于汉代。墓志碑铭记载死者的姓名、籍贯、家世、生平事迹,宣扬死者的功德,或文章著作、逝世时间、墓地,最后是铭文。石碑可以留存千百年之久.既可以使死者流芳干古,也能起到劝化世人的功用。

土葬习俗的形成,同人们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古代的人认为死者入土是人的必然归宿。古人认为人死后形体埋入地下,脱离形体的灵魂才可以归于天。土葬与鬼魂观念有密切联系,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人们在埋葬死者时,都要为之随葬大量的物品,包括各种用具、食物、装饰品等,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生话得更好。

我国多数民族尤其是汉族重视土葬同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有关。我国中原的广大地区,土地肥沃,农业文明悠久,百姓世代以农为主,视土地为生命之本(有地则生,无地则死),他们认为人死后埋于土中,是灵魂得以安息的最好办法,所谓“入土为安”成为汉人的信念,影响至深。土葬还符合汉族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慎终追远的伦理情感。

“生命是从泥土中来,再回泥土中去”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汉族崇尚黄色,历代帝王以黄作为显贵之色,黄色实为土色,在阴历五行中,“土”居于中位,是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因此土葬符合汉人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观念。

对于封建制度而言,土葬最能表现阶级和等级的差別。只有土葬才能长久地保存死者生前的权势和地位,如雄伟的墓体,各种墓碑、石人、石兽及其他附属建筑。

只有土葬才能经常在墓前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表示生者对死者的追悼之情,又显示了豪华的排场和满足宗法政冶的需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