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等待短短28秒,机长操纵飞机直接撞山,机上46人全部遇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航空机长和副机长谁大些 不愿等待短短28秒,机长操纵飞机直接撞山,机上46人全部遇难

不愿等待短短28秒,机长操纵飞机直接撞山,机上46人全部遇难

2023-05-19 12: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能让大数据推荐更多您喜欢的文章,又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撰文:胖秃编辑:弈橙

2008年2月21日下午5点,圣巴巴拉518航班准备从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起飞,这是今天最后一班起飞的航班。

圣巴巴拉518航班是定期航班,机型是ATR42-300双涡轮螺旋桨飞机,属于小型飞机,最初仅能坐下42名乘客,后来发展到50座。

圣巴巴拉518航班的目的地是委内瑞拉的首都卡拉卡斯,1天会飞3趟,每趟飞行时间约有90分钟。

下午5点钟,是圣巴巴拉518航班第3趟飞行,机长是圣巴巴拉航空公司声誉很好的戈麦斯,他在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起飞降落过约1000次,具有非常丰富的飞行经验,副机长是丹尼斯,他的飞行时间超过2000小时,同时也是戈麦斯的好朋友。

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塔台和机长确认了起飞计划,便允许圣巴巴拉518航班起飞。

大约6分半钟后,塔台发现联系不到圣巴巴拉518航班了,持续呼叫了15分钟左右,塔台确定圣巴巴拉518航班发生了问题,紧急发布通知,“518航班失踪了,机上有43名乘客”,并迅速联系了当地的搜救队,准备进山搜救。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搜救队在圣巴巴拉518航班航线上找了一遍又一遍,连直升机都派出去了,始终没有发现圣巴巴拉518航班的踪迹。

圣巴巴拉518航班是被劫机了吗?

寻找飞机

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距离委内瑞拉梅里达市中心仅有3公里,位于群山深处的查马河谷,号称世界最长的安第斯山脉也正在这片群山中,此山脉全长8900余千米,平均海拔有3600米,最高峰阿空加瓜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死火山。

由于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的地理位置特殊,傍晚时分就会停止运行,只有一个航站楼,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仅有一条长1630米,宽60米的跑道,飞机只朝一个方向起飞。

每架从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起飞的飞机,都必须沿着规定的航线调头,飞离群山,才能转向正确的目的地。

圣巴巴拉518航班原定的飞行航线是先往西南方飞,等出了查马河谷,再往北飞爬升高度,越过这片群山,最后再朝着卡拉卡斯飞。简单来说,就是绕着机场飞半圈,然后飞出去。

搜救队认为飞机不在最初的航线上,那么极有可能是被劫机了,恐怖分子挟持机长将飞机雷达关闭,离开了既定航线。

作出劫机的判断,是因为圣巴巴拉518航班上确实有政客,他是机场附近,穆库切斯小镇的镇长亚历山大,这次去卡拉卡斯是为了竞选梅里达的总督,需要和政党内的其他人员见面商谈。但没发现飞机行踪之前,搜救队不敢下结论。

圣巴巴拉518航班失踪的事情传出,家属聚到了机场中等待搜救结果,委内瑞拉空难调查局也派来了调查员,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圣巴巴拉518航班是否真的被劫机了。

调查员认为,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总督发生劫机的可能性比较小,可又不能完全排除,他们一边在原定航线搜寻,一边等待恐怖分子来电。

调查员试图通过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的雷达设备,定位圣巴巴拉518航班离开机场后的飞行路线,可是机场没有雷达设备,通常都是靠飞行员汇报位置,塔台才能确定飞机位置,也就是说,哪怕飞机在东边,给塔台说在西边,塔台可能都不能辨别正确的位置。

这给搜救和调查工作带来了难度,正当调查员一筹莫展时,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来了,他们对工作人员表示,在5点左右听到过巨大的回应,结合圣巴巴拉518航班失踪的事情,村民认为很可能是圣巴巴拉518航班坠机了。

据村民描述的位置,调查员和搜救员搭乘直升机到达机场北边10公里外的达科内霍斯山,这座山属于安第斯山脉,调查员在距离山顶300米左右的位置,发现了飞机残骸,并没有看见幸存者。

这里海拔约高4300米,温度在0℃以下,空气稀薄,直升机返回了机场,搜救队和调查员接受身体检查后,才被允许登山收集遇难者遗骸和飞机残骸。

此次圣巴巴拉518航班空难,造成机上46人全部遇难,包括2名飞行员和1名乘务员,在当时是ATR42机型最严重的空难。

飞机为什么飞离了航线?是劫机坠毁?或者是飞行员操作失误?还是飞机发生了故障?

疑点重重

驾驶飞机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飞行员不被允许私自篡改航线,如果遇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和塔台联系,获得批准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如果遇到危险情况,驾驶室也有报警设备,飞行员只要找机会报警,塔台和航空公司就会接到报警提醒。

调查员仔细检查了飞机残骸和一些碎片,并没有发现爆炸物等危险品的痕迹,现场的遇难者遗骸也被一一找到,经过排查,不存在有恐怖分子的说法,自然也排除了劫机的可能性。

不是劫机造成的空难,那是什么原因呢?

调查员分析了坠机现场残骸的摆放位置、残骸断裂的形状,和受损程度,调查员认为,最先撞击到达科内霍斯山的是机腹位置,圣巴巴拉518航班呈现出向上爬升的姿态,足以说明,在坠机之前,机长曾经试图拉起飞机,让它飞越达科内霍斯山。

调查员叹息表示,“太可惜了,他们离成功飞出大约只有300米”,也就只差1-2秒时间。

可这也让调查员产生了新的疑问,圣巴巴拉518航班向上爬升,就意味着在坠毁前飞机高度处于危险范围,可机长戈麦斯是飞行老手,在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降落起飞约有1000次,照理说他对这一片的地理情况已经很熟悉了,为什么会让飞机的飞行高度处于危险范围?

起飞后的6分半钟,圣巴巴拉518航班上发生了什么?

调查员在地图上圈出坠机位置,这里在原定航线之外,是什么让机长改变了航线?

调查员询问塔台工作人员,他表示,圣巴巴拉518航班飞行的航线确实不是规定航线,他们飞的是“天文台航线(Observatorio)”,虽然不是明文规定的,但也属于正常的航线范围。

原来,飞出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的规定绕山谷航线比较远,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在机场起飞的飞行员都不太喜欢原定的航线,通常飞行员会绕飞一座天文台,直接飞出群山。

这两个航线飞行方向是相反的,规定的绕山谷航线是往西南,天文台航线是先往南,再向北飞。

调查员在地图上标出了两个航线,和坠机地点,却发现圣巴巴拉518航班压根不在天文台航线上,而是往北边偏了更远的地方,调查员疑惑不解,飞行员为什么往山里飞?难道是飞机发生了故障?

诸多疑点似乎只能靠黑匣子来解答,调查员在坠机现场找到了2个黑匣子,因为委内瑞拉无法解读黑匣子数据,调查员便紧急送去了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局(BEA ),希望通过解析黑匣子数据找到圣巴巴拉518航班空难原因。

还原空难现场

解读黑匣子数据过程较为顺利,委内瑞拉调查员起身飞往法国巴黎,他们将在这里查看黑匣子数据。

最先查看的是飞机记录器,这里能揭开飞机为什么偏移航线的原因,可当调查员调出数据看了一遍后,再次发现了问题,飞机记录器其他数据都非常完整,唯独飞机航向、飞行时间和飞机导航的数据全部缺失。

黑匣子被找到时,外形保留比较完整,损坏程度较低,调查员不明白为什么会缺失这3部分的数据,飞机莫名更改航线,黑匣子里的导航、航向数据全部消失,这些都是巧合吗?还是有心人故意为之?

飞行记录器没有提供重要的信息,调查员只能从座舱记录器下手,尝试通过机长和副机长的交流找到发生空难的原因。

大约在下午5点,副机长和机场塔台申请关闭舱门,准备起飞,大约2分钟后,副机长联系塔台表示飞机准备就绪,可以滑进跑道。这一切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两位机长的交流也没有透露出异常,直到6分47秒后,飞机坠毁。

这次执行起飞任务的是副机长,机长只是从旁协助,机长在即将起飞时说道,“拉起机头10°”,接着是“左转15°”。

调查员跟着地图上的方位比划,机长下达的命令是正确的,他们确实走的是天文台航线,可为什么会偏移那么多呢?

调查员听到塔台工作人员与机长联系说,让他们飞过天文台要汇报位置,但很快,驾驶室里就出现了混乱。

机长先是让右转到航向67°,过了会,副机长却表示航向在74°,相差了7°,这对于飞机来说是非常恐怖的,难道是导航系统出错,让圣巴巴拉518航班偏离了航线?

很快,副机长慌张的声音响起,“航向在318°”。飞机的航向怎么可能突然变得那么大?

调查员认为,此时两位飞行员已经迷失了方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方位。结合黑匣子没有航向和导航的数据,难道是引擎坏了,让飞机失控?经过检查,螺旋桨和引擎在坠机前仍是正常工作,调查员初步判断,飞机导航和定位系统出现了问题。

可奇怪的是,经过对残骸的检测,和送修、维护记录,圣巴巴拉518航班的导航和定位系统没有异常,是一架性能完好的航班,符合适飞指令。

两个黑匣子都没办法揭开空难原因,调查员打算利用现有的数据和控制杆还原飞行路线,寻找偏离航线,以及坠机的原因。

调查员跟着座舱记录器里机长的指令一步步还原,很快,他们就发现了问题。圣巴巴拉518航班在报告塔台关闭舱门时,就已经启动了引擎。

一般来说,飞行员会进行执飞前检查工作,涉及到引擎、螺旋桨、刹车和扰流板等系统,根据每架飞机的型号,会有不同标准的检查工作,大概耗时5分钟左右。等检查工作结束后,飞行员再和塔台申请起飞。

可圣巴巴拉518航班并没有检查工作这个过程,在与塔台联系前,机长就已经启动了引擎,从塔台同意起飞,到圣巴巴拉518航班成功起飞,仅用了2分42秒,这明显存在重大问题。

调查员来到圣巴巴拉航空公司,在同一型号的飞机上做模拟飞行,根据机长和副机长的交流,还原起飞时的飞机状态。

调查员发现在起飞时,飞机的姿态航向基准系统(AHRS)并没有正常启动,也就是说,黑匣子之所以缺失了导航、航向等数据,是因为AHRS压根没启动。难道是圣巴巴拉518航班上AHRS发生了故障?

为了证明是否是AHRS系统故障原因,导致的空难,调查员按照正常的检查工作流程,重新操作,这一次AHRS系统顺利启动。

调查员用圣巴巴拉518航班起飞的时间,比对了正常启动后的起飞时间,断定是AHRS系统并没有故障,只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启动。

圣巴巴拉518航班用了2分42秒,正常的起飞流程大约3分多钟,两者只差28秒。面对这个结论,调查员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飞行员不按照正常的流程操作?只要28秒,这场空难就能避免。

调查员再一次听了座舱记录仪,这次他们得到了更多的信息,机长在起飞时就发现了AHRS系统没有正常启动,但他没有选择与塔台汇报,折返回机场,而是说“我们这样飞了很多次,等起飞了再重启系统”。

在耳机里,调查员听到了一个轻微的声音,像是机长打开了什么,调查员重复听了几遍,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我认为机长打开了备用磁罗盘”。备用磁罗盘是根据指南针原理制作的,主要是为了指示方位。

一般情况下,飞行员是不会选择使用备用磁罗盘的,因为它无法特别精准的指出方向,在空旷的地方使用还行,在群山峻岭中使用,简直是拿生命开玩笑。飞行员要一边操控飞机,避开高山,一边要看磁罗盘定位航向,这本来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结合座舱记录器后续的对话,调查员认为机长他们是在“盲飞”,靠的是机长戈麦斯的经验,以及飞行员优秀的视力避开高山,虽然盲飞不可取,但调查员认为以机长的经验,圣巴巴拉518航班是可以飞出群山的。

调查员翻出2月21日的天气情况,当天在机场不远方有一团厚云,圣巴巴拉518航班左转进了这层厚云团,进入云团后,再优秀的视力都没用,根本无法看清前方的路,是真真正正的“盲飞”。

根据现有的信息分析,调查员认为,圣巴巴拉518航班发生空难的主要原因,是机长太过于自信,没有在发现AHRS系统未启动时,选择返航,而是边飞边重启系统,导致撞上了高山。

可调查员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机长为什么要赶着28秒的起飞时间呢?

咖啡厅

调查员初步判断,是机长受到了外界的压力,迫使他没有正确完成起飞检查,但经过走访调查后,调查员找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真相。

在圣巴巴拉518航班第3次执飞前,机长戈麦斯和副机长丹尼斯一起离开了飞机,去到航站楼的咖啡厅喝咖啡。

据咖啡厅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两个在座位上待了很久,一直在聊天,差不多到5点钟时,才匆匆离开。

调查员查看了2月21日的记录,发现机场的工作人员大约在4点半,就让乘客登机了,可按照规定,飞机上至少要有一位飞行员的情况下,才可以登机。

机长和副机长大概是4:53分才上的飞机,而此时,乘客已经在飞机上待了将近30分钟,这对于机长来说是存在压力的。试想一下,当我们坐在飞机上30分钟,却迟迟无法起飞,心情该有多烦躁?

正是因为机长和副机长喝咖啡忘记了时间,所以他们才会着急起飞,从而省去执行前的检查工作,导致空难的发生。

换句话说,只要多给28秒的时间,让AHRS系统成功启动,这场空难就能避免。

圣巴巴拉518航班空难发生后,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被禁止商业航班降落,直到2014年才恢复使用。

飞机作为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一旦发生问题,很有可能就是机毁人亡,除了飞行员要严格的按照规定执行外,地面的工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也应该严格按照标准工作,不要因为一个小问题,毁掉数个家庭的幸福。

作为普通乘客的我们,尽量不要催促飞机起飞,不要在飞机上闹事,如果不是发生紧急情况,可以等飞机平安落地了再和机组人员沟通处理。

参考资料:[1] 空中浩劫 《圣芭芭拉航空518》[2] 维基百科 Santa Bárbara Airlines Flight 518梅里达阿尔贝托卡内瓦利机场安第斯山脉ATR 42[3] Simple Flying 《圣巴巴拉航空公司 518 号航班:以前是ATR 42最致命的事故》[4] 圣芭芭拉航空518班机事故调查报告(及内部链接) 2008-02-21[5] 《仅仅因为忽略 28 秒而发生的可怕坠机:圣巴巴拉 518 号航班》2022-05-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