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囚歌是谁的作品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2024-07-17 16: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27张《10年流行歌曲所昭示的青年心理》—— 周殿富 《中国青年研究》1990年5月刊

所谓“东北风”,不仅是因为核心人物迟志强及其发行团队在东北,也不仅是因为囚歌的曲调多取材于东北民间小调(比如《狱中十二月》为著名的“春歌上宫调”)。

更因为囚歌在那个年代,一定程度上贴合了东北人民的心境。

《人民音乐》杂志编辑部主任金兆钧后在《光天化日下的流行》(2002)一书中说:“从消费上可以看出,购买这些(囚歌)磁带的人主要是在东北、华北等北部地区。”

承受了命运大起大落的不只迟志强一人,还有他背后千千万万沉默的东北人民。

80年代末,东北的国企下岗潮虽还未全面开闸防洪,但东三省经济增长已是强弩之末,1989年时,东三省的GDP总和占全国的12.27%,到了1999年,只剩下了9.86%。(数据来源:《新中国六十周年统计资料汇编》)

1989年,是囚歌火热,“东北风”横吹全国的一年,也是共和国长子最后的荣光。

表现在很多东北人的感知上,是开始发觉企业效益变低,铁饭碗有隐隐不保之势。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28张《反“炒鱿鱼”说》—— 张国华 《中国农垦》1989年5月刊

也表现在70年代补偿性生育高峰中出生的那一大批东北年轻人,开始与有限的工作岗位形成矛盾,他们无法再像父辈一样全部顺理成章地进入编制。

于是熟悉的秩序松动,东北大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动或闲散年轻人。当正道求财变得艰难,试探与越线的冲动就会在人们的心底滋生。

最后的荣光,也开始变成了最后的狂欢。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29张这时再看诸如囚歌中的歌词,无疑就是对这些越线人群警世恒言般的规劝。

而“东北风”囚歌中所传达的坚守正道、相信未来的宗旨,在全国通货膨胀、人民陷入短暂迷茫的大背景下,也恰好切合了全国人民的精神缺口。

再之后,90年代后期全国囚歌热开始消退,只有东北地区在诸如斯卡拉和各地隐秘的小剧场中仍然活跃着对囚歌的演绎,很多二人转演员也借助囚歌翻唱完成了在东北农村市场的下沉变现。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30张二人转演员魏三翻唱囚歌的光碟截图

而也是这时,外界开始将东北描述为正在下沉的土地。

“钢铁已经生锈,只剩钢铁的城市还在风中守候。”

所以,我们总说东北文艺复兴,街溜子的“来颗华子”,老舅的“蒜味蒸汽波”与“马大帅&德彪的奇妙冒险”这都是后话。

囚歌作为那个年代真正的东北民谣,才是第一次东北文艺复兴的开始。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31张现如今外人的眼里,海南是东北人的居住飞地,东北是文艺青年的哀伤飞地。

而“监狱"之于主流文化语境,也像是一块文化飞地。

天然的隔绝,使铁窗内外成了彼此的孤岛。

而监狱内其实一直都有自成一脉的文化,比如他们会写诗。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32张比如他们会用缝衣针与蓝墨水在身上做粗糙原始的刺青,刺的多是“悔”“家”等等。

对于那些并非罪大恶极并想回归社会的边缘人群,他们的监狱文化,始终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而他们的剥离与融入,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必须探讨的命题。

对于我们,也许只有当你在食堂打饭,看到窗口大叔手臂上那个已被岁月冲刷掉色的“忍”字,听他嘴边偶尔哼起“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时,

才会瞥见一些夹在时代扉页里,斑驳的人与事。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33张特别鸣谢:

X博士东北线人:80后威哥、70后勇哥

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第34张设计/视觉 suisui老师

原标题:《八十年代末的监狱囚歌,是东北第一次文艺复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