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下第一雄关”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嘉峪关的地形形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什么是“天下第一雄关”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什么是“天下第一雄关”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2024-05-09 1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航拍讨赖河大峡谷 摄影 / XIAO

第一部分:嘉峪关关城

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自西周起,延续不断2000多年的修筑,50000多千米的长度,让长城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而万里长城沿线上分布着十三个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另一座便是西端的嘉峪关,后者较前者犹有过之,所以嘉峪关算是长城上最大的关隘。

明长城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

相对地理位置 高德地图截图

嘉峪关距今有631年的历史,比山海关早建9年。

明征西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选址于此建关。这儿地势险峻,是嘉峪关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东连酒泉、西接玉门、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作为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河西咽喉”可不是浪得虚名。

它不仅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的美称。

在嘉峪关城楼,迎接清晨第一缕眼光 摄影 / XIAO

关城清晨 摄影 / XIAO

嘉峪关关城 摄影 / XIAO

整个嘉峪关体现出一种庄严神圣的规则感。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

关城则是以内城为主,全长640米,占地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嘉峪关关城 摄影 / XIAO

夕阳照耀在城楼上 摄影 / XIAO

“天下第一雄关” 摄影 / XIAO

公元1495年,嘉峪关楼重新修建。清同治末年,左宗棠驻节肃州之时,又曾修整关墙和关楼,并亲笔题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高悬关楼。

在嘉峪关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与古代工匠有关的故事: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管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块砖”,这块砖目前仍存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

东闸门 摄影 / XIAO

文昌阁 摄影 / XIAO

内城 摄影 / XIAO

关城内还有一个建得很高却没有楼梯的戏台。关于建得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当时戏子的地位很低,这么做是为了不让人们看到戏子的脚。其实,在建好之初,在两侧是有楼梯的,只是岁月变迁,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只有一座高高在上的戏台。戏台的后台是封闭的,戏子从楼梯走上去演戏,演完戏之后,去后台换服装。据传说,在嘉峪山下,无警时,西域来人和出关使者常常在此聚会、歌舞,并有“西域来人汉家使,嘉峪山前舞月圆”的诗句。

嘉峪关关城 摄影 / XIAO

关城外的芦苇荡 摄影 / XIAO

关城的日出是让人难忘的,带着入秋的凉意,阳光透过自成一线的三座城楼的窗棂倾泻下来,而后天空变得洗练,直到远方的祁连雪山也清晰可见,登上城墙,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城外的一片芦苇荡更是这金戈铁马中的柔情。

到了黄昏的时候,坐东朝西的嘉峪关城楼被落日的余晖镶上一层金边,过往的游客在驼铃阵阵中,慢慢走向远方的天际线。

关城黄昏 摄影 / XIAO

第二部分:北有悬壁长城

“万里长城万里关,迭障黑山暗壁悬”,向北约8公里,是紧靠黑山的悬壁长城。因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封锁了石关峡口,故称“悬壁长城”。

日出前的悬壁长城像是一条等待苏醒的长龙,我们拾级而上,向东南望去便可见整个嘉峪关市。

悬壁长城 摄影 / XIAO

悬壁长城 摄影 / XIAO

悬壁长城 摄影 / XIAO

天色渐渐明朗,可见悬壁长城上的墙体,出乎意料的非常完整。

实际上现存的750米长城是经1987年重修过的,其中有231米城墙悬挂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度的山脊上,片石、土层厚度如旧。在墙头加筑“垛墙”和“宇墙”,首尾各加筑一墩台。而原来的墙体现只剩下短短一截,底下4米,上宽2米,高0.5-6米不等。

清晨,从悬壁长城眺望开去 摄影 / XIAO

悬壁长城 摄影 / XIAO

如今,每逢冬季雪后,都可到悬壁长城下的滑雪场滑雪。

悬壁长城 摄影 / XIAO

第三部分:南有长城第一墩

“清流讨赖临危壁,大岭祁连断战氛。铠甲冰河闻拆斗,旌旗旭日舞鹏鲲”。关城向南7.5公里便是长城第一墩了。顾名思义,它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第一座墩台(从西向东),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第一墩 摄影 / XIAO

航拍讨赖河大峡谷 摄影 / XIAO

讨赖寨 摄影 / XIAO

墩台位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

讨赖河,自冰沟口出祁连山,从西南往东北流经茫茫戈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慢慢下切,形成规模宏大的戈壁峡谷奇观,窄处不足一丈,宽处百丈有余,平均谷深60米以上,堪称“戈壁高峡”。

长城第一墩 摄影 / XIAO

玻璃观景台 摄影 / XIAO

长城第一墩博物馆 摄影 / XIAO

那时的长城第一墩,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如今的长城第一墩有综合服务区、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符合历史角色的特色景致。

军营 摄影 / XIAO

铁索桥 摄影 / XIAO

讨赖客栈 摄影 / XIAO

初到关城时,还未被所见震撼,而到了屹立于讨赖河大峡谷之上长城第一墩,寒风拂面,苍凉感油然而生,想起那首著名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玉门关外戈壁荒滩,连春风都不愿眷顾。

而后呢?清代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并带领他的军队到处种树,种了几十万株,便有了“左公柳”,更有其得力大将杨昌浚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连春风都不愿眷顾的戈壁荒漠,就这样偏偏被杨昌浚的词给引出了玉门关。

航拍讨赖河大峡谷 摄影 / XIAO

冰沟索桥 摄影 / XIAO

讨赖河大峡谷 摄影 / XIAO

自北向南的悬壁长城、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作为不可或缺的隘口,和烽燧、墩台、长城一起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在万里长城与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发挥着关键作用,丰富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