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市之歌”在中国爆红,是因为乡愁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喜马拉雅这是什么歌 为什么“城市之歌”在中国爆红,是因为乡愁吗?

为什么“城市之歌”在中国爆红,是因为乡愁吗?

#为什么“城市之歌”在中国爆红,是因为乡愁吗?|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城市之歌”是华语乐坛一直以来的一个现象,或者说是我们民族独有的一种音乐类型。这些歌里唱尽了成都、郑州、北京、武汉、甚至石家庄,攀枝花。

有人说这是作者的乡愁,这是中华民族长在骨子里的一种特质。于是,这些歌曲也都被对着户口本信息入座般的冠上了大众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一、存在于幻想而非现实

两年前,赵雷一首《成都》红遍大江南北,不过这首歌在成都本地人听来却不怎么认可,因为它复古的曲风、寡淡的歌词听起来并不符合成都的传统与潮流兼备、玩乐与食色尽有的特征,甚至都不符合游客对于成都的印象。

其实我认为这首歌随便换一个城市名字都能成立,《成都》这首歌听起来不像成都,它歌里描写的那座阴雨小城,其实是无数人内心深处向往的那座城池,没有具体地点,你在地图上都找不到这座城市在哪。因为人们对于浪漫城市的幻想十之八九都是歌里写的样子。终有一天人们发现了一个叫大理的城市很符合幻想里的设定,于是文艺青年,游客们蜂拥而至,不出三年便成了旅游胜地,继而重新从音乐里幻想美好。

这一类“城市之歌”其实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浪漫幻想的载体。它不是精准地描述了某个城市,而正是因为它模糊地描述了某种城市,正是因为创作者宽泛而模糊的构建出泛泛之感,听者才有着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对苦涩生活的共情

“城市之歌”里有相当一部分描绘的不是幻想与期待,而是充满苦涩与无奈的承载体。这些城市多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主。

如今的一二线城市,哪个不是粗糙、多元、市井、密集、视觉沉重而严穆。这个社会它实在是太大,太丰富,太复杂。一个外地人在北京,真如沧海一栗,渺小得可怜。

于是,“城市之歌”里有相当一部分描写的是大都市。它是梦想召唤的一个代名词,但又是无数理想的幻灭之地;它有着最深的世俗传统与文化底蕴,但同时又有着最多元的怜悯与包容,你我在此可以平行生活。

无论是《晚安,北京》《一个人在北京》还是《北京北京》。当你听到类似歌曲的时候,你不会感到快乐,你确实会想家。你可以在歌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孤独与心酸,梦想与抱负。在一场场烂醉与心如死灰的污浊中再反射出自己的梦想与初心,继而重新战斗。

所以,这些歌曲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发泄,寻找共鸣,寻找出口。那一言以蔽之的苦涩,只有在深夜的耳机里才得以缓解。社会压力越大,这些歌就越火。

三、对现实生活的逃离

大众,甚至大多数歌手对于《回到拉萨》《青藏高原》这一系列歌曲的理解有问题。这些歌其实是“外族人”对那个地方的幻想与抒发,甚至地点都是次要的,跟回到敦煌、喜马拉雅没太大区别,主要唱的是内心的回归跟沉淀,但人们总以为这些歌是郑钧,李娜对家乡的思念,这其实是硬攀关系。

生活于尘埃中,污秽与苟且见多了,人们都希望来一次灵魂的洗礼。于是,西藏成为了“灵魂大澡堂”。每个去西藏旅游的人,回来时都说灵魂受到了洗礼。这其实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西藏地广人稀,二是因为西藏宗教氛围浓重,三是因为空气稀薄大脑反应迟钝。

但时至今日,即便是去西藏也不见得能把灵魂洗干净。这时音乐成为了最好的方式,大众在类似的音乐里寻找逃离感,幻想自身处于广袤无垠的雪原之间,高山之间,远离世俗,寻得一时静谧。

四、对纯粹年代的怀念

“城市之歌”里,描写家乡的歌曲有很多。这是思乡之情吗?不尽然,我不认为在交通、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思乡之情还可以成为大众情绪。

不难发现,这些歌里都有一种“市井浪漫”,这种浪漫是市民极富日常生活的行动性,能够在做一顿饭里拥有创造的快乐,这种钟情于日常生活的一餐一饭,把生活创造出情感充沛的激情,是种本能的信仰。这样的光景多半处于儿时,相对单纯的城市佐以儿时干净的目光,那是记忆里最宁静安逸的光影。

所以,这些歌曲思的并不是乡,而是对一种过往纯良的追忆。你哭的原因不是因为想家,而是对逝去了一种永不可复制的单纯的悼念。

很多人说现在娱乐业存在感太强了,就应该好好清理一下。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跟法西斯没什么区别,倘若某一天艺术行业消失,那人们可能真的要死了。

因为,艺术与娱乐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我们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