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情“贴”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喜羊羊自画像 “撕”情“贴”意

“撕”情“贴”意

2024-06-06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撕”情“贴”意

——小班幼儿撕纸活动之我见

孙  逸

摘要:

撕纸是一种选用各色彩纸,通过手撕、粘贴的办法而完成的。撕纸画装饰性强,新颖别致,能表现出诸如剪纸、剪贴所不可及的独特风格。撕纸画很适宜幼儿制作。一方面,幼儿喜欢手工,喜欢撕撕贴贴。另一方面,撕纸画简单易学,操作时不需动用小刀、剪刀,没有任何危险性。幼儿通过撕纸、粘贴过程,可以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性,训练手脑并用的能力。

关键词:

兴趣 循序渐进 尝试 形式多样 贴近生活 体验成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它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说明动作发展重要性。所以我班本学期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撕纸活动,撕纸符合幼儿好奇心理发展的特点;撕纸可帮助发展幼儿手的动作,撕纸需要幼儿的视觉和手的运动协调一致,不断刺激视觉和运动的协调使幼儿的手更准确,同时也会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促进智力开发觉得可以借助撕纸活动,通过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小班孩子们的小手变得更灵巧。

一、调动幼儿撕纸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动力与源泉。对于小班幼儿进行撕纸活动来说,撕纸的技能是不局限的,只要用大拇指和食指向前向后对立的撕,并能把纸撕下就是小班幼儿学习撕纸的方法,不过,这还必须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幼儿愿意动手去进行撕纸活动, 所以激发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很关键。

如在撕面条这节活动中,我先给幼儿介绍了他们平时都认识的纸,询问着“平时你们都是怎么玩纸的?”幼儿的讨论十分的激烈,说出了许多玩纸的方法,接着我告诉他们“我的纸有另一种特别的玩法。”于是我背对他们,这时只听见下面的小朋友有在议论着“老师在干什么啊?”小班幼儿对于新鲜的、自己不清楚的事物特别的感兴趣,通过提升幼儿的兴趣,可以让幼儿更好的学习。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我这儿,再转身时,纸已经被我撕成一条条细细长长的纸条了,小朋友都被我逗乐了,紧接着,我就慢慢开始介绍起撕贴活动的材料及要求,这为以后幼儿进行撕纸活动奠定了基础。

有了兴趣就有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专注,要使他们对撕纸活动保持稳定的兴趣,应注意使撕纸活动游戏化,由于幼儿年龄小,对活动缺乏目的性,不会做意志上的种种努力,对任何事物的注意时间不会太长,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充分使整个撕纸活动游戏化,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完成了作品,并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二、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孩子们年龄越小,发展变化越快。他们在撕纸的最初阶段,只是拿着纸翻来覆去的玩或干脆撕成小碎片扔掉。因为小班的幼儿有的根本还不会撕,他们是用扯的方法来弄开纸的,可是如果扯的话,纸很难断开,所以老师必须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于是在学习将纸条撕成小块这个活动时,我以游戏儿歌“小鸡吃米”来带领孩子们学习撕纸的方法,“拇指、食指尖尖嘴,尖尖嘴儿碰一碰,相反方向啄一啄,啄呀啄,啄呀啄,虫子啄成一块、一块、又一块”。通过游戏活动,很快就学会了将纸条撕成小块的方法。

通过几次活动后,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撕的方法了,然后老师再从撕长条纸入手,先撕面条,每桌一个篓子,撕下的面条放在里面,一边撕一边念儿歌。下次就撕爸爸妈妈的头发,爸爸的短头发、妈妈的长头发。秋天的菊花也是这样的形状。撕下来的长条进行粘贴,组成漂亮的图案,在进行撕长条纸并进行粘贴的这一阶段目标实施过程中,老师也动脑设计不一样的形式以增加趣味性。幼儿虽然在学习同一技能,但每次内容都不一样,参与的兴趣也高了,相应来说撕纸的方法和能力也逐步掌握。在学会了撕长条纸的基础上,再安排幼儿学撕正方形、三角形,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也比较快,因为老师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活动开展起来就比较顺利。

三、合理、有效地开展撕纸活动。

1.活动形式多样,体验活动趣味性。

撕纸活动是以技能学习为主,往往比较枯燥,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应注意改变撕纸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撕纸兴趣。在组织幼儿进行撕纸活动时,我尽量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在组织《撕面条》的活动时,先出示小熊以拟人化的口吻说:“我的肚子好饿哦,谁愿意做面条给我吃,我就和他做朋友,和他做游戏。”接着我这样引导:“拇指、食指尖尖嘴,尖尖嘴儿啄面团,啄出一条、又一条,一条、一条、又一条,一碗面条做好了。”这样的描述既形象清楚地交代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又牢牢地吸引了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在活动的指导中,发现有的孩子在撕面条时,有的把纸撕成一大块、一大块的,有的撕的又粗又短,我就以拟人化的口吻说,小熊告诉我:“我爱吃小小舒撕的面条,又细又长的可好吃了!瓜瓜,要加油,不然我可要走了!”接下来的活动里,瓜瓜果然进步不小,欣然接受了“小熊”的意见。还边撕边说:“小熊,你别走,我撕得又细又长的面条给你吃。”

2.内容贴近生活,体验活动真实性。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有限,因而越接近生活的也就越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也就是说对幼儿来说重要的是对内容感兴趣,只有当幼儿愿意,才可能接受,所以我们选取适宜于他们发展水平、贴近他们生活经验又能涉及多方面教育因素的内容形成趣味手工活动。如:撕薯条,薯条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也是比较喜爱的一种食品,特别是KFC或者麦当劳的薯条最吸引人。将其引为活动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具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无意使幼儿对参与撕纸活动产生兴趣。幼儿在撕贴中有的幼儿撕纸时动作不协调,撕出的纸很短,而他说:这是宝宝吃的小薯条。撕出长纸条的幼儿更是高兴地说:这是爸爸妈妈吃的大薯条。无论撕纸能力的强弱,幼儿都饶有兴趣地参与着,并在撕纸的过程中感知了物体的长短,还能根据薯条的长短判断宝宝嘴巴小,爸爸妈妈嘴巴大的特点。

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最漂亮的、最成功的,老师掌握了这一心理特点后,总是把每一次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并把幼儿的作品进行积累,可以从中了解幼儿每一次的进步和提高。如薯条撕好后,贴在盒子上,布置成麦当劳柜台。撕的圆当成鸡蛋,送到鸡妈妈的身边,鸡窝里。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展示幼儿撕贴作品,这一技能还可以通过家长这一头帮助幼儿练习,老师可及时让家长了解每一间段的培养目标,让家长配合进行指导,使每位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尝试,不断的操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在撕纸活动中,我坚信孩子们手部肌肉的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开发他们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经过一学期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的孩子们的撕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在撕纸活动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撕纸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在探索和学习撕纸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也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耐心,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初步的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