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商城遗址:商王朝最早的都城,目的之一是为了监视夏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商朝的都城是什么城 偃师商城遗址:商王朝最早的都城,目的之一是为了监视夏人

偃师商城遗址:商王朝最早的都城,目的之一是为了监视夏人

2024-03-11 0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夏朝晚期,第十四代国君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史记·夏本纪》),夏朝开始走向衰落。孔甲的曾孙夏桀继位后,更加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他宠幸妺(mò)喜,并为她营建倾宫瑶台。妺喜尤其喜欢听丝帛断裂之声,夏桀就找来许多丝帛供妺喜撕裂,以博妺喜欢心。要知道在夏朝时期,丝帛产量很少,极为珍贵。

夏桀时常把自己比作是天上的太阳,认为百姓会像需要太阳一样需要他。但他的所作所为早已惹得天怒人怨,民众咒骂他“是日何时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 意思是说你这个太阳何时才灭亡啊,我情愿与你同归于尽。除了骄奢淫逸,夏桀还经常召集其他部落对外发动战争,各方诸侯和百姓一样均对夏桀也充满怨恨。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此时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则在历代商王的领导下蒸蒸日上,到了商汤为王的时候,综合实力已超过了夏朝,而且商汤修身立德,得到了百姓和其他部落诸侯们的一致拥护。在经过长期的准备后,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夏桀众叛亲离,兵败如山倒,逃到了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境内),也就是夏王朝故都安邑附近,最后被商汤俘获后流放至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境内)而亡。

商汤灭夏之后,把夏人集中于夏都斟鄩(zhēn xún)(今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同时保留了夏的宗庙供夏人祭祀。为了实现对中原各部落的有效控制,同时也对夏人进行看守和防范,商汤在夏都斟鄩附近新建了一座都城并迁都于此,后人称其为西亳(bó),也就是现在的偃师商城遗址。

偃师商城卫星图

偃师商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城区西部,北依邙山首峰首阳山,南临洛河,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6公里,是目前发现的夏商时期布局结构最为清晰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夏文化和商文化的分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偃师商城遗址平面图

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90万平方米(约2850亩)。南北长约1700余米,东西宽1240米-740米不等,北部较宽,南部略窄。包括了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大城之外挖有护城河(壕)。小城建造时间较早,大城是在小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宫城的最早营造时间与小城相近或略早于小城。扩建大城时,当时的建造者利用了小城的西、南两面城墙以及东城墙的南段。

城址内发现有城门、道路、宫殿、居址等遗迹,并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等遗物。考古人员还在小城西北部发现了一处排列有序的圆形建筑基址群,初步推断为商代的“国家粮仓”,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国家粮仓。

宫城位于小城南北中轴线的偏南部位,应为王室所居,早期面积较小,屡经改建和扩建后,宫城面积不断扩大。宫城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设施完备,由南往北按功用可分为宫殿区、祭祀区和池苑区三大部分。宫殿建筑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侧可能为宗庙区,西侧是朝寝区。朝寝区以南北平行排列的三大主体建筑为基础,构成前朝后寝制。祭祀区场面宏大,设置考究,祭祀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仅猪牲就发现近百头之多,但这种布局和祭祀方式难道不会生产气体或水源的污染进而导致疫病?池苑区的核心是一人工开凿、石头垒砌的长方形水池,长约130米,宽约20米,有石砌渠道引水、排水,形成完善的自流水系,这无疑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复建的“宫城”

偃师商城的城市布局中轴对称,规则整齐,宫殿建筑已有前朝后寝、宫庙分离、东厨独立制度,宫城内有专门的祭礼场所和游乐池苑等定制,这些都成为后世都城建设遵循的基本制度。这些制度发展到西周,最终形成了“左宗右社,前朝后市”的建造格局,并绵延数千年。

可惜的是,现在宫城遗址尚在维护开发中,并未对外开放。目前能够近距离考察的只有大城的西城墙。整个西城墙保存得相对比较完整,总长约1.6公里,南段稍向内收缩约十余米,残存高度约1.5米,底宽约25米,顶宽约17米。城墙顶部已被文保部门做了绿化,但通过断开处仍可看到较为明显的夯层。其他三面的外城墙要么被城市侵占,要么被洛水吞噬,已很难觅得芳踪。

西城墙北段

西二城门

西城墙南段内折处

夏商时期,王朝迁都颇为频繁,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无力对抗气候变化、水患灾害、战争等方面对生产的破坏,只能通过迁都寻找更好的保证王朝发展的环境。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意即在商汤之前商部落历代先主迁都八次,商汤之后商朝国君迁都五次,但事实上商汤之后迁都次数要多于五次(有史可考的次数已超过八次)。

西城墙南段

西城墙夯土层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在《读史札记》中说:“都邑可屡迁,而今世之所谓国名者,不容数以千计变。于是虽迁新邑,仍以旧都之名名之。……商代之亳,盖亦如是。”也就是说,商王朝每迁新的都城,仍以旧都之名“亳”为都城名,所以在古书上有不少地方称为“亳”。“殷”的名称可能和“亳”也一样,最初是商王朝国都的统称。有史料记载盘庚将国都迁回到亳(南亳或西亳)后,改“亳”为“殷”,后国都迁到今安阳附近后,继续沿用了“殷”的称谓,但由于到了商王朝后期,国都始终在今安阳附近未再继续迁徙,故“殷”就成为了商王朝的代称,史称殷商。

商朝以“亳”为名的都城就有三个,西亳为偃师商城,北亳推测在商丘市区北部梁园区蒙墙寺村附近,南亳位于商丘市区南部睢阳区高辛镇附近,为商朝先祖帝喾(高辛氏)所居之地,与今安徽亳州距离不远,这也应该是安徽亳州得名的原因。清朝顾祖禹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将偃师称为“帝喾所都,古亳邑也”,可能存在部分史料的误读。

郑州商城出土的“亳”字建筑构件

西亳作为商王朝都城持续了两百年左右,一直沿用到了商朝的第十代国君仲丁,仲丁将国都自西亳迁于嚣(áo)(今郑州商城遗址)。在郑州商城同样也发现了许多带有“亳”字的建筑残片,郭沫若先生曾经认为郑州商城为南亳,但现在的考证大部分学者认为郑州商城是商代中期“仲丁迁嚣”的嚣(áo,亦作隞)都。

郑州商都城墙遗址

参考资料

1、《帝王世纪》【西晋】皇甫谧

2、《史记 殷本纪》【西汉】司马迁

3、《读史札记》吕思勉

4、《西京赋》【东汉】张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