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养牛羊的机构(唐代有奶牛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牛奶冰淇淋叫什么 唐朝养牛羊的机构(唐代有奶牛么)

唐朝养牛羊的机构(唐代有奶牛么)

2024-06-04 2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10-28 23:20:15   编辑: 杨琼  250阅读

1. 唐代有奶牛么

据广州旧志记载,周惠王令楚熊子。恽统治岭南,南海臣服于楚,作楚庭以朝,所以广州又称楚庭。关于五羊的由来及其传统有三个版本。版本之一:周夷上八年(公元前887年),广州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仙人把稻穗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头留在广州山坡。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版本二:五仙降临的情形差不多,但传说中的时间是南海人高固为楚威王相的时候,即战国周显王时期。版本三:晋朝时,吴修为广州刺史,还未到任,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背着五谷来到广州州治的厅堂上。吴修于是在厅堂上绘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纪念,并且称广州为“五仙城”。现在的广州惠福西路五仙观据说就是五仙人降临之地,广州人为了纪念五仙人专门修建了五仙观,在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这个版本的唯一漏洞,就是吴修还未到任,怎么看得到已经来到广州州治厅堂上的五仙样貌,并且在厅堂上绘出来。而据《广东通志》记载,五仙观的观址历代曾多次迁建。宋代时在十贤坊(今北京路省财厅一带),南宋后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今教育路一带)。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布政使赵嗣坚持将原五仙观改作广丰库,于今惠福路坡山现址再建五仙观。在今五仙观的东侧,还有一块巨大的江砂岩似脚印状的凹穴,称为“仙人拇迹”(即仙人脚印)。听起来这也有点太不严肃了,仙人们的降临之地一忽儿被搬到这,一忽儿被搬到那,搬来搬去还搬出了个脚印来了,未免有些儿戏。不过,反正是有个他们落脚的地方,以供大家伙儿纪念也就是了。有趣的还是那个脚印,有这么天真可喜的一说,大家也就天真可喜地认可了。屈大钧的《广东新语》里说:“‘穗石洞有一巨石,广可四五丈,上有拇迹,迹中碧水泓然,虽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异也。”明清两代,这个“仙人拇迹”还先后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 被列入羊城八景呢。广州人在这一档子事上的“求其”(随随便便兼漫不经心)和天真,令人若尔。至于最后落脚到惠福路的五仙观,在解放前就已经荒废了,建国后才重加修葺,可是五{山人像和五头石羊未能在观内复原。倒是在越秀公园用一百三十多块花岗岩石雕了一座巨大的五羊雕像,据说,光是主羊头部的那块石料就有四千多斤重。五仙的坐骑为什么是羊,而不是其他狮子老虎大象之类,有人做过研究,一直研究到原始社会时期,并且说可能是由广州地区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而来。那时我国南方曾经存在过五支姜姓的部族,都以羊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用黄、红、黑、白、紫五种颜色相区别,他们崇拜羊,认为羊是吉祥的象征,给他们带来了幸福。其中,又以在广州地区从事原始农业的“黄羊”一支最为兴盛,传说他们最拿手的就是种水稻,还是高产的,由此过上了较好的生活。看来“黄羊”这一部族的人不仅培育良种水稻有一手,还捎带着出伟大的作家——早在原始社会,他们就已经创作了这么一个万古流芳的流行小说了。还好那是原始社会,又没版税,要不然他们肯定不搞良种水稻,全当专业作家了。

五牛城”源自民间传说:古代九天玄女云游四海,行至东海之滨,发现大地太极祥光聚集,人畜兴旺,一派发达景象,特令五神下凡,化为五条黄牛,辛勤耕耘,凡劳作之处,牛气冲天,硕果累累,黄金遍地,风光之好堪称人间仙境,这就是今日上海浦东。

五象是被秦始皇 赶到南宁,治理山洪水患的。相传在战国时代,南宁还没有建城,这里只是一小块平原,老百姓常遭山洪淹没房屋、毁坏庄稼。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想治理南方的水患,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讨治水良策,但都没有好办法。一天晚上,他睡得朦朦胧胧,忽然看见一位老人向他走来,老人从随身挂着的葫芦里倒出一条蜈蚣,把它变成一条竹节鞭,呈给秦始皇,让他拿着竹鞭去把岭南的5头宝象赶来就能堵住山洪,永保平安。秦始皇刚接过竹节鞭,老人就消失了。秦始皇将信将疑地拿着鞭子走出宫门,说也奇怪,他忽觉两脚生风,身子腾空飞起,不一会儿就到了岭南。他挥起竹节鞭,向5头大象一甩,那5头大象就随他走啊,走啊,刚近南宁,天已蒙蒙亮了。一声雄鸡高唱,秦始皇手中的竹节鞭猛然现了原形,复成蜈蚣。大象见他没有了鞭子,于是停步不前。秦始皇用手去拍大象的屁股,然而却拍了个空,不禁大怒,醒来才知原来是一场梦。他半信半疑派人去南方打探,回禀说,南边果然多 了5座活如大象的山。

因此,南宁也因此而被称为五象城。

2. 唐朝人喝牛奶吗

古时候人们喝牛奶,大部分时候是直接饮用,有的时候,略微加热。有时候,还会把牛奶做成冰激凌冰激凌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

3. 奶牛中国古代有吗

牛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牛是六畜之一,是农民耕种犁田的帮手,是古时大型祭祀的供品,也是十二生肖一员,二十八星宿之一。牛字代表吃苦、顽强、毅力等优良品质,也能够表示固执、钻牛角尖的执拗之意。

研究表明,现在的牛起源于原牛,原牛是一种已经灭绝色大型牛科动物,原牛体型很大,略小于大象,但是速度很快,即使面对凶猛的野兽,也不甘示弱,但是在1627年,最后一头原牛死亡,标志着原牛物种的灭绝。中国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出土过不少原牛骨骼,多数在晚更新世地层中,少数出土于西周至春秋时期。

桀骜不驯的原牛到负重犁地的家牛以及产奶、产肉的奶牛、肉牛,主要归功于人类的驯化。一万零五百年前,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文明驯化出了普通牛;八千年前的印度文明驯化出了瘤牛;中国的仰韶文化中也出现了牛的养殖,说明六七千年前,中华文明也能够驯化出家牛。

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是由野牦牛驯化而来的,科研人员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方法确定,七千三百年前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将野牦牛驯化成役用的牦牛,伴随游牧民族的迁徙,牦牛繁衍逐步占据整个青藏高原。

中华文明以农耕为基础,我们的老祖宗们历来重视牛在农耕文化中的作用。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立法,禁止食用牛肉,以此保证耕牛这种重要生产资料的数量。这也导致我国家牛的基因库向役牛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役牛逐渐从生产资料中解放出来,临时充当了肉牛的角色,结果是其肉质、生长速度逊于国外品种。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普通牛饲养数量排在世界第四位,中国的水牛饲养数量排在世界第三位,尽管如此,我国牛肉的人均年消费量不足6公斤,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牛奶的人均年消费量约23公斤,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数据表明,我国的养牛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4. 唐代有牛奶吗

最早的奶牛饲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的中东地区。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不常喝牛奶,他们更倾向于谷物,葡萄酒和植物油,把牛奶看作是野蛮人的饮料。

从中世纪直至17世纪,居住在靠近农场和牧场的法国农民已经将牛奶作为日常饮食和烹调的主要来源。

但大城市的一些富裕家庭和贵族还将其视为贫民的饮食习惯。

当时的医生对牛奶的营养价值也心存怀疑。

到了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路的建造和消毒法的发明,牛奶逐渐从农村运输到城镇。

1930年开始,美国的农场首先采用冷藏柜,不久隔温冷藏车被用于运输。

而后的新保鲜技术-如高温消毒法和微过滤法使牛奶的保鲜期更长,奶制品行业成为成长最快的一个行业。

目前奶制品作为"软饮料"的一大家族成员,自然也受到了果汁和碳酸饮料的挑战。

但它作为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营养素来源和补充各年龄段人群钙质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中国

唐。

孙思邈:“牛乳,老人煮食有益。”《本草纲目》:“牛乳,老 人煮粥甚宜。”元。

朱丹溪:“反胃噎膈,大便燥结,宜牛、羊乳时时 咽之。”《重庆堂随笔》:“牛乳滋润补液,宜于血少无痰之证。”《本 草经疏》:“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气微寒无毒。

甘寒能 养血脉,滋润五脏,故主补虚馁,止渴。”《随息居饮食谱》:“善治血 枯便燥,反胃噎膈,老年火盛者宜之。”

可见至少唐朝中国中原地区就喝牛奶了,内蒙等地区估计至少5000年前就喝牛奶了

1938年前后开始有巴氏消毒过的鲜奶

据1938年4月1日上海《新闻报》所述可知:至少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但凡上市供应居民饮用之牛奶,已有政府法令明确规定必需经过经“巴氏杀菌”,或译为“巴氏消毒”(pasteurization,)[23];资料证明,上海历届政府曾多次颁布或修改巴氏杀菌热处理工艺规定[24];同时政府设有部门机构,行使行政审批权[25]、监督检查权[26]和惩罚处理权[27];对奶牛养殖和奶制品供应的社会化监督管理,历来是政府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5. 唐朝有牛奶吗

挤奶的牛和乳制品的生产,在我国有久的历史,远比外国为早,起码在2000多年前已载入《礼记》和《周礼》等古书中。

到秦汉时代,连马奶和奶酒也成了高级的饮品。

北魏的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第五卷里还详细介绍了乳牛饲养,挤牛奶以及制造各种乳酪产品的方法。

从唐、宋的本草经一直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把牛奶及其乳制品当作滋补的食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奶汁主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益气、治瘦翠、悦皮肤、润毛发。”

并著有《服乳歌》一首:“仙家酒,仙家酒,两个壶芦盛一斗;五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

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又如唐朝太仆寺当时所属的典牧署,是专管酥酪的部门,而且设有主酪74人。 由此可见,牛奶供应之大和制造乳产品的规模了。

宋朝设有孳牧所,有奶牛多达650头。

最早记述我国古代奶粉的,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他在游记中曾描述过我国元代蒙古骑兵携带的一种食品奶粉:当时元代骑兵远征亚、非、欧时,每个骑兵的马背上都有一个皮袋,用来放奶粉和水。

行军途中,战马奔驰,袋内奶粉和水被搅拌成一种耐饥解渴的美味饮料。

6. 唐朝时期的牛

答:从古至今,姓牛的牛人有:

1、牛峤字松卿。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

2、牛存节字赞贞,青州博昌县(今山东省寿光)人。是五代后梁名将。为后梁立下汗马功劳。

3、牛金。初为曹仁部曲将,官至后将军。

4、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安定鹑觚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

5、牛得草。著名豫剧丑角大师,国家一级演员。

7. 唐朝牛奶叫什么

奶茶,是既含茶又含奶的饮料,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这种现代生活方式,看起来很西式,起源却在中国。咸奶茶兼具牛奶和茶双重营养,一千多年前,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北魏时期《齐民要术》记载了北方民族奶伴茶的吃法。过了1000年,奥地利人才发明了用奶作咖啡的伴侣。

唐代早中期与游牧民族交往甚密,奶茶在长安很流行。唐晚期崇尚清雅,奶茶走向衰退,喝茶不再加奶了。结果日本遣唐使来了只学到清茶,回去后发展成了抹茶。宋代是文人社会,奶茶更是无影无踪了。

北方民族喝的是咸奶茶。早期汉族喝茶也是要放盐、花椒、姜、葱等调味的,此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湘鄂土家族,以及粤闽赣客家的擂茶中,不过伴侣不是奶而是米。咸奶茶虽然被中原所弃,但被后来的蒙古族和藏族吸收并保留下来。蒙古族奶茶兴于元朝,蒙古语称苏台茄。主妇每日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煮咸奶茶,一大锅够全家人喝一整天,解渴并补充营养。他们的传统是一日三餐茶,一顿饭。来客人也是奉上奶茶招待。

藏民酥油茶的伴侣不是全奶,而是酥油,即乳脂(奶油)。

8. 古代有奶牛

奶牛猫长出长毛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返祖现象,可能这只奶牛猫的祖先有长毛猫的基因,并成为了显性基因,就会出现长毛的奶牛猫。

奶牛猫,也就是我们以前一般所说的黑白花猫,是田园猫之中比较常见的毛色,一般来说,标准的奶牛猫的毛色标准就是我们古代所说的乌云盖雪,不过现在把白猫身上带有黑斑也算进了奶牛猫的行列,使“奶牛猫”这一个概念变得越来越广泛。

奶牛猫短毛品种和长毛品种都有,短毛的更加常见,眼珠颜色因为体内黑色素的关系,多数为琥珀色、淡黄色、黄绿色,蓝色则比较少见,极少情况会出现异色瞳

9. 唐朝奶制品

冰激凌是一种冷冻的奶制品,英文为icecream,很多人认为冰激凌的发明权归洋人所有。

冰激凌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数百年前,中国人就知道将冬天结成冰的河水,切割成块,储存于地窖,待夏天取出,同捣碎的水果搅拌后食用。元代开始生产冰激凌,为了保守制作工艺的秘密,元世祖忽必烈颁布了一条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激凌的敕令。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才把冰激凌的制作方法带回意大利,后又传到法国和英国。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一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所谓奶冰就是在元朝人冰点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冰激凌,元人将平常食用的果酱和牛奶混入其中,这样凝成的冰像沙泥一样,比冰块要柔软很多,入口即化。

奶茶是由蒙古人民发明的。蒙古族牧民常年以食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而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饮品,因此喝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后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传到印度,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

10. 唐朝的牧羊人

与羊共舞

青城之歌

那年他去了草原,

只为寻找一只羊,

一只与众不同的羊,

一只会跳舞的羊。

很多人把他嘲笑,

更没人与他同往,

他却始终坚定不移,

一去就是好多年。

当所有人几乎都忘记,

却突然传来他的消息,

他真的找到了那只羊,

找到了那只会跳舞的羊。

人们蜂拥去看他的表演,

往日的嘲讽都变成赞叹,

一睹为快那只神奇的羊,

却不知道他付出的努力。

他的秘密逐渐被揭开,

有人说他是个伟大的牧羊人,

也有人说他天生是羊的化身,

人们纷纷向他求教牧羊本领。

与羊共舞,

听来觉得不可思议,

看到才知多么神奇。

与羊共舞,

他的辉煌人所共知,

他的落寞无人体会。

11. 唐朝喝牛奶

高血压患者在医院会经常听到有医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合理营养的膳食是科学合理降血压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就有人疑惑:高血压患者可以喝牛奶吗?

普遍认为,对高血压应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与控制,我们提倡高血压患者保持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减轻精神压力、摒弃不良情绪、加强科学运动和锻炼、戒烟限酒,再结合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其中合理饮食就强调营养均衡、适当供给,适量地引用牛奶就能达到帮助患者降压控压的效果。

我国早在唐代就有关于饮用牛奶的记载,李时珍认为,牛奶能“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黄疸,老人煮粥益甚”。

现代研究表明,牛奶中富含活性的矿物质,如钙、锰、钾、锌及维生素A、维生素D、胡萝卜素等,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对高血压病尚有辅助治疗作用。常喝牛奶可稳定情绪,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另外,牛奶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具有使血管变得柔韧,防止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牛奶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蛋氨酸等含硫的氨基酸,这种氨基酸作用大于脑中枢,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牛奶蛋白质还具有将钠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并排出体外的作用,所以牛奶是一种很好的降血压食品。

牛奶中的维生素D、酪蛋白磷肽(CPP)、乳糖等能促进钙的吸收,而钙是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成分之一,有研究表明,钙充足时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可以促使钠随尿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牛奶中的乳源降血压肽能起到降压的作用,牛奶中的钙质和胆碱,具有促进胆固醇从肠道排泄、并减少其吸收的作用,可以降低胆固醇。饮用奶制品还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具有镇静催眠的功效。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普通人每日应摄食乳及乳制品300g,但每日最好不要摄入超过800毫克的牛奶否则牛奶中同样富含的脂肪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肠胃不好,或者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就必须减少饮用量,或者停止饮用,可以改喝酸奶,同样能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