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归附,百姓归心,“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到底有多繁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时的农业发展状况如何 四夷归附,百姓归心,“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到底有多繁盛?

四夷归附,百姓归心,“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到底有多繁盛?

2024-06-14 04: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安史之乱”爆发前,大唐一片繁荣景象

不管怎么说,太宗统治时期的唐朝,俨然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具有大国影响力的封建王朝,他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完善的封建政治体系,以及繁荣的社会经济不断向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散发自己的封建影响力,这也为之后高宗、玄宗时期唐朝的进一步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玄宗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繁荣程度前所未有。

这种社会经济的繁荣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统治者颇为重视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设,因此调动全国之力进行农业的相关保护工程的修建,有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以及农业经济的繁荣。

另一方面,在边防安全上,唐朝统治者也进行系统的防御设置,这就使得边防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边境地区的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护,这对于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秩序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大力扶持农业,唐朝民心稳固

唐朝中央统治集团对于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非常重视,他们深刻地意识到,一旦封建王朝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的话,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不上去的话,那么封建统治随时都可能会被推翻。

唐太宗对于这个问题就认识得非常深刻,他知道封建统治者和广大百姓是船与水的关系,一旦封建统治者进行腐朽、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话,那么必然会引发广大人民的惊涛骇浪,到时候船翻也就是必然的了。

因此,在太宗、高宗以及玄宗三朝统治时期,唐朝中央政府对于农业生产的扶持非常重视,最为明显的就是修建了一系列的农业水利工程,这有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农业的正常收获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中央政府的具体行政建制上,唐朝统治者相继设立了主要负责农业水利工程修建的水部司和都水监,这都是为农业服务的高级官员。

治理水患,修建水利工程

唐朝设立这两个机构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中央的绝对统治力,来调集全国的劳动力以及物力进行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有效治理水患问题,这样封建经济基础才能够稳定发展。

唐朝前期,全国各地一共进行了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160多次,主要集中于水患问题严重地区以及农耕的重要地带。

《旧唐书》载:"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楫溉灌之利,咸总而举之。凡天下水泉,三亿二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其在遐荒绝域,迨不可得而知矣。"

与此同时,唐朝统治者还非常重视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建造。在广大劳动人民的长期农业生产和劳作经验的加持下,唐朝的农业工具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原来一直广泛推行的直辕犁被改进成为了曲辕犁,使用更加方便,耕作效率更高。这是唐朝时期手工业制造,特别是铁器制造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才使得制造比较复杂的曲辕犁能够成为现实。

唐朝人口得以快速增长

得益于唐朝统治者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产工具方面的重视,使得唐朝的农业经济也的确出现了超出预期式的发展。

特别是在粮食产量方面,唐朝可以说相比较于隋朝时期来说青出于蓝,唐朝方面借鉴隋朝时期于全国各地广设粮仓的经验,也修建了大量的粮仓。并且在粮仓的修建规模上,很多都要比隋朝时期扩大不少。

唐朝时期的粮仓设置在两京周边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而且储藏量也非常大。

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可以发现,唐朝时期设在洛阳地区的含嘉仓其中的一个粮窖的占地面积居然高达42万平方米,其贮藏量更为惊人,最多能够达到50万斤。

大家要清楚,这只是其中一个粮窖的参考数值,那么整个含嘉仓的储藏规模也就可想而知了。

粮食价格走低,唐朝的人口暴涨

粮食生产的富足,使得唐朝中央储存了大量的粮食,这也就使得当时粮食的市场物价有了明显的下降。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开元时期的粮食物价每斗米只有15钱,这可以说是达到了唐朝时期的最低价格。粮食物价之低,充分展现了唐朝开元时期农业生产的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唐文》载:"天下雄富,西京米价不盈二百,绢亦如之。东由汴宋,西歴岐鳯,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粮食的快速增长,使得唐朝的户口也在呈直线式猛增,特别是太宗、高宗以及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爆发前夕,这三个时代几乎呈现出了三个阶梯,人口的增长变化非常明显。

太宗时期的唐朝人口最多能够达到300万户,高宗时期就能够达到了380万户,而到了玄宗天宝时期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人口居然达到了惊人的890万户,这还只是当时的官方数据。

再加上地方隐匿的户口以及流民,唐朝的人口突破1000万户是不成问题的,总人数应该也能够在6000万人左右。

唐朝垦田数量增加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以及户口的增长,几乎在玄宗统治时期发生了一个质变,当然这不能够全部归功于玄宗及其统治集团,这是唐朝建立之后几代皇帝及其统治集团的共同施政结果。

但是最为重要的,为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做出最大贡献就是广大劳动人民,没有他们辛勤无私的付出,唐朝的繁荣局面相信是不会出现的。

在玄宗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唐朝的农业经济已经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户口数量的激增以及农业粮食储存的丰富,使得当时农业的垦田面积也出现了大量的增加。

由于当时唐朝所能够控制的边疆地区不断扩大,特别是安西、北庭地区,使得边防屯田的面积也出现了大范围地上升,尽管其大部分农业收入都被投入到了军事需要当中,但是垦田面积增加的事实是不容忽视的。

《全唐文》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当今三河膏壤,淮泗沃野,皆荆棘已老,则耕可知。"

唐朝畜牧业繁荣发展

由于唐朝周边少数民族郑群对于唐朝的依附态度反复无常,特别是突厥和吐蕃两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更是如此。

因此唐朝在玄宗统治时期还是非常注重边防建设的,上面提到的屯田就是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此外在唐朝的边防地区,特别是北部和西北部地区,还出现了繁荣的畜牧业。

利用边防地区天然的自然优势,唐朝蓄养了大量的牛羊和品质优良的战马,这是唐朝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重要表现。

当时战马蓄养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地区,陇右监和八马坊是当时唐朝设置的主要负责机构玄宗时期的战马以及牛羊数量已经接近百万。

评价

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从贞观之后呈现出了明显地发展,高祖统治时期的唐朝由于正处于肇建之初,内外之间矛盾还十分严峻,特别是在武德的前几年还进行了全国性的统一战争。

而北部的突厥势力对于唐朝边境的进犯也是屡禁不止,这就使得高祖时期的唐朝社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而从太宗以后,得益于唐朝的统一战争基本结束,有了足够的精力和实力来抵御北部突厥的连年骚扰,同时再加上太宗采取了恰当的统治政策,使得唐朝国力翌日增强,出现了贞观盛世的局面,唐朝也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封建帝国。

在太宗、高宗以及玄宗三朝的经营之下,唐朝展现出了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现象,在政治、军事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更是有目共睹。

正是因为唐朝国力的逐步强盛,此时的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前来归附以及主动与唐朝建立和平的朝贡关系,这是彰显唐朝强大封建帝国实力的明显的表现。

这一段时间也是唐朝建立之后,乃至整个唐朝历史发展过程中最为强大和辉煌的时期,户口的增加、农业产量的增加、垦田面积的增减以及军事战马的增加,使得唐朝无疑在当时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占据了极高的优势。

对于唐朝的强盛,我们绝对不能够忽视广大劳动人民的付出,他们利用自己的强大的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开辟出了一个鼎盛王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