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多少钱?购买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朝一文钱买多少米 在古代,“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多少钱?购买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在古代,“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多少钱?购买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2024-06-13 17: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至春秋战国时,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用于交换的贝壳供不应求。各诸侯国的商人们开始铸造模仿贝壳形状的铜币,以便交易。这是中国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第一个重要转变。

但战国时期,各国铸造的铜币型制混乱,造成了“币重复异”的局面。同一种货币在不同国家,它的形状、重量都不尽相同,给商业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货币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统一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这对商业的发展与统一市场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汉武帝时期,中央进一步收回了郡国铸币权,只由中央政府铸造五铢钱。这种统一的货币在周边数十国流通,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后,历代王朝对货币形制进行了多次调整。唐代出现了“通宝”“元宝”金银钱,表明了金银逐渐取代铜钱成为货币的趋势。到了宋代,又发明了纸币,打开了中国货币史的新章。

每一次货币的革新,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货币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经济。它为古代的农业社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白银崛起为货币】

秦汉时期,铜钱是唯一的货币。但随着商业的发展,大量铜钱已不适应交易需要。于是白银作为货币被引入中国,逐渐取代了铜钱,成为主要通货。

白银比铜币轻便易存,更适合大宗交易。并且作为贵金属,其价值稳定,不会轻易贬值。这就使其更适合作为价值存储和交易的工具。

根据史书记载,最早使用白银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国产银最多,先行使用白银来磨制工具及制作奢侈品。到了秦汉时期,白银作为货币逐渐流通开来。

西汉时期,白银已成为重要的货币资产形式。汉武帝时期,由于长期用兵,导致铜钱大量流失。于是开始发行白银货币,以弥补财政收入。这加速了白银货币的推广。

到了唐宋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市面上主要的货币形式。银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明朝中叶时,白银正式取代铜钱,成为国家的法定本位币。

白银货币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它打通了各地区的经济往来,也造就了许多金融业兴盛的城市。可以说,没有白银的使用,古代经济是难以想象的。

【唐代一两白银买2500斤大米】

白银作为货币使用后,它的购买力也随着时代而变化。我们根据史书记载,来计算一下不同朝代一两白银能换多少斤大米。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两白银换一千文铜钱。当时一斗米价值五文,那么一两白银可换二百斗米。一斗约合十二斤半,那么一两白银可买二千五百斤大米。

按照当前大米市价每斤两元计算,一两白银约合人民币五千元。这样看来,在唐代,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可观,已经是一个普通人一年生活费的数额。拥有一两白银,生活并不算困难。

据当时的记载,一两白银可以用来购置一匹马、一头肥牛,或是租用一间房屋住上一年。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极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许多人也会拿白银来进行投资。如买下一块土地,出租给佃户耕种。一两白银的年利润可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为许多人提供了原始的投资渠道。

白银的推广使用,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如江南地区的丝绸业,就需要大量白银来进行交易。丝绸经由陆路或海路运往西域、西亚等地销售,白银则流回中国。

可以说,白银货币的使用,极大促进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增长。它加强了全国经济的联结,也使散居乡间的财富流入了城市,为都市经济提供了支持。一两白银,在当时可算是一笔可观的家当。

【北宋时期购买力缩水一半】

传入北宋初年,由于战乱与奢靡,白银外流严重。一两白银与唐代相比,贬值显著。

北宋文仁观年间,一两白银仅可换取二千文铜钱,不及唐代的一半。与此同时,米价也上涨到了每斗三十文。据推算,一两白银只可购得六十七斗米,约八百四十斤。

按照当前大米单价,一两白银约合二千一百元人民币,仅有唐代的四分之一购买力。北宋初年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缩水极快。

据考证,北宋初期由于用兵频繁,白银大量外流。而矿山开采量有限,导致白银在市场上的供应量不足。按照经济学的基本规律,这必然会导致白银的价格飞涨。

与此同时,北宋初年实行的均输法,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快速增加。民众手中的钱财,每年都被征收百分之十入官。这无形中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白银的购买力迅速下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感到前所未有的捉襟见肘。

据当时的记载,二两白银才可购买一头瘦牛或两只羊。大米、布匹等日用品价格飞涨。而官员的俸禄却远远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不少儒者上书请求改革,但均无果而终。

一些普通百姓也在书信中控诉高昂的物价。他们表示,身为农民,一年的收成换取的白银只够维持几个月的生活。沉重的税收与通货膨胀使他们生活艰难。但政府并未采取有力调控,导致民间疾苦日甚。

【明代进一步贬值 仅值七六十元人民币】

时光荏苒,历史进入了明代中期。此时的一两白银,只值得唐宋时期的一个零头。

据明代李时珍的《饮膳正要》记载,当时市场上一般质量的大米,每石售二两白银。一石约合九十四斤,那么一两白银可购一百八十八斤大米。

按照如今大米单价,一百八十八斤约合七百六十元人民币。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已不足唐代的十分之一。商业发达后,白银外流增加,再加上明代的通货膨胀,导致了购买力的急速下滑。

这一时期,随着美洲大量白银输出,中国市场上的白银供给大幅增加。按照经济规律,供给量增加必然导致价格下降。同时,民间也流通着大量劣质铜钱,这也加速了通货膨胀。

据当时的记载,南京一带盛产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而白银产量很少。于是大量白银通过商品贸易流向了江南。而其他许多地区,则需要通过江南进口粮食,白银外流严重。

不少士大夫上书请求禁止白银外流,但政府并未采取果断措施。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白银断市的局面,地方官员的俸禄也时常被拖欠。不少人要通过其他物品来进行交易,导致了巨大的通货膨胀。

据一些外国传教士的记载,他们赴华从事宣教活动时,也深受通货膨胀的困扰。一两白银的购买力远不如国外,而他们的俸禄也难以维持生计。通货膨胀导致了他们在华期间的生活艰辛。

【清朝时期跌至最低点】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清朝时期一两白银的购买力。这时,它已跌至历史最低点。

根据乾隆年间的史料记载,当时市场米价约为每石银一两四钱六分。据推算,一两白银约可购买一百四十斤大米。

按照当前大米单价计算,一两白银仅可折合二三百元人民币。它的购买力已无法与古代相提并论,只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收入。

这一时期,随着美洲大量白银传入,中国市场上的白银供给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根据经济学,当一种货币的数量激增时,它的价格就会大幅下跌。

与此同时,由于战乱频繁,农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粮食产量下降导致粮价上涨。而白银供给激增导致其价格暴跌。这两者结合使白银的购买力达到历史最低点。

另一方面,清朝中叶以后,西方国家加速了对华贸易。大量外销tea、丝绸等中国商品,换回白银输入中国。这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结语

从民众的生活上看,白银的购买力下降也带来了巨大影响。不少地区频繁爆发粮荒,而白银的购买力又下降,获取足饱饭食变得异常困难。

到了晚清,一两白银只能购买几十斤大米,连一顿饭钱都不够,跌入历史最低谷。这导致了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成为了革命的土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