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官服与官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唐代官阶排序 唐朝的官服与官阶

唐朝的官服与官阶

2023-06-05 0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代官员所戴的礼帽是多种多样的。文武百官皆戴进贤冠冕。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淋灶兵品以上即国官一梁。杜甫《丹青引》中有一句话:“良将头戴进贤冠,猛将腰悬大羽箭。”这句话,就是指唐朝文武百官的服饰。

幞头就是包头的软巾,又称折头巾,两腿向两边伸开,又称"展脚幞头",多为文官佩戴;头上戴的是"交脚幞头",是武将戴的头巾。

唐朝中期,二脚略微翘起,头巾内有"巾子",头巾的形状由"巾子"决定。唐代的"巾子"经历了四次变化。初为"平头小样",呈扁平之状,无花边,与唐高宗,太宗,高宗时所用的头巾一模一样。接着又是"武家诸王图",样式比"平头小图"要好得多,上面有明显的裂口,中间有个凹槽。因是武则天为奖励诸王近臣而创制的,所以被称为“武王制”。然后是"英王踣样",它出现在景隆四年,比"武家诸王"要高得多,它的头有点尖,分成了两半,而且有许多地方是倾斜的。开元以后,因"倾倒"巾子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故逐渐改为"官样巾子"。它是一种"英王踣样"的植物,它的花瓣向两边分开,形成了两个圆球,但它并不向前倾斜。根据《旧唐书·舆服志》的记载,这是唐玄宗赏赐给官员和其他官员的,所以被称为"官样"。

唐代官员所戴的毡帽较厚、结实。相传,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大晋国公裴度在上朝途中被刺客刺杀,刺客刺杀,刺破了他的帽子,幸亏唐宪宗带着厚厚的毡帽才幸免于难。唐代官员按品级分佩戴金银铜三种金属鱼符,把金属鱼符装入袋子中,称为“鱼袋”。符箓上刻着名字,分为两个圆盘,一个在朝廷,一个在自己身上。若有升迁,则以鱼符相合为证。鱼符亦为出入宫廷之凭证,其材质因官阶而异。比如三品以上的官员,佩戴的是金鱼符,五品以上的官员,佩戴的是银鱼符。三品官以上的荷包都有金饰,四品官的荷包都有银饰,五品的荷包都有铜饰。到了中宗,鱼符才被重新使用。

唐代皮革不再使用钩子,而是使用带子板扣结。腰带上有一块方方正正的饰板,根据官职和品级的不同,饰板的质地也有区别。比如,金銙是二品以上的官职,犀牛是六品以上的官职,九品以上的官职则是银貅。

唐朝的文武百官都穿着靴子,除了靴子之外,我还买了你的靴子。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说:“唐马周以何为之”。

戎服装束

唐朝的军服,也有长袍(供将领,士卒使用)。公元694年之后,将军的长袍上就开始绣上狮子、老虎、雄鹰等象征意义的图案,以此来表现将军的勇猛。唐朝的武将都是戴武冠的。唐装中有裤褶、腾蛇纹的样式。所谓裤褶,便是将裤子系在裤子上,方便骑马。比如材质,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是用上好的绸缎和罗做的。六品以下的官服,都是小绸缎做的;至于颜色,则是三品以上的官服,紫袍、赤袍、七品、青袍、九品、青袍。

超过半数的军队全副武装。岑参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写到:"一川之石大如斗,风吹草动遍地乱石走","将军金甲夜未脱";可以看到,边防军官兵日夜穿着盔甲,为了保卫边防军,他们牺牲了自己,坚持了下来。据《唐六典》所载,其中以明光甲骨最为有名。它的胸前系着一个十字形的铠甲,铠甲的两侧各有一件护甲,肩上还披着一件披风。一条"膝裙"在她的腰下左右两侧,一条"吊腿"在她的小腿上。有的铠甲前侧两侧各有一块,胸口处各有一面圆镜,后背连在一起。甲片的前部和后部由肩部的带子连接起来。肩上有两个肩章,肩章上有一个虎头,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感觉。到了中宗时期,甲胄的样式又有所改变,改为披肩龙首,以示忠于君王。还有一种叫“绢甲”的东西,就是用丝绸或其他织品制成,质地轻巧,造型漂亮,但是没有防御功能,一般都是武将和侍卫穿着,以显示皇家军队的威严。

唐代也有佩剑的制度,包括金装剑,苍玉剑等等,有单佩,双佩等等级的规定。皇帝佩剑,鹿卢玉剑,皇子和文武百官佩剑,也是很常见的。数百官吏走来走去,刀光剑影,声势浩大。“尚方宝剑”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是天子御用之剑,由亲信大臣持有,可先斩后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