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工科跨考复旦金融专硕(专业课第一名)上岸经验分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哪些专业是专硕 985工科跨考复旦金融专硕(专业课第一名)上岸经验分享!

985工科跨考复旦金融专硕(专业课第一名)上岸经验分享!

2023-05-19 1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考研录取工作已结束,成功上岸学长学姐的上岸经验可以帮助接下来的考研萌新们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今天为大家带来金程考研金鹰奖学金学员邱同学0基础工科跨考金融专硕上岸复旦大学金融专硕经验分享,同学们收好,以下内容为学长自述!

  录取:复旦大学金融专硕

  本科:普通985 工科专业

  分数:总分423,专业课126(第一)

  标签:工科跨考、二战上岸

  政治

  俗话说,考研政治,基本上就是肖秀荣老师一个人的考试。我在政治备考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也不多,前期主要是背一些马原的原理,史纲的东西,后期主要背毛概、思修、时政的东西。刷题方面,我基本上就是反复刷市面上的模拟卷,然后把错的重复刷,涉及的考点再重新熟悉一下。答题就背肖四肖八啥的,然后到考场上,看清题目,仔细应对就好了。

  

  英语

  英语由于分数不高,所以没太多经验可以分享。阅读方面,两年我基本上都是做往年真题,然后对答案。作文的话,二战本来想练练字,争取作文方面拿高分,但最后时间问题就没有做。我一般看网上的作文模版,然后整理出我自己的写作模版,对着真题一套一套练下来,最后效果也还是不错的。

  

  数学

  一战时,我和大家一样,在网上搜集各种数学的经验贴,看看有哪些风评比较好的老师,然后跟着学习。因为第一年还没有买ipad,所以没有买太多纸质书籍。学习方式主要是看视频网课,加上自己做练习,刷讲义。

  学习进度的话,我是看完一个学科,再学下一个学科,每天的时间安排不允许我多线作战,所以我的进度很慢。5月份才开始学习。因为我是看完一章的视频,做一章练习题,基础和强化都是,所以高等数学是在暑假7月底才完成了基础阶段学习,之后10月中才完成强化阶段的学习。我的线代是暑期才开始的,8月底回学校前才过完基础阶段,之后有提速,和高数差不多时间完成强化阶段。我回学校之前都还没有开始概率论的学习,那时已经9月份了,概率论零基础。和同学交流的时候,他们觉得我进度很慢,其实我自身比较淡定,觉得我前面是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后面进度会推进比较快,到10月底完成概率论的基础和强化学习。

  一战的时候,由于信息搜集太不充分,加上一直埋头学习,缺少宏观规划,所以我的套卷练习是很少的。强化结束后,我还在做1800。11月底才开始做套卷,两天一套。不说早年的真题,甚至近10年的都没有做完,模拟卷也只做了李林6套卷+4套卷的一部分。而且模拟的效果其实也一般,有的100附近,有的140左右,方差很大。所以最后考了135分,我一直和同学说是运气好,只是碰到的题目我基本都会,而且基本都做对了而已。

  二战的时候,由于有了第一年的经验和基础。其实我知道,不出大问题的话,今年的数学成绩应该是可以保证的。所以这一年,我先进行了宏观上的规划,加上心态上的调整,一直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怕自己过于自信。

  学习方面的话,今年稳扎稳打,所以是从讲义推进的。看讲义,例题先自己做再看答案,不会的标记一下,今年的讲义我是刷了3遍以上,每隔一段时间刷一次,按顺序刷,基本上25天左右可以过完一遍。

  练习题方面,做660+330其实并不像我一开始想的那么畅通无阻,还是遇到了一些不会的题目,后面二刷的时候倒是大部分都会了。因为一战做了1800,二战后面我针对中值定理、不定积分等一些难度上限很高的模块,去做了1800的错题。感慨中值定理还是很难的,尽管做了很多遍,还是有一些会没有思路,或者需要思考很久,不过也是有了这个过程,今年的中值定理做的比较顺利,没怎么思考就完成了。

  套卷方面,早年真题题型和现在不同,所以就没有按照真题模拟,只是以套卷的形式去做。做的时候追求速度,基本上一个上午两套,所以正确率也比较低。近几年的真题和模拟卷,我是按照3小时去模拟,然后去检查,所以正确率会比较高,模拟效果也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折磨,因为很快就做完了,但是检查相当于要重复做,我会逼自己换个方法,而且也要锻炼自己的检查能力,所以还是比较累。今年的套卷模拟,分数方差很小,而且基本集中在135+的区间,所以在考前对于今年也是比较有信心的。

  回顾我的考研数学学习,两年的成绩都还行,其实也有数学三相比数学一更为简单的原因,所以更容易拿到高分。之所以没有选择396,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数学有信心,另一方面是减少不确定性,396有一些题型需要重新学习,不确定是否能较好掌握。

  

  专业课

  先说说一战的情况吧。一战的时候,我选择了报班,按照老师的建议。前期有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打基础,参考教材我是按照「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投资学-公司金融」的顺序看。教材分别用的是「胡庆康老师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姜波克老师的《国际金融新编》,博迪的《投资学》,罗斯的《公司理财》」。

  而「刘红忠老师的《投资学》,朱叶老师的《公司金融》,张金清老师的《金融风险管理实务》」完全没有翻过,就导致了简答题出现前景理论完全不知道是啥,这还是没有怎么涉及到金融风险管理部分的情况下。微观练习题也就只做了网传的博迪、罗斯必做课后题。

  仔细算算,除去视频的时间,再除去看书的时间,真正做练习的时间所剩无几。热点方面,我几乎放弃,因为复旦往年不怎么考当年热点。具体到最终考卷上,花费时间最多的货币银行学也没有答得很好,而微观的计算题简直稀烂,三道题都有错的地方。简答题有一道甚至没有见过,论述题也答得一般。

  说说二战的成功逆袭。二战我没有选择报班,主要是考虑到报班费用以及不想因为报班给自己心里负担(经济条件好的孩子还是报班更稳妥,一个人学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就在网上搜罗各种资料,看了一些课程。二战的时候,431学习时间比一战多了挺多,加上一战的基础基本还在,专业课掌握的就相对比较好。

  说说二战宏观的学习。我主要就是看课程,跟着做笔记,然后反复看「胡庆康老师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姜波克老师的《国际金融新编》」。按照课程的框架整理知识点,自己默写框架,最终也能复现个七七八八。我记得,到最后考试前,这两本书和框架,我至少都看了4~5遍。所以,宏观要学好,一方面,要有一个知识框架,对知识点可以灵活的应用;另一方面,对课本熟悉,像今年论述的资本外逃,就是一个很容易忽视的点,只看课程绝对是答不全的。

  说说微观的学习。我看了视频,然后认真地写「课程里的每一道习题,朱叶老师、刘红忠老师、罗斯和博迪的每一道课后题」对答案,然后总结反思,把握主要的答题思路。最后二刷了之前的错题,还有标注出来的经典题目,所以考卷上除了第一题有瑕疵,剩下两题应该答得比较完整。

  看书方面,吸取了一战风险敞口太大的教训,我没有再看罗斯博迪的教材。一方面是知识点太多太细,很难全面把握,性价比不高;另一方面,很多知识点这两本教材并没有涉及,所以我看了「刘红忠老师的《投资学》,朱叶老师的《公司金融》」。

  依然没有看张金清老师的《金融风险管理实务》,一方面,时间真的来不及,二战的时间依旧分配出现了失误;另一方面,我觉得可能主要以选择简答为主,不看也是有机会做对的,花费太多时间性价比不高。最后考试中涉及到的几道选择题,我就有点懵,但还是答对了一些。

  客观来讲,我觉得也有一部分运气成分,简答论述比较常规,计算题第一道大家处理的基本上都不是很好,所以最后我的专业课分数也还相对靠前。

  

  复试

  关于复试方面,由于当时能找到的资料很少,先是询问了一些往年上岸的学长学姐,然后开始复习。大多数机构都会有复试经验贴啥的,但是只有金程给我提供了复试课程,还有复试指南。所以,考研机构来说,金程还是比较大气的。

  我后面的复习,主要也就是看他的复试指南,在最后复试的时候,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复试在考研过程中,其实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同学在这个时候会松懈,不想学习。但复试的成绩对于最终的排名及录取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以复旦为例,计算方式是60%初试+40%复试,可以看出,复试还是应该下功夫的。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我的建议的话,心理承受力比较差的同学,还是不要像我一战时那样,进度远慢于同期同学,选择比较主流的方法,去较快过完知识点刷题,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但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二战的同学,可以参考我的选择,去补充和一战风格不一样的老师,去对知识点有另一个方面的理解,更容易在二战的时候拿到高分。其实二战的同学,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过于自信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分数甚至不如一战,所以要万分警惕。

  | 本文由金程考研金鹰奖学金学员邱同学原创,转载务必表明来源!

  以上是【金融硕士考研网】小编整理“985工科跨考金融专硕(专业课第一名)上岸复旦大学金融专硕!”的相关内容,大家在金融硕士考研备考过程中有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400-700-9596,希望能给各位同学的金融硕士考研之路提供助力,在你通往成功彼岸的路上,别忘了还有我们全程陪伴!

  金融专硕考研备考相关问题了解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