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哖是年的意思吗 a

a

2024-07-14 19: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摘要 时间单位年的符号a属于“中国特色”,英文中一般使用y(或yr)。中、英文两类期刊中用于表达时间的符号a具有不同的含义。英文期刊中a表示“之前”,是单词ago的缩写,它必须与其他字母相结合才具有时间符号的意义;中文期刊中则表示“年”,认为是拉丁文annus的缩写,被用作一个独立的时间符号。国内地学期刊中出现了一些与此相关的尴尬情形:包括与国际脱轨;岁符号冗长;年、岁概念混淆;语义不明等。建议用y(或yr)作为“年”的符号,而让a(或ya)作为“岁”的符号。在我国,时间单位“年”的符号规定为“a”[1],这使得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地学领域的角度来分析并阐明该符号的不当之处。1 时间符号的相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的法定时间单位有秒、分、(小)时、天(或日),其他常用时间单位还有星期、月、年(表1)。对其中的法定时间单位,均规定了相应的符号,且都使用相应的英文单词的缩写形式,而在其他常用时间单位中,只给年规定了一个符号a,渊源也不清楚。a与年,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给人一种被生硬强加的感觉,在英文风靡世界的现实中,人们自然会把年与year相联系,那么在“标准”中为什么要舍y而求a呢?另有两本词(辞)典[2,3]涉及到时间单位a的渊源。文献[2]给出天文学领域的年的符号,如“回归年”采用atrop,“天文年”用aastr,“恒星年”用asid等等;文献[3]则认为“这是时间的SI外单位,符号来源于拉丁文annus”。看来将a作为时间单位年的符号,并非空穴来风。在最新出版的《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二版)》中也提到了回归年atrop[4]。还有一部辞典[5]明确指出:年(a)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不得用SI词头构成倍数单位,其符号不能用y或yr代替。”看来想用y(或yr)作为时间单位年的符号是受到明令禁止的。2 中、英文地学期刊与年相关的时间符号地学领域,主要研究地球的过去,且绝大部分是研究比较遥远的过去,所研究的地质事件的时间间隔或持续时间本身有时候也很长,用时间单位年来表达仍显得太小,因此一般以“百万年” 作为时间单位,有时候还采用了“十亿年”(本文略),对于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文献,则大量出现“千年”或“年”等。地学期刊中还大量出现与此相对应的年龄单位,如“百万岁”、“千岁”、“岁等”。为了叙述方便,笔者把“百万年”等统称为“年单位”,相应的符号则称为“年符号”,另把“百万岁”等统称为“岁单位”,相应的符号称为“岁符号”。需要指出,岁符号还经常用于表达地质时代等,解释为“距今……年前”等(下略)。笔者主要翻查了2000年以来的部分中、英文地学期刊中与年相关的各种时间单位的符号(表2),从中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注:圆括号内为相对次要的符号;期刊时间为2000~2004年的一部分,NATURE期刊则为1987年的;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只能反映基本情形;Ga也是常出现的符号,表示“十亿年”或“十亿岁”,表中未列入,英文中“十亿年”的符号一般用Gy。(1)中、英文地学期刊中,均大量使用了SI词头构成a的倍数单位,因此现实情形与文献[5]中所述的“不得用SI词头构成倍数单位”严重不符。(2)中文期刊的年符号均以a结尾,英文期刊则均以y或yr结尾,两类期刊截然不同,明显脱轨。(3)中文期刊的岁符号以后缀BP结尾为主,英文期刊则直接以a或yr结尾为主。(4)两类期刊的岁符号有共同之处,最明显的是百万岁的符号都主要使用Ma。(5)英文期刊中没有发现单独使用a作为时间符号的实例,“年”的符号几乎百分之百地使用了yr;“岁”的符号则是以yr为主要,少量出现yr BP的形式。由此进一步看到,文献[5]中“其符号不能用y或yr代替”的表述不符合英文地学期刊的事实,把a规定为年的符号,可以认为是一种“中国特色”。(6)中文期刊的年符号与岁符号混用现象比较明显。(7)两类期刊的岁符号形式都不太单一,相同的概念使用了不同的符号。(8)大多数期刊本身的符号用法也不太统一,相比之下,AAPG Bulletin期刊的符号用法比较严谨。另外,在中文期刊中,笔者也见到过yr[6]或My[7]等形式,但只是偶然出现。3 此a非彼a根据英文期刊中关于岁符号的用法及有关资料[8],笔者认为英文中的符号Ma来源于“Millions of Years Ago”,之间可能还有一座桥梁“Mya”①,Ma是Mya的进一步简化的形式,在a之前隐去了y。这种简化是必要的,也是恰当的,因为在地学领域岁符号出现得太频繁。因此,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中用于表达时间的符号a具有不同的含义。英文期刊中a表示“之前”,是单词ago的缩写,不能单独出现,它必须与其他字母相结合才具有时间符号的意义,因此没有单独出现作为时间符号使用的实例,其年符号采用了以y(或yr)结尾的形式。中文期刊中a表示“年”,认为是拉丁文annus的缩写,是一个独立的时间符号,因此年符号直接用它结尾,而岁符号则需增加后缀BP等。笔者认为中、英文两类地学期刊时间符号彼此脱轨的根本原因即在于对a的不同理解。4 现实中的尴尬情形上述提到,笔者在《石油地质科技动态》期刊中发现过用My表示百万年的符号实例,但这是一篇译文[7],来源于英文期刊Sedimentary Geology。正是由于“标准”中规定了年的符号为a,属于中国特色,它与英文不对接,因此在翻译中出现了尴尬的局面:保留原文的形式,就会违背“标准”的规定;按照“标准”使用,则会违背“尊重原文”的翻译准则。中、英文界对时间符号a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也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或误解。另外,中文期刊在表达岁单位时,普遍使用了带后缀的符号形式,如Ma BP、ka BP、a BP等,有的甚至还使用了Ma B.P.、ka B.P.、a B.P.等,符号显得冗长。可以认为,如果严格执行“标准”,这种带后缀的形式是正确的。由于在地学领域有大量涉及地质年龄的文献,甚至同一篇文献内这类符号也有大量出现,这使得在表达上会显得很繁琐[9,10]。有些编辑人员在处理这类文献时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如在《地质学报》中有这样一个实例:“……而是发生在约115.9~71.8ka BP(本文均为距今时间,下略)间的末次冰期……”[10],用一个括号作了注解,表示下文的ka等同于前文的ka BP,文章在后面均用ka替代了ka BP。这样处理时又会出现新的尴尬,即用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同的概念。这里的ka是岁单位“千岁”的符号,等同于ka BP,与此同时,ka又常被用作年单位“千年”的符号,这就又产生另一种尴尬,即用相同的符号表达不同的概念。这两种尴尬情形均可以表述为年、岁概念混淆。在实际中概念混淆的情形普遍存在,年符号与岁符号混用,且基本上都未加注解,在整个中文地学期刊界是这样,在某一种期刊中也是这样,甚至在同一篇文献中还经常这样,这就很容易发生语义不明。如“……到距今约3Ma之前,……,在约3.1~2.5Ma之间……”[11],这里的两个Ma所表达的概念是不同的,前面的指“百万年”,后面的指“距今百万年前”。如果根据前一Ma的意义,对后面的Ma也理解为“百万年”,则“3.1~2.5Ma”所表达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它是指时间的长度为大于2.5百万年而小于3.1百万年。但实际上这里是指发生于距今3.1百万年前至距今2.5百万年前的事件,该事件的持续时间长度仅为0.6百万年。综上所述,由于“标准”中规定以a作为时间单位年的符号,使得在实际中存在以下一些尴尬:(1)与英文脱轨;(2)岁符号冗长;(3)年、岁概念混淆;(4)语义不明。5 拯救“y”我们有很多理由让y(或yr)取代“标准”中的a作为时间单位“年”的符号:(1)目前的中文地学期刊在表达时间方面存在一些尴尬;(2)英文期刊中采用y或yr作为年的符号;(3)除了年以外,其他时间单位的符号均以相应的英文单词作为符号的渊源;(4)在英语风靡世界的今天,人们习惯于把年与year相联系,在普通的日常领域中也不容易按“标准”把a作为时间单位年的符号;(5)在“规范”[4]中,天文学领域空间长度的单位“光年”也采用了英文light year的缩写形式l.y.。在把y作为年的符号后,其他的年符号也均以y结尾,与此同时,岁符号则均采用以a结尾的形式(表3)。这里的a应当理解为英文ago,而不是拉丁文annus 。考虑到英文期刊中大都使用yr作为年的符号,为了中英文对接,让年的符号使用yr可能更为妥当,与此同时,岁的符号可以考虑使用ya,这也有利于各种时间符号在形式上的对称。根据表3,在岁符号中无需出现BP等后缀也得以十分明确,与年相关的各种符号则因此而简洁。总之,我们没有理由拒绝y(或yr)作为年的符号,而让a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角色。拯救“y”——这是本文更为确切的篇名。注释: ① 进入www.google.com网,查询“地质时代”,在“延陵地质时代”条目上出现:“白垩纪起自146Mya(1亿4千6百万年前),终止于65Mya(6千5百万年前)”。

引用本文

吴厚松. a——国内一个不恰当的时间符号[J]. 中国科技术语, doi: 10.3969/j.issn.1673-8578.2005.04.020.

使用本文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Ris|BibTeX

链接本文: https://www.term.org.cn/CN/10.3969/j.issn.1673-8578.2005.04.020

               https://www.term.org.cn/CN/Y2005/V7/I04/4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