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独的数码相机盘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哔哩哔哩宣传语 独独的数码相机盘点

独独的数码相机盘点

2023-04-07 06: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在2021年集中出手了一些数码相机,一直到现在,手上的数码相机就只剩下:徕卡M10、佳能EOS M6以及索尼ZV-1。分别是全画幅、APS-C、一英寸底,用途也都很明确,基本上互无覆盖。

当器材使用到一定数量之后(主要是不好意思说摄影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我对器材的理解以及自己对器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清晰。可以说是能把相机使用到相对极限,同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两年下来发现理光GR3和适马FP这两个机器是我最多次想要再买回来的。一个是Street Photography的王者,没有之一,超级便捷超级高效;一个是最小的全幅相机,画质扎实,可拍可摄应用场景广泛。但是他们也的确有一些目前无法接受的bug,比如GR3的品控,比如FP的自动对焦……

不过这不重要,这次主要是突发奇想,把之前自己买过的或者用的比较多的数码相机整理罗列了一下。简单唠两句。

(只是说数码相机哈,胶片相机后面可以看情况再说。成长在这么一个技术革新的节点还挺好的,胶片、数码都有的玩儿。)

言归正传,后面内容分了两个部分,分别是我有过的相机和虽不曾拥有但常使用的相机。开始顺:

拥有过的相机

Kodak EasyShare DX6440 - 2006年及之前

这应该是黄色巨人倒下之前,最后挣扎那几年的产物。怎么说呢,那会儿数码相机还不拼宽容度、分辨率、色彩空间这些冷冰冰的参数。这个相机可以简单理解为柯达傻瓜机把胶片换成了数码底。傻瓜机该有的功能都有,因此易用性还是挺好的。在此基础上,在当年看来成像效果可以说是非常的优秀,大家可以看看效果。

但是,这台相机完全没办法跳过的一个问题就是:电池太难买了,也因此这个相机逐渐被打入冷宫。

Canon EOS 350D - 2006-2010

相信跟我年龄差不多的朋友对这台相机或者佳能的这个系列都非常熟悉。那个时代数码单反刚开始要在国内推开普及,“卡片机和单反的画质完全不能比”的概念也约莫是在那个时间节点开始渗透给大众消费者的。佳能的EOS三位数系列是当时入门级的数码单反,还有尼康的D50、D70以及后面出的四位数系列。当时很多大学同学都是在这几个系列里做选择,当然佳能50D和尼康D300也是能见到一些的,毕竟贫富差距是一直存在的。这台相机塑料感还蛮强的,但也算是给很多人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它几乎陪我走完了整个大学阶段,当时不懂摄影也莽撞,闹过不少笑话。

Canon EOS 5D mark II - 2010-2014

一代神机,当时超高稳定性、超高像素,且能够进行1080p视频拍摄的代表。对于我而言是从APS-C跳到全画幅的阶梯式跨越。如果说350D让我认识了数码单反,让我了解快门、光圈、ISO的关系,那无敌兔就是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底大一级压死人”,并且重新认识了景深这个概念。

另外,它也陪伴我从广电编导专业→电影制作专业,我真正意义上和镜头语言相关的实操,也都是通过这台相机展开和逐步达成。

Panasonic Lumix LX-7 - 2012-2017

这台机器就是出奇的轻便好用,画质不要做奢求,不裁切、不放大就万事大吉。我觉得是家庭游玩出行拍合影的利器。其实后面的LX100,LX100 mark II也都蛮好的,只不过后来卡片机市场逐渐被手机吞了。很多相机厂商直接就把类似的品线砍掉了,这也殃及了我很喜欢的大底固定镜头相机,这个让我很怨念。

Canon PowerShot G1x - 2012-2017

这个机器其实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就是各个方面的性能都被砍了一刀。机械性能一般,画质不算差但是也不怎么好,便携性确实比单反好一些。

Nikon 1 J3 - 2012-2015

买这个相机完全是因为美国圣诞节折扣力度够大,让我心甘情愿掏腰包了。当时我刚刚和同学去big sur露营+徒步回来,带的是5D2,徒步的时候又沉又占地方,要多不方便有多不方便。我还记得我们俩当时在半山腰坐着吃东西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以后出来徒步再带这种大机器我就是傻逼……恰好在那之后,恰好一个大折扣,我就买了这台机器(因为颜值没选择索尼黑卡)。

但是怎么说呢,当时感光元件的技术还不像现在这么成熟,这个机器买回来之后其实用的不多。从旧金山搬到洛杉矶后没多久就卖掉了。不过这个相机拍月亮还是有一定优势,只是这个使用场景过于狭窄了。

BlackMagic Pocket Cine Camera - 2013-2015

严格来讲这是视频机,机内能拍log视频,配合达芬奇一起食用效果更加。

Sony A7r - 2014-2019

这又是一次阶梯性跨越。虽然大家都说索尼的第一代产品不能买,但是这个机器上市没多久我就买了,从5D2到A7r,机身结构变化致使体积的变小简直是划时代的。我不由地又想起我俩坐在半山腰的对话。如果要兼顾便携性但是在画质上又完全不想妥协,这在当时就是最佳解决方案了。

索尼A7的这次尝试是无反逐步代替单反的起点,去掉低通滤镜强推高像素,让后期有了之前完全不可想象的裁切空间。另外摒弃反光镜之后换来的是法兰焦距极大的缩短,使得A7系列几乎可以转接当时市面上各个品牌的全画幅镜头,素质提高+可玩性提高同时发生。这让索尼当时在几乎没有成型的镜头群的情况下还能攻城略地,硬生生的和佳能、尼康掰了一个三分天下。

不过我从来不曾拥有过任何一颗索尼的镜头,换句话说,从A7开始我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用手动头的阶段。

Canon EOS 6D - 2014-2021

单反最后的挣扎吧,没太多可说的其实。佳能那个时间节点想要转身做调整确实比较困难。

Sony A7s - 2015-2016

这是另一种震撼,谁知道索尼在半导体技术上一发不可收拾了,现在还记得当时那个叫做“Moonlight”的短片给我们这些学电影制作的学生带来的震撼。当时大家津津乐道着未来的技术趋势,夜间的室外戏拍摄可能会发生巨变。

也确实是,这个阶段同时也是LED光源变革的阶段。蓝光LED技术的突破以及稳定性的提升,使得行业里沿用几十年的卤素灯、镝灯几乎是瞬间黯然失色。当时在洛杉矶近水楼台,Mole-Richardson灯厂的一款被称为“Tener”的红头灯刚刚面世不久,等同于传统10kw镝灯照度,可以照亮一整个工厂厂房,但是居然可以直接插到民用插座上取电(1600w),而不用专门的发电机和线路。这不是革命是什么呢?

也是在那个时间段,LED屏幕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不是说LED背光哦,是LED或者OLED自发光屏幕。SmallHD,Atomos,Sony监视器……纷纷使用上这些技术。那会儿应该算是影视技术的井喷期吧,刚好赶上了。那个时段在美国学电影还是很幸福的,可以去各种展会可以摆弄各种革新设备。

Sony Cyber-shot DSC-Rx100 mark IV - 2015-2021

索尼黑卡,一寸底的王者吧……有挑战者吗?

Ricoh GR - 2016-now

简单说就是“森山大道初体验”。这台机器完全为了Street Photography而生,小小的体积却拥有APS-C的元件,单手操作迅速抓拍。这个机器或者说这个系列,我喜欢到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有很多人说28mm难拍,确实的,但是有这么一个小巧的机器可以每天装在兜里时不时拍上一两张,有十天半个月就知道怎么驾驭这个视角了。

换个角度说,这个机器是有它很特定的使用场景的,如果你爱的是浅景深,别选;如果你是数毛用户,别选;如果你不能接受噪点或者颗粒,别选。摄影从来不等同于商业摄影,那种光滑的、设计过光感的、鲜鲜艳艳的影像风格更不该成为单一的审美取向。

是的,这是一台小众的机器,但是在这个小众群体里它是不可被替代的。

Sony RX1R - 2017-2018

另一个大底固定镜头相机,但是它其实不卡片。全画幅塞到那么小的一个机身里,加之优秀的光学素质,如果对对焦速度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这个机器应该也算是没对手吧?

徕卡Q比它晚。但是徕卡Q活的很好……

Canon EOS M6 - 2018-now

佳能到了一个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儿走的阶段,EOS-M系列以及EOS R/RP都是。但是佳能做出来的产品整体素质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线之上的,现在用这个机器拍娃还不错。

Sigma FP - 2019-2021

这个机器没有跨越带来那么大的惊喜,但是我真的是非常喜欢。

图片摄影维度,我用手动镜头,所以可以规避自动对焦拉风箱的不足;视频维度,我用手动镜头,所以可以规避自动对焦拉风箱的不足……当然无论如何是规避不了果冻效应的,但是好在我拍运动相关题材的内容不多。以我的浅见,这个机器把图片和视频功能平衡的比较好。图片在合适的使用场景下出片率很高,视频就不用说了,内录1080P DNG序列,色深能够选到12bit,机内能够调整曲线,还有不同的色彩模式……

搭上一颗六枚玉,这机器也能够勉强装进兜里,相机这个东西不管是工具属性还是玩具属性,能够轻易被带走都还是比较重要的。

Ricoh GRIII - 2019-2021

GR系列用闪光灯的场景有多少?很少。GR一代的时候我就经常把ISO推到1600使用,3200也属于常规操作。所以GR3把内置闪光灯去掉以换取更小的体积,我个人觉得是没什么问题的。

我和爱人去欧洲度蜜月,只带了一台相机,就是GR。不过不得不承认GR3的提升是落后于行业整体进步的,尤其不方便的是它的自动对焦。什么?你说用这个机器难道不用快拍模式?

可是难道你用这个相机只用快拍模式?

不过让我下定决心卖掉它的还是因为它的品控,我的机器跳拨轮返厂一次。一个月后又跳拨轮……这真的很难接受。

Sony ZV-1 - 2020-now

买这个机器和买尼康的J1有着同样的理由……京东618折扣力度够大。这个机器其实就是黑卡的视频版,针对视频制作做了一些对口的调整和优化。我的B站视频绝大多数都是用它拍的,易用性还可以吧,就是一个大问题——过热。

Leica M10 - 2022-now

这个其实不想做过多解释,它是真的值得那个价位和那个地位。但确实还是需要用过一些设备之后才能知道怎么发挥它。而且这个门槛不算低。这个机器其实也不会被题材所限制,你去扫街它没问题,你想做类似商业的东西其实它也完全驾驭的了。

很多人说徕卡是智商税,行吧,你们说什么都对。

使用比较多的相机:

Canon EOS 5D mark III

Canon EOS 7D mark II

其实基本和5D2没太大区别。不过我们在学校用的7D是做过改口的,PL口,把快门帘那一层全摘掉。当时机器只要借就得借全套。7D+Zeiss CP2镜组。

Sony A7r2

Sony A7s2

Sony A7m3

Sony A7s3

以上是索尼那一堆,正常迭代吧,其实你说拿A7s3和A7s放一起比较,有什么大的跨越式的革新吗?陀螺仪算一个,4K120帧算一个。其余的功能肯定是越来越好用了,做了很多优化,但总感觉像是在挤牙膏。

Canon EOS R5

Canon C100

Canon C300

Canon EOS 1Dc

Canon C70

以上是佳能偏重视频的一些机器。现在除了佳能死忠粉,真的还会有人买这些机器吗?

Sony F5

Red Scarlet MX/Dragon

Red Epic MX/Dragon

Red Scarlet-W Dragon

Red Weapon Monstro 8K

Arri Alexa & mini

Arri Amira

Arri Alexa LF & mini

这就是工业级别的设备了,这些也都不是单兵操作的机器。以上列的这些只是我的项目里使用率相对比较高的。

它们和民用级的设备已经有天壤之别了,按理说都不应该放在这里。但是之后的相机市场,视频制作应该是趋势吧,把这些老大哥们摆在这里做个标杆吧。

RED就是超频超频超频,小巧的机身动不动就给你干个12k出来。但是真的调色的时候会发现它的压缩还是影响画质的。

ARRI嘛,一直不冒进,甚至4k都是很晚才出现。但就是行业老大哥,稳定性一流这都不用说,ARRIRAW的编码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嗯,以上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吧,如今的相机市场趋于固化之后我也不会再频繁的更换相机了。不过之前赶上过这么多有意思的技术变革,还是挺幸运的一件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