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八课《咏雪》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咏雪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八课《咏雪》教案

七年级上册八课《咏雪》教案

2023-05-25 09: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咏雪》教案

 教师  闫国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

1、集体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2、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3、四人小组展示交流

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4、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5、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四、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一)、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二)、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     认为“撒盐”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

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2)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2、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1)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2)  “笑”前喻,“乐”后喻。

(3)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

这里来的。

3、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4、学生看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六、课堂小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第一、三题。

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八、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八课《咏雪》教案

教学反思:

环节操作中能够渗透“少教多学”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代教的原则,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此堂课这一点实施的比较好,能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本节课也有不足,诵读贯彻不到位,未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当堂背诵的目标,在诵读形式上也显单一。

另外,研读课文环节,概括层次时教师应拿第一层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是用一句话归纳解析内容,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不明就里,在此处过多花费时间。也就能节省出时间借助板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语文君』获取更多语文学习资料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站运营不易,如果文章有用,请点击上下方的广告支持一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