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拍卖丨方寸天地 唯印示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和硕怡亲王宝金印 北京保利拍卖丨方寸天地 唯印示信

北京保利拍卖丨方寸天地 唯印示信

2024-07-07 09: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观此石材,质温而腻,奇谲诡变,奥妙无穷;色泽朱红,萝卜丝纹理尤显,虽不甚透明,然雍雅之韵尽在其中,温润细腻,分外悦目。其顶端雕螭龙钮,龙身环绕盘虬,形态各异,爪尾相接,圆婉流畅,其神情体态均把握合度,尤以面部、脊背及尾端最为巧妙。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螭为龙属,《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有:“于是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为螭’”,螭龙寓意吉祥美好。整器雕琢极见功力,其刀法精良,造型古雅,虽精湛细腻已达极至,却毫无繁赘之嫌,其典雅精绝令人赞叹。

印台光素无纹,打磨光滑,呈方形。印面减地阳文刻“和硕怡亲王章”篆文,运笔硬朗遒劲,颇见厚实稳健之气象,独有一番古拙苍劲的金石韵味。整个印章,宏观庄重大气,微观精美华丽,皇室气息不言而喻。

据其印文,可知此为和硕怡亲王胤祥之印。爱新觉罗·胤祥(1686-1729),为清康熙帝玄烨第十三子允祥,敬敏皇贵妃乌雅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其人“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关系最密。雍正即位后,胤祥成为雍正的得力助手,加封为总理事务大臣,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并被封为“和硕怡亲王”,颇受信任。胤祥在雍正朝前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克尽臣弟之道,鞠躬尽瘁,干才卓著而不居功,识人明达,做事老练,为人谦恭谨慎。雍正四年七月,雍正皇帝更是赐其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匾额,谕曰:“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而公尔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期咸砥砺,以副朕望”。雍正通过这八各字对胤祥做事、为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雍正八年,怡亲王薨逝,胤禛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亲临祭奠,谕:“怡亲王薨逝,心中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王实能佐朕治安天下,朕实赖王翼赞升平”。故有清一代,君臣兄弟之谊莫出其上,“为天潢懿亲振古未有之宠”,堪称第一人,今日得见其宝,诚属难得。

清朝亲王的宝玺传世不多,标准样品可见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和硕智亲王宝”,此宝黄金质,龟纽,底面11.3×11.5厘米,台高3.6厘米,纽长17.5厘米,含金量60%,重量9925克。智亲王宁,本名绵宁,清仁宗嘉庆皇帝次子,是大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后之子入继大统的皇帝,嘉庆十八年(1813)受封为和硕智亲王,他就是日后的清宣宗道光皇帝。

纵观历史,清代皇家晋封过一百多位王爷,可留下玺印传世者,却寥寥无几,而这些形形色色的清代皇家的王爷印,无论是材质殊同、规格大小、纽式如何、铭文工否,都是中外藏家竞相争夺的珍品无疑。与本品同类之物可参见香港佳士得2004年春拍第772号“雍正诚亲王宝寿山石雕九龙纽方玺”(成交价为HKD 1,049,350),及北京保利2009年秋拍第2031号“乾隆肃亲王套料螭龙印”(成交价为RMB 2,016,000)。

据《钦定大清会典》载:和硕亲王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世子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多罗郡王镀金银印,麒麟纽,平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俱清汉篆文,芝英篆(《清史稿》卷一百四,舆服三,853页)。由此可知,本件与前文所述的宝玺一样,均为亲王受封后自刻自用的闲章,而非清廷册封他们时正式颁发的亲王宝玺。近年所见满清亲王、郡王等皇室贵胄之信物可谓凤毛麟角,而本品体量颇大,工料俱佳,且为最得雍正帝宠信的怡亲王之印,加之品相完好,殊为可贵。

左:印面

右:印文

清乾隆 青白玉交龙钮“纪恩堂宝”

8.2×8.2×7 cm

印文:“纪恩堂宝”

备注:

1.重要私人收藏;

2.北京保利拍卖,2015年06月06日,编号6303

本品青白玉制,交龙钮,印面减地阳文刻“纪恩堂宝”四字,印面8.2厘米见方。此玺玉质带沁,独具古雅肃穆之感,为乾隆帝所喜。所雕交龙钮雕琢细致,身形遒劲,鳞片齐整,头部刻画细致,双目平视前方,神态威猛张扬,雕琢抛光一丝不苟,平面打磨平滑如镜,正是典型的乾隆一朝独有风格。

皇帝玺印是在皇帝出现以后才有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规定只有皇上用的印章才尊称为“玺”,在民间或者是一些公侯则称为“章”“印”,这样就把皇帝的印章和一般人的区分开来。皇帝玺印,除了国宝以外,还有私章。如果说御宝都是公章,那么皇帝自己的玺就是私章,也就是闲章。最早的皇帝闲章,秦始皇就已经有了,最著名的就是传国玺。明以前的皇帝印章,随着朝代的更迭,很少能够留存下来。只有清代的皇帝的玺印,清朝灭亡以后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几千多件皇帝的玺印,虽然不全,但是能够反映清代皇帝玺印的整体面貌。

清乾隆 乾隆帝御宝纪恩堂交龙钮白玉玺

香港苏富比 2004.10.31 成交价:1400.24 万港元

清乾隆 青玉交龙钮“纪恩堂”玺

故宫博物院藏

此玺按其印文,应属于宫殿玺,原存放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镂月开云的纪恩堂内,为乾隆皇帝的一方非常重要的宝玺。说它重要,不仅因为此玺是典型的圆明园遗珍,还因为此玺反映出乾隆皇帝与康熙皇帝祖孙之间的深厚情意。乾隆帝为了纪念祖父的恩情并传示后人,分别在圆明园牡丹台初次觐见祖父的镂月开云殿和热河避暑山庄万壑松风内康熙帝赐居的处所,题写了“纪恩堂”匾额。并先后撰写了《纪恩堂记》和《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两篇文章,详记受恩于康熙帝的始末。

承德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之万壑松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纪晓岚题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殿联

避暑山庄及圆明园各有一处纪恩堂,清代热河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之一万壑松风的主殿,称为纪恩堂。康熙常在此读书、批阅奏章、召见王公大臣。康熙六十一年(1722)于圆明园牡丹台传旨,命将十一岁的皇孙弘历从雍亲王府接入宫中教养。后清圣祖出塞避暑,亦随侍在侧,住在万壑松风书房。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即将此屋命名为纪恩堂,并在乾隆三十年撰写了《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其祖清圣祖眷顾养育之恩。

圆明园之纪恩堂,纪受思之自,避暑山庄之纪恩堂,纪受恩之迹。名同而实异,文异而事同。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盖皇祖养育予于宫中之旨,原降于圆明园之纪恩堂,兹不复赘。然其时实仍居皇考藩邸中。及从皇祖来避署山庄,乃赐居斯堂之侧堂,即三十六景中所谓“万壑松风”者,夙兴夜寐,日规天颜,绨几翻书,或示章句,玉筵传膳,每赐芳饴。批阅章奏,屏息侍傍。引见官吏,承颜立侧。或命步射,以示众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动。至于钓鱼而得,则令持去,以给皇考。若隔旬余半月,则遣往狮子园,以谒圣母。而其年秋,随皇祖幸木兰,又有宜纪者。

入木兰初,围场曰永安莽喀。围中有一熊,皇祖御火枪,中之。熊伏不动。久之,皇祖谓其已毙,命御前侍卫引予去射之,意欲使予于初围,得获熊之名也。其时,予甫欲上马,而熊突起奔前,皇祖御虎枪,殪之。事毕,入武帐。皇祖顾温惠皇贵太妃,指予曰“伊命贵重。“乃以射熊事告之曰:“使伊至熊所,而熊起马惊,成何事体?”

又一日,虞者告:“有虎。”皇祖命二十一叔父,后封慎郡王者往。予跪奏:“愿去!”,皇祖曰:“汝不可去,候朕往之日,携汝去耳!”似此深恩,彼时不知,至于今,每一念及,即欲堕泪。

夫五十余年之事,历历如昨,而予六旬有三,亦视曾孙矣!不有以纪之,子若孙其何由之?此予所以追忆而涉笔也。子若孙其尚念我皇祖,何以眷顾我之深;及我之乾乾矻矻,何以不敢负皇祖之恩。将亿万斯年。永丕基而承天眷。胥在是矣。讵惟一堂之记云乎哉?

左:印面

右:印文

清康熙 青田石、黄杨木高士奇自用印三方一组

1.8×1.8×3.8 cm,2.7×1.9×3.2 cm,

2.5×1.7×3.7 cm

印文:高士奇印、竹窗、高士奇图书记

备注:日本篆刻家园田湖城旧藏

出版:

1. 《明清画家印鉴》,页567,王季迁、孔达合编,香港大学出版,1966年;

2. 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册,页798,图27,页799,图50、图52,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

3. 王季迁编《明清书画家印鉴》,页409,图33、图35,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12月;

4. 钟银兰编《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页865、866、868,江西美术出版社

王季迁编《明清书画家印鉴》 页409,图33、图35,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12月

钟银兰编《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 页865、866、868,江西美术出版社

高士奇自用印,源自日本著名篆刻家园田湖城,分别为黄杨木高士奇印、青田石高士奇图书记、青田石竹窗。是他使用十分频繁的用印,多次出现在石渠宝笈所著录的旷世巨作上,在石渠宝笈上有据可查的就有36幅之多。著名的五代阮郜女仙图、宋李公麟画蜀川图、潇湘卧游图、晋王羲之临袁生帖、宋米芾书蜀素帖、魏钟鹞荐季直表真迹、兰亭八柱帖(八卷)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唐欧阳询梦奠帖墨迹、庐鸿草堂十志图等,皆有钤用。高士奇平生用印诸多,将此三印与十分权威的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季迁编《明清书画家印鉴》中所著录印鉴比对后可发现,此三印无论在印尺寸和字体上,均与印鉴之著录高度吻合,当可认定为真品无疑。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以诸生供奉内廷,官詹事府录事。康熙十五年(1676年),迁内阁中书,食六品俸,赐居西安门内。高士奇深感皇恩浩荡,不敢稍有怠惰,每日为皇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康熙帝欢心。康熙帝曾对侍臣说:“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康熙十九年,授为额外翰林院侍讲,寻补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右庶子。康熙二十四年为侍读学士,任《大清一统志》副总裁。康熙二十六年,迁詹事府少詹事。这十年之中,高士奇几乎年年得到提拔、加爵,扶摇直上,升到二品红顶子大员,还兼御前护驾大臣、南斋总供奉。康熙二十八年,随从康熙帝南巡至杭州。康熙帝还驾幸了高士奇的西溪山庄,并赐御书“竹窗”匾额。同年九月,左都御史郭弹劾高士奇等人结党营私、招摇撞骗、贪赃枉法,“俱著休致回籍”。康熙三十三年,又以修书的名义召入京城,仍直南书房。康熙三十六年,高士奇以养母乞归,特授詹事府詹事,寻擢礼部侍郎,以母老未赴。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卒于家,终年60岁。谥文恪。是康熙年间一个十分了得的人物。他靠自己的一手好字、一肚文才而平步青云,得到圣祖玄烨的宠信,以至声名赫奕,家产数百万,虽遭弹劾,休致回籍,康熙帝仍曲予保全,“以恩礼终”。高士奇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他一生勤于著述,收录在《四库全书》的就有七部,另有五部编入《四库存目》。他一生浮沉在宫廷宦海中,写了十几种与康熙帝有关的著作,极有史料价值。如《金鳌退食笔记》《松亭行记》《扈从东巡日录》《扈从西行日录》等。史学著作最著名的是《左传纪事本末》53卷,也是他的代表作。另有《江村销夏录》《清吟堂集》《江村先生全集》等多种。

北宋 米芾 蜀素帖全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八柱帖(八卷)7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宋笺本一卷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李氏 潇湘卧游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元 赵雍 竹西草堂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左:印面

右:印文

清康熙 林皋制白芙蓉王翚“耕烟”印

1.5×1.5×3 cm

印文:耕烟(朱)

边款:林皋。

印鉴出版著录:

1. 方去疾编《明清篆刻流派印谱》P68,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10月。

2. 小林斗庵编《中国篆刻丛刊第九卷—林皋、高凤翰、张在辛、它》P37,日本二玄社,1982年。

3. 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册P96图37,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

4. 王季迁编《明清书画家印鉴》P53,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12月。

5.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初印风》P42,重庆出版社,1999年12月。

6. 《常熟博物馆藏林皋印谱》P213,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10月。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耕烟”重要书画钤印及出版

1. 康熙庚寅(1710年)王翚画溪山清远一卷,宣纸本。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十二卷 重华宫藏第九卷著录,见《石渠宝笈续编》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检索版第七卷P2974,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年8月。

2. 王翚(1711年)作 仿古四季山水屏(其中一、三、四屏钤),纵82.50cm,横51.20cm。

原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1)清 王翚 仿古四季山水图 仿李营丘平林散牧 82.5x51.2 cm

(2)清 王翚 仿古四季山水图 仿巨然夏山水笔法 82.5x51.2 cm

(3)清 王翚 仿古四季山水图 仿夏禹玉渔庄 82.5x51.2 cm

(4)清 王翚 仿古四季山水图 仿杏花春雨江南 82.5x51.2 cm

3. 康熙壬辰(1712年)王翚仿李成(营丘)江干七树图一轴,宣德笺本。

钦定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藏第八卷著录,记为次等黄一。见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初编》检索版第二卷P529-530,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年8月。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二一七17 故画乙02 11 00715。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册P163,台北故宫博物院2012年11月。

清 王翚仿李营丘江干七树图 轴 台北故宫

4. 康熙壬辰(1712年)王翚画松风书屋图一轴,浅设色纸本。

本幅有乾隆辛巳御题。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二二四26 故画丙02 11 02405。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册P173,台北故宫博物院2012年11月。

5. 王翚(1714年)作 夏五吟梅图轴,纵90.7cm,横60.1cm,设色纸本。

原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玄)王翚 夏五吟梅纸本

6. 康熙甲午(1714年)王翚画画山水一册十开,折装绢本、素笺本浅设色。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第四十卷御书房藏第五著录。见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检索版第十卷P4600–4601,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年8月。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一九九30 故画03 11 01179。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三册P360-363,台北故宫博物院2012年11月。

7. 康熙甲午(1714年)王翚画溪山村落一卷,宣纸本。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第四十卷御书房藏第五卷著录。见《石渠宝笈续编》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检索版第八卷P3338-3339,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年8月。庞虚斋旧藏 康熙丙申(1716年)王翚画山庄静业图一轴,设色纸本。出版:1.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18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2.《名笔集胜》(第五册),吴兴庞虚斋先生藏,上海墨缘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印行。

原画经中国嘉德 2012年春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出,Lot1677,成交价 701.5万元。

8. 王翚(1717年)作 草堂碧泉图轴。

原画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王翚 草堂碧泉图 原作版

9. 康熙癸丑至癸巳(1673年-1713年)王翚仿宋元山水一册十二开,折装纸本。

钦定石渠宝笈三编第二十九卷著录。见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检索版第十六卷P7544-7545,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社2012年8月。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二一九3 故画甲03 11 01182,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三册P314-318,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年11月。

10. 王翚临许道宁山水轴,绢本。

钦定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第二十九卷著录。见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检索版第十六卷P7563,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2年8月。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成一八八7 故画丙02 11 00716。出版:《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册P173,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年11月。

林皋(1658-1726),福建莆田人。字鹤田,一字鹤颠,更字学恬,堂号宝砚斋。清初篆刻家。精篆刻,宗法文彭,复取法沈世和等。所作章法简繁相参,疏密处理周详,刀法稳健,挺拔遒劲而不事修饰,篆法多用小篆、缪篆,古雅清丽,为时所重。当时的书画名家和收藏家王翚、恽寿平、吴历、高士奇、杨晋、马元驭、徐干学诸人用印多出其手。久客太仓,为王时敏作印尤多。后人称其为莆田派,也有人将他和汪关、沈世和合称为扬州派,又因其印风与东皋印派相近而归入“东皋派”。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不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

左:印面

右:印文

清康熙 田黄螭龙钮“安仪周家珍藏"印

2.9×1.8×1.2 cm,重:23.6g

印文:安仪周家珍藏

备注:

1.香港佳士得,2018.05.30,Lot2948;

2.亚洲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出版:

1.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册P330第19图,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

2.王季迁编《明清画家印鉴》P388第11图,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12月;

3.林申清编著《中国藏书家印鉴》P9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11;

4.《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P78,国立故宫博物院2011年5月;

5.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编号1088,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此鉴藏印为田黄材质、重23.6克,浮雕螭龙钮长方印。尽管体量不大,但是质地极佳、纹理细密,呈橘皮红色,属典型明坑老田。浮雕两条螭龙钮,也完全符合明末清初田黄雕钮的时代特征。而所刻印文“安仪周家珍藏”,才是这方田黄章最为传奇的亮点。原来此印是安氏使用非常频繁的一方鉴藏印。在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册第330页、王季迁、孔达合编《明清画家印鉴》P537第11图、林申清编著《中国藏书家印鉴》P95中均有明确著录。经过比对可知,此印的大小尺寸及印文的所有细节,与出版物高度一致完全吻合,完全可以确认为真品。

安歧何人?乾隆皇帝所编纂的《石渠宝笈》中的书画收藏,有一个主要的来源——便是这位安歧先生的旧藏。众所周知安歧是有清一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赏家、收藏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早年随父安尚义作为高丽贡使入清,后入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明珠家,深得明珠信任,先后在天津、扬州经营盐业,由此积得家财万贯、富甲一方。一生嗜好书画,曾自言“自韶龄以来,无声色之好,唯嗜古今书画名迹,广搜穷觅名人翰墨,凡精品则重价购归,几意餐饮。”凡“李项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迹,均倾赀收藏,图书名绘,甲于三辅。”所居沽水草堂,在天津城东南。又有古香书屋,为其所藏书画名迹处所,所藏之富,甲于海内。上至三国魏晋,下至明代末期,收藏范围极广,皆为历代精品。并经过历代名家收藏或著录,有前代名贤的题跋或歌咏、属于流传有绪的名作。对其寓目之法书名绘必认真记录,晚年将其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拣选编次为有《墨缘汇观》。

《墨缘汇观》正录四卷,所录名书画起自东晋顾恺之,止于明代董其昌。记述作品内容、名人题识、印记、藏收经过。间作考订,并论书法画法。续录二卷,仅载标题,略记大概。全书所收大都是著者自藏(非自藏者注明在某处见),鉴裁谨严,叙述简单,是同类书中精审之作。

安岐去世以后,家道中落,所藏大部分精品入清乾隆内府。乾隆十一年高宗因得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三帖,故将书房称之为“三希堂”其中王珣的《伯远帖》即为安氏旧物。据不完全统计,其旧藏被乾隆内府编入《石渠宝笈》的多达70余件,水准之高可见一斑。跟其他鉴藏家一样,凡经他鉴定、品赏、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必钤印铭记。常用的鉴藏印记有“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安岐之印”“麓村”“仪周珍藏”“仪周鉴赏”“安仪周书画之章”等。可以这么说,现存于中国及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安氏旧藏精品,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镇馆重器。且十之八九钤有这些旧藏印记。

例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西晋陆机《平复帖》,可以说是传世最早的名家法帖,在书法界中尊享着“法帖之祖”的美誉,早在北宋时期,宋徽宗就留有泥金题签“晋陆机平复帖”和“宣和”“政和”等玺印,清初经梁清标、安歧等人鉴藏,乾隆年间入藏清内府,而后辗转成亲王永瑆、恭亲王奕欣,民国时期溥儒为筹措母亲丧葬费,忍痛以4万元转让给张伯驹,建国后张伯驹将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陆机《平复帖》

纸本,纵 23.7 厘米,横 20.6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西晋索靖《出师颂》,同样是古代书法名迹,其年代不会晚于初唐,这件名帖自大唐太平公主鉴藏以来,流传有序,南宋绍兴年间入内府,明王世懋递藏后,清初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民国时期,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携出宫外,散匿民间,直到2003年亮相北京拍场,最终得以圆满入藏故宫博物院。

晋代 索靖《出师颂》卷

纸本,纵 21.2 厘米,横 29.1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唐褚遂良摹《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在褚遂良《摹王羲之兰亭序》帖上,我们钤有“安仪周家珍藏”印。这卷名帖流传鉴藏经过大致为:北宋滕中、南宋绍兴内府、元赵孟俯、明浦江郑氏、项元汴、清卞永誉、安歧递藏,后入乾隆宫廷收藏。

现藏上海博物馆唐怀素《苦笋帖》,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代表作。这件名帖宋时曾入绍兴内府收藏,后历经元欧阳玄,明项元汴,清安岐、入藏乾隆宫廷后,由永瑢、永瑆、奕欣、戴滢等递藏。

怀素《苦笋帖》

墨迹草书,纵 25.1 厘米 , 横 12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唐高闲《草书千字文卷》高闲是唐代高僧,其草书之成就能与“张颠狂素”并列,其流传至今墨迹甚少《草书千字文》堪称其代表作。这件书帖流传有序,曾经宋赵明诚、元鲜于枢、明方鸣谦、清卞永誉和安岐等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高闲《草书千字文》(局部)

纸本,纵 30.8 厘米,横 331.1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宋黄庭坚的《自书松风阁诗卷》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项元汴、清安岐递藏后,入内府。

黄庭坚《松风阁诗》

墨迹纸本,纵 32.8 厘米,横 219.2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是黄庭坚的一首28个字的小诗,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印,可见曾入过南宋内府,也有“安仪周家珍藏”印文,它曾为安歧收藏。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局部)册页

纸本,纵 30.7 公分,横 43.2 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庭坚的《致云夫七弟尺牍》在目前所见黄庭坚笔札中,《致云夫七弟札》可以说是文字最长的一封信札。经明项元汴,清安岐收藏后,入藏清宫并由《石渠宝笈续编》著录。钤用无数、不胜枚举。

黄庭坚《致云夫七弟尺牍》(局部)

纸本,行书,纵 32.6 厘米,橫 65.4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当属安歧藏画最有名的例子了,乾隆皇帝在《富春山居图》上曾闹出过大笑话,乾隆十年(1745年)和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先后得到了两卷“富春山居图”,先得到的是明人临摹之作“子明卷”,而后一年得到的才是黄公望的真迹“无用师卷”,但乾隆皇帝却是真伪不辨,将伪作子明卷认定为黄公望的真迹,并且无数次的反复题跋,而将真正的黄公望真迹无用师卷束之高阁。其实这一真一伪中,真迹《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正是这位安岐的旧藏。

安岐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千金购得此画,到了乾隆十一年(1746年)没落的安岐通过朋友傅恒以2000两银子将其卖给了官府,最终入藏清宫。乾隆帝在《石渠宝笈初编》子明本题跋:丙寅冬(1746年),安氏家中落,将出所藏古人旧迹,求售于人,持《富春山居卷》并羲之《袁生帖》、苏轼二赋、韩乾《画马》、米友仁潇湘等图共若干种以示傅恒。

而在《石渠宝笈三编》中,乾隆皇帝却命人在安岐旧藏的黄公望真迹无用师卷上留下了这样的题跋:此图笔尤弱,其为赝鼎无疑。惟画格秀润可喜,亦如双钩下真迹一等,不妨并存。因并所售以二千金留之。……乾隆御识,臣梁诗正奉敕敬书。但安岐在其著作《墨缘汇观》中却著录为黄公望的真迹,同时,真正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尽管没有乾隆的“满题”,上面却留下了安岐的收藏印,如果我们仔细核对一下,便可知,所钤之印“安仪周家珍藏”便正是这一方小田黄印,丝毫不差!

现藏大英博物馆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大名鼎鼎的东晋顾恺之唐摹本《女史箴图》,清初便是这位安歧收藏,在清末散佚海外。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后归南宋贾似道所有,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

现藏大都会博物馆唐韩乾《照夜白》是唐代画家韩乾的代表作,历代都是收藏家竞相追求的梦。南唐后主李煜曾收藏过此画,并留下题签“韩乾画照夜白”,后历经项元汴、安岐等人的收藏,乾隆年间入藏内府,被安置在内廷淳化轩,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清朝灭亡后,《照夜白图》被恭亲王奕䜣之孙溥伟卖给英国人戴维德。

唐代 韩乾《照夜白图》

纸本设色,手卷,纵 30.8 厘米,横 33.5 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现藏故宫博物院五代董源《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和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明末董其昌收藏,入清后经卞永誉、安岐收藏,其后入藏于内府,溥仪出宫时带到长春,1952年经张大千自香港捐卖给中国政府,1959年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收藏。

五代南唐 董源 《潇湘图》

绢本设色,纵 50 厘米,横 141.4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散佚,辽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同样堪称国宝。两宋时曾为贾似道收藏,而后流入金内府为金章宗完颜琼所藏,经明末书画鉴藏家王鹏冲、清初梁清标、安歧曾鉴藏,后在近代由溥仪带出宫,后辗转入藏辽宁省博物馆。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宋代摹本,绢本设色,纵 51.8 厘米,横 148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些旷世名作上此印均有迹可循,全部钤有“安仪周家珍藏”印记,足见此印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加上关于最新发现的,安歧旧藏宋代瓷器的资料。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 汝窑青瓷碟”,其木座刻乾隆御制诗一周,正中则为“安仪周家珍藏”。根据此御制诗,说明此品至迟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已入清宫典藏,对乾隆皇帝而言,歌颂汝窑应列为“甲等”之际,亦如实记录该品原为安岐家旧藏。除了呈现清朝的宋瓷鉴赏依循晚明之外,也从中追溯出一段用物、藏物的故事。

安歧(1683-1745?)清代鉴赏、书画收藏家,与梁清标、高士奇齐名。字仪周,号麓堂,别号松泉老人,朝鲜人。其父安尚义为高丽贡使入清,安岐随父到北京。后安氏父子均成为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明珠家臣。明珠权倾一时,家财山积。安氏父子得到明珠信任,先后在天津、扬州经营盐业,因而富甲天下。安歧博雅好古,收藏极富,广搜名人翰墨,凡精品辄重价购归,在天津建沽水草堂,其书斋古香书屋,并与当时文化名人交游。清初“四王”之一的大画家王翚,时称画圣,曾在67岁时与著名宫廷画师焦秉贞精心绘制《安麓村小像》,八十四岁时又作《云山竞秀图》长卷贺安氏寿,还作《麓村高逸图》。

北宋 汝窑青瓷碟及其器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查阅公私收藏,重要的法帖与绘画之钤用记载: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晋陆机《平复帖》,此帖经由《宣和书谱》《东图玄览》《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吴其贞《吴氏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著录。

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晋索靖《出师颂》,此帖经由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吴其贞《吴氏书画记》、孙矿《书画跋跋续》、清·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吴升《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阮元《石渠随笔》、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倪涛《六艺之一录》等著录,并刻入《三希堂法帖》。

3.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褚遂良摹《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此卷经由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阮元《石渠随笔》等书,并刻入“兰亭八柱”。

4. 上海博物馆藏唐怀素《苦笋帖》,此帖宋时曾入绍兴内府收藏,后历经元欧阳玄,明项元汴,清安岐、乾隆内府、永瑢、永瑆、奕欣、戴滢等收藏。《妮古录》《书画记》《平生壮观》《墨缘汇观》《书画鉴影》等书著录。曾刻入《大观帖》《三希堂续帖》《诒晋斋帖》等汇帖。

5. 上海博物馆藏唐高闲《草书千字文卷》,此卷流传有绪,曾经宋赵明诚、元鲜于枢、明方鸣谦、清卞永誉和安岐等收藏。

6.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颜真卿大楷《潘氏竹山堂联句》册,此册经由明詹景风《东图玄览》,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7.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曾经宋朝向民、明项元汴、清安岐、贾似道、乾隆内府等收藏,经由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著录,并刻入《三希堂法帖》。

8.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黄庭坚《花气熏人帖》,曾经南宋内府、安歧收藏,《墨缘汇观》著录。

9. 宋黄庭坚《君宜帖》此帖曾经吴廷、项子京、王延世、安歧、江德亮等收藏,经由《墨缘汇观》《壮陶阁书画录》著录。

10.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黄庭坚《致云夫七弟尺牍》,此札为《宋四家墨宝册》之一幅,原签作《宋黄鲁直云夫帖》。右下角有一小小的“读”字,幅上有明项元汴收藏印17方,清·安岐收藏印三方,又有“知颐印记”小印一方。幅前后共有半印三,均为项氏之印,一存“墨林”二字,余两方均存“世家”二字。此札《墨缘汇观》著录作《云夫帖》,《石渠宝笈续编》亦有著录。

11. 刘益谦藏宋苏轼《功甫帖》,此帖经安岐《墨缘汇观》、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李佐贤《书画鉴影》、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著录。

12.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曾经宣和内府、明张丑、严嵩、张孝思、项元汴、清梁清标安歧、卞永誉、杨世齐及乾隆内府收藏,经由《宣和画谱》《清河书画舫》《式古堂图书画考》《大观录》《佩文斋书画谱》《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著录。

13.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隋展子虔《游春图》,此图卷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了它,并命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卷后。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乾隆内府。经由《云烟过眼录》《南阳名画表》《真迹日录》《平生壮观》《珊瑚网》《严氏书画记》《清河秘箧书画表》《大观录》《墨缘汇观》《詹东图玄览编》《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著录。

14.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唐韩乾《照夜白图》,此图曾经南唐后主李煜、张彦远、北宋术带、南宋贾似道、明项子京、清安歧、乾隆内府收藏,经由《画史》《画鉴》《南阳名画表》《大观录》卷十一、《墨绿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15. 辽宁省博物馆藏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此图原作曾藏宣和内府,两宋时为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为明王鹏冲、清安歧、梁清标递藏,经由《庚子销夏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诸书著录。

16.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五代董源《潇湘图》,曾经董其昌、袁枢、卞永誉、安歧、乾隆内府收藏,经由《宣和画谱》《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著录。

左:印面

右:印文

《清代帝后玺印谱》嘉庆卷二 页二〇〇

清嘉庆 御制田黄薄意雕山水“含韵斋”印

L:2×2×5.5 cm,重:53 g

备注:

1.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2.北京保利拍卖,2019年06月05日,编号5570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编号540,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此玺田黄质地,方形,随形雕薄意江帆图。印文为阳文“含韵斋”三字。无论是印钮的雕刻还是印文的刻法都精细熟练,显示出雕琢者的高超技艺。此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嘉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质地、体量,还是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记载相合,可以确定此玺为嘉庆帝宝玺的真品。根据《嘉庆宝薮》,此玺为三方组玺中的一方,与之相配的另外两方玺分别为“善利万物”玺和“斟酌百家”玺。

玺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玺印,特别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玺印,对于认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诸方面都有极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变迁和朝代更迭,明代以前各朝代的皇帝玺印实物存世者寥寥,很难获知其确切的历史面貌。只有清代皇帝的御用玺印还有较多的遗存,为我们系统了解、认识和研究皇帝玺印提供了条件。其中皇帝的爵位姓名年号玺和宫殿玺由于归属明确而颇受关注,田黄“含韵斋”玺就是嘉庆皇帝的一方宫殿玺。

此玺的所有者嘉庆皇帝名颙琰,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代皇帝。在他统治的二十五年中,既秉承了康乾盛世之遗绪,又处于清王朝由盛及衰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此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似乎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状。在清代,嘉庆皇帝是拥有宝玺数量比较多的一位皇帝,如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一样,他的宝玺也同样体现出巅峰与没落交错的特点。嘉庆皇帝继位时已经三十六岁,与其他皇帝不同的是,嘉庆继位后并不能干纲独断,当了太上皇帝的乾隆仍掌握着最高决策权。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嘉庆帝很难摆脱乾隆时期形成的某些定式。乾隆时期的一切似乎都以其惯性在嘉庆朝向前滚动,这种惯性在嘉庆的宝玺中也有相当明显的体现,一个例子是组玺的刻制。乾隆时制作了相当数量的由一方引首章和两方压脚章组成的三方一组的组玺,这种组玺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引首为宫殿玺,两方压脚为诗文警句玺,用以说明殿名玺中殿名的含义及来历,可以称之为宫殿组玺;一是引首和压脚都是成语玺,在内容上可以相互注解,可以称之为成语组玺。嘉庆帝亦步乾隆之后尘,刻制了不下七十组这样的组玺。而此方“含韵斋”所在的组玺就属于前一种情况。

清雍正 寿山石随形雕山水人物“和四时”玺印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寿山石随形雕山水人物“建中于民”玺印

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上述在宝玺制作方面嘉庆帝对乾隆的刻意模仿反映出嘉庆帝与乾隆帝之间的延续和继承关系的话,那么,对此方宝玺内容的解读似乎更能折射出嘉庆帝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前面已经讲过,“含韵斋”玺是嘉庆帝诸多三方一组宫殿组玺中的一方,而这种宫殿组玺中的三方印文在内容上又关联甚密,两方压脚章表明了印主对宫殿名称的理解和诠释。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组玺,要理解组玺中的任何一方,都必须将三方组玺放在一起进行解读。同样,要很好地理解此方“含韵斋”玺,就要将它和与它同组的另外两玺“善利万物”玺和“斟酌百家”玺放在一起,并与其所有者嘉庆帝的历史情境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其中“善利万物”出自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讲的是至善之人性若流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能够停留在众人所不喜之地,故最接近于道。其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万物,正可作为“含”的注释。而“斟酌百家”则应该是在此研习古代经典,得先贤思想之韵的写照。此时期的含韵斋成为嘉庆皇帝沈心自省,问学古人的场所。实际上,乾隆时期含韵斋就已经作为书斋使用,“书斋额含韵,圣藻烛文甍”,说明这种功能转变的确存在。而正是这种转变,才使嘉庆皇帝在诠释“含韵斋”含义时出现新的变化,从中也可以窥见嘉庆皇帝刻制“含韵斋”组玺的动因。

关于此方“含韵斋”玺,还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田黄材质。此玺材质在《嘉庆宝薮》中明确标注为“田黄”,其色如蒸栗,晶莹剔透,温润绵密,光射之下均匀纯净,筋络明显,极为通灵可爱,确是典型的寿山田黄冻石,与宝薮的记录一致。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寿山乡寿山溪两旁的水田之下,是寿山石中极珍贵的品种,素有石帝之美誉。此玺是为数不多的清代皇帝宝薮明确标注出质地为田黄的皇帝宝玺之一。

二是印钮的浅浮雕技法。此玺下半部分材质规整,上半部分随形雕山石树木,江中帆影,是典型的清代皇帝玺印浅浮雕作品。在雕刻技法上采用平地阴线浅浮雕技法,使整体景物布局繁简有致,远近的层次感极为分明。山石嶒崚,老树独立,江帆远影,景色疏朗有致,虽着刀不多,却意境全出,耐人寻味,体现出高超的经营布局和雕刻技艺,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1. 清·弘历:《御制诗初集》卷22。

2. 清·弘历:《御制诗四集》卷62。

3. 清·颙琰:《御制诗三集》卷11。

4. 清·弘历:《御制诗三集》卷24。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