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效率提升三倍,竟然只靠这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呼吸科检查流程 超声检查效率提升三倍,竟然只靠这个……

超声检查效率提升三倍,竟然只靠这个……

2024-07-10 1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医学界广为流传一句调侃的话,“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

医院有孩子出没的地方,必然是“一片混乱”。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超声室外科医生就反馈过这样的情况:超声室每日仅能做3到4名患儿心脏超声检查,且患儿超声镇静等待时间过长,有的甚至超过6小时。

泰心医院通过精益六西格玛的运用,成功解决儿科患者超声镇静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改进后,从每日仅能做3到4名患儿心脏超声检查到每日可完成10名左右;患儿等待时间缩短,家属对超声镇静效果满意度也有了提高。

最最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改进是在不增加人员、财力和物力投入的情况下完成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三倍以上,等待时间缩短到原来的38%,患儿家属满意度直线上升,超声室彻底告别了又吵又闹的环境。

 DMAIC“一箭三雕”拯救超声科难题

Define(定义)

项目标题:减少儿科患者超声镇静等待时间

顾客:患儿

地点:4楼超声室

问题与后果:患儿需要镇静 ,才能保证超声诊断效果;镇静前需禁食水,患儿等待时间长,存在安全隐患。

反馈发现,超声检查流程较复杂且无法更改;因此改进对象是患儿,流程再造项目为减少患儿超声镇静等待时间。

 Measure(衡量)

第一步,画价值流图。召集相关人员,从患儿角度将整个超声过程一一描述,并用便利签标明,贴在题板上。所有人员根据经验,写出环节之间的间隔时间,描述环节间的影响因素。 

第二步,设计数据收集表。

1. 根据超声流程,寻找等待原因,形成超声镇静项目的价值流图。

 

超声镇静检查价值流图

2. 根据图中每个时间节点设计数据收集表格。

3. 根据价值流图中护士的反馈信息,导致患者等待过长的原因可能是镇静药的选择和使用方式,在表格中列出镇静用药类别和方式。

Analyze(分析)

第一阶段

收集到26名患儿的有效资料,分析发现:患儿超声检查流程的有效时间为101.2分钟,总时长322分钟,有效时间占比31.4%。而超声检查时间总时长为 174分钟,有效时间仅36分钟,其余时间均为患儿等待时间。由此判断,超声检查室等待时间应为整个流程的重点解决问题。

 

镇静超声流程价值流分析图

第二阶段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将超声检查室作为主要改进目标,设计了第二份数据收集表,对4楼超声检查室的超声患者情况进行调查。

   

结论

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影响超声检查平均时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超声检查室的患者有成人和儿童。

2. 目前超声检查患儿送检属于无序、无计划性,各时间段患儿人数不平均,有积压现象,超声检查未采用预约形式。

3. 超声镇静采用水合氯醛的患儿部分镇静效果不佳,用药单一。

Improve(改进)

根据分析结果,实行改进措施,有以下5点。

1. 成立镇静中心,“镇静—评估—超声—复苏”流程均在镇静中心完成,减少患者转运过程,流程简化,以儿童超声为主,成人检查为辅。

 

改进后的超声镇静流程图

2.4楼超声镇静检查采取预约制,所有患儿需提前预约,超声镇静室人员根据预约安排次日检查。

3.4楼超声检查科室主要为外一科和外三科,协调工作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科室。

4.根据患儿检查时间和变异性,结合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顺序,先简单后复杂,先术后再术前,门诊患儿优先,成人患者穿插当中,将变化性较大的安排靠后预约。

5.针对部分患儿水合氯醛镇静效果差的情况,改变给药途径,由单一水合氯醛方式改成术后静脉给药镇静,若镇静效果不佳改为给药吸入镇静。

Control(控制)

改进流程后,前一天预约的患儿,第二天均能完成超声检查。

改进后“通知超声—检查完成”的时间从原来的322分钟减少到现在的124.3分钟,有效时间占比从原来的31.4%提升至改进后的83.1%。

 

改进前后“入室—检查完成”时间对比

改进前,成人和儿童均在上午9:00 和下午14:00 集中到达镇静中心检查。

改进后,成人集中在上午10:00和下午15:00到达镇静中心,儿童均在上午9:00 和下午13:00 集中到达镇静中心检查,实现有效分流。

 

改进前后成人和儿童分布

 质量改进为什么采用DMAIC?

DMAIC总体思路遵循了PDCA的基础理论,但不一样的是,应用DMAIC的质量改进项目更注重数据的收集、分析,甚至用数据验证项目改进效果,项目成果的控制阶段都是基于客观存在的调查数据,应用的方法也是统计学方法和图表。因此,使用DMAIC进行质量改进对项目团队成员的要求相对较高,项目组需要有统计学专业人员的参与。

DMAIC可以消灭“泡泡问题”嘛?

问题“泡泡”学说是用大小不等的泡泡来指代问题,问题被分为大、中、小三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数为“小泡泡”,占85% 以上,“中泡泡”和“大泡泡”仅占15%。(关于“小泡泡”问题的解决案例,可戳文末链接~)

 

减少儿科患者超声镇静等待时间项目属于《精益日常持续改进》书中提到的“中泡泡”问题。

“中泡泡”的特点是量虽然不多,但有一定复杂性,往往是难以解决的流程问题,与多个部门相关。通常会成立专项改进小组,并要求具有质量管理知识的人员参与,还需要得到职能科室乃至院领导的支持,通过流程改进项目来解决。

如何发现浪费,解决无处不在的泡泡问题?

浪费在医院中常有发生,但医院对浪费的认识存在偏差。

第一,实际上在医疗工作中因为工作流程不合理导致的浪费比比皆是,如预约检查流程不合理导致患者等待和积压。

第二,精益所讲的浪费是一种不能增加价值的行为。改进的目标是缩短无价值时间,通过流程再造,把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减少简化,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更省力、更少花费的同时创造更多价值。

第三,精益框架中的工作指的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学会区分工作中“我们做的事情”和“对患者有价值的事情”,减少无价值活动,为员工腾出更多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精益改进不是必须增加人力物力才能进行

精益生产倡导在不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人工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组织利润。对精益改进,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改变认识:

1. 从管理角度对全流程进行分析,对组织进行优化精简,减少非直接医疗工作人员;减少和降低环节浪费。

2.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简化流程,去除一切不必要环节,强化岗位职责,确保每个岗位必要性。

3. 增强员工参与感和责任感,引导其参与质量改进,形成解决问题的环境,打破职能界限,通过多学科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董军副院长将精益日常持续改进在泰心医院的实施过程与实操做法,如看板管理、沟通活动、领导巡访、精益项目等完整地收录在《精益日常持续改进》一书中。本书完整清晰地描述了精益日常持续改进系统是如何创建、实施和维护的。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日常持续改进将如何改变你所在的医疗机构。

 

悦读推荐

   

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快速购书~

精益管理套餐

团购咨询:199 1039 8602(微信同手机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