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黄三甲到底为徐凤年逆天改命做了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呵呵姑娘 《雪中悍刀行》:黄三甲到底为徐凤年逆天改命做了啥?

《雪中悍刀行》:黄三甲到底为徐凤年逆天改命做了啥?

2023-01-29 0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说到黄三甲到底为徐凤年逆天改命做了啥,首先就要提到徐凤年的“命”是什么,为啥要改“命”?

黄三甲,本名黄龙士。之所以称为黄三甲,是因为春秋十三甲中,他独占十九道、草书、阴阳谶纬三甲。看着好像黄龙士挑动春秋九国战乱,把整个春秋搅乱、打散又重新组合,算无遗策,创作了象棋,提出了海拔的生而知之人物。实际上是个看书之人,因某种机遇而进入书中,知晓书中人物的历史走向,顺应历史、顺势而为的家伙。

黄三甲还没有进入书中的时候,就知道徐凤年在正史野史上都是不得好死、下场凄凉的命运,是在青史上留有骂名的人物。他跟呵呵姑娘初次见面的时候,就曾说过:“你要报恩的那个少年,也是书上之人,可他会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死掉,正史野史记载了很多种稀奇古怪的死法,反正都是骂名,最好也是最坏的一种,说他是死在北莽铁蹄之下,死无全尸。我想以后他如果能死在你手上,就是一种很好的报答了。”

黄三甲为徐凤年改命,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大因素:

一是木剑游侠儿温华,这是黄三甲算无遗策中失算的一次。黄三甲从吃剑老祖隋斜谷中拐骗两剑,代为传授温华,以胭脂榜上声色双甲李白狮做其媳妇和成就陆地剑仙的滔天名声做饵,诱温华杀徐凤年。温华这个梦想比命还重的傻子,为了小年这个兄弟,毫不犹豫地自断一臂,自残一腿,自废经脉,余条性命,还黄三甲授剑之恩。因为温华毅然决然、悍然不顾地以自己手足换徐凤年“手足”之情,让黄三甲对徐凤年大为改观,至少没有再做杀他的勾当。

二是徐凤年自己。徐凤年曾经对黄三甲说过:“我将为中原大地镇守西北,北凉三州以外,不受北莽百万铁骑一蹄之祸!”这也是让黄三甲刮目相看的态度和气势。后来徐凤年不顾生死拦截王仙芝,在将死未死之际表现出来的心思,让黄三甲动容。

三是当亲闺女看待的呵呵姑娘贾嘉佳。黄三甲将呵呵姑娘贾嘉佳当做自己的亲生闺女,将生平所学中最保命、最厉害的武学尽数传授,将她培养成了天下第三杀手。呵呵姑娘贾嘉佳为了报徐凤年的一钗葬母之恩,在襄樊城芦苇荡几次截杀徐凤年失手后,开启了报恩模式,芦苇荡一役以手刀刺杀离阳武评天下第十一王明寅,承接赵宣素兵解之际转嫁给徐凤年的龙虎山三清劫数,趁机杀了仓皇失措的柳蒿师,三番五次阻击王仙芝杀徐凤年、拒北城外对抗北莽高手等等。

因为这个貌似黄三甲早夭闺女的呵呵姑娘贾嘉佳,在临死之际,徐凤年冒着生命危险赶了回来,将自己的紫金气灌输于她,帮她冲刷曾经替他承接的龙虎山三清劫数,成了黄三甲为徐凤年改命的关键因素。

在徐凤年跟王仙芝大战时,黄三甲曾感叹说道:“老夫看多了书上故事和书上人,这些年殚精竭虑,事事按部就班,临了却要错上一回?”其实已经对书上徐凤年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和别样心思。

此前,黄三甲曾数次悄悄进入北凉,不但看好陈芝豹远胜于徐凤年,甚至对袁左宗的欣赏,都要重于那个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世子殿下。在黄三甲眼中,藏拙自污的伎俩,算不得什么值得钦佩的高明手段。这小子天生贵胄,背点骂名能算什么?被不断刺杀,也是他该有的命。甚至以为以命拦截王仙芝,只是希冀他黄龙士出手相助罢了。

只不过徐凤年在和王仙芝交战之时,身临无所退转之地,表露出来的真实想法,让黄三甲心生悔意。于是立地成儒圣,相赠徐凤年一场真正的逍遥游,补全了徐凤年原先缺的至关重要的儒家风貌,让其儒释道融合,击败王仙芝,将本就非死不可的徐凤年,从身死边缘拉了回来,成就徐凤年天下第一人。

黄三甲从书外中走进书中,知道徐凤年的下场,于是按部就班地按照史书算计,下子布棋让徐凤年身死道消。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徐凤年一次次从险死之境出来,硬是打出了一片壮阔天地,最终让黄三甲改变史书走向,让徐凤年未曾横死,未留骂名,成就天下第一武道高手和北凉王誓死抗击北莽、护卫中原的美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