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更:小佑谈谈历史,今天谈谈周朝始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周朝始末 第十更:小佑谈谈历史,今天谈谈周朝始末

第十更:小佑谈谈历史,今天谈谈周朝始末

#第十更:小佑谈谈历史,今天谈谈周朝始末|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周朝是一个强大而伟大的一个时代,不可否认在整个夏商周时期最为强盛,也是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也是最为长久的朝代。

周朝疆域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营建东都成周洛邑。 其后周穆王又筑攻南郑, 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咸阳)。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

1:周朝的建立

周国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使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即位,在沣河东岸又建镐京,丰镐二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姬发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七十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被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

周武王

2:周朝的鼎盛时期成康之治

周武王灭商之后,公元前1045年,实施分封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太公望于齐、召公奭于燕等,另封子受辛之子武庚于朝歌,又封叔鲜、叔度、叔处为"三监",以监视武庚的行动,前1043年,周武王崩,子诵即位,是为周成王,由周公旦辅政。公元前1041年,三监(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看不惯周公旦辅政,而管叔鲜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岁小却执掌辅政大权,于是联合武庚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不得已出征,花了三年,于公元前1039年平定此乱,武庚及管叔鲜被杀,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废为庶民。周公旦感到中原难以掌控,于是秉承武王遗志在洛阳盆地伊、洛二水一带继续建设新都洛邑,是为成周(一种理解是迁都于此 ),取周道始成之意,又建王城以朝诸侯。

公元前1021年,崩,其子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崩。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996年的四十六年间,天下安宁,刑错 四十馀年不用,周公还政周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 史称"成康之治"。

周成王

3:由盛转衰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渐不如前。这一时期,西北戎狄渐兴。周懿王时,戎狄交侵,暴虐中国。周人深为所苦,迁都犬丘(陕西咸阳)。

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同时,周厉王以荣夷公为卿士,垄断社会财富及资源。为压制国人不满,周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杀。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暴动。前841年,周朝暴动,厉王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县)。朝中由召穆公虎、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宣王迁都镐京,励精图治,政通人和,诸侯来朝。周宣王先后平定了北之猃狁、西之戎狄、东之淮夷、南之楚国的叛乱,开拓了广袤的疆土,重现兴盛景象,史称"宣王中兴"。 宣王晚年,干涉鲁国君位承继,以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快。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结果惨败。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再惨败。

西周最后的君主

4:烽火戏诸侯加快了西周的灭亡

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然后各路诸侯看到烽火报警,以为京城出现了敌情,迅速整装带兵而至,却见君臣安然无恙,且游兴正浓,感到莫名其妙。问其原因,对方则笑而不答。看到这种场面,褒姒忍不住开怀大笑。看到宠妃褒姒终于开了笑口,且笑时姿态更美,昏君乐得忘乎所以。

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国人怨声四起;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入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5:东周建立

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姬宫湦,西周灭亡。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周平王

周幽王被杀后,申、曾等诸侯见目的达到,而此时郑、卫、晋等诸侯国率领的勤王之师也已经赶到,于是申侯与缯侯与外面的郑、卫、晋等诸侯里应外合,大败犬戎,犬戎退走。郑、卫、晋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与此同时,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这样便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但诸侯绝大多数只承认周平王,而不承认周携王。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6:周朝的末期

周朝的末期诸侯越发强盛,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盟,强迫诸侯承认"霸主"地位。 先后参与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也称之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也开始进入了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

7:周朝灭亡

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分封其弟姬揭于王城,建立周国(西周公国)。前367年,周公国公子根叛乱,赵国与韩国支持公子根,逼周显王封姬根于巩。至此,周朝王畿分属西、东两周公国,周王仅余成周的王宫,寄居于东周公国。前307年,秦军逐周赧王出王宫,周赧王迁居西周公国的王城。前256年,秦灭西周公国,周赧王病逝,西周灭亡。 前249年,秦灭东周公国。

周赧(nǎn)王

公元前256年,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加快了统一的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连年发兵东征。经过多年的征战,从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至公元前221年灭齐,东方六国先后为秦统一,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就此预示着周朝正是灭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