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江头村:家规家训传承典型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周敦颐介绍资料 灵川县江头村:家规家训传承典型村

灵川县江头村:家规家训传承典型村

2024-06-06 06: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周敦颐遗像。(图片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明朝嘉靖年间,周氏办学育才,先后举办过爱莲书院、保粹学校等学堂私塾,在清代建立了爱莲堂,兴建了爱莲读书院。依据先祖周敦颐创建的理学,周氏后裔周启运创立了80句共320个字的《周氏家训》,涉及“真诚、和谐、积德、行善、奉献”等方方面面,用以规范周氏后人“规行矩步”“立身厚道”“尊老爱幼”以及“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为民”。《周氏家训》弘扬了爱莲家风,确立了周氏后人立身处世的人生准则,爱莲文化被周氏子弟奉为圭臬,堪称家族思品教育的摹本。

《周氏家训》。(图片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周氏族谱最古老的版本。(图片来源:广西卫视《广西故事》)

若说“爱莲文化”是江头村的灵魂,那么村头的“爱莲家祠”便是江头“爱莲文化”的萃集地。爱莲家祠是江头村古居民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坐西朝东,5开间,6进深,青砖包墙硬山顶的建筑,占地1200平方米,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6年后落成。宗祠的柱、梁、枋均着黑色,象征淤泥,四壁、楼面、窗棂着以红色,象征莲花,诠释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

爱莲家祠。(图片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爱莲家祠除了用来祭祀祖先之外,还被周氏家族办成培育子弟的私塾。爱莲家祠的基座逐层增高,第三进文渊楼共有两层,上层是“私塾”用来读书授课,下层“爱莲堂”则用来举办礼仪活动。“爱莲堂”大厅张挂着治家报国的《周氏家训》,以及托物言志的名篇《爱莲说》。中堂供奉着周敦颐本人的画像,供后人瞻仰崇拜。家祠内的窗棂扇格也与众不同,条格造型分别设计成“循礼、遏制、慎言、亲贤”等字样,所有这些建筑装饰细节无不折射出周敦颐清白做人、洁身自爱的理学精髓。时光荏苒,庭院深深,江头周氏世代传承着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和礼仪教化,在爱莲家祠持久沉淀,绽放光芒。

爱莲堂。(图片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毒誓自警,廉政爱民

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江头村人才辈出,灿如繁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榜上有名,先后有百余人考中秀才,160多人出仕,受皇朝诰封30余人。江头村子弟任职地遍及大江南北,均为官清廉,享誉一方,因此江头村素有“才子村”“清官村”的美誉。其中,敢发出“贪一文断子绝孙,冤百姓男盗女娼”铮铮毒誓的,便是江头村的举人周履谦。

进士牌匾。(图片来源:广西三月三杂志社)

周履谦(生卒年不详),乳名岐璜,字斐谷,清代桂林灵川江头洲村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举人,入仕为官。在乾隆晚年吏治腐败的大气候下,周履谦不与官场黑暗妥协,不同流合污,他在四川黔江、罗江等多地任知县,又曾任知州、同知等职,一生清廉,无私奉献,直到劳累病逝时“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当地百姓感其恩德,自发捐钱为他买了棺柩,千里迢迢从四川送回广西老家安葬。罗江百姓还刻上楹联“官民鱼水情深,功德永传千史”,刻上横批“廉政爱民”,为他立祠塑像纪念他,给予最高规格的赞誉。

周履谦。(图片来源:广西卫视《广西故事》)

周履谦的清廉自律,对家族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他一直被江头村人认为是周氏家族擢显升达的开端。他的儿子周启稷在河北多地任知县时,因为断案公正、铁面无私又两袖清风,被当地百姓称为清官。

盛名之下,江头村仍然保持“爱莲文化”初心。江头村因地制宜巧妙结合农旅产业发展经济,同时倾力保护修缮古建筑,挖掘弘扬江头村人文历史文化和廉洁廉政文化资源。如今,村民们仍以先祖训诫为做人行事的圭臬,世代流传下来的“勤政廉洁、爱民惠民、尊师重教”等精神,依然是族人引以为豪的资本,并成为周氏后辈为人从政做学问的“座右铭”。

来源:方志广西 灵川县文明办

桂林市文明办官方微信公众号出品

微信号|wmgl902

关注文明桂林,做文明桂林人

· 文明桂林 ·

1、 好消息!桂林莫日发入围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快来为他投票

2、 桂林爱心组织为乡村儿童举办公益夏令营 ‍

3、 兴安镇:“五色”融合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4 、 炎炎夏日,做好这些事,让城市因你更文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