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白头”,吴尊友动情回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吴尊为什么是文莱国籍 “三年白头”,吴尊友动情回应

“三年白头”,吴尊友动情回应

2023-03-09 05: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本届全国政协委员,吴尊友准备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提案。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吴尊友。

回应“你这三年的头发这个白跟压力大有没有关系?”这一记者提问时,吴尊友说:“应该说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们在一线工作,有些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的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头发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过媒体的宣传,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经历。实际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压力更大,他们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贡献得更多。”

在此之前,吴尊友为公众所熟知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此次两会所准备的提案,就是来自新冠疫情带给他的思考。

记者:经过了三年疫情挑战之后,你对于未来我们国家的这种传染病的防控,你思考又是什么?

吴尊友:现在我考虑可能还限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问题,从这次新冠防控来说的话,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员队伍的培养,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你觉得最缺的是哪一群人才?

吴尊友:应该说方方面面的人才都缺,所以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让他们有足够知识,有丰富经验,在将来遇到类似的或者新的公共卫生问题的时候能够冲上去,能够挑大梁。在传染病防控的领域应该后继有人,所以培养人才,有一支有实力的队伍,对于中国的公共卫生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吴尊友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他最重要的职责是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其他专家一起,运用专业知识研判疫情走向。

记者:你作为疾控中心的首席流行病学家,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吴尊友:最大的压力就是对疫情形势研判,特别是未来的走向,因为联防联控机制在多大程度上要动员相关部门,多少资源来进行疫情防控,最需要依仗的是研判。那么这个研判对于决策者来说,它是一个决策重要的依据。当然这个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我们有好几个数据分析组,每天在半夜12点钟下载,截止到晚上12点,当天报告的疫情数据马上进行分析,这是对总的疫情数据的分析;第二个,我们对局部的聚集性传播的,比方说传播链上有十个、二十个,甚至三十个,这一组传播链条或者疫情流行,有专门的分析小组来进行调查,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以后,我们才把它的传播关系,可能的下一步流行趋势做出研判,所以这个还是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每次疫情研判对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尤其对于疫情拐点的研判总是慎之又慎。

吴尊友:我们判断的这个拐点,和老百姓理解的可能还不一样,作为专业人员判定,主要判断是新感染,你新感染出现拐点,那也就是说后面疫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

记者:老百姓的判断是什么?

吴尊友:老百姓判断是现在有多少病人。

记者:滞后的?

吴尊友:对,因为新感染和感染以后出现症状,报告上来,这个有一个时间段的,包括你采取措施以后要过一段时间五到七天,你才能看到报告病例数的下降,实际上我们做了分析以后,有充分的证据支撑这样的研判。

除了对疫情形势进行研判之外,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吴尊友还需要经常深入疫情发生地开展查找传染源的工作。在吴尊友看来,查找疫情传染源,抽丝剥茧的过程有点像破案。

记者:如果说把它比作一个破案过程的话,实际上这是跟时间在赛跑,因为病毒变的速度太快了。

吴尊友:一个是时间紧,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能力在多大范围内,能够把这个问题查清楚,会涉及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把该收集到的信息都能收集到,把收集到的信息都能够分析到位,当信息出现矛盾,不对称的时候你怎么来处理这些。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因为随时都会有任务,吴尊友时刻都处于待命状态,除了高强度的工作,他内心也承受着压力。

记者: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其实流行病学家做流行病研究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跟科学家做科研差不多,有的时候做实验也会失败,但是对于流行病学家来说,允不允许做出错误的或者并不合乎实际的判断?

吴尊友:无论是实验室也好或者流行病学也好,大家都不希望出现错误。尤其流行病学涉及人群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传染病情况研判的时候,这个是不允许出现这样错误的,当然不允许和可能会发生是两个概念。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就成立了专家组,那么专家组可以联合来研判,联合研判应该还是考虑得比较全面,它的风险就比较小。

不少时候,吴尊友不得不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之声。

记者:面对这些让人看了以后很不舒服的这种外界的回馈之后,你会怎么样?

吴尊友:作为专业人员,有的时候你得有这样一个胆识或者魄力去做这样决定,这样研判,这样能够把正确的信息及时告诉老百姓。比如,最近关于疫情基本控制这样一个研判,那么这样一个研判分析就是在全国性范围内大规模的流行结束了,或者说全省性的范围较大规模的流行就不大可能发生了。但是有些受众听完了以后,认为疫情过去了,就像非典一样就没了,就不会再来了,不会再发生了。

记者:会这样吗?

吴尊友:至少到目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宣布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终止,就是新冠仍然是目前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新冠还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并没有说它就完全过去了。

记者:回过头来看,你这三年的头发这个白跟压力大有没有关系?

吴尊友:应该说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们在一线工作,有些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的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头发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过媒体的宣传,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经历。实际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压力更大,他们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贡献得更多。

记者:你打量自己的这份工作,公共卫生或者流行病学家他身上担的责任是什么?

吴尊友:没有考虑那么多,觉得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就行了。过去三年,应该说中国疫情总体形势在控制住的情况下,就像中央政治局会议说的极不平凡,作为一个公共卫生人员尽自己的力所能及做一点工作,那么也是对疫情防控的一个贡献,同时对自己还是一个学习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精彩视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