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是正确的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吴先恩将军后代 刘备伐吴是正确的吗?

刘备伐吴是正确的吗?

2023-03-16 1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是对的,不过没想那么多。

公元220年,随着威震华夏的一代名将关羽兵败而亡,三国局势重起波澜。

曹丕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孙权夺得荆州将关羽首级送与曹魏后受封吴王,而失去荆州要地的蜀汉决定东进伐吴。在得知曹丕称帝后,刘备以汉室正统的身份在益州成都继位称帝。

公元221年,曹魏刚进行权力交替,内部不稳,无暇南顾。趁此之际,刘备决定挥师东进,起兵伐吴。

然而其麾下文武纷纷谏言劝阻,赵云认为曹魏才是大敌,应当先把目光放在关中,灭了曹魏,孙吴自会臣服;益州名士秦宓以“天时不当”为由,劝说刘备放弃东征。刘备统统不听。

刘备的另一位义弟张飞迅速响应,但就在张飞出发之前,其帐下张达、范强二人趁张飞熟睡之际,杀害张飞,并割下首级,投奔东吴。

孙吴方面派诸葛瑾进行游说,希望能重新联盟,刘备自然不许。但也因为诸葛瑾的到来,此次东征诸葛亮得避嫌坐镇后方。

是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伐吴,魏延、马超为了防备曹魏留守汉中。

关羽、张飞、黄忠皆已去世,诸葛又因避嫌坐镇后方,刘备身边人才寥寥无几。

孙权则委任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等五万人抵挡刘备的东征大军。

起初,刘备军以锐不可当之势首战告捷,于公元222年正月驻扎秭归准备继续进攻。

此时陆逊也已率军抵达夷陵。

黄权对刘备建议道:“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贼寇,陛下宜为后镇。”但刘备可能出于对益州派系官员的不信任,并未采纳黄权的建议。

二月,刘备翻山越岭率军抵达猇亭,坚驻阵地,并不断设计诱使吴军出击。

吴将们纷纷请命出兵迎击,但遭到陆逊的拒绝,陆逊认为此时的刘备军锐气正盛,难以击溃,应该坚守,等待时机。

双方对峙了七八个月,陆逊逐渐摸清了刘备军的情况,准备发起进攻。这时吴将们倒都不答应了,认为若要击敌,应该在当初对方为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就发起攻击,如今对方都已经巩固了防守,不适合进行攻击。

陆逊反驳道,正是因为“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此时正是击破刘备大军的好时机。陆逊不顾众将反对,让全军带上茅草,点燃烈火,对蜀军阵地发动了至关重要的一击。

夷陵一场大火,烧的刘备大军大败,吴军各部连破蜀军四十余营,把刘备残余军队围困在了马鞍山,刘备趁着夜色轻骑突围,退至白帝城。

幸好留守江州的赵云来援,总算是抵住了颓势,双方又一次开始对峙起来。孙吴方面,陆逊担心曹魏“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孙权深以为然,于是便撤军返回。

刘备东征孙吴的战争宣告失败,北面又有曹魏的压力,刘备在自知时日无多的情况下,只好被迫再次“联吴抗曹”。翌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将蜀汉的未来托付于诸葛亮的身上。

对于刘备来说,这场东征的仗为什么非打不可呢?仅仅只是为了报自己义兄弟的仇吗?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接连去世,刘备伐吴的原因被简单地归结为为兄弟报仇。关羽的仇要报,但此仇并非私仇,为关羽报仇,是符合蜀汉集团利益的。

《三国志魏书》中有记载,在蜀汉出兵东吴之前,曹丕问群臣:“刘备是否会出兵?”

众臣答道:“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他们认为蜀国在关羽死后,不会出兵。

但刘晔持反对意见:“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这段话意思就是说关羽身死,刘备更需要打出威名来稳定人心。况且,像关羽这样的重臣死了,刘备要还是不出兵,那么蜀汉集团内部必然人心涣散。

那么诸葛亮呢?这位才华横溢的蜀汉丞相对于刘备东征,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诸葛亮自然是支持的。首先诸葛亮属于荆州派系,此次东征的决定,反对的大多是益州派系的官员,出身于荆州的士人几乎无人反对。

我们都知道,汉末为官者大多为士人门阀,关羽的败亡,蜀汉集团丢失的是荆州,这荆州也不单单是蜀汉的荆州,也是这些荆州派系的荆州。

他们在荆州有地,有产业,荆州的丢失,也是他们利益的损失,所以对于东征讨伐东吴,拿回荆州,荆州派系的官员基本都是支持的。

可能有人会说,仅仅凭诸葛亮是荆州派系的,就能说明诸葛亮支持东征了吗?诸葛亮不是在东征失败后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能制主上令不东行”,不就是说法正能劝阻刘备东征,那不就说明诸葛亮其实也是不赞同东征的。

其实不然,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就算还是决定了东征,起码不会让刘备败得这么惨。

这句话的重点就是在后半句,诸葛亮不是不同意东征,是不希望看到败得这么惨。

除此之外,名流千古的《隆中对》也是诸葛亮提出来的,其中也提到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荆州是东出蜀地的重要通道,又与吴魏交界,从益州汉中可出兵关中平原,从荆州北伐能威胁曹魏腹地,而荆州丢失,刘备集团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只有益州一洲之地。

曹魏派重兵扼守关中的话,刘备集团想单从汉中北伐曹魏可谓是难上加难。

想要继续执行《隆中对》的战略方针,荆州必然得尝试夺回来。

蜀汉有诸葛的《隆中对》,那孙吴呢?孙吴只有《榻上策》吗?并不是,也有二分天下之计。二分天下之计并非周瑜首先提出来,二分天下之计早在公元200年,鲁肃便提起来过,时间还早于《榻上策》。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意思是孙吴先击败黄祖刘表,坐拥荆州,后渐图巴蜀,与曹操南北对峙,达成二分天下的想法。那么如今孙吴已经夺得荆州,下一步便是渐图巴蜀。

可现在这巴蜀的当权者可是刘备呀,刘备自己是知道孙权有图蜀之心的,在刘备还未入蜀之前,孙权就问过刘备取西川一事,所以刘备必须东征,打破孙吴图蜀之心。

虽然说刘备是一位君主,政治集团的决策不能被私人情感所影响,但前文提到过为关羽报仇也不单单是为了私心,也是符合蜀汉集团的利益,所以为了报仇,伐吴之战必须打。

刘备集团一直走着《隆中对》的战略方针,而荆州更是重要的一环,所以为了实现《隆中对》,伐吴之战必须打。

荆州丢失,导致荆州集团人心不稳,所以为了稳固人心,伐吴之战必须打。

东吴一直有图蜀的野心,所以,为了打消孙吴这个念头,这场伐吴之战必须打。

我们是知道东征结果的,可刘备不知道。对于当时的刘备来说,这场仗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

让躺在白帝城床榻上的刘备,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让吃过败仗的他,再选择一次是否要东征,或许刘备的选择依然会是伐吴。

只不过这场夷陵之战,刘备应该会多注意那个叫陆逊的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