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倒掉后,吴亦凡粉丝的“脱粉”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吴亦凡的戏路真是广 偶像倒掉后,吴亦凡粉丝的“脱粉”之路

偶像倒掉后,吴亦凡粉丝的“脱粉”之路

2024-07-09 21: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偶像倒掉后,吴亦凡粉丝的“脱粉”之路

2021-08-12 10:23: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在受害者发声时,部分吴亦凡粉丝是压制揭露吴亦凡不当行为的参与者,但正是偶像产业塑造了这样的粉丝来赚取流量、金钱、感情和免费劳动。“因此,吴亦凡的粉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

一次活动上,吴亦凡与粉丝们合影。 资料图

小鱼购买的部分有关吴亦凡的杂志。 受访者供图

法治周末记者 郑超

“现在他的粉几乎都掉光了,谁会喜欢个‘强奸犯’?”

大学在读的小鱼(网名)曾经是吴亦凡的粉丝。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脱粉(即当艺人出现负面新闻时,脱离粉丝组织以示不再是他的粉丝)脱得很干脆。吴亦凡的负面新闻曝光后,一天内,她退出了所有与吴亦凡有关的粉丝群,并删除了自己微信和微博上昔日偶像的所有痕迹。

从追星到“脱粉”

小鱼读高中时开始喜欢吴亦凡,那也是她追星最疯狂的时候。她觉得,吴亦凡“人很帅,唱歌好听”。上学期间,因为学校不允许带手机,小鱼就把能够使用手机的周末时光全用来在网上“看他”,包括做数据,买周边(动漫作品或偶像明星相关产品)、新专辑,为偶像打榜。

不久前,吴亦凡被爆“潜规则多位女生”。7月31日,因涉嫌强奸罪,吴亦凡被警方刑事拘留。

小鱼脱粉并没有等到警方发通告之时。早在网上曝光吴亦凡与张丹三的聊天记录开始,小鱼就作出了决定。“他甚至说女生第一次很重要,而男生没有第一次之说。”小鱼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聊天记录好恶心,我实在受不了。”

追星追了多年,如今,突然间“被迫抽离”,小鱼坦言,自己心里很难过。闺蜜也形容她“好像失恋了”。

清除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与吴亦凡的相关信息后,小鱼望着多年追星路上收集来的一堆周边产品犯难:几十本以吴亦凡为封面的时尚杂志,以其为原型的玩偶、摆件、灯牌……脱粉前,小鱼买这些东西的时候,从不觉得是浪费钱。她说,自己并不会像有的粉丝那样,一次买两本同样的杂志或更多,“我每次只买一本”。

最近,小鱼把这些曾经的珍藏放到二手闲置交易网站出售,结果招来不少非议。有人让她“别卖了,直接烧掉”。有人则模仿吴亦凡“经纪人”留言:“吴亦凡看到你为他发声很感动,希望你在他低谷时给他安慰,现在已经开好房了,你可以过来吗……”有人则说了更难听的话。

“现在,二手闲置交易网站带他名字的商品都会被下架。”小鱼感叹,“剩下的周边可能卖不出去了。”

和小鱼一样,吴亦凡前粉丝苏克(化名)也在第一时间全身而退。苏克今年21岁,吴亦凡出事前,她曾关注了十几个“站子”(指后援会):有做慈善的,有拍图的,有做数据的,还有抽奖支持新歌的。现在,它们“都关了”。

苏克仍然记得自己追星的一些细节。一次活动上,工作人员给粉丝们准备了雨衣,这给苏克留下“吴亦凡很照顾粉丝”的印象。高中时,苏克还很幸运地体验了一次“站姐”(明星偶像应援站的组织管理者)角色。

“合得来的粉丝会分享彼此的生活,并不将话题局限于偶像。”脱粉后,最让苏克舍不得的并不是吴亦凡,而是通过喜欢吴亦凡认识的朋友们。

粉圈里的“反串黑”

吴亦凡被刑拘后,各种难辨真假的言论在社交平台刷屏。有媒体曝出吴亦凡的粉丝们“团结一致”,曾号称“明天北京见”,要去“劫狱”“探监”等。

有近20年追星经历的王彤(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尽管她并不是吴亦凡的粉丝,但也关注了此次事件。每次有人发表过激言论,她就会点进此人的主页看,结果发现“没有一个是吴亦凡真正的粉丝”。

小鱼也表示,自己知道一些人在假装“梅格妮”(对吴亦凡粉丝的称呼,意为“每个你”)发表过激言论。“路人”网友看到这些言论后,往往指责吴亦凡的粉丝“疯癫”“无脑”,不会细看他到底是谁。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白玫佳黛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粉丝群里常年需要鉴别各种谣言,一个群里的成员转进来的“瓜”,可能会在另一个群里被成员“看穿”为谣言。据她观察,在微博等公开平台上,有时候谣言被人戳破,造谣的人便会销号跑路。

“米迦勒的考古学”是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吴畅畅带领学生开办的公众号。据该公众号统计,在所有与吴亦凡相关的小超话中,“真粉”和“黑粉”(包括路人)在数量比值上,基本都呈现为1:10的比例。夹在其中的还有一类人,他们打着“追随吴亦凡”的旗号,实际上是混在粉丝群中的“反串黑”。

“‘反串黑’的过激话语和齐整刷屏,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外界(特别是媒体)对粉丝,特别是吴亦凡粉丝被洗脑的认知,进而展开对饭圈文化畸形发展的批判。”上述公众号称。

现在媒体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粉丝行动的速度都非常快,这进一步增加了在粉圈中辨别“真相”的困难程度。在白玫佳黛看来,粉丝的行为是受到媒体平台所设置的规则的引导,不能把粉圈的“腥风血雨”完全归咎于粉丝不够理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副教授党生翠分析,反串黑粉是旨在通过“黑”以达到“粉”的粉丝行为模式之一。反串可以看作一种亚文化形式,是对某种偶像崇拜的反抗。但同时,它也没有跳脱粉丝社群行为及其旨归,通常而言都是为了通过“黑”此以粉“彼”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反串黑’也应该以法律为底线,否则就不止是“黑粉”而是一种涉嫌诽谤的违法行为了。”党生翠强调。

粉圈成了资本的财富密码

白玫佳黛认为,在受害者发声时,部分吴亦凡粉丝是压制揭露吴亦凡不当行为的参与者,但正是偶像产业塑造了这样的粉丝来赚取流量、金钱、感情和免费劳动。“因此,吴亦凡的粉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

白玫佳黛还认为,吴亦凡刚被曝出丑闻时,被自己以往言论架起来的吴亦凡粉丝,有时只能表现为依然“嘴硬”。直到吴亦凡被刑事拘留之前,都还在支持吴亦凡的那些粉丝们,可能是不理智的,但是这些不理智也被有着逐利本性的资本和平台放大了。

“现在的粉圈已经是被污名化的,而且承担了很多不该承担的压力……资本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白玫佳黛如是说。

她进一步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很多平台也在疯狂扩张,粉圈由此成了资本的财富密码。这是因为粉丝粘性高,会重复消费,还会帮忙做数据,比一般的大众消费者更好掌控。

对于此次吴亦凡事件可能对粉圈内部生态产生的影响,党生翠表示,倒掉的偶像可能会唤醒一部分痴迷的“梦中人”。但如果缺乏对于各子系统及多元主体(如商业推手)的规制,真正的粉圈内部生态只会有短暂的波动。同时,最重要的是,粉丝的理性回归也是生态优化的根本之一,这需要长久的学习与教育的过程。

党生翠进一步指出,整顿粉圈,是对媒介生态的再调适,也是对各个子系统功能的调整。粉丝只是粉圈生物链底端的一个节点。整顿粉圈,明星要担负起偶像正能量的传播义务,平台、资本、明星经纪人等都需要各归其位,各司其责。价值观重整是粉圈文化的本质。文化领域如果完全被资本所主导,就会走向歧途。

“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小鱼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粉丝群里,这是散伙前大家说得最多的话。“以后追星不会再投入这么多真情实感了,可能就只是欣赏欣赏吧。”小鱼说。

责编:王硕

——法治周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