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吧唧嘴会怎样 讲述北京

讲述北京

#讲述北京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老北京餐桌上的规矩,归纳起来大概有八条:

一、坐相儿 怎样安位?

家里人坐一起吃饭,坐席是必须遵守规矩的,年龄和辈分最大的长者要坐主位,然后再依次坐。如果专门招待客人,客人可席于主人左右,另外还有主人专门请的陪席。

请客吃饭对座位的安排讲究更多。安位,首先要确定主位。主位通常坐北朝南,不管方桌还是圆桌,正位都在正中。但是很多场合,桌子并不好分辨是朝北还是朝东,怎么来确定主位呢?以门为标志,正对着门的是主位。

主位确定后,再按“尚右”即“右为上”的老礼儿,依次安排座位儿。为什么以右为上呢?“尚右”的老规矩从商周时代就有了,即以右边的位置为尊,室内以西为右,宴请尊贵的客人,要坐西面东。

二、一坐到底

在饭桌上,只要坐下,就不要挪地方,一直坐到散席。老北京人认为,聚餐时的座位虽然是按长幼和辈分来安排的,但只要您坐下,就按《易经》八卦来定位了。这些定位,对人的运势来说并没有好与坏之说,但老规矩告诉你:定位后就不要再动了,如果您再乱挪位子,那就会乱了运势,倒霉随之而来。

抛开所谓的运势说,从礼仪的角度说,在饭桌上乱挪位子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因为在原来的位子上已经占用了一套餐具,挪地之后,餐具很可能混淆不清,给他人造成困扰。即使原本这个位子是空的或者有人提前离席空出一个位子,也不能随便坐到空出的位子上,因为您影响了同桌其他人的就餐氛围,是对他人的不礼貌。在没有客人的情况下,作为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这样的规矩:吃饭就要老老实实在一个地把饭吃完,那种端着碗满处跑的,搁到过去是要饭的。

三、不能一只手放桌下

老北京人在吃饭时还有一个看似“奇怪”的规矩:吃饭时不能一只手放桌下。这是为什么呢?老北京人待人接物,讲究有什么话放到明面上说,忌讳在底下或背后搞小动作。一只手拿筷子吃饭,另一只手也应该放在桌上。如果这只手放在桌下,会有在桌子底下背着人搞小动作的嫌疑。所以,为了免遭人怀疑,同时也为了对同桌的人表示礼貌,吃饭时千万不要把一只手放桌下。有人会问了:两只手放桌下行吗?行!但不能一只手。

四、吃相儿 不能吧唧嘴

老北京人对吃饭时的“吃相儿”,是相当在意的。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狼吞虎咽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人吃东西不可能不出声儿,但如果有人故意或无意地拿上嘴唇去碰下嘴唇,舌头在嘴里搅动,发出一系列“吧唧吧唧”声儿,就会影响到别人吃饭的胃口,就是没规矩的表现了。吧唧嘴的声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猪吃食的声音,而且还有一股穷酸相儿,所以成为北京人的大忌。到全国各地,饭桌上的吧唧嘴都是被人嫌弃的。

另外,也不能在饭桌上大聊特聊,更不能大声喧哗打打闹闹。正所谓“茶余饭后”,为什么要说“饭后”呢?正是因为吃饭时是不准说话聊天的。

五、吃饭不能舔盘子碗儿

在老北京,家里不管贫富,都有吃饭不舔盘子碗儿的老规矩。有钱的人家不愁吃喝,自然不用说,就是穷苦人家也有这一项规矩。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不会出现因为缺吃少喝才舔盘子碗儿的情况,但小孩子有时遇到自己爱吃的或者觉得好玩,常常把吃剩的盘子也要舔上一舔。

为什么要立这么一个规矩呢?一是舔盘子碗儿的样子不雅观,家里的猫和狗才会有这种习惯。二是按迷信的说法,晚辈舔盘子碗儿会让家里人一辈子受穷,吃不上饭。过去要饭的叫花子才喜欢舔盘子碗儿。

六、话茬儿 添饭忌说“要饭”

老北京人在吃上,有许多有意思的忌口儿,比如不能说“完”、“蛋”。在老北京,臭豆腐可以说,肉丸子却不能说,得换个说法叫“狮子头”;鸡蛋也要回避,炒鸡蛋说成“摊黄菜”,鸡蛋汤说成“甩果汤”。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避讳谐音。丸子的“丸”和“完”同音,意思不吉利。“蛋”甚至还是骂人的话,如滚蛋、混蛋等。

到了今天,鸡蛋在饭桌上已经不是大忌讳了。老北京在饭桌上说话还有一些其它老规矩,比如碗里的饭吃完了,不能直接说“我吃完了”或者“我吃没了”,而要说“我吃好了”。如果还想再来一碗,不能说“我还要饭”或者“再要一碗饭”,而要说“麻烦您,再帮我添点儿饭”或者说“请帮我加点儿饭”。

类似的,在饭桌上去厕所要换个婉转的说法,不要讨论不吉利的事,这些都是大家很熟悉的,这里不再赘述。

七、被曲解的“先干为敬”

“先干为敬”的劝酒方式是从传统文化里延伸出来的。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这种礼俗起源很悠久,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起酒杯畅饮,是为“应酬”,即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先干为敬”。现在人们在酒宴间也都是先行酒于宾为敬,为了劝客人饮酒,主人常自己先干一杯。

除了向客人表示诚意,先干为敬还有一个意思是“我先喝了,因为我并不知道您的酒量,所以您喝多少,自己看着办,我并不强求”。现在这个老规矩已经被曲解,变成我向您敬酒,我先干为敬,您也必须干掉,否则就是对我的不敬。这样做其实是不合规矩的,因为敬酒是表达敬意,而不是劝酒。非让别人干掉,就是强人所难了。

八、碎碎(岁岁)平安

吃饭时,若是谁不小心失了手将饭碗、菜盘子等家伙打碎了,要连忙说一声“碎碎(岁岁)平安”,以此缓和气氛,使失手的那位不至于难堪。

老北京的“礼儿”,不是宫廷礼仪,也不是官场上的逢场作戏。它来自于民间,是老百姓自觉自愿遵守规则,靠实际得来的民俗,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保留下来的精华和宝贵遗产。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儿实在是太多太多,今天只是略讲一二。如今这些老北京的“礼儿”,还依然保留着。这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和继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合作联系微信号 ★

✉ hao0j0j 或 lsy483340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