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寒霜袭侵很冷门原因,是因为只降低攻速?那改为移速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吕布可以出冰霜长矛吗 王者荣耀:寒霜袭侵很冷门原因,是因为只降低攻速?那改为移速呢

王者荣耀:寒霜袭侵很冷门原因,是因为只降低攻速?那改为移速呢

2024-07-17 21: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静海君

在尝到专属装备的甜头后,王者荣耀的策划又将调整「通用装备」的重担交给了我们普通玩家,他们本次抛出的六件装备分别是包括寒霜袭侵在内的四件冰系装备以及纯净苍穹和破魔刀。

关注体验服的小伙伴都知道,寒霜袭侵和破魔刀最近在体验服都是有调整的,为何策划突然又专门将它们拿出来呢?寒霜袭侵又究竟冷门在哪里呢?如果要调整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从装备的受众人群看寒霜袭侵的冷门原因

目前的寒霜袭侵一共有两个版本,我们依次来看一下。

⑴正式服寒霜袭侵的属性以及受众

正式服寒霜袭侵的属性是:

+100物理攻击

+40%攻击速度

寒霜被动:普通攻击会降低目标15%攻速,最多可以叠加三层

40%的攻击速度绝对值得称赞,要想利用好它,使用者自然就是以普通攻击为主要输出手段的英雄。

可惜的是,对于绝大多数英雄而言,攻击速度永远都是和暴击挂钩的,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寒霜袭侵的出场率,导致最终只能有极个别的英雄出它,比如有真实伤害的老夫子。

⑵体验服寒霜袭侵的属性以及受众

策划其实已经知道寒霜袭侵的问题了,所以在体验服已经对寒霜袭侵做出调整,全新寒霜袭侵的属性是:

+30%攻击速度

+600最大生命

寒霜被动

精准被动:普通攻击伤害提升120点

有些意外的是,策划本次将攻击速度和生命值这两个属性放到了一起,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策划原本给新版寒霜袭侵预设的受众是:

对攻击速度有需求

需要或者经常被迫近身作战

不需要出其它精准装备的英雄

前两个条件大家是很好理解的,我来解释下第三个。在王者荣耀所有名称相同的被动是不可以叠加的,所以寒霜袭侵是会和逐日以及金色圣剑形成一个十分激烈的竞争关系(和破晓没有)。

金色圣剑还好一点,重点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射手而言:一个有暴击率提升,有额外射程和移速增加逐日绝对会比寒霜袭侵来得重要一点,哪怕寒霜袭侵的精准被动伤害还高一点。

那么,在排除了不可以出逐日以及金色圣剑的英雄后,在排除了需要打爆发英雄后,适合出它的英雄好像还是以前的老夫子以及吕布。对了,还有一个拥有3倍精准被动效果的黄忠也适合出(他能放大精准被动的优势)。

⑶为什么寒霜袭侵会冷门呢

作为一个攻击装中的功能装,寒霜袭侵的定位十分的尴尬,它缺乏爆发能力,自身最核心的功能性也可以被冰痕之握甚至极寒风暴代替。

小结:缺乏攻击效果,功能性又不足够,寒霜袭侵冷门自然理所应当。

寒霜袭侵应该如何调整才能让出场率变高呢

单纯的降低攻速不行,那么如果改为降低移速,寒霜袭侵是否就能翻身呢?

⑴老版寒霜袭侵

可能改版挺久,不少小伙伴已经忘记寒霜袭侵的前身是什么属性了,我来给大家回顾一下:

+80物理攻击

+600最大生命

+15%攻速

碎冰:普通攻击减伤目标30%攻击和一定速度,持续2秒。远程英雄使用时,被动的持续时间减半。

这属性其实相比上面两版的寒霜袭侵是不是都合理得多?可就是这么一个属性的冰矛也摆脱不了冷门的命运,这是为啥呢?

第一:冰矛的主要效果是降低目标攻速和移速,它只是一个对线装,到了后期必须要换,所以它的性价比其实很低。

第二:近战英雄出了冰霜长矛依旧留不住人,远程英雄出了冰霜长矛效果减半,性价比再次拉低。

综合上述两点,即使属性看起来更好的老版冰霜长矛强度依然不够。

⑵我对寒霜袭侵的改版想法

其实有个最简单的调整,那就是将寒霜袭侵的属性回退到老版的冰霜长矛,我认为只需要将远程英雄使用时减速效果持续时间减半的属性移除,冰霜长矛自然就会有不少的射手选择出。

当然了,按照天美一贯的思路来说,回头草再好吃,他们也是不会考虑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换个思路。

之前在体验服曾经上线过叠加被动后可以触发缴械效果的寒霜袭侵,可惜这件装备没能活着出体验服,等到正式上线后的属性你们也看到了,甚至还不如之前老版的冰霜长矛,简直就是笑话。

我的设想中,寒霜袭侵主要缺少一个能够确保自己后期地位的属性,这个属性不能是高攻击,因为这不符合寒霜袭侵的名字和定位,于是我就想到了曾经废弃的缴械方案。

我们将方案折中一下,无法普通攻击的触发效果以概率的形式触发(这个可以再调整),并且为了防止马可波罗过分契合,我们再加一个条件——该效果只能由普通攻击触发。

我的这个想法毕竟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方案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参考。

以上,我是静海君,有缘下次再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