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执导,白客、苗苗、张颂文主演的电影《不止不休》点映了,看过电影的大家觉得怎么样?值得推荐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向左怎么了 王晶执导,白客、苗苗、张颂文主演的电影《不止不休》点映了,看过电影的大家觉得怎么样?值得推荐吗?

王晶执导,白客、苗苗、张颂文主演的电影《不止不休》点映了,看过电影的大家觉得怎么样?值得推荐吗?

2023-03-23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改编,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容易出佳作,又很难拍、很难过审题材。

然而现实终究没有理想那么丰满。《不止不休》处处透着好片子的影子,又永远在关键时刻离真正优秀的作品差了那么一点。

真实 VS. 打破真实

影片的摄影风格无限贴近记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手持,跟拍,微微摇晃的镜头配合着穿插采访,确实有一种接近纪录片的真实质感。

然而有两个地方打破了这种真实:

一处是电视中的杨利伟在太空中扔出了一个笔记本,看着它在空中漂浮,此时白客饰演的实习记者韩东朝着空中扔出了一支笔,它也浮在了空中,一如一个记者的理想主义。

另一处是片尾,苗苗饰演的韩东女友小竹,隔着人群朝韩东扔出了一张报纸,报纸也如之前的那支笔,漂浮在了空中,一如一个记者的理想主义却在此刻落在了实处。

两个漂浮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呼应,却让我觉得是令电影本身意犹未尽的一个原因。

因为影片前半部分的现实主义基调配合纪录片风格做得算非常成功了,在那支笔在空中飘起来的一瞬间,我期待着推开一扇进入新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节奏的大门——然而并没有,至少说没有明显在这里把电影拉到新的维度。这算是我觉得第一个稍显遗憾的地方。

不能不谈,改词

想都不用想,《不止不休》难以避免大量的改词。

我比较明确看出来的其中一句,是把一句类似“新闻报道原则是实事求是”的台词改了一个说法,这是我觉得第二个有点小遗憾的地方。

因为“实事求是”这个词,太点题了。

韩东选择报道“乙肝携带者找人代替自己体检”是实事求是,为上亿名乙肝携带者呼吁反对歧视也是实事求是。

如果把这个词在行为前后强调出来,对主题有非常大的加强和升华作用——因为单单只是“实事求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于是这就引出了我要说的第三部分。

个人成长 VS. 社会问题

影片很明显交杂了两条线:韩东作为记者的个人成长,和乙肝携带者找人代检这个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

从我的观影感受来说,这两条线的融合做得并不是很完美,反倒会有点强拉硬拽的升华之感。

越是沉重的社会问题,越是需要用举重若轻的方式点出来,这样反倒会有一些奇效。而明明已经是很饱胀的情绪,非要摇晃着人家的肩膀吼出来,确实是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所以在影片的后半段,进入韩东想要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声的部分,节奏明显出现了问题,大段剧情要靠角色的演讲来推进。(一句题外话,点映观影时,坐在我旁边的不止一位观众都在这一段玩起了手机,其实很能反映问题)

与之对比明显的是电影中韩东参与的第一篇头版报道,张颂文饰演的报社记者黄江带着韩东去探访煤矿塌方的案子,推进剧情的方式就要高级很多。在此就不剧透了具体内容了。

后半部分的叙事节奏和表达方式不够好,这是我觉得第三个遗憾的部分。

工具人

小竹,演员番位上标的是领衔主演,其实只能算彻头彻尾的工具人——在韩东落魄时不离不弃,在韩东失意时鼓励他坚持理想,在日子渐渐好起来时还得适时的表达一些诗和远方。我们完全无法在这个角色身上看见她自己,好像她所有的目标和阻碍都只和韩东有关。这样的角色就会给观众剧情推和人物介绍进过于模式化的感受。

为了突出韩东这个角色的成长,其实很多角色都被从某种程度上设定成了工具人,这也恰恰是阻碍这部影片更上一个台阶的重要问题。

小众 VS. 影响力

我能感受到在这部影片开始筹备拍摄的阶段,甚至直到半年前,主创们并没有想过自己能拥有什么样的票房影响力。然而随着张颂文老师突然冲进观众视线,《不止不休》可能扛起了并不属于它的票房重任。

从影片的质量来说,如果作为文艺片去宣传,还是可圈可点,至少在题材上就赢了一大半。然而如果把它往商业的方向推,就说中段那拖沓的20来分钟,就可能劝退一大半普通观众。有了《深海》这样的作品的前车之鉴,我更加觉得这样的作品营销需要谨慎——保票房还是保口碑,在这样的作品身上很难两全。

说到此刻,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到底值不值一张电影票,那必然是值得去看一看的。几位老师的表演都很精彩,白客老师真的演出了有着记者信念的年轻人身上的那股楞劲儿,有几个时刻抓的非常棒。张颂文老师饰演的记者身份,有一段有趣的戏中戏。他们确实做到了为这部影片加分不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