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名词解释(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名词解释专业计划 世界史专业名词解释(二)

世界史专业名词解释(二)

2023-11-26 0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8.威斯敏斯特法

1931年英国议会确认各自治领土地位的一项法律。内容:根据本法,自治领为独立和平等的主权国,共戴英王为国家元首。主权国议会与帝国议会平等,在对外事务上,规定自治领有独立的外交权,可派出及接受外交使团。除纽芬兰外,都可在国际联盟中派遣自己的代表。《威斯敏斯特法》标志着英帝国转变为英联邦。自此以后,英国通过英联邦形式,加强在贸易领域中的协商,增强联邦内各国经济上的互惠,并组成英镑集团。

29.鲁尔危机

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引发了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动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英美的调停下,最终鲁尔危机以法比军队的撤退而结束。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主动权,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30. 道威斯计划

一战后协约国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方案。美国银行家道威斯领导的专家组提出德国赔款问题报告,即道威斯计划。其内容包括:德国赔款由第一年1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英美为稳定德国经济,建立正常金融秩序;平衡德国的预算收支。确定德国赔款的期限与方式。稳固其赔款来源。道威斯计划是协约国对德政策的转折点,使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为其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基础。

31.《洛迦诺公约》

2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订立的边界保证与仲裁协定。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签订了《莱茵保证公约》以及7个条约,统称《洛迦诺公约》。该条约保证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法德以及比德边界安全,遵守莱茵兰非军事化的规定,约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各国间的分歧,其他条约则约定了法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之间 的边界保证。后由于德国进军莱茵兰地区,公开违反条约规定,《洛迦诺公约》废止。

32.十四点计划

这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战后世界蓝图的十四点建议。主要内容有:战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发的世界;抵制并清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实现民族自决,成立国际联盟。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地位,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这标志着“十四点计划”的失败。

33.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34.协约国

在19世纪末的欧洲帝国主义争夺中,1893年,为了抵御并对抗德奥同盟国集团,夺取更大的欧洲战略优势地位,沙皇俄国与法国缔结条约,结成俄法同盟。1904年,英国与法国缔结同盟,1907年英国与俄国缔结同盟。由此,欧洲出现了一个与德奥同盟国集团相对峙的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美国等25个国家相继加入该集团。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退出该集团。在一战中,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5.巴黎和会

一战后协约国帝国主义为与战败国订立和约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27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商定与战败国的停战事宜,美英法三国控制了会议,在其策划下,协约国与德国订立了《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完全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列强相互争夺利益与势力范围的产物,完全建立在对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制与剥削基础上。

36.凡尔赛合约

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在法国凡尔赛宫订立《凡尔赛条约》。其内容包括: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武器。《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只是暂时性的削弱了德国的势力,为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

37.国际联盟

一战后协约国为控制和整肃国际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最早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在巴黎和会,协约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国际联盟盟约》,并于1920年1月成立了国联。该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建立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对国际冲突进行仲裁。但是国联自建立后,一直为英法所控制,成为英法帝国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绥靖的工具。1946年4月正式宣布解散。

38.无限制潜艇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大西洋采取的针对英国的经济封锁战。1917年2月,由于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进攻失败,没有达到迫使英法等协约国帝国主义投降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击英国,德国在大西洋水域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试图在经济上彻底封锁英国,使之陷入饥饿。“无限制潜艇战”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顿,使之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却仍没有达到迫其投降的目的。而且,“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舰只的攻击,使之成为美国参战的一个借口。

39.《圣日耳曼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年9月10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条约规定:南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的里雅等地归属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一级达尔马提亚海岸以及岛屿归属南斯拉夫,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等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加利西亚归属波兰,布科维纳归属罗马尼亚。奥地利陆军不超过3万人,德奥永不合并。奥地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圣日耳曼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40.《纳伊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条约规定:斯特鲁米查归属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属希腊、南多布鲁查归属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军队不得超过3.3万人,而且不能拥有海军。保加利亚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5.5亿金法郎。《纳伊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41.《特里亚农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20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条约规定:斯洛伐克与喀尔巴阡乌克兰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归属南斯拉夫,巴纳特一部与特兰西瓦尼亚归属罗马尼亚。匈牙利陆军人数不得超过3.5万人,境内多瑙河由协约国管制,匈牙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2亿金法郎。《特里亚农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42.《色佛尔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条约规定:土耳其放弃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切权利,东色雷斯和爱琴海岛屿归属希腊、罗得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意大利,土耳其海峡实施国际共管。土耳其须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承认库尔德斯坦向有自治权。协约国杂土耳其八六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处于协约国监督下。土耳其军被水平不得超过协约国规定的范围。土耳其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土耳其的约定书,它使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的境地。后由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该条约为《洛桑条约》所代替

43.委任统治制

一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一种新殖民手法。1919年1月—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帝国主义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确定将德国等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按照其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由国联委托各协约国实施殖民管理。通过这种形式,德国与土耳其的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在委任统治制之下,帝国主义打着帮助殖民地人民发展政治制度与国民经济的旗号、大行殖民统治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榨之实,这也成为协约国帝国主义构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44.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召开的国际会议。与会国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它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和补充。但并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5.《四国条约》

美、英、日、法国四国在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

以上就是在职研究生网对相关问题的介绍,欢迎广大考生关注公共微信号zaizhiyanwang获取最新在职研究生报考及课程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