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名词解释edl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023-11-13 2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库

历史唯物主义篇(三)

原载于:马列之声VOM 公众号

本期目录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人口决定论

三、马尔萨斯人口论

四、社会达尔文主义

五、社会有机论

六、社会契约论

七、庸俗社会理论 

八、形而上学社会理论

九、阶级论

十、人性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认为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观地夸大为决定作用,从而否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的决定作用。

二、人口决定论

主张人口是决定社会状况和社会变更的根本因素的理论。

三、马尔萨斯人口论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集中反映在《人口原理》(1798)一书中。他从两个前提出发来论述人口问题:“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提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后者永远赶不上前者。马尔萨斯及其门徒把这一理论称之为与社会制度无关的“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强调生殖太多是社会下层阶级贫困的原因,社会制度没有责任;失业、饥饿、贫困、瘟疫、战争等是抑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手段。这一理论虽然提出了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的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不懂得人口包含着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将人口规律归结为纯粹的生物学规律,把人口增长和一般动物繁殖相等同。马尔萨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相对人口过剩现象,说成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困、失业说成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这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开脱罪责。

四、社会达尔文主义

用生物界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规律来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主要代表为英国的斯宾塞和德国F.A.朗格等。它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糅合在一起,认为社会也服从于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规律,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划分是由于个人天赋的不同。剥削者是“强者”、“适应能力最高者”,被剥削者是“弱者”、“劣者”,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甚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朗格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者的出路不是向资产者作斗争,而是限制生育。现代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虽然自然选择的作用减弱了,使那些“不及格的人”也能生存下来。但是,那些“不及格的人”的“繁殖太多是造成社会灾难的根源”。

人类社会有着不同于生物界的特殊的、高级的运动规律,把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直接搬用到人类社会,混淆了高级运动和低级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

五、社会有机论

亦称“国家有机体说”。把人类社会和国家等同于生物机体的社会理论: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各国,理论先驱是法国孔德,英国斯宾塞正式提出了这一理论。认为社会在本质上如同生物机体一样,必须保持各种器官机能的互相配合和均衡。生物机体有营养系统(消化器官)、分配系统(血液循环)、调节系统(大脑神经),彼此互相配合,保持均衡。社会机体也要有担任“营养机能”的工人、农民,他们为社会生产财富;有担任“分配机能”的商人,为社会交换商品;有担任调节生产机能的资本家和代表大脑神经系统的政府。这些机能彼此“配合”、“协作”,保持均衡,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如同破坏生物机体的神经系统一样,必将导致社会机体的毁灭。他还把生物学中的自然选择、生存竞争的概念直接搬用于社会学,宣传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有机论抹煞社会和生物机体的本质区别,用生物学的一般概念来解释社会现象,从而歪曲了社会问题的实质。

六、社会契约论

亦译“民约论”。认为国家与法的形成起源于人们自愿转让自然权利而缔结契约的理论。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已提出社会契约思想。吕科弗隆认为法律只是一种互相保证正义的约定。

伊壁鸠鲁认为国家与法源于人们为防止相互之间可能产生的危害而缔结的社会契约。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社会契约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一种思想武器。不同的社会契约说所主张的国家政体也各不相同。17世纪荷兰的格劳秀斯首先提出国家是人们缔结契约的产物,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建立的完善的联盟;人民是主权的体现者,由于人们自愿把主权证让渡于他们所选定的人,所以国王才成为主权的体现者。

霍布斯认为,人类为结束“人对人像狼一样”的自然状态,自愿放弃自然权利缔结契约建立国家,国家的统治者不属于订契约任何一方,故具有绝对的权力,人民对统治者要绝对服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反抗的表示。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人平等自由,但没有充分的保证。人们为求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自愿缔结契约建立国家。国家的统治者是缔结契约的一方,受契约的制约,没有绝对的权力。如果统治者损害人民的利益,人民便不需要再服从他,可以诉诸战争,建立新的国家。

斯宾诺莎认为,人们为避免自然状态中相互残杀,便制订契约建立国家,把原先维护个人生存的自然权利交给公认的统治者。国家的权威不能属于个人,只能属于整个国家。法律的制定要经过全民的同意。认为最好的国家制度是民主政治,它既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又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卢梭认为,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中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阻力,必须联合起来,以形成足以克服阻力的合力,于是人们放弃天赋的权利,制订契约,以共同力量来捍卫和保护每一个参加者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这种联合的行为所产生的道义上的集合体就是国家。强调主权属于人民,如果国家篡夺主权,破坏契约,人民便有权推翻它。

狄德罗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人民具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君主从他的臣民取得权威,故君主不能运用这种权威破坏使他获得权威的契约。期望建立能够保障民主原则的开明君主制。

康德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通过契约,每一个人都放弃他们外在的自由而成为共和国成员,共和国是人民联合而组成的国家。认为人民是完全的主权者,但又认为由社会契约而建立的共和国不是历史上的事实,而是一种理想。

社会契约论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但它对国家与法的起源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把政治法律关系看作是社会生活中决定一切的关系,忽视了决定国家与法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和阶级性质。

七、庸俗社会理论

对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哲学和艺术)持简单化、庸俗化观点的理论。认为社会意识形态仅仅是一定阶级的利益的表现,是技术和经济发生变化的直接结果,否认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八、形而上学社会理论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考察社会发展的各种学说的总称。有的根本否认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将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有的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社会变化的原因,否认社会革命;有的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经济与政治、自觉性与自发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人为地加以割裂。

九、阶级论

广义泛指一切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狭义专指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认为,阶级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的产物,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时亦作为与抽象人性论相对应的概念使用。

十、人性论

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抽象地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

往期链接

名词解释 | 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等

名词解释 |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国家、政治、法等

名词解释 | 劳动资料、经济基础、资本主义所有制(生产方式)、资产阶级等

名词解释 | 历史循环论、历史目的论、历史宿命论等

名词解释 | 本原、派生、唯物主义各形态等

名词解释 |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利益、阶层、阶级等

名词解释 | 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

名词解释 | 历史、唯物史观、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决定论等

名词解释 |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主义、一元论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