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丨“冷门”养殖觅“钱”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吉林驼鸟养殖场 通辽丨“冷门”养殖觅“钱”景

通辽丨“冷门”养殖觅“钱”景

2024-07-03 16: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刚一进入养殖场,一群体型健硕、憨憨的大鸟小跑过来,踩得地面咚咚响。它们围拢在周围,隔着围栏伸着长脖子,瞪着大眼睛上下打量着记者。“它们以为你带好吃的来了”,旁边的人打趣道。

这些大鸟就是鸵鸟,身高达到2.6米,体重在200到300斤之间,而它们的主人就是科尔沁区木里图镇西花灯嘎查鸣扬鸵鸟养殖场包玉山、刘丽艳夫妇。

如今,夫妻俩经营的鸣扬鸵鸟养殖场已发展为集孵化、育雏、养殖一条龙,他们还利用自家的农家院开设鸵鸟全宴,深受大家的喜爱,食客络绎不绝。夫妇俩一年通过销售鸵鸟肉、鸵鸟雏鸟的销售额达50万元,利润30万元左右。

众所周知,鸵鸟原产非洲热带地区,怎么会落户在西花灯嘎查呢?

原来,夫妇俩与鸵鸟的缘分还要从2012年春天说起。

2012年春天,夫妇俩偶然了解到国内人工养殖鸵鸟的消息,当时,周边地区还没有人养殖鸵鸟。凭着敏锐的直觉,夫妇俩觉得养殖鸵鸟应该很有前景。随即,于2012年7月中旬从黑龙江大庆市购买了20只出壳5天的雏鸟,边养殖边摸索,就此走上了鸵鸟养殖之路。

大家都说鸵鸟皮实,不挑食、耐粗养。看着小鸵鸟一天天长大,夫妇俩喜在心上。可由于疏忽,20多天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小鸵鸟被淋了雨,结果几天内就接连死了七八只。鸵鸟适合散养,加之小鸵鸟辨别食物能力比较差,经常误食院子里的焊条、黄豆杆、铁钉等东西,到第二年春天,这批鸵鸟只剩下了6只,而且长得也不太好。

这件事让夫妇俩心疼不已。既然选择了养殖鸵鸟就不要放弃,夫妇俩咨询多方意见,经过审慎考虑后,决定继续壮大种鸟的队伍。包玉山随即展开市场调查,先后到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考察后,于2013年购买了12只出产鸟(成年鸟)和50只雏鸟。有了去年的养殖经验教训,这次养殖的雏鸟长得特别快,两个月就能到20斤左右。

在养殖场的“育婴房”里,温度维持在30℃左右。才几天大的小鸵鸟毛茸茸的,像小毛球似的跑来跑去,很是可爱。“鸵鸟虽然耐粗养,但只是相对来说,小时候还是需要精心饲养,长大后就可以粗糙点养殖,天气冷热都无所谓,有吃有喝,有场地溜达就行了。” 刘丽艳对记者说道。

十多年的实践摸索,夫妇俩总结出了鸵鸟养殖的宝贵经验。鸵鸟寿命70多年,抗病能力强,繁殖快,11个月就可以长到200多斤重。夫妇俩的鸵鸟养殖场最多的时候存栏400多只,目前动态维持着200多只的规模,而且大部分是出产鸟。

刘丽艳说:“鸵鸟浑身是宝,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肉、皮、羽毛、蛋、骨、油综合加工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很好。”

“鸵鸟不仅好养,还是个‘金疙瘩’,一枚鸵鸟蛋200元, 7天大雏鸟450元一只,1个月大的就能卖到700元一只,成鸟的肉每斤价格50元。” 刘丽艳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2023年,科尔沁区农牧局给予了补贴资金4万元,用于购买育雏取暖设备、种蛋。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关怀,加之鸵鸟市场前景比较好,让夫妇俩坚定了做大养殖场的决心,同时,计划逐步开展鸵鸟屠宰、深加工,提升效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目前已带动7户村民搞起了鸵鸟养殖,每户养殖规模都达到了40到50只。”刘丽艳对记者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我还要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到鸵鸟养殖中来,通过养殖实现增收致富。”

来源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