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在首善路上】合肥三孝口:见证城市新陈代谢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合肥的历史沿革 【庐阳,在首善路上】合肥三孝口:见证城市新陈代谢的力量

【庐阳,在首善路上】合肥三孝口:见证城市新陈代谢的力量

2024-06-10 2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女人街、七桂塘、科教书店、光明影都、红旗饭店、三八商店、三孝口天桥……以长江中路与金寨路交口为中心的合肥市庐阳区的三孝口,无论是在“老合肥”的过去,还是在“新合肥”的当下,都是名副其实的“地标”聚集地。记忆中的合肥城,就是以三孝口为圆点,向着四面八方铺陈开来的。

1989年的三孝口,高楼林立,是合肥市最繁华的地段。(丁日强 摄)

汇聚在合肥三孝口的这些知名“地标”,都是老合肥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红旗饭店、三八商场和三孝口天桥,虽都已在市场大潮和城市建设中谢幕,却一直留存在合肥人的记忆中;女人街、科教书店和光明影都的华丽转身,则让我们见识了城市新陈代谢的威力。

三孝口,如同合肥这座城市的地标熔炉,既海纳百川,又吐故纳新,既让我们油然而生对城市历史和记忆的怀念,又让我们惊讶于城市的进步与成长。

如今的三孝口,立体交通,繁华便捷。(薛重廉 摄)

三孝口

此处代有“地标”出,各领风骚若干年

每个年代

都有能够代表合肥这座城市的“地标”,

这就是三孝口

坐在科教书店的地板上,安静地继续读那本一直没舍得买的书;走上三孝口的环形天桥,俯瞰长江路上合肥最密集实际上却很稀疏的车来车往;去光明影都花二角钱买张电影票,惬意地度过周末的半天;去女人街试穿一下心仪已久的那件衣服,再去七桂塘菜市买点蔬菜和熟食;回家的路上经过红旗饭店时,感慨异乡人的步履为何总是那么匆匆……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就是很多老合肥人的日常生活。生活在三孝口周边的居民,可以用脚步丈量每一天的生活,不像现在需要穿过很多红绿灯去寻找某个“网红店”。

拆迁前的三孝口,房屋低矮。(1984年 摄 资料图)

那时,三孝口人行天桥是许多人每天不得不经过的中转站。1993年建成使用的三孝口人行天桥,位于长江路与金寨路交口,主桥道为环形,半径22.3米,主桥面宽3.5米,是当时合肥最壮观的一座人行天桥。作为老合肥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三孝口天桥不但承载了合肥市民安全过街的使命,也给无数合肥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回忆。许多外地来的游客,都会专门来此桥留影。随着城市建设加速,三孝口人行天桥在2014年初被整体拆除,其过街功能也被三孝口地铁站的地下通道所替代。

曾经的三孝口天桥,让不少老合肥人恋恋不舍。(资料图)

2014年2月,三孝口天桥被拆除,天桥只剩记忆。

在此之前的上世纪80年代,三孝口商圈迅速崛起,龙图商厦、汇通商厦、红旗百货大楼、女人街等极其繁盛,一度超过四牌楼而成为合肥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中心。1985年科教书店的开业,更是让三孝口成为引领合肥潮流的文化中心。那时,三孝口周边聚集了“书店一条街”和“音像店一条街”,最新出版的书刊和最流行的港台歌曲,都是从这里出发在合肥传播开来。电脑和网络时代开启的时候,科教书店隔壁的“邵氏电脑城”在2000年开业,成为安徽专业IT卖场的先行者与IT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成为世纪初三孝口商业和科技的翘楚

三孝口天桥旁边的红旗饭店,有着更加悠久的历史。1956年,红旗饭店的前身“红旗旅社”拔地而起。1972年,红旗旅社在原址重新修建,更名为“红旗饭店”,可谓辉煌一时。上世纪90年代,红旗饭店在市场大潮中旅馆业务逐渐衰败。2005年,红旗饭店宣布停业。2008年,因城市建设需要,红旗饭店被整体拆除。当时,这件事令无数的新老合肥人唏嘘不已。

1976年,合肥三孝口红旗饭店前,合肥民兵高炮团的训练车辆经过。(资料图)

那时候生活的节奏还很慢,城市也很小,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流连于城市的每一处知名地标和街头巷尾。那时候的地标不是一座座高楼大厦,而是形态多样的街、楼、店、场。以至于在红旗饭店和三孝口天桥拆除的时候,一些人直呼“再见了,三孝口”“再见了,老合肥”……

不过,三孝口并没有说“再见”。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三孝口的大型商业业态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合肥的新地标也越来越多。更多扎根于老城区三孝口的老地标,在城市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找到新的方向,华丽转身,成为了新的“网红”。

几乎在每一个年代,三孝口都有着足以代表合肥的“地标”。以光明电影院为代表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红旗饭店、龙图商厦、三八商店为代表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三孝口天桥、科教书店为代表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女人街、百大CBD、邵氏电脑城为代表的新世纪前十年……在科教书店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则是三孝口乃至合肥的新时代城市地标和文化夜明灯。

每个年代都有能够代表城市的“地标”,这就是三孝口。

女人街

小巷又飘七桂香,如今迈步从头越

人们心里都很清楚,

只有改变才能重兴女人街曾经的繁盛

说到三孝口商圈的“地标”,人们最熟悉的便是女人街了。作为合肥的时尚购物地标,女人街是合肥最早的、也是最繁华的步行街之一。那时的女人街是女性购物的天堂,商品琳琅满目,很多时候街边的临时棚屋小店也挤满了人。

改造前的女人街,是合肥市最热闹的街区之一。不过,杂乱也是女人街的另一面。(新安晚报资料图)

2011年,合肥市女人街,市民正在逛街。(新安晚报资料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人街的前身——七桂塘小商品市场应运而生,1986年的国庆节当天,七桂塘小商品市场开业的新闻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到了90年代,下岗女工们集中在此创业摆摊,经营的商品多是供女性使用和佩戴的衣物、饰品等,光顾的常客也多是女性,渐渐的便有了“女人街”的名号,而这条小巷的正式地名其实叫“节约巷”。到后来,人们只知“女人街”,不知“节约巷”了。

2011年11月24日,市民们在逛街。人们只知“女人街”,不知“节约巷”了。(新安晚报资料图)

“这里以前是个窄窄的巷子,也就200多米长,人多的时候都要侧着身过,生意是真好。”老合肥人张阿姨回忆说。以前合肥还没有专门针对女性的商业街区,“女人街”名头一打响就成为女人们的购物圣地,当年也是“网红”打卡地标呢,最火的时候所有女人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

2014年改造后的“香街”开街,墙上的巨型世界名画让街区颇具艺术气息。(新安晚报资料图)

在鼎盛时期,合肥女人街上的经营品种达一万多个,云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许多经营户去上海、北京等地进货后,再到女人街做专卖,女人街由此成为合肥三孝口商圈一道亮丽的景观,一度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后来随着淮河路步行街的兴起,女人街的人气开始减弱;加之女人街自身空间狭窄有限,乱搭乱建及设施老化等问题严重,安全隐患随之凸显,和其它老城区的街巷一样面临着改造,只有改变才能重新曾经的繁盛。

从2012年起,合肥市庐阳区对女人街进行全面改造,拆除了低矮的摊位、拓宽了沿街路面,重新规划了排水和消防系统,提升了街区的亮化装饰,并当年9月对外开放。

2012年,女人街改造施工现场。(新安晚报资料图)

此后,合肥市庐阳区又七桂塘菜市和周边街巷进行改造,打通了女人街与周边街巷的连接通道使之成为整体,用绘画、雕塑、非遗等文化艺术装点和填充街区。重新种植了7棵桂花树的女人街再现七桂飘香,与改造一新的七桂塘及周边街道合称为“香街”,于2014年12月正式开街。拓宽改造后的“香街”,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让其成为安徽省第一条艺术时尚街区,又一次成为“网红打卡圣地”。

2014年12月24日,在改造一新的香街内,桂花树上星光璀璨,霓虹灯发出艳丽的光芒,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2012年12月,女人街里熙熙攘攘。

对于“香街”来说,改造意味着重建,重建则意味着需要从头开始。为了提升改造后人气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及运营单位着手对经营业态进行调整,引入的美食城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风味小吃,开始拉动“香街”的人气回归。当然,这只是开始……

如今的女人街入口处,雕塑颇具女性特色。

光明影都

曾经芳华成追忆,换种活法仍惠民

阳春白雪“变身”下里巴人,

换一种方式坚守并服务这座城市

对老合肥人来说,曾经文化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就是看电影。坐落在三孝口西南角的光明影都始建于1954年,起初的名称是“光明电影院”,是合肥“纯血统”的苏式建筑之一,曾是老合肥最具人气的“地标”之一。光明电影院是当时合肥市最大的电影院,拥有能容纳1300多人的放映大厅。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光明电影院还保持着合肥最大电影院的规模,仅在1985年就放映电影3736场,收入突破50万元,在安徽省内电影院中名列第一。

老照片:上世纪90年代的前的光明电影院。(资料图)

时隔多年,家住三孝口的76岁老人王宏炎,对当年在“光明电影院”看过的电影仍如数家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看电影一票难求,售票窗口排队买票是人山人海。电影院放映的多是战争题材的电影,如《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老人回忆说,他在合钢厂工作,一个月工资32元,电影票一张大概2毛钱,“没事就爱看个电影”。

作为一位比新中国还要长几岁的老合肥人,王宏炎老人见证了祖国70年的发展之路,也参与了合肥从小到大的发展。王宏炎老人感慨,当时物质生活贫乏,但人人都满怀斗志,电影里的英雄人物给了他们很多能量和动力。

1993年4月,走过40年历史的光明电影院经过改造,更名为“光明影都”在原址重新开业,成为了当时合肥市唯一的综合性、多功能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重回人们的视野,成为合肥的文化地标。

光明电影院经过改造,更名为“光明影都”(资料图)

根据原光明影都总经理吴永昌的回忆,光明影都除了放映电影之外,还开设天上人间美食娱乐中心,达到了特二级酒店的标准,同时设有KTV包厢和歌舞大厅,能放映水幕电影,还能安排接待演出和商务活动。那时候的光明影都,是一到周末大家都想来逛逛的地方。每逢大片上映,更是一票难求。1996年,由斯琴高娃、陈强、陈佩斯主演的喜剧电影《太后吉祥》,由葛优、许晴、姜文主演的《秦颂》先后在光明影都举行了首映式。1998年,影片《背起爸爸上学》也在光明影都举行首映礼。能举办电影首映式的光明影都,可见其当年在全国影院界的地位。

如今的光明影都公共停车场,缓解城市中心停车难题。

如今,电影院已在城市遍地开花,文化娱乐消遣方式越发丰富多彩。现在王宏炎老人在家里就能重温那些经典老电影,而曾经熙熙攘攘的光明影都在岁月的更迭中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顺应城市的发展,被改造成了大型室内立体式停车场。近日,记者走进光明影都公共停车场,负责停车场运行和物业的孙智告诉记者,2楼至6楼一共有5层是停车区域,共拥有140个车位,2017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光明影都立体式停车场有效缓解了三孝口停车难问题,成为市民拍手称快的惠民工程,以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坚守并服务着这座城市。

新华书店三孝口店:

共享书店不打烊,守护城市声名扬

有书为伴的人生不迷茫,

有书香的城市走得会更远

以科教之城闻名的合肥,无论是在一书难求的清贫年代,还是信息爆炸的当下,书店都是城市文化与文明的名片。在三孝口,与光明影都停车场一路之隔的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作为全球首个共享书店、全国第一个24小时书店,当之无愧地成为合肥文化新地标。

新华书店三孝口店的前身是合肥科教书店,始建于1985年。据《合肥概览》记载,合肥科教书店总建筑面积为3860平方米,是当时全省规模最大的售书店,经销各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大中专教材及中、小学课本等类图书和音像制品。1985年9月26日开业当天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科教书店成为合肥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人海”是常见现象。

进入到新世纪,网络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逛书店买书的人越来越少,合肥的实体书店开始消减,三孝口周边的实体书店纷纷搬迁或关门,曾经的“书店一条街”仅剩科教书店这枚“硕果”。面对数字阅读的严重冲击,科教书店也亟待改变和转型。

“科教书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也是网红书店,人气很旺。”全职妈妈的王女士记忆犹新,当年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父母经常带她到这里买教辅用书。

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作为全球首家共享书店,成为这个年代三孝口的“地标”。(新华书店供图)

作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首家"实体书店提升转型"示范店,2013年科教书店改造升级为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不仅进行了业态调整,更进行了格局变化。2014年10月开创24小时书店模式,成为城市文化的夜明灯,不仅指引着现代人的奋斗方向,更点亮了城市人文关怀的精神之光。

如今,三孝口24小时书店已成网红书店。(资料图)

现在,这里不仅是书店,更是各种文创的集合地。一楼到八楼汇聚了生活馆、文具馆、文学馆、社科馆、少儿馆、绘本馆,满足了不同读者的文化消费需求。在这里既能领略诗情画意的花艺、油画,又能体验小而美的文创产品。4楼和5楼24小时不打烊,成为都市夜归人的身心栖息之地。

书店里面随处可见席地而坐的读书者。

更重要的是,读者在这里不仅可以看书、买书,还能像在图书馆那样免费借书。“共享”和“24小时”,成为这个书店最受欢迎的新标签。24小时共享书店的故事在2017年高考中,作为阅读材料出现在山东高考的作文题中,让合肥24小时书店在全国更是声名远播。

“这个书店不仅吸引大人也吸引小朋友,每周末我都会带儿子来这里看书,虽然书店设置了很多座位,但周末还是一位难求。”王女士告诉记者,同一个书店,不同的年代,陪伴了她和儿子两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合肥文化发展的蒸蒸日上。有书为伴的人生不迷茫,有书香的城市走得会更远。

在劣汰中有所传承,在传承中寻求改变,在改变中迎接新生,城市的新陈代谢在这里演绎得淋漓尽致又荡气回肠,而这也正是三孝口70年来始终保持活力的动力所在。繁华的历史、商业的传承、文化的浸染,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三孝口的大片即将上映……

• end •

来源:新安晚报

原标题:《【庐阳,在首善路上】合肥三孝口:见证城市新陈代谢的力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