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这次出乎意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合肥房价房价 合肥,这次出乎意料!

合肥,这次出乎意料!

2022-11-06 19: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70城房价数据。

  看了下,下跌的城市不少,但合肥,还是让人有点小惊讶,数据竟然还不错。

  9月,新房房价涨幅0.7%,居全国第1;二手房价涨幅0.2%,排在全国第4。

  大家都清楚目前的楼市大环境,合肥有这样的表现已是万分难得。但出现在合肥,也有合理性的地方,合肥的楼市本来也有些有些特殊。

  怎么看现在的合肥楼市?我有4点总结:

  1、合肥市场在下行,但还是好于90%的城市。

  2、新房供应非常紧,这是合肥韧性强于大多数城市的根本。

  3、新房分化剧烈,降价和千人摇并存。二手降,但房价还是高于涨前水平。

  4、合肥有价值,核心打新依旧香,选学区、选产业、选楼龄。

  合肥市场,相对全国来说,还不错。

  废话不多说,合肥现在的市场数据。

  1、今年,合肥降价的新盘不少,1成首付、买房送车位,这些促销活动合肥市场不少,但仔细看看,基本集中在新站、城北、肥东板块,这些区域的价值确实不高,只建议本地刚需考虑。

  2、但新房核心区,表现还是牛,高新、滨湖的新房依旧千人摇不断。

  前几天,滨湖省府的高速尚宸院,63套房源登记1997组客户,普通资格中签率仅8.02%;此前,保利中交越秀天珺二批次324套房源,共有4136人参与登记。

  3、二手市场还在回调。

  9月根据平台显示二手挂牌量超过10万,二手成交仅有1737套,虽然成交量很稳定,但二手市场的回调,看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4、第三次土拍结果出炉,毛坯限价全面上升,未来市区新二手房倒挂会逐步收紧。

  各大板块,毛坯限价都有提高,比如小庙涨约2000元/㎡,包河涨约2000元/㎡、滨湖涨约2000元/㎡、瑶海涨约2000-3000元/㎡。

  5、二手核心板块收紧,但共识还是很强。

  去年十月考察结束,我们就曾预测合肥房价至少回调20%才算合理。

  除了大环境的因素,还是因为合肥2020年年底这波涨幅太大,比如政务区从均价3w+涨到了4w+,贷款指导价跟不上涨幅,二手首贷都需要5成首付,这使得二手的性价比很低,但新房供应又紧张,二手价格回调也是市场行为。

  但从成交来看,核心区的共识还是很强。

  9月成交最高的4个区分别是蜀山、滨湖、新站、包河。除却新站的成交均价为1.49万/㎡,其余全都突破了2万+,优质板块认可度还是更高。

  这是合肥市场,必须了解的5点关键性信息。

  合肥市场,怎么看?

  还是有上涨回暖的预期。

  1、合肥的产业、人口、限价等基本面是不用多说,每年10万+的人口流入,以及这几年合肥在新产业赛道上的表现,这是长线看好合肥的基础。

  2、核心区供应紧张,韧性算强。

  虽然合肥二手挂牌看着很高,但合肥老城界面很差,政务、高新、滨湖、经开这些新崛起的核心板块,15年内的次新也不多。所以,合肥核心区还是有易涨难跌的特性。

  3、合肥二手市场的回调可能还会持续,入场要有回调的预期。虽然合肥新房还算火,但二手市场是最影响买房预期的,大环境不回暖,市场短期很暖迅速回暖。

  4、核心区打新毫无疑问是合肥楼市的重点,但未来随着新房限价走高,二手价格回调,二手性价比会慢慢回升,后期可以注意捡漏。

  5、在大环境这么冷的时候,合肥还能有千人摇,土拍市场还算给力,足以说明合肥价值还是可以的,渡过低迷保值增值完全没问题。

  合肥买房,我认为今年年底-明年年初,还是值得看时机买入的。

  合肥怎么买?

  我认为主要三个逻辑:产业、学区和楼龄。

  第一梯队排序不变,还是政务和高新,政务关注10内次新二手,今年或许有不错的降价笋盘。高新重点看蜀西湖,重点还是打新。

  第二梯队是经开学区房,尤其是168玫瑰园学区以及近政务区的部分。以及滨湖区,滨湖的供应还是比较大的,我建议大家关注省府和金融板块。

  新站、肥东不要看。

  肥西不是预算不够,短期建议都不要考虑,今年重点等核心区降价。

  在前面梯队板块,重点挑新房、挑优质学区房,这样买保值增值绝对没问题。

  最近,这两年的行情,注定对很多人来说是机会,对很多人会倍感艰难。

  合肥市场情况大概如此,本文没有情绪,没有渲染,希望大家都能考虑清楚自己的情况再做选择。

  我们此前也写过合肥的调研文章,对合肥还有疑惑的,可以扫码免费拿文章链接,对其他城市买房有疑惑的,可以扫下方二维码详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