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推荐:奶奶家的合欢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合欢花和合欢树的图片 佳作推荐:奶奶家的合欢树

佳作推荐:奶奶家的合欢树

2023-06-01 05: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办公室楼前有几棵合欢树,据说是从被撤并掉的桃园中学移来的,前几年还是委委屈屈的样子,因此没怎么留意,没想到今年夏天花开得这么好。

休息的时候,我经常站在三楼办公室门前的走廊里静静地看它们。夏风披拂中,那一树一树的繁花,衬着绿叶,或于蓝天白云下,或在斜风细雨中,团团簇簇,摇曳多姿,开得如此绚烂和热闹。面对着这风姿绰约的一树粉红,虽然记起了纳兰性德《生查子》里“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的句子,但心中全无一丝感伤和忧郁,因为我总也学不会诗人的多愁善感。

小时候,奶奶的院子里也有这样一棵合欢树。

关于这棵树的来历,听父亲说大概是奶奶的娘家有在山东郯城那边的远亲,这树就是奶奶年轻时从郯城带回来栽下的。那时候我们不知道它叫合欢树,因为常听奶奶叫它“绒花树”。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这棵绒花树就有小水桶那么粗了。树冠很大,亭亭如盖,几乎遮住了小半个院子。夏天里绒花儿盛开的时候,我们便常常聚到奶奶院子里,坐在树下乘凉。奶奶的院子没有门楼子,也没有门锁,只有一扇由细木棍捆扎而成的栅栏样的小“门”。栅栏门一侧绑在竖起的木桩上,算是门轴;一侧挂在另一根木桩上的铁钉上。奶奶不在家的时候,我们踮起脚从铁钉上摘掉铁丝拧成的“门环”,轻轻一推也就进来了。

奶奶经常在合欢树下放着一张小桌,几只凳子。夏秋两季不下雨不刮风的时候,吃饭经常就在这树下。当时我们叔伯兄弟是五个。后来我四大爷家才添了个最小的弟弟,那时我已经十几岁了。兄弟五人中,我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和我同岁。我们三个便经常在奶奶家的合欢树下吃饭,尤其是奶奶做了大米饭的时候。

那时各家的细粮都不够吃,平常还要垫补些豌豆红小豆地瓜干玉米面之类。不用说米饭,就是米汤也不是每天都能喝上的。那时候喝的最多的,是绿豆山芋汤和豆钱儿银银菜汤,有时甚至只有玉米面汤。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五岁那年,弟弟刚一岁。母亲买了几斤米回来,小心地放在盛玉米的缸里。每天早晨烧水的时候,母亲都会舀出半勺米来装在一个纱布缝成的小袋子里扎紧口,等水快开了就把袋子放进去。吃饭时捞出来把米倒在碗里,再撒上点白糖,这就是弟弟的早饭。而那一大锅“米茶”则是全家人的。那时每次我都只能偷偷地地盯着弟弟的小半碗“米饭”咽口水,直到长大以后才明白:像弟弟那么大的时候,我大概也是享受过这种优待的。

那时的米太金贵,但是奶奶家却经常有大米饭吃。

每次奶奶做了米饭,都会叫上我们兄弟几个去吃。豆腐炖粉条子,盛上一大碗放在合欢树下的小木桌中间,白米饭一人一碗。米饭盛在碗里,我们要用铲子把顶部按平压实,吃的时候先从碗边开始挖,边吃边转动手里的碗,一圈下来,碗里的米饭就剩了个圆柱体,像一盘石磨的样子。最后用筷子在上方稍偏的位置竖直地掏出一个小洞来,这个就是“磨眼”。先掏好的这时就停下来,等着比一比谁的“磨”最板正。比完了,再继续一圈一圈地挖下去,那“磨”在碗里也就越来越小,直到一粒不剩全进了肚子,就再去盛一碗继续挖“磨”。

有时没有米饭,奶奶熬了米汤也叫我们去喝。记得有一次在合欢树下喝汤时,年长我三岁的大哥把一块豆腐掉在了地上,只见他不慌不忙地重新夹起来,突然“啪”地一声扔进我碗里。我急了,拿筷子捞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夹出来又扔到他碗里。大哥笑眯眯地夹出豆腐来,说:“嘿嘿,这下干净了!”一旁的奶奶正在往我们碗里滴槐花蜜,便一指头戳到我脑门上,笑道:真憨!

奶奶家的合欢树陪伴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愉快的夏天。直到我上了中学以后,我四大爷要在奶奶的院子里翻建房子,而那棵合欢树正好在新房子底下!于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回到家,就发现可怜那水桶粗的合欢树已被锯成几段,扔在院子的一角。奶奶站在一旁,一边用拐棍轻轻敲打着树干,一边连声叹息:多好的绒花树啊……

从此以后,奶奶的院子里再也看不到那粉红的合欢花,再也吃不到那样好吃的大米饭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