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语法(语法概述、词类系统、短语划分、语义特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各种介词的含义 第四章 语法(语法概述、词类系统、短语划分、语义特征)

第四章 语法(语法概述、词类系统、短语划分、语义特征)

2024-06-29 06: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http://5.btoebiz.cn/hanyu/uploadfile/2015/0410/20150410035821115.ppt   第一节 语法概述

 

知识点一:语法的定义、研究内容及汉语语法史简要

        一、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内容       (一)词类方面:        1.词类划分标准及划分中的一些问题        2.词类系统及其语法功能        3.词的兼类       (二)短语方面:       1.短语分类:从结构、功能、层次和语义等方面着眼       2.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       3.歧义短语分析       (三)单句与复句方面       1.单句的句子成分及句法分析       2.句型、句式、句类       3.复句(含紧缩复句在内)       二、汉语语法史简要       汉语语法学的建立要以《文通》的出版为界。马建忠(1898)的《马氏文通》出版最早、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言语法著作。汉语语法研究分以下四个历史时期:      (一)萌芽期       代表: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关于虚字研究的:元代卢以纬的《语助》,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1710)和刘淇的《助字辩略》(1711)。(参看郑奠、麦梅翘编的《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3)      (二)模仿期(《文通》问世前后至20世纪20年代)       1924年,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       黎锦熙主要受到19世纪美国学校语法的影响,书中新提出的方法,特别是图解法,在语法教学上有特别直观的明晰效果。      (三)革新期(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以前)       陈承泽在《国文法草创》一书“研究法大纲”中,提出研究汉语语法的三大原则:       一是说明的,不是创造的;二是独立的,不是模仿的;三是适用的,不是装饰的。      (四)大发展时期(主要是80年代至今)       80年代以后,从研究内容到研究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

知识点二:语法的性质

        现代汉语语法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抽象性      (一)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的抽象性       语法单位是在语句中活动的能够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断。      (二)语法关系(主谓、述宾、联合等)的抽象性       二、稳固性与发展性并存——与古代汉语相比       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性,如:古今汉语的判断句有所不同,据考证,判断动词“是”到战国后期才开始出现。       古代汉语中宾语提前的句型比较常见,即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提前,否定句中的代词作宾语时要提前。       三、系统性——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的有机配合       组合关系: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即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发生的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也即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规则,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四、民族性       可以从形态、语法范畴、语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五、层次性和递归性       所谓层次性,是指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东西,但其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的。      所谓递归性,是指反复使用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构成结构复杂的短语或句子。 

知识点三:语法的突出特点

        语法的突出特点体现如下:        语序        虚词        词类具有多功能性        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原则一致        有丰富的量词        此外,与古代汉语语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现代汉语中有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有“子、儿、者、头”等作为词缀语素构成的名词,有用“着、了、过”等助词表示动作的动态。古代汉语中基本没有这些情况。        2.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常见,在现代汉语中较少,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知识点四:语法学

       一、语法学的类别       据研究角度或研究对象的不同,语法学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历时语法——共时语法  (二)理论语法/专家语法——教学语法/学校语法       二、语法学的流派       (一)传统语法       在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语法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用于教学。      (二)描写语法由“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分为三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描写语言学派。其中,描写语言学派的影响最大,以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1933)为代表。      (三)生成语法在同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对立中诞生,创始人是美国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句法结构》(1957)标志着这个学派的诞生。该学派认为语法是一套有限的规则系统,能生成某种语言里所有的句子,且只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 

第二节 词类及其功能 知识点一:词类划分标准

       词类划分遵循综合运用、区分主次的原则,有如下三个标准:       一、形态标准(辅助性)       分别以英语和汉语为例,说明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在词类划分方面所起的作用。如:       英语中——1.标志:-ation –ment –ness –ity –ful –ly……2.变化:book-books;watch-watches;slow-slower-slowest;……       汉语中——1.形态标志:—子、者、儿、头、家、性(名词词尾)—化(丑化、美化、绿化、净化、老化)(动词词尾)—以(得以、给以、加以、予以、足以)(动词词尾)可—(可爱、可恨、可笑、可怕、可耻)(形容词词尾)2.形态变化:名(指人)+们——不定量的复数(前面没有数词)动+着/了/过——时态形容词AB——AABB、ABAB    →→→无论是形态标志还是形态变化,在汉语中都缺乏普遍性。       二、意义标准(参考性)       判定相同或相近而句法作用不同的词,有时只凭意义标准反而会产生误导。如:迅即—迅速       忽然—突然    索性—干脆    稍微—轻微难道—难免       偶尔—偶然    一概—一致    红—红色       三、语法功能标准(关键性)       按照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分析最佳。如:伟大   很伟大 伟大人民  人民   很人民 人民伟大       可见,“伟大”是个形容词,“人民”是个名词。因为多数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而多数形容词可以。

知识点二:词类系统综述         一、现代汉语中的14个词类                体词:名词、数词、量词       实词  谓词:动词、形容词                加词:区别词、副词                代词                特殊实词拟音词:象声词、拟音词       虚词   关系词:介词、连词                 辅助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与虚词的区别       实词与虚词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具有词汇意义,是否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此外,还有如下几方面的区别。                  实词       虚词能否成句      +          ー是否定位      ー          +能否相互结合  +     ー(连用语气词除外)类别是否开放  +     ー使用频率高低  ー     +       (二)各词类的语法功能综述     词类 语法功能 体词 常作主、宾、定,一般不作谓语,可有条件地作谓语 谓词 常作谓、谓语中心语,有条件地作主、宾等 加词 区别词只能做定语,副词只能做状语 代词 与所代替词类的语法功能相似 拟音词 作定、状 、谓、补,也可独立出现,作独立语或单独成句 关系词 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辅助词 不能单独出现,具有附着性     知识点三:名词          一、名词分类       从所指称的对象方面,名词可以分为:表人和事物的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体名词、抽象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方位名词。       二、名词的语法特征      (一)造句功能(词在句子中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名词可以充当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定语,不能充当补语,不能充当状语(时间、处所名词除外)。      (二)组合功能      大多数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但方位名词、专有名词除外。大多数名词可以与介词组合,构成介词短语。大多数名词不能受副词(否定副词“不”或程度副词)的修饰。少数带有量词性质的单音节名词可重叠,如:年年、岁岁、月月、天天、夜夜、村村、家家、户户、人人等。      但是现实生活或一些文学作品中确实可以看到否定副词“不”或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关学者总结出如下类型:1.程度副词+抽象名词:很名望、很个性、很青春、挺土气2.程度副词+指人名词:很雷锋、很绅士、很流氓、够书呆子3.程度副词+指物名词:很泡沫、很城市、很现代、很阳光4.程度副词+时间名词:很春天、够速度      具体的例子,如:1.“但是有时候译得太准了就会把似通的不通变成不通的不通。或是把双关的笑话变成不相干的不笑话,或是把押韵的诗变成不押韵的不诗,或是把一句成语变成不成语,……”    ——[英]路易斯·加乐尔 著 赵元任 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凡例》)2.愫细很淑女地啜饮着高脚杯中的白酒。3.他长就一张很西藏的忠厚的脸。4.那家伙也太混蛋了。5.这孩子挺小心眼儿的。6.屋子里光书。7.人不人鬼不鬼,中不中西不西。8.不男不女的,真是。9.什么山不山的,只是一座小土堆!10.什么报酬不报酬,没有报酬照样干!11.管他台风不台风,我们都不怕!      对此,不同学者均作出了解释:       1.于根元(1991):动词脱落,“是、有、像”等不露面  2.储泽祥(1997)、张谊生(1997):细节呈现,凸现了名词所指代事物的突出细节  3.邢福义(1997):词性活用  4.胡性初(1992)等:“转品”辞格,是一种修辞手法。       5.邵敬敏(2001):两个词语能够组合成一个语法结构,关键是看二者是否具有某方面共同的语义特征。即任何结构的组合必须遵循“语义一致性”这一基本原则。      三、特殊的名词小类      (一)时间名词      可以作主、宾、定、状语。      (二)方位名词(可作主、定、状语)      按照语素数目的多少,方位名词细分两小类:1.单纯方位名词(14个):前 后 左 右 上 中 下 东 南 西 北 里 外 内。2.合成方位名词:单纯的+“边/面/头”;“以/之”+单纯的;单纯的+单纯的(正反对举、相关构成);单纯的+其他语素(东方、中间、跟前、背后等);其他语素+“边/面/头”。      值得注意的是,“上、下、里、中”等有虚化的用法,表范围、条件等意义,一般同介词配合使用。      (三)处所名词(作主、宾、定、状语)    1.能够独立使用的方位词。    2.表处所(地名、机构)的名词。    知识点四:数词、量词         一、数词      (一)数词分类1.基数词(1)特殊数词(零、半)(2)单一数词(系数词、位数词)(3)复合数词(系位数组合、一定格式的短语)(4) 一定格式的短语:倍数、分数、概数(几、两;基数词+ 成、近、约、上;基数词+来、几、多、左右、上下;相邻相近数字的连用)2.序数词(1)第/初/老+基数(2)直接用基数词(3)天干(4)英文字母      (二)数词的语法特征1.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作定语。  (1)这是古汉语中数词用法的沿用与保留,尤其是四字格中  (2)表大的数目时,数词后常不用量词2.与量词构成数量短语,整体充当句法成分,作定、补语。3.表数目增减的固定表达格式       值得注意的是,倍数只能用来表数目的增加,分数既可表数目的增加,也可表数目的减少。      二、量词       (一)量词分类       从单位的性质看,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从是否专用看,可分为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1.名量词(人或事物的计算单位) 专用量词:个体量词、度量衡量词、集体量词、不定量词 借用量词:借用名词、借用动词2.动量词(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  专用量词:回、次、阵、下、顿  借用量词:时间量词、器官量词、工具量词、伴随量词      还有一些复合量词,由两三个量词组合而成,用于综合计算不同的事物。如:人次、架次、吨公里、秒米、秒立方米、架艘次、量艘次、班次、件次、卷次、例次、部次、批次、户次等。      (二)量词的语法特征      1.造句功能      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均可作主、宾、定、状、补语。      部分单音节量词前的数词“一”省略后,可独立充当一个句法成分。      2.组合功能      量词与数词构成数量短语,与指示代词构成指量短语。      3.名量词和数词之间有时可加形容词,表对量的评价。如:一小袋、三大包、五长条……      4.形态方面:      量词可重叠构成AA式、一A一A式,重叠后的量词可作主、定语(表“每一”或“全部”之意),可作谓语(表“事物很多”之意),如鲜花朵朵、歌声阵阵等,可作状语(表方式),如代代相传、节节败退等。      (三)量词的理据性强1.事物的特点和相关的动作行为不同,所用量词不同。2.对同一事物的着眼点不同,所用量词不同。3.同一事物呈现的量多少的不同,所用量词随之改变。4.语言风格有差异,所用量词不同。5.修辞因素的加入,所用量词不同。6.地域不同,即方言不同,所用量词也有别。    知识点五:动词         一、动词分类      按照能否带宾语,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类。按照语义同时参考语法功能,动词分为8个小类。即:动作动词,心理动词,表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判断动词,使令动词,状态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25个)。      二、动词的语法特征      1.造句功能  动词可以充当谓语(中心语),趋向动词常作补语。多数动词后面可带宾语,不及物动词除外。  2.组合功能      动词一般可以受“不”“没”等副词修饰,但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心理动词、部分能愿动词除外),动词后一般都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某些一般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现象,这值得关注。如:      很有钱    很鼓舞人心    很有钻研      很说明问题      很沉得住气       很伤我的心           很讲义气      3. 形态方面      多数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VV式、V一V(后字轻读)式,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ABAB式,重叠后表动量的减小,具有随意、轻松的语用效果。不过,双音节动词还可以重叠为AABB式,如“来来往往、抄抄写写、写写算算”,重叠后具有另外一些语法意义。      三、特殊的动词小类      1.能愿动词      作谓(中心),在动、形前作状,一般不重叠使用,不能用在名词前,后面不带动态助词“着/过”,只能带动词性宾语,可构成“不V不”的格式。      2.趋向动词      作谓(中心),在动词后作补,有的语义虚化,表动作的开始或继续。      3.判断动词      使用频率很高,可表多种语义:存在、同一关系、从属、特征。此外,还有副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4.心理动词      作谓(中心),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可构成“副词+动词+宾”的结构,常带谓词性、体词性宾语。    知识点六:形容词、区别词         一、形容词      (一)形容词分类      1.性质形容词      按照音节数量的不同,分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类,该类性质形容词几乎都能受程度副词“很”等的修饰。      2.状态形容词      按照构词方式的不同,分为偏正式、复杂式和带叠音后缀式三种。      (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造句功能:      形容词常充当谓语(中心语)、定语、状语]。部分形容词可以充当补语。      2.组合功能      形容词一般可以受副词“不”“很”的修饰,但状态形容词不可以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因为它本身已具有表程度深的语义特点。多数形容词不可以带宾语,但部分形容词除外,如“你应该端正态度”、“我们要大力繁荣市场”、“纯洁队伍”、“清洁广州”、“糊涂死我了”。部分形容词可以受名量结构的修饰,如:“一尺高、三丈深、五斤重”等。      3.形态方面      多数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有增强描写的效果,表示程度加深,具体体现如下:1.单音节:AA(儿)式,后字不轻读,程度适中,有喜爱的感情色彩.2.双音节:AABB式,程度加深;3.部分状态形容词:ABAB式,程度加深;4.A里AB式,程度加深,含贬义。      (三)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辨析      动词和形容词均可作谓,大都可重叠。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很+心理动词、部分能愿动词+宾语,很+形。2.心理动词、及物动词+宾;有变化趋向的形容词+宾。这里的形容词属于兼类词,带宾语时为动词,不带宾语时为形容词。3.动词和形容词重叠的方式和作用不同。(1)单音节动词:AA,后字轻读,中间可加“一”。     单音节形容词:AA(儿),后字不轻读。(2)双音节动词:ABAB,重叠部分轻读。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AABB,后一A轻读,后一B     重读,口语中变读阴平。该类词若重叠为ABAB,     就是动词了;(3)动词重叠后表动量减小,有“尝试”的意味。     形容词重叠后表程度加深。      二、区别词      区别词是表示事物属性,具有分类作用的词。不少区别词是成对或成系列的。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称其为“非谓形容词”。      (一)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造句功能      区别词可以充当定语,可以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短语,不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和宾语。      2.组合功能区别词可以与“非”组合,但不能受“不”或程度副词的修饰。有少部分词例外,如很小型/日常/袖珍。      (二)区别词与形容词之间的辨析      区别词与形容词均可作定语。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形容词可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能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修饰,大部分形容词可重叠。而区别词不可以。      2.形容词作定语时,后面可加“的”,而区别词作定语不加“的”。如:慢-慢性     久-永久     急-急性     高-高等      (三)区别词与名词之间的辨析      区别词与名词均可作定语。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如下:      名词常作主、宾,常受数量短语修饰,表人或事物的名称。区别词不可以,表人或事物的属性与类别。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区别词有兼类现象,如:“金、男、女”在“沉默是金、家里有三男二女”中是名词,在“金首饰、男选手、女教练”中是区别词。    知识点七:副词         一、副词分类      副词包括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频率副词、肯否定副词和语气情状副词等几大类。      二、副词的语法特征      1. 造句功能      副词常充当状语成分,部分副词可以充当补语成分。具体来讲:      (1)部分副词可作补语,如很、极、透、透顶等。      (2)有条件的在名词性成分前作状语,如范围副词“才、就、只、仅、光、刚好”等,可限制人或物的数量,后面一般跟数量短语。如果表示某个地方的人或物很多,也可没有数量短语。      (3)程度副词“最”可修饰处所名词(带有表方位的语素“前、后、上、下、底”等),如:走在最前面、生活在最底层、放在最下头……      (4)修饰表时段的时间名词,表时间的长短,有时可修饰表时点的时间名词。如:“已经半年了、刚六点、才秋天”。这些时间词在语义上有推移性。      (5)程度副词“很”有时可用在具有某种突出特点的人或物的名词前。这属于名词的活用。      (6)部分副词可单说。如“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等。      (7)有些副词兼有关联的作用。如“才、又、就”等。      2.组合能力      副词常与动词或者形容词组合使用。      三、副词和区别词之间的辨析      部分区别词修饰名词时是区别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是副词。如:共同      共同纲领      共同奋斗无限      无线时光      无限美好永久      永久租界      永久移民非法      非法行为      非法越境额外      额外收入      额外增加      四、副词和形容词之间的辨析      副词和形容词均可作状语。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如下:1.形容词一般都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副词不可以。2.形容词可作定、谓,副词不能。例:“怪、净”作谓语时是形容词,作状语时是副词。      五、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之间的辨析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均可作状语。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如下:      时间名词可作主、宾(包括在介词后作宾)、定,时间副词不可以。以“刚才”和“刚刚”为例,如:(1)刚才你去哪里了?(2)刚才的事你都知道了?(3)这事儿就发生在刚才。*这事儿就发生在刚刚。     知识点八:代词         一、代词分类      (一)人称代词(无形态变化)      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单复数。      特殊的人称代词:自己、自个儿(表某一人称本身),彼此(表有关系的双方),人家、别人(表对话以外的人,“人家”还可指称自己),大家、大伙儿(表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等。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人称代词的指称对象有排除式与包括式之分。      (二)疑问代词      按照询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问人或物的,问时间的,问处所的,问程度的,问方式的。      (三)指示代词(与量词组成指量短语)      “各、每、某、本、另、另外、一切、其余、其他”等词,均可作定,有的还可作主、宾。      有时“这、那”对举使用,指代众多的人或事物,只是虚指用法。      二、代词的语法特征      (一)语法功能与所替词类相似。      (二)一般不受其他词类修饰,但人称代词可以。      (三)指称具有灵活性。具体表现如下:1.人称代词指称对象的变化(1)为表谦虚和委婉,“我们”可专指说话人自己。(2)表领属时,“我”可指代“我们”,但“我老公/老婆”有所不同。(3)人称类别的变化,用“你”指代“我、他、她”。(4)泛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他,谁也没了主意。”2.疑问代词的虚指和任指用法(1)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如:别管是谁的,我横竖领情就是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相会。(2)任指:指代一定范围里的任何人或物,没有例外。如:  这次活动谁都不感兴趣。   他哪儿都想去。    知识点九:象声词、叹词、介词         一、象声词      (一)象声词的语法特征      象声词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补语、谓语(中心语)、独立语等成分,可以构成独词句,其中作状语最常见。      在形态方面,象声词也可以重叠。      (二)象声词与形容词之间的辨析      象声词与形容词均可作定、状、谓语。两者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象声词能作独立语,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修饰,而形容词不能作独立语,但可以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的修饰。    [知识补充]         在语法结构上独立于那些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的成分之外,并且语法位置较灵活,却又是句子表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成分就是独立语。从表意作用看,独立语包括插入语、呼应语、感叹语和拟声语四种。      二、叹词      (一)叹词的语法特征      叹词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谓语(中心语)、独立语,可以构成感叹句。      (二)象声词和叹词之间的辨析      象声词和叹词的表音、语法功能相似。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如下:      1.象声词表现自然界的声音,叹词只表现人呼唤应答的声音。      2.象声词是纯粹的摹仿,叹词往往带有说话人不同的感情色彩。      三、介词           (一)介词分类        根据介引成分语义的不同,大致分为:1.表时间、处所、方向:自、到、在、趁(着)2.表跟动作有关的对象:被、叫、让、给、和、跟3.表动作方式、依据:按照、依照、根据、凭着4.表原因、目的:因为、由于 、为了、为着      (二)介词的语法特征1.介词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能组成介词短语作定、状、补。如:  他让坏人打了。  以他的为人,肯定不会错。      放在桌子上。2.其后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不能重叠。      (三)介词与动词之间的辨析      “汉语里的介词的确跟西方语言里的介词不一样,几乎全都是由动词变来的。”——吕叔湘(1979,P39)      介词与动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如下:1.动词意义完全虚化,成为专用介词。如“从、对于、关于、以、自”等。2.两者虽然同音同形,但意义区别明显。如:(1)你要好好把着门。   别把门弄坏了。(2)你这个得问他要。   这个事情你问他。3.看句中是否有第二个谓语动词,如有,为介词,反之,为动词。如:(1)小说在书架上吗?(2)你在火车上看书吗?4.动词后面可加“着、了、过”等动态助词,介词后面不可。5.多数动词可在一定条件下甩开宾语,介词不行。如:(1)我已经买了一个,你买不买?(2)*学校的政策摆在这里,你按照不按照?    知识点十:连词、助词         一、连词      (一)连词分类       1.根据连接成分的不同,分为:(1)只连接词或短语的:跟、和、同、与、及、或(2)只连接分句和句子的:即使、既然、尽管、宁可、要么(3)既能连接词、短语,又能连接分句、句子的:并(且)、而(且)、或者、还是      2.根据所表示的语义关系,分为:并列、因果、选择、递进、假设、转折、条件等七种。      (二)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只起连接作用,不单独作句法成分。      (三)连词与关联副词之间的辨析      连词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出现在主语后。而有关联作用的副词只能出现在主语后面。如:只有我们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只有付出努力,我们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只有付出努力,才我们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四)连词与介词之间的辨析      1.连词所连接的两个名词性词语构成的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介词只与后面的名词性词语发生结构关系,所以它前后的词语不能换位,否则意思有变。      2.介词前可插入其他修饰语,而连词不可以。      3.介词有时可出现于句子开头,连词不可。      4.连词往往可以省去不用,书面上用顿号表示,介词不可。      二、助词      (一)助词分类      助词可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及其他等四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1)“的”→定语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的”字短语(附加在词或短语之后)      (2)“地” →状语标志(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      (3)“得” →补语标志(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      2.动态助词“着、了、过”      (1)“着” →表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2)“了” →表动作的完成或状态、变化的实现(将来完成态)      (3)“过” →表动作、行为曾经发生过      3.比况助词“似的、一样、般、一般”       该类词常与“像、跟、如、犹如”等动词搭配使用,构成述宾短语。      4.其它(“们、被、给、连、等、所、看、把”)      (1)“们”在指人或指物的名词或短语之后(包括拟人用法),是助词。如“学生们、村民们、燕子们、星星们”。而“我们、你们、他们”中的“们”是构词语素。      (2)“被、给”常用在动词前表被动,如“被虐待、给打成残废”。如果“被、给”后不出现动作的施动者,就是助词,如出现,就是介词。      (3)“连”用在表强调的词语之前,与“也、都、还”等词呼应,说明事实和情理的矛盾。         (4)“等”有两种用法:表列举未完;表对列举的总计。      (5)“所”常用于动词前构成“所”字短语,这是古汉语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沿用和保留。      (6)“看”用在重叠式动词后,表尝试,轻读。      (7)“把”用在“百、千、万”之后,表说话人认为数量不大。      (二)助词的语法特征      助词具有附着性,可附着于实词、短语或句子之后,表各种语法意义。    知识点十一:语气词         一、语气词分类      据所表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      二、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一)大都用在句末,表各种语气和感情,不能单独出现,少数用在句中停顿处,起缓和语气的作用。      (二)有时两三个语气词可连用。如:了吗、呢呀、了哟、么啊等。      三、语气词语法意义举例      了:表一种变化的新情况的出现。      呢1:表提醒。      呢2:用在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句句末,表探究语气。      来着:表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      着呢:表对事实的确认。      吧:在祈使句中,有商量意味,口气缓和。      吗、吧:均用于是非问句句末时,“吗”的怀疑程度大于“吧”。      啊:在肯定祈使句中有催促意味,在否定祈使句中有强调、劝阻意味。在感叹句中,表感叹语气。       四、语气词与叹词之间的辨析      语气词与叹词均可表感叹语气。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语气词不能单独出现,只能附着在词语或句子之后。而叹词通常是单独出现。      五、语气词“了2”与动态助词“了1”的不同      作用上,“了2”表陈述语气,“了1”表动作完成或即将完成。位置上,“了2”一般出现在句末的体词之后,“了1”常出现在句中。      此外,如果动词有宾语,则“了1”用在宾语前,“了2”用在宾语后。如:(1)他已经到上海了2。(2)洗了1澡再睡。(3)我已经写了1回信了。       值得注意的是,“了”如出现在句末,又紧跟着动词,则应具体分析:(一)动/形+了1+2 书借出去了。 他把自行车骑走了。 衣服洗干净了。(二)动/形+了2头发快全白了。他同意我去了。起风了。(三)动/形+了1+名+了2这盏灯亮了三天了。我已经买了车票了。 (四)动/形+了1+名 我买了三本书。 教室里亮了三天灯。       六、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的不同       语气词“的”只出现在句末,结构助词“的”一般出现在句中,但“的”字短语往往会出现于句末,这时易混。辨别的方法如下:       1.“的”如是语气词,可去掉,意思基本不变。       2.“的”字短语的话,其后能添加相应的名词。       3.看否定词加在什么位置上。    第三节 词类划分中的几个小问题   知识点一:区分充足与必要,一般与特殊         一、划分词类的依据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二、区分充足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二)“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三、分清一般规律与特殊现象      (一)大多数名词不重叠使用,这可与动词、形容词区别开来,但也有一些名词确实可以重叠,我们视其为名词的一个特殊用法,表某一范围中的人或物无一例外地具有某种行为或出现某种现象。      (二)大多数名词不受副词修饰,但“满街净人、又冬天了、很现代、很女人”等说法的存在,需要正视。      (三)大多数形容词可重叠使用,但带叠音后缀式的形容词不可再重叠。      四、明确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之间以及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一)古代汉语中,名词可受数词修饰。如: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2.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荀子∙ 劝学)3.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汉书∙ 食货志)    

      (二)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作状语。如:1.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学而》)2.君王宜郊迎。(《史记∙ 陆贾列传》)3.豕人立而啼。(左传∙ 庄公八年)      (三)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法规律差异较大。 

知识点二:词的兼类现象

      一、兼类定义      段忠林(1998:10)认为兼类词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读音完全相同、意义要有联系、语法特点兼类和兼类经常使用。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说过,兼类词只能占少数,否则就是分类不清。      二、兼类的类型      (一)兼名、动:工作、代表、报告、通知、决定、导演、命令、病、锁、伤、划      (二)兼形、动:丰富、端正、巩固、麻烦、完善、突出、明白、清楚、繁荣、密切、忙      (三)兼名、形:科学、精神、矛盾、困难、经济、文明、错误、微风、民主、典型      (四)兼动、介:用、在、对、给、比、跟、到、临、针对      (五)兼连、介:和、跟、与、同、因(为)、为了      三、兼类词的判定      (一)出现于不同语法位置上的词形相同的词是同一个词还是不同的词,词的意义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      老人——老了一个人——老犯错误,前面两个“老”属于形容词兼动词,最后一个“老”是个副词。      (二)兼类词与同音词不同。      同音词只是同音同形,意义上毫无联系。如:光(形、副)、会(名、动)……      (三)兼类词与词的活用不同。      词的活用是临时改变词性,离开具体的语境,就不存在了。如:1.别太近视眼了。2.这个人比商人还商人。      (四)如果一个词的词义和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没有变化,只是充当了不同的句法成分,那么,这是同一个词。如“锻炼”:1.锻炼很重要。2.他喜欢锻炼。3.锻炼的人走了。4.他正在锻炼。      (五)词一旦进入具体的语境,词性就是单一而具体的。 

第四节 短语 知识点一:短语的分类

      一、短语在语法结构中的重要性      (一)短语是造句材料,多数短语带上语调即可成句。      (二)短语的结构规则和句子的基本一致。      (三)句子结构类型的划分,语言运用中的语病问题等,都可通过短语分析得到解决。

[知识补充]

      主语相对于谓语而言,述语和宾语相对,中心语即被修饰限定的成分。述语不等同于动词。动词属于词类系统,述语属于句法系统;动词是词,述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      二、短语类型      短语的分类有多种,可从各个角度对其归类,如:结构方面、功能方面、层次方面、语义方面、语义的实虚方面(实词短语——虚词短语)、结构的固定(固定短语)或松散方面(临时短语)、位置的固定与否方面(自由短语——黏着短语)等。我们重点讲解前面四种短语类型。 

知识点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一)

      一、主谓短语      根据充当谓语成分的不同,细分如下:      (一)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粮食丰收、他来了、我走      (二)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心情舒畅、长相英俊、生活幸福      (三)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明天周末、昨天春分、今天阴天      (四)主谓短语充当谓语:她个子高、课我没备、车我不会开      二、述宾短语      (一)述+名:想妈妈、上趟馆子、盖好被子      (二)述+代:告诉他们、爱死你们了、恨透他      (三)述+数量:买回三碗、打两瓶、抽完两根      (四)动+动:接受批评、开始解决、值得推崇      (五)动+形:喜欢清静、追求卓越、喜欢整洁       三、偏正短语      据中心语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如:这是一项认真的研究。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      (一)定中短语      1.中心语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如:水泥结构、高等院校、朵朵鲜花、江苏人、他的马、昨天的事、前进的步伐、新书、十吨钢材。      2.中心语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一般是双音节的),如:小李的离开、问题的发现、他的小气、技术革新、文艺演出、求学的迫切希望、分析的精确、说不出的高兴。      (二)状中短语      1.副+动:马上出去、立刻动身、特别喜欢      2.时间名词+动:现在开始上课、春天动工      3.动+动:绕道走、弯腰进      4.方位短语+动:花园里谈、椅子上坐、本子上记着      5.代+动:这么说、怎样干      6.形+动:慢走、快跑、飞速前进      7.数量+动:一口一口吃、一点一点吮吸      8.象声+动:吱吱地叫、哇哇地哭      9.介词短语+动:为人民服务、在墙上乱画      10.副+形:特别紧张、很厚实      11.数量+形:三尺厚、一丈深、两米远      12.代+形:那么陡、这样矮 

知识点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二)

      四、中补短语      据中心语成分的不同,细分为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类。      (一)动补短语动+动:打死、看完动+数量:看了一次、跑完三圈动+形:说得好、洗干净动+介词短语:坐在地上、走到天涯海角      (二)形补短语形+副:好得很、坏透了、高兴极了、饿死了      五、联合短语      一般是词性相同的词语相连。各部分有的借助关联词语连接,有的靠语序直接结合,有的用顿号隔开,有的顿号和关联词语并用。也可以是词和短语或者短语和短语的联合,各部分的词性有时不同。如:1.他和我的那些孩子们2.勤快、和气、不怕苦3.认真而满怀希望地听着      六、同位短语      同位短语又称“复指短语”,其作用是使语义更明确、丰富,或加重语义。从句法功能上看,该类短语是名词性短语,可充当主、宾、定等。前后两部分不能是相同的词语。如:语法修辞两部分、对牛弹琴这句话、古城西安、你这人等。      从构成上看,同位短语有以下几种常见格式:1.名+名:班长袁玉莹、船长老张、刘胡兰烈士2.代+名:你们学生、我们老师、他们班委3.名+代:小华他们、他们自己、你这里4.代+数量:你们几位、他们三个5.名+数量:姐妹俩、兄弟几个、春秋两季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定中短语,中间可加“的”;若是同位短语,中间不可加“的”。同位短语与某些称谓词不同。如:张华校长——张校长、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同位短语不同于主谓短语,后者的两部分中间可加“是”。如:明天星期三。      还有一种松散的同位短语。如:东北地三鲜的三种材料:土豆、长茄子和青椒。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和乌拉草。 

               知识点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三)

      七、连动短语      (一)动+动:上山采药、出去闲逛、进城看戏、下火车去青海湖观光      (二)动+形:看着心烦、听了很高兴      值得注意的是,几个动词连用的不一定都是连动短语。如:学习工作(联合)、能够看见(状中)、参加讨论(述宾)、走出去(中补)、劳动结束(主谓)、延伸下去(中补)。      八、兼语短语      (一)格式:V1O(S)V2(or Adj),如:领孩子上学=领孩子+孩子上学;带大家参观=带大家+大家参观;有人伤心=有人+人伤心      (二)兼语动词的语义类型      1.带有使令、促成意义的动词:请、让、派、使、叫、劝、命令、要求、鼓励。      2.表称谓、推举和认定意义的动词:称、叫、选、选举、推举、推选、认、追认。      3.表存在、具有意义的动词:有、没有。      九、方位短语      有方位名词是该类短语的标志。方位短语具有名词性。如:大门外(表处所)、三天前(表时间)、脑门上(表处所)、会谈中(表时间)、半年以内(表范围)、世界上(表范围)      有几方面需要注意:      1.方位名词可附加在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之后。(2)名词与方位词组合有时受一定的限制。      2.单音节名词一般不与双音节方位词组合,如:房之前、节之后、假之中……常说“心里、心中、眼前、眼下、脸上、脑海中”,但不说“心外、眼后、脸下、脑海上”等。      3.常与介词一起组成介词短语。      4.由“东、南、西、北、左、右”组成的方位短语只表处所,如:路东、路西、铁道北、站南等。其余的既可表处所、范围,也可表时间,如:礼堂前、交谈之后、一年之内、三十岁以下。      5.“上、里、下”等方位词语义虚化。      十、量词短语      有量词是该类短语的标志。细分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如:两个、一拳、三次、一打、三岁、一大堆、几趟、这件、那条、这些个等。 

知识点二:短语的结构类型(四)

      十一、“的”字短语      据“的”字前面成分的不同,细分下面几类:      (一)体词性词语+的:山西的、三班的、新校区的、文学院的      (二)区别词+的:野生的、男的、银的、大型的、初级的      (三)谓词性词语+的:新的、学习计算机的、开小差的、认真工作的      (四)主谓短语+的:大家看到的、他喜欢的、我买的、你说过的      (五)NP +所+VP+的:你所见到的、这里所新建的、校长的口误所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语义上看,“的”字短语由偏正短语隐含中心语而成,但其语义的概括性又大于原来的偏正短语,如:新买的〉新买的鞋子刚来的〉刚来的人      十二、“所”字短语      该类短语书面语色彩较浓,是体词性词语,常作主、宾、定。如:各尽所能、所答非所问、(所见)之人等。在句子中,该短语一般要借助“的”组成“的”字短语,或借助“的”修饰名词。      该类短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格式:      (一)“所”+V,如: 所说、所讲、所唱、所知、所利用、(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改进……      (二)NP +所+VP,如: 我所想到、老王所要求、你所提出、很有才华的他所写的……      十三、比况短语      有比况助词是该类短语的标志,比况短语属于形容词性短语,主要作定、状、谓、补等,如:雷鸣般的掌声、死一般的寂静、石头似的站着、触电一样哆嗦了一下、暴风雨般的拳头……      值得注意的是,比况助词常附在体词性词语之后,也有少数附在谓词性词语之后,比况短语主要用来描写类似点,前面极易加上动词“像、好像”等引进对象。      十四、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可用来表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多种语义。如:在办公室学习(处所)、用大碗盛汤(工具)、被巨浪激个粉碎(动作的发出者)、向英雄模范致敬(动作的关涉对象)、比前几年好得多(性状的比较)、从胜利走向胜利(动作的方向)、为了健康而锻炼(目的)……      部分介词短语可作定语,但其后一定要加助词“的”,如:“对曹操的评价”。 

知识点三:短语的功能类型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看短语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对结构类短语进行重新归纳,短语的功能类型分为如下三种:      一、名词性短语偏正短语(定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用名量词的)、联合短语(名词性成分的联合)、“的”字短语和“所”字短语。      二、动词性短语偏正短语(状中短语)、述宾短语、中补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动词作谓)、联合短语(动词联合)、连动短语和兼语短语。      三、形容词性短语偏正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形补短语)、联合短语(形容词联合)、主谓短语(形容词作谓)和比况短语。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结构类短语都能再重新纳入上面的功能类短语中,像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动量词的:看了我一眼、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主谓短语(部分)等,它们的功能多样,不好归类,需要具体分析。 

知识点四:短语的层次类型

      据结构层次的简单与复杂,短语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两类。      一、简单短语                  二、复杂短语      由简单短语扩展而成,由三和以上的词构成的,在结构上具有两个以上层次的短语。      (一)层次分析的内容      依次找出直接成分,分析结构层次;指明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      (二)层次分析的步骤1.逐层分析,不要跨层。2.从大到小,基本二分。(最常用的)3.分析到词。      (三)层次分析举例(略)      (四)层次分析的两种特殊情况      这部分内容可参看邢福义的《邢福义自选集》。      1.谓语包含“状•动•宾”时,一般应分析为“状•/动•宾”,但是也有切分成“状•动•/宾”的情形。其一,状语是“不”字。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其二,状语是单音形容词,中心语是单音动词,“状•动”有一定的凝固性,在层次上“状”跟动词的关系比宾语要亲近。如:高举红旗、紧闭眼睛等。      2.谓语包含“状•动•补”时,一般应分析为“状•/动•补”,但如果是“单音形容词+单音动词”时,应切成“状•动•/补”,因为“状”跟动词的关系比补语要亲近。如:(1)担架已经绑好了(2)将军向大家扫视了一眼(3)石均紧跟在后面(4)小苔大笑一阵 

知识点五:短语的语义类型

      据短语义项的多少,分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两类,多义短语也即歧义短语。      一、单义短语      该类短语只有一种含义。如:牡丹开花、红得耀眼、现在开始、大好前程、去超市买东西、给我提个建议……         二、多义短语      该类短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语义结构不同的短语在句法形式上的重合。(例略)

知识点六:短语与词、句子的区分

      一、短语与词      两者都是基本的语法单位,都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如下:1.单位的大小:短语〉词,一个短语至少包括两个词。2.音节的长短:短语〉词,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占优势,短语的音节数量一般多于词的。3.层次的多少:短语〉词,合成词多为一个结构层次,短语在结构上可形成多个层次,包含多种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双音节的词和短语极易混淆,如:大陆、山羊、山雨、老屋、东西、买卖、红花等。我们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辨别:      1.结构是否松散,是否可以在其中间插入其它成分,能够插入的是词,反之,是短语。      2.意义是否是两个语素或两个词的词义的简单叠加,如果是两个语素义或词义的简单叠加,那应该是短语,反之,是词。      3.是否轻读,一般而言,第二个音节读轻声时为词,第二个音节读原调时为短语。      4.明确语境。语境对词义具有制约作用,不同的语境下,部分词的词义不同。      二、短语与句子      短语是语言的备用单位,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一个句子可短到只包含一个词(即独词句),一个短语也可以十分复杂。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如下:      1.有无语调。      2.有无语用成分。短语具有句子的一般成分(主、谓、述、宾、定、状、补),却不具有句子的特殊成分(独立成分、追不成分等语用成分)。

[知识补充]

      独立成分是独立于句子结构以外但又是表意上所必须的成分。追补成分是追加补充所说的话的完整性、准确性的成分。      3.有无语序变化。为取得一定的语用效果,有些句子成分可不按常规排列。如:(1)多美啊,这里的山水!(主谓倒置)(2)祝福吧,为那些平凡的妻子和母亲。(状语后置)(3)朋友们都寄来了贺卡,我的和你的。(定语后置) 

知识点七:歧义短语分析与歧义消除

      一、歧义短语的类型及成因      据歧义形成场合的不同,分为口语中的歧义和书面语中的歧义两大类。      (一)口语中的歧义      1.由同音词(异形同音词)造成,如:期中考试/期终考试、致癌物质/治癌物质、全不合格/全部合格……      2.和语音停顿不同有很大关系,跟句法结构有关,如:你看/我干什么。——你看我/干什么。      (二)书面语中的歧义      1.由词的多义性造成。如:(1)他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2)我倒了一杯茶(3)小李去打针了(4)挂了三天了      2.多数是由于句法组合不同导致的,细分以下几种:(1)语法组合歧义1)词性不同,如:饭不热了、车子没有锁……2)结构关系不同,如:烤白薯(述宾/偏正)、经济困难(主谓/偏正)3)结构层次不同      (2)语义组合歧义1)语义关系不同,如:母亲的回忆、张三不找了、开刀的是他的父亲、鸡不吃了、小马的问题、砍坏了……2)语义指向不同,如:他在车厢上写标语、两个人就抬了300斤……      二、歧义短语的格式      (一)动+名:述宾/偏正。如:储存资料、学习文件……      (二)名1+名2:联合/偏正。如:学校医院、奶油面包……      (三)动+形+名:中补/偏正。如:选好代表、写好文章、穿破棉袄……      (四)数量+名1+的+名2。如:两个孩子的父亲、两种药物的疗效……      (五)动+名1+的+名2。如:帮助朋友的孩子、看表演的同学……      (六)名1+和+名2+的+名3。如:西安和渭南的西部、今天和明天的中午、他的哥哥和妹妹的三位朋友、八个车间的青年女工……      (七)名+不+动。如:孩子不叫了、马不吃了……      (八)形+名1+名2。如:新职业特点、古代战争小说、新研究生宿舍……      (九)对+名1+的+名2。如:对运动员的建议、对老张的批评……      三、消除歧义的方法      (一)利用语音条件      1.轻重音      2.语音停顿      (二)利用句法条件      1.格式或语序的变化      2.增添实词或虚词      3.变换词语      (三)补充语境 

第六节 句子的语义分析 知识点一:语义关系(一)          一、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隐藏在句法关系后面的由词语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关系。如:1.他们走了。(他们——走:施事—动作)2.割三斤牛肉!(割——牛肉:动作—受事)3.他用手敲打桌子。(施事—工具—动作—受事)4.热死了。(热——死:性状—程度)      (一)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      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句法关系可能包含几种不同的语义关系,而一种语义关系也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句法关系之中。如:1.挖地道(动作—结果)——挖野菜(动作—受事)2.我们吃了(施事—动作)——西瓜吃了(受事—动作)3.跑来了一头牛(动作—施事)——一头牛跑来了(施事—动作)      (二)语义关系的类型       语义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词类之间: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形容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和名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等三种。     知识点一:语义关系(二)           1.动词与名词之间      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又称“格关系”,名词性词语充当了一定语义格的角色(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从动作动词和非动作动词的角度切入,观察如下:      (1)动作动词1)施事与动作:我去、鸡叫、他吃了、小平被邻居打了……2)受事与动作:踢足球、学语法、吃水果、他吃了饭、你把苹果扔了?……3)与事与动作:送他一个纪念品、还我钱、告诉她好消息、奖小刘一辆小车、她送我一条领带、他给我一个饼……4)结果与动作:写小说、   剪窗花、挖井、做衣服、她织了一件毛衣、我写了一篇文章、做出成绩……5)起点与动作:从六点钟开始、从北京来、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6)终点与动作:学到六点钟、飞到北京、到那里停下来吧……7)对象与动作:替孩子着想、克服困难、请客……8)方向与动作:为人民服务、对他说、向北走……9)原因与动作:避风头、休产假、因病而逝、养伤……10)目的与动作:为了这次比赛,他苦练了三个月。他们在挤电影票。……11)工具与动作:我写蜡笔,他写铅笔。用大碗吃、晒太阳、坐公交车……12)材料与动作:柜子木板做的。用小米熬、涂颜料、刷漆、加油、贴窗花……13)时间与动作:他在广州过“五•一”。明天来、晚上看电影、晨练……14)处所与动作:食堂我吃不惯。屋里坐、西安见、野外生存……15)方式与动作: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我跳探戈。钱存定期。……      (2)非动作动词(主要是判断或领有类动词)      第一,要明确两个概念。当事:在句中充当主语。客事:在句中充当宾语。      第二,辨明非动作动词和名词间的语义关系。      1)当事与判断或客事与判断,如:他是一名学生。他——是;是——学生我成了北京人。我——成;成——北京人      2)当事与关系或客事与关系,如:一公里等于一千米。一公里——等于;等于——一千米      3)当事与领有或客事与领有,如:我有一本书在你那里。我——有;有——一本书      4)处所与存在或客事与存在,如:房间里有人。房间里——有;有——人      知识点一:语义关系(三)       2.形容词与名词之间      第一,要明确三个概念。具事是具有形容词所描述的性状特征的事物。基准是形容词所描述的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的基点。对事是形容词所描述的性状特征所针对的事物。     第二,辨明形容词和名词间的语义关系。(1)具事与性状:皮肤白皙、头发乌黑、身材高挑、字迹工整……(2)基准与性状:比他高、比去年热、比昨天低了五度……(3)对事与性状:对我好、对你狠……      3.名词与名词之间(1)领属关系哥哥的家具、我的办公桌、爷爷的眼镜、小鸟的巢、你父母……(2)隶属关系姐姐的眼睛、大象的鼻子、山西太原、桌子腿……(3)种属关系“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称号、现代化的进程、会员的资格、沙宣发型……(4)从属关系姐姐的朋友、我妻子、校长助理……(5)属性关系牛奶的味道、松树的风格、他的韧性……(6)时间关系过去的战争、未来的前景、昨天的回忆、历史的经验……(7)处所关系书架上的书、海里的鱼、校园里的小黄车、山上的风景、地下室的光线……   (8)质料关系玻璃杯、貂皮大衣、丝绸制品、天鹅绒幕布、象牙塔、钻石项链……(9)来源关系美国的大豆、日本的电器、古巴雪茄、湘绣、天津狗不理包子、新疆哈密瓜……(10)用途关系蔬菜大棚、会议大厅、语音实验室、中药植物、衣服料子……(11)相关关系美人鱼的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拇指姑娘的童话、女娲造人的神话……(12)比喻关系历史的车轮、铁的纪律、希望的田野、理想的翅膀、金子般的心……  知识点一:语义关系(四)       (三)语义关系分析的作用      1.认识句法结构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或现象。如:1)我已经买了。——菜已经买了。2)一锅饭吃十个人。——十个人吃一锅饭。3)学习机会——学习外国——学习文件      以例1)和例3)为例,现解释如下:      例1)的两句话,从句法结构上来看,都是主谓短语,但是从语义层面来看,是动作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前一句话是施事(我)——动作(买)的关系,而后一句话是受事(菜)——动作(买)的关系。      例3)的三个短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学习”,“学习”也均置于名词之前。但是从句法结构来看,却不完全相同。“学习机会”是个偏正短语,“学习外国”是个述宾短语,“学习文件”是个歧义短语,既可以看作是偏正短语,也可以看作是述宾短语。据前所述,这是语法组合带来的歧义。如果从语义层面来看,“学习机会”是原因与动作的语义关系,“学习外国”是动作与对象的语义关系,所以“学习文件”这个短语,“文件”既可以作为“学习”这个动作发生的原因,也可以作为这个动作的对象。      2.分析相同句法结构所隐含的歧义。如:1)王秘书通知了。——害怕的是妈妈。2)字写得好。——照片放得大。3)鸡不吃了。——他不吃了。      以例3)为例,现解释如下:      两句话都是主谓短语,但是“鸡不吃了”是有歧义的,因为既可以理解为施事(鸡)——动作(吃)的语义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受事(鸡)——动作(吃)的语义关系。而“他不吃了”就只有一种语义理解,即施事(他)——动作(吃)的语义关系。     知识点二:语义指向分析(一)         一、语义指向与句法结构      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中某一句法成分与其他句法成分之间所存在的语义联系。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这与句法结构有所不同,因为句法结构分析的重点是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语义指向关系是互逆的。一般,语义指向和句法关系不一致,但也有少数是一致的。如:1.他摔碎了好几个碗。2.他的字漂亮极了。      例1中,“碎”充当谓语中心语“摔”的补语,但是从语义来看,“碎”的语义却指向了宾语“碗”。      例2中,“极”充当谓语中心语“漂亮”的补语,从语义上来看,“极”的语义也是指向“漂亮”的,补充说明了“漂亮”的程度。      二、语义指向的类型     (一)主语与宾语间1.她咬着嘴唇,总算忍住了眼泪。2.房间里散发着一丝淡淡的兰花清香。      两个例子中主语和宾语均是名词,这应从名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去考虑。例1的主语和宾语之间属于隶属关系,例2的主语和宾语之间属于处所关系。      (二)主语与状语间1.联防队员仔细地观察着楼道里的动静。2.他们在休息室里呆了好长时间了。      两个例子中的状语从句法结构上看都是修饰限定谓语的,但是从语义指向上均指向主语,分别说明主语的态度和所处的位置。      (三)主语与补语间1.他看小说看得入了迷。2.那只老鼠昨天给打死了。      两个例子中的补语从句法结构上看都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看”和“打”的,但是从语义指向上均指向主语,是主语“他”“入了迷”,“那只老鼠”“死”。      (四)宾语与状语间1.他把我当成了他的救命稻草。2.他圆圆地划了一个圈。      这是“把”字句的特点之一,“把”字句置于动词之前充当状语,但是从语义指向上看,与“把”结合的名词却与后面的宾语发生了语义关系。即这两例可改写为“我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圈是圆圆的”。      (五)宾语与补语间1.他砍光了树。2.他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从句法结构上看,“光”、“干干净净”分别充当谓语中心语“砍”、“洗”的补语,但是从语义指向上看,两者均指向宾语,例1是说“树”“光”,例2是说“衣服”“干干净净”。      (六)状语与补语间1.那鬼天气,当时把我冻得直哆嗦。2.我们会准时把救灾物资投放在指定位置的。      这是“把”字句的另一个特点,“把”字句置于动词之前充当状语,但是在谓语中心语带补语的情况下,“把”字后面的宾语与补语之间发生了语义关系。即在某种作用下,“我直哆嗦”、“救灾物资在指定位置”。      知识点二:语义指向分析(二)       一、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一)合理解释某些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如:1.张华小心地沏了一杯茶。2.张华迅速地沏了一杯茶。3.张华浓浓地沏了一杯茶。      这三例中的谓语中心与都是“沏”,“地”是状语的标志,可见“小心”、“迅速”、“浓浓”都是修饰“沏”的状语成分,它们是状中结构。但从语义指向上来看,“小心”指向主语“张华”,“迅速”指向动作“沏”,“浓浓”指向宾语“茶”。      因此,只有例2的句法结构与语义指向是一致的。      (二)解释一些歧义现象,如:1.他挑了一天的水。2.他有个女儿很骄傲.3.他喝完了酒。      毫无疑问,这三例均有歧义。      例1的歧义主要体现在“一天”的语义指向上,“一天”如果是用来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挑”的时间,那么“挑了一天”是个动补短语。但如果是用来修饰限定“水”使用的天数的话,那么“挑了一天的水”是个述宾短语,“一天的水”是个定中短语。      例2的歧义主要体现在“骄傲”的语义指向上,如果是“女儿”具有形容词所描述的性状特征,那么“有个女儿很骄傲”是个兼语短语。但如果是“他”具有形容词“骄傲”所描述的形状特征,那么这句话应该理解为“他因为有个女儿,所以很骄傲。”      例3的歧义主要体现在“完”的语义指向上,但从句法结构上无法辨明,因为无论如何,“喝完”都是一个动补短语。“完”如果语义上指向谓语中心语“喝”,那是补充说明“喝”这个动作的结束。“完”如果语义上指向宾语“酒”,那是说明“酒被喝光了,没有了。”      知识点三:语义特征分析            一、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指的是句法结构特定位置上的词语所具有的带有区别性的意义特征。语义特征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       二、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      (一)解释句法结构能否成立的原因。      1.(都)+N(+[推移性])+了,如:(1)老夫老妻了。(2)秋天了。(3)教授了。(4)大学生了。      2.A(+[可控性])+一点儿,如:(1)高一点儿。(2)短一点儿。      3.很+N(+[典型性]),如:(1)汉斯啤酒很德国!(2)你太阿Q了!(3)她的样子很淑女。      (二)解释句法结构歧义现象的成因。如:(1)鸡不吃了。(2)他在火车上写字。(3)山上架着大炮。(4)外头挂着灯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