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各省糖尿病比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10-11 0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是全球心血管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明了各种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有效、及时地遏制其流行势头。 

  近日,安贞医院赵冬教授等指出,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有八个特征,其中某些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是由于人口学特征、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卫生保健综合所致,另外一些则揭示了其中防治的薄弱。 

  1、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负担大幅增加 

  2016年,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人数约240万,死亡比例占心血管病死亡的61%,占全因死亡的25%。其中,ASCVD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 

  与1990年相比,死于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数增加了100万,其中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大幅上升所致。 

  赵冬等指出,防治ASCVD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中之重。 

  2、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下降,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是全球两倍 

  在过去几十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为稳定甚至稍有上升,不过医疗卫生的发展和改善,不论是死亡粗率还是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均下降,所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从1990年的39%下降到2016年的27%。 

  但是,尽管如此,中国与其余110国相比,仍是出血性脑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全球水平的两倍。 

  图1 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3、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流行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过去30年,缺血性心脏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比如在2015年上海与黑龙江相比就有4.2倍的差距。 

  1990~2015年,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有22个缺血性心脏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上升,其中8个省级行政区的上升幅度>30%。 

  图2 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区域性差异 

  图3 1990~2015年中国不同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变化 

  就脑卒中而言,贵州男性和西藏女性要比香港的男女性脑卒中死亡率要高3.5~4.0倍。东北地区与华南地区相比,脑卒中发病率高2.4倍,死亡率高1.4倍。 

  图4 中国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区域差异 

  作者指出,汉族在我国占95%的人口,这种心血管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区域差异以及短期变化模式,提示可改善因素而非遗传因素起到一定作用,潜在揭示了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区域心血管预防或会发挥优势作用。 

  4、老龄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有研究预测,2010~2030年,仅就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进程,年度心血管事件增加>50%,此外危险因素的流行还会额外增加23%的心血管事件。此外,还预测冠心病事件绝大多数将会发生在65~84岁的群体中。 

  图5 2000~2030年中国35~84岁人群冠心病死亡率的变化(实际和预测的结果) 

  作者指出,老龄心血管病患者的持续增加带来的挑战远远超出老龄化本身,但既往却有所忽视。当前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首先,当前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院前急救策略的循证医学证据,绝多大数排除或不是专门针对≥75岁人群的。 

  其次,很多老年患者均合并多种疾病,但很少有指南有清晰的推荐去指导临床实践,尽管这类患者在临床比比皆是。 

  第三,老龄心血管病多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类型痴呆的风险。 

  作者强调,应该及早着手去开展研究、制定策略以积极应对上述挑战。 

  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小卒中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有研究发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EMI患者住院率之比,从2007年的6.5:1下降到2012年的1.3:1.0。 

  还有研究显示,2.3%的国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但仅16%的人知晓,4%的人接受了规范治疗。 

  中国国家脑卒中注册研究还发现,65%的TIA住院患者和55%的小卒中患者就诊延迟。 

  6、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院外死亡居高不下,院前急救不足 

  冠心病院外死亡一直以来居高不下。有研究显示,2007~2009年冠心病死亡患者72%死于院外。还有研究显示近万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仅24.4%启动了心肺复苏。 

  为了更好救治患者,当前在全国已有>500家医院认证胸痛中心,平均门-球时间明显缩短。 

  7、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指标的改善与指南推荐差距较大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显著增加了人群心血管病风险。 

  2011年与1997年相比,含糖饮料盛行明显,加工肉类、红肉摄入增加,体力活动明显下降,收缩压有所上升。此外,吸烟率和食盐摄入虽有所降低,但远远不够。 

  作者强调,倡导和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国民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重要国策。 

  8、“三高”未诊、未治、未控制人群庞大 

  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在人群较为流行。 

  如果按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诊断标准,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46.4%,相应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7%、41%和15%。 

  虽较之2002年有所增加,但在18~24岁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5.7%、3.4%和0.6%。 

  鉴于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约有1亿人可能需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但实际上高危人群仅5.5%、极高危人群14.5%在服药。 

  糖尿病也呈井喷,患病率达11.6%。但相关数据显示,知晓率和治疗率仅30%和26%,控制率仅40%。 

  糖尿病前期患者较为庞大,患病率达50%。 

  作者指出,“三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不足原因较多,其中不同级别医院医疗可及性以及医疗质量、患者的可负担性和依从性都起到不同影响作用。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原文出处:Zhao D, Liu J, Wang M, et 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current features and implications[J]. Nat Rev Cardiol. 2018 Nov 22. doi: 10.1038/s41569-018-0119-4. 

  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467329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