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统计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排行图 广东省统计局

广东省统计局

2023-12-28 20: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广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简要分析广东人口性别构成状况及变化趋势,并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性别 分析

    反映人口性别构成一般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另一种是以女性人口为100计算男性人数对女性人数的百分比(性别比)。人口性别构成直接影响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广东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值得关注。

    一、广东常住人口性别比状况及变化特征

    (一)常住人口性别比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回顾建国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总人口性别比变化具有两个特征(见图1):一是除2000年外,其余五次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性别比均呈逐步上升趋势;二是2000年以前的五次人口普查,广东总人口性别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总人口性别比较低地区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常住人口为10432.0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5440.06万人,女性人口为4991.9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15%和47.85%;总人口性别比(女=100)为108.98,比2000年的103.68上升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104.90)高4.08个百分点。这是六次人口普查中广东总人口性别比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10年来全省总人口性别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总人口性别比较低地区转变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

图1   广东与全国历次人口普查性别比

                                     女=100

 

 

    从人口构成分析,跨省流动人口性别比变化是影响广东总人口性别比变化的主要原因(见表1)。2000年人口普查,广东户籍人口的性别比为106.54,与全国常住人口性别比106.30基本持平,但由于广东常住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的性别比只有95.58,使全省常住人口性别比下降为103.6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2个百分点;2010年,广东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6.34,比2000年微降0.2个百分点,但由于跨省流动人口性别比从95.58大幅上升为125.49,常住人口性别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显著上升5.3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广东跨省流动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时为1506.49万人,2010年增加到2149.78万人)性别构成的变化对全省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产生深刻影响。

表1 2000年和2010年广东各种人口性别比的变化情况

                                                       单位:女=100

年份

广东常住人口

广东户籍人口

广东跨省流动人口

全国常住人口

2000年

103.68

106.54

95.58

106.30

2010年

108.98

106.34

125.49

104.90

 

    (二)珠三角地区总人口性别比大幅提高

    2000-2010年,珠江三角洲9市的性别比都在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2010年珠三角总人口性别比为112.79,比2000年提高11.58个百分点,其中东莞、深圳和中山的上升幅度更大,从总人口性别比低于100的地区上升为超过113的地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以上。与珠三角地区总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势相反,粤东、粤西和山区五市的性别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1.05个、1.81个和1.76个百分点。分市看,阳江、潮州、梅州和广州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0.21-0.94个百分点之间 (见表2)。

表2   2000年和2010年广东分地区性别比

                                                                 单位:女=100

地区

2000年

2010年

2010年比2000年增减

(百分点)

广 东

103.68

108.98

5.30

珠三角

101.21

112.79

11.58

广州

108.59

109.53

0.94

深圳

97.19

118.31

21.12

珠海

100.23

108.69

8.46

佛山

109.91

116.73

6.82

江门

100.95

104.72

3.77

肇庆

102.14

104.92

2.78

惠州

101.67

111.26

9.59

东莞

89.02

117.81

28.79

中山

98.98

113.11

14.13

粤东

103.91

102.86

-1.05

汕头

101.80

100.68

-1.12

汕尾

106.82

105.16

-1.66

潮州

102.48

103.16

0.68

揭阳

105.14

103.62

-1.52

粤西

110.90

109.09

-1.81

湛江

111.67

109.19

-2.48

茂名

110.11

108.24

-1.87

阳江

110.67

110.88

0.21

山区

104.37

102.61

-1.76

韶关

106.79

103.86

-2.93

梅州

101.13

100.44

-0.69

河源

101.80

100.00

-1.80

清远

106.85

105.02

-1.83

云浮

106.32

104.63

-1.69

 

    (三)城镇总人口性别比显著上升

    城镇作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一般为人口净流入地,而乡村一般为人口净迁出地。城乡人口的不同迁移结构是造成城乡人口性别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随着广东迁移流动人口性别结构的改变,城乡人口性别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广东城市、镇、乡村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11.63、110.61和104.42,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6.56个、10.24个和0.33个百分点。2010年城市、镇的性别比明显高于乡村和全省平均水平,且提高的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广东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广东的镇区,尤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镇区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吸纳了数量庞大的省内外劳动力,由于迁入人口明显改变了以往以女性为多数的结构,致使广东城镇人口的性别比发生较大变化。

    2000年广东城市、镇和乡村的人口性别比均比全国高,分别高2.83个、3.07个和2.17个百分点;2010年广东城市和镇人口性别比与全国差异继续扩大,分别高于全国性别比6.98个和5.29个百分点,而乡村人口性别比则比全国低0.45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2000年和2010年广东与全国城乡人口性别比

                                                                    单位:女=100

类别

2000年

2010年

广东比全国高低(百分点)

广东

全国

广东

全国

2000年

2010年

全部

103.68

104.94

108.98

104.90

-1.26

4.08

城市

105.07

102.24

111.63

104.65

2.83

6.98

100.37

103.44

110.61

105.32

3.07

5.29

乡村

104.09

106.26

104.42

104.87

2.17

-0.45

 

    二、分年龄人口性别比特征

    分年龄性别比是指某一年龄组人口中以女性为100,相应的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它受出生、死亡、文化、经济、自然环境、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一)出生婴儿性别比仍偏高

    出生婴儿性别比反映的是新生的男婴数量与女婴数量的比例关系。婴儿是指出生后不满一周岁的人,包括刚脱离母体的活婴,也包括即将满周岁但尚未满周岁的小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出生婴儿性别比应是稳定的,且各国大体近似,一般男女婴数量的比值在103-107左右,超出这一范围表明性别比偏高或偏低。

    与2000年人口普查比较,广东出生婴儿性别比大幅下降。2010年广东出生人口1083819人,其中,男591941人,女491878人,性别比为120.34,比2000年(130.3)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明显减小,2000年广东出生婴儿性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44百分点,2010年上述差距缩小到2.4个百分点,可见10年来全省综合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分区域看,2010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最低的是粤东地区为112.08,其次是珠三角和粤西地区,分别为120.08和122.74,最高的是山区5市,达到123.8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大幅下降,但仍远高于人口学的正常值范围,并且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任重道远。

    (二)0-14岁少儿人口性别比升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广东0-14岁少儿人口性别比为122.78,比2000年上升5.55个百分点;同期,全国0-14岁少儿人口性别比为117.99,上升4.43个百分点。2000-2010年,广东0-14岁少儿人口分年龄组的性别比变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2010年广东0岁、1-4岁组性别比分别为120.38和122.87,比2000年减少10.88个和6.34个百分点;而5-9岁、10-14岁组则分别从2000年的116.27和109.87增加到125.62和120.99,增幅为9.35个和11.12个百分点(见表4)。可见5-14岁人口性别比显著上升,导致广东少儿人口性别比上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0-14岁少儿人口性别比高,主要原因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同时跨省流动少儿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性别比高,进一步推高了全省少儿人口性别比。2010年,在广东常住的0-14岁跨省流动少儿人口为129.31万人,占全省少儿人口总数的7.35%,是2000年的2.8倍。跨省流动少儿人口性别比非常高,达135.53,远高于广东少儿人口的平均性别比,若剔除这部分人口,全省少儿人口性别比将下降1个百分点。

表4 2000年和2010年广东少儿人口分年龄组人口性别比

                                                                           单位:女=100

年份

0岁

1-4岁

5-9岁

10-14岁

2000年

131.26

129.21

116.27

109.87

2010年

120.38

122.87

125.62

120.99

2010年比2000年增减

(百分点)

-10.88

-6.34

9.35

11.12

 

    (三)15-24岁人群性别比发生逆转

    2000年人口普查广东15-19岁和20-24岁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85.58和88.80,是劳动适龄人口中仅有的两个性别比低于100的年龄组;2010年15-19岁和20-24岁人群性别比上升为108.28和105.36,比2000年高22.70个和16.56个百分点。由于15-24岁人口的性别构成发生逆转,这次人口普查广东15-64岁各年龄组人口性别比均超过100,在104-111之间变动。

    15-24岁人口性别比发生逆转与跨省流动人口的年龄分布和性别构成变化有直接联系。2000年15-24岁跨省流动人口总量达706.86万人,占跨省流动人口总量的46.92%,性别比为63.91;2010年同一年龄段的跨省流动人口为610.20万人,占跨省流动人口的28.38%,性别比上升到105.04。

    (四)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0-14岁少儿人口以及15-64岁劳动力年龄人口情况不一样,近两次人口普查广东老年人口性别比均低于全国水平,但差距明显缩小。2000年广东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0.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35个百分点,而2010年广东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8.9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1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说明随着卫生医疗水平的改善,老龄人口的平均寿命有所提高,特别是男性人口寿命增幅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广东老龄人口的性别结构。

图2 广东2000年和2010年老年人口性别比对照图

                                                                      女=100

 

   

    三、广东出生人口男女性别失衡原因及治理建议

    2010年,广东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虽比2000年大幅下降,但仍严重偏离103-107的正常值范围,其积累效应将可能导致出现“婚姻挤压”现象,造成社会不稳定。

    广东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使多年来人们的生育性别取向产生效应,因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不允许多生孩子的情况下,一些家庭就想方设法生男孩,这不仅表现在对传宗接代的认识上,也反映在男女待遇的差别上,在一些地区,至今仍有一些民俗,生女孩被排斥。

    二是超生人口的性别取向更突出。据广东2010年人口普查长表汇总资料推算,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要比一孩高16.42个百分点,三孩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则比一孩高27.77个百分点。

    三是养老问题。目前社会养老机制尚不健全,社会保障在老有所养方面未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农村基本上靠家庭养老,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四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用非法手段终止女婴妊娠成为导致性别比居高不下的技术原因。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关键是要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和道德规范,逐步扭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实行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改善女性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状况。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各级政府要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当作目前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来抓。对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降的地区要制定明确的领导责任追究办法。

    第二,围绕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研究出台更系统更有力的优抚政策。进一步提高针对解决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奖励扶助标准,制订出台更多有利于女孩成长、妇女发展和计划生育纯女户的利益导向政策。

    第三,坚持不懈地重拳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两非”行为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

    第四,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力度,着力提高社会养老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逐步改变依靠儿子养老旧观念,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顾虑,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回归自然水平。

     

 

 

 

 

                                                            供稿单位:人口和就业统计处

                                                          撰    稿:翟 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