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入伏养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吃鸡一直initializing怎么解决 【本期策划】入伏养生

【本期策划】入伏养生

2023-07-11 0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又是一个夏天

◎杨菁菁

桑拿天,在高温与高湿中横跳,凡是出门,热汗滚滚。若是再下一场雨,那和蒸笼实无二致。

小孩怕热,反复催我开空调。我说,风扇再吹吹吧?等热些再开。他不高兴,嘟着嘴走开了。我对他说,妈妈直到26岁,家里才装了空调。那台空调还不在卧室,在客厅。三伏天实在太热了,才能开一会儿,但凡凉快了一些,外婆就把空调关了。妈妈是从家里搬出来自己住以后,才实现了“空调自由”。

他说,那你们以前热,都怎么办?

常说弹指一挥间,一个人一生短短几十年。但对于人类这种碳基生物来说,几十年已是足够长的维度。别说老来回忆,我现在还不够老,回想少年时的事,也已漫漶不清。太热了怎么办?家住一楼,凉水泼到地面,反复拖上几次,一张凉席一垫,风扇吹着,似乎就不太热了。地有种神奇的魔力,特别是小时的水泥地,它总是凉的,怎么也不会被身体捂热。它源源不断提供着来自地底深处的寒凉,照佑着童年的一宿安稳好梦。

有时我们还出去纳凉,但露宿绝不是什么好主意。夏天,最早的鸟儿三点半就开始鸣叫,不到五点就已天光大亮。被吵醒的我咕咕哝哝,抱起枕头毯子回屋去继续睡。睡不了多久,新一轮热浪又要来袭了。

我们还可以去游泳。从前的大型工厂是个小世界,拥有一个社会需要的一切微缩景观。电视台、报纸、食堂、浴室、学校、图书馆、文化馆,甚至还有个游泳池。泳池不大,一到夏天就像下饺子。但下饺子也没关系,烈日之下,每个小孩都套着个游泳圈,在水里欢乐地自由碰撞。我现在怀疑,那个泳池根本没有真正游泳的余地,它就是童年版的水乐园,没人想在那学会游泳。其实,至今我也没真正学会游泳。

即使是最热的天气,车间也是照样生产的。工人们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在喷着火舌的机器前忙碌。机器不会停下来,人也不能。工厂是三班倒,无论早晨、下午、还是半夜,都能见到一身臭汗下班的工人,那时他们还年轻。这些年,有许多怀念大工厂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那种迷你社会的形态,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可能是熟人、拐着几道弯总能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那时,人们的一生仿佛都会生活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一种拟态家人的情感。这种链接,柔化了生活真实的悲伤与愁苦。热似乎不是热、累似乎也不是累,因为所有的人都一样。前两年我回到旧工厂去,青青的草已淹没了被遗弃多年的轴承以及我叫不上名字的钢铁部件。童年的失乐园,只不过短短三十年,一切就和梦一样远,而且它将不断远去,消失在一代人或另一代人的记忆里。

我和孩子,过着相同又迥异的夏天。将来,在他的记忆里,只有盛夏、西瓜和空调。而我的记忆里,夏天又是什么?

是轰鸣的机器声、是草长到屋顶的香气;是泳池里刺鼻的消毒水味,是一桶凉水泼到院子地面发出的呲呲声;是夜半在地面的凉席上醒来,恐惧床下有鬼的孩子气。它什么都有,光怪陆离,凝结着现实以及我对未来的全部想象。我不知自己的一生会有多少个夏天,从前我对它充满憧憬;我担心,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只会觉得一切单调而乏味。

伏天滋味

◎张妍

入伏前后,雨来得最是任性。半夜下了一场暴雨,清早,婆婆方大美在桂花树下寻找着什么,见我出来,激动地冲我嚷:“看,这是啥?”暴雨成功阻止了两只想要蜕变成蝉的幼虫,她一手捏着一只知了狗(蝉的幼虫),跟逮了两只鸡一样炫耀着。

皖北长大的孩子,每年入伏后不吃几个炸知了狗,都过不好这个伏天似的。

小时候,常听我姥姥程花念叨:“知了狗给小孩吃,小孩吃了晚上不哭。”顺手塞我嘴里三两个炸好的知了狗:“你也多吃几个,到老不花眼不头疼。”

有一年刚入伏,我病了,什么都不想吃,蔫得跟三伏天没浇水的菜一样。正好邻居家要砍树,树根攀着泥土刨出来,带出许多知了狗,程花一个个捡起,洗净炸了给我吃。印象中,那是小时候吃知了狗最多的一次,香喷喷一大碗。长大后,每年三伏天炸一盘知了狗吃,已经成为夏天的习惯。

方大美把两只知了狗炸了,在手心里托着递给我。虽然不是亲生的,方大美一向待我不薄。我也没客气,捏起来撂嘴里,咔嚓咔嚓嚼,香!方大美在吃食上从来不计较,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给我吃,她这样做婆婆,看得我心惊胆颤,很怕以后我当婆婆了,她也这样要求我。

南瓜藤一夜喝饱雨水,在院里爬得正欢。方大美拎起跑到路径上的南瓜藤,往小菜园里扔,一边扔一边麻利地掐断藤上刚发出的南瓜嫩尖。

南瓜尖上有细毛,“看看,新发出多少尖子,不掐掉它都不好好结南瓜。”方大美掐了一大把,又去拔马齿苋、灰灰菜、土薄荷。

这三样野菜清新开胃,杂草性格蔬菜品质,在肥甘厚腻难以下咽的入伏天,有它们在,整个伏天几乎不用出去买菜。土薄荷能从初春吃到秋天;灰灰菜入夏长叶,二茬三茬的叶子正好吃;马齿苋出来的最晚,要等到天热狠了才出来,太阳越毒长得越好。

松松蓬蓬一篮菜,放水管底下冲,灰灰菜叶子硬挺放在最上面,南瓜尖、马齿苋茎叶嫩放中间,薄荷叶子薄放在最底下。

方大美十岁起站在小板凳上做饭,祖上又是两河口的名厨,她算得上是蒸菜专家,做面食的高手。她一手拿香油瓶往菜里滴,一手均匀地撒着麦面。她懂面了解面,面也听她的话,在她手里飘逸又逍遥。

南瓜尖和野菜沾了一身白面粉,白色沿着叶片脉络蜿蜒,透出草本植物的娇贵。这幅飘着雪的画作,倏地被一双手高高抄起,泼墨般均匀地洒在了蒸笼上。菜上蒸笼,三分钟即熟。方大美双手支在锅灶两侧,看着冒出的蒸汽,数着时间等掀锅。我开始砸蒜,蒜瓣加盐砸成黏糊糊的蒜泥。时间一到,蒸菜出笼,方大美用筷子抖搂着散热。稍温后,拌入蒜泥、香油。

吃完早饭,方大美挎着篮子去掐马齿苋。“趁着伏天,太阳毒阳气足,我多掐点马齿苋焯焯晒干,冬天包包子,好吃嘞狠!”

薏米祛湿,羊肉驱寒

◎钱红丽

尽管西医一再讽刺:要想体内无湿气,除非去火葬场烧烧。

作为一名寒湿体质的人,每临入伏,体内那个特殊的控制湿气的开关,似被什么拧开了,骨头缝里都在咕噜着缠绕不尽的湿气,害得我连空调风也害怕吹到,更加催促我一年年锲而不舍进行着祛湿运动。

买回薏米仁、红豆、芡实、茯苓等。开着抽油烟机,大汗淋漓站在灶台前,干焙薏米仁。以小火,一直炒一直炒,直至薏米表层泛黄焦香扑鼻,方罢手。炒完一锅,再炒一锅。不要急,慢慢来,顺便锻炼了耐性。放凉,食品袋中密封,冰箱冻藏,可一直吃至出伏。

早餐一定要有一碗粥,胃才妥帖。粳米、小米之外,额外搭配一把薏米仁、一撮百合干,一股脑儿丢进高压锅,二十分钟后,粥成。睡眼惺忪中,喝一碗杂米粥,秒回童年——是大灶锅巴加水滚开后久违的焦香之气,令人百感交集。

伏天除了祛湿,同样需要补气。用砂罐,慢慢熬,丰富的食材来自大江南北,相互融会贯通——红豆、红枣、芡实、百合、薏米仁、茯苓,大火攻开,熄火,焖上十余分钟,再小火慢煮……不能急,慢慢熬,长达三四小时之久,一定要熬得水乳交融茸茸一片,口感才好。倘若午餐油腻了些,午后舀半碗喝喝,殊为解腻提神。趁热喝,一头毛毛汗,身轻如燕去上班。

仿佛入了魔教,就连炖老鸭汤,我也要抓一把薏米仁。体虚之人,往往火大,平素喝一杯牛奶,甚或吃一餐鱼,虚火旺得牙龈都疼,唯靠老鸭汤来解救了。但,不幸又是胃寒体质,以太凉的汤去扑火,寒湿之气又出不去了,故,汤中配伍一把薏米仁,会不会既救了火又去了湿呢?

一直记得三伏天养胃这一说。首推羊肉。

每临盛夏,单位空调所有出风口遍开,寒风邪气直往骨头缝钻,无一日不冻得瑟瑟。有一阵,一入黄昏,胃疼难忍,仓惶下班,久久不愈。该不是胃癌吧?但,实在懒得去看医生。想着,先吃羊肉试试?倘再不好,再去医院。

翌日,做一道干锅羊排,饕餮一番,下午去单位,当真有奇效,胃不复疼痛。羊肉温胃,实在不欺。

隔三岔五,喜欢买回羊棒骨熬汤,一直熬到白如牛乳,面上浮现一层油光,吹一吹,一霎时起了细皱,可揭一层油皮,近似豆皮的一种物质。无论干锅羊肉,抑或熬煮羊骨汤,向不放胡椒压味,要的就是那一份若有似无的羊膻气。这锅好汤,通常用来涮菜……大味至简,清淡里往往深藏至味。不是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嘛,一锅好汤中沸腾的岂能没有羊肉片?若是有一碟韭花酱蘸蘸,生活就更完美了。

年年酷夏,何以如此养生,怎么还是一直胃寒呢?这要从我小时说起。我们家的房子位于底楼,水泥地。一入夏,家里那张来自故乡的老古董竹席,准时被我妈自阁楼取出,温水洗净,夜夜铺在地上,供我们姐妹酣眠。屋顶一个巨大吊扇,扭到最强档……一年年,一个个夏夜,睡在这寒凉环境里浑然不觉有什么不对头。哪个少年不贪凉?连热烘烘的衣服也要嫌弃,每日黄昏沐浴前,将那些散发着太阳馨香的衣物一件一件塞进冰箱预冷。酷夏热水澡后,浑身毛孔全部洞开的状态下,却还要穿上自冰箱里拿出的寒冷衣服,是个什么无知的贪凉之法?太伤身体了。

年轻血气方刚,不觉有什么不适,到了中年,病症终于一点一滴显露。故,一年年,我都在前仆后继为着年少时的贪凉后果买单,想方设法祛湿驱寒,可惜收效甚微。

许多年不曾吃过寒凉的西瓜了。有一朋友更是讲究,他们家伏天餐桌上,不见凉拌黄瓜的影子,一律将其炒熟呶。前阵,去一海边小城,饕餮海鲜后,当我伸手去取一小瓣哈密瓜试图清清口时,来自兰州的女作家习习温声软语劝道:海鲜本身乃寒凉之物,不能再吃水果了。一听这样的建议,便知伊也是一个擅长养生之人。可是,哈密瓜是温性瓜果呢,吃一小牙,不妨。总觉着,吃过海鲜的口腔内缠绕一股荤腥之气,非得用水果将之清除干净不可。事后,另一位女作家热心前去到酒店后厨讨来一些姜片,让我含服。至少,当晚的胃没有发痛。

一日,去专卖店买一些羊腿肉,碰见一位前来购买带鱼的老奶奶,她大为骇异:你大夏天吃羊肉,不怕上火呀。我说,不碍事,就是要三伏天吃羊肉养胃。老人家第一次听闻如此养生大法,也步我后尘买了些羊肉,说是自己的胃一直不太好……我教给她另一样吃法:羊肉与猪肚同炖至酥烂,更加适合老人牙口。

拎着那坨羊肉走在路上的我,嘴角不觉浮出笑意——想必我又添了一桩功业?

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杨静

三伏天流汗多,补水最重要。比如喝茶。茶来自山林,是自然的味道,有助对抗暑热。卢仝在茶诗里说,“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

古人认为,心主夏,所以夏季应注意养心。夏日喝茶除了祛暑提神,还能静心。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茶中700多种成分,排名前三的是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茶多酚味涩,有助抗氧化;咖啡碱味苦,着重提神醒脑;茶氨酸则爽口回甘,其主要功效之一是可以安神,所以喜欢喝茶常年喝茶的人,往往显得别有静气。

对于睡眠不佳、胃肠功能略差者,专家建议,泡茶时,可在注水一分钟后,将头道茶取出不用,因为咖啡喊溶于热水的速度较快,所以从二泡开始喝,即可避免过多刺激,又能有效保留吸收其它有益成分。

茶除了喝,还可入馔。茶能调和滋味,又具药理成分,自古就是药食兼用的良品。茶叶蛋是最常见的。其它诸如九华山的“绿茶藕夹”、杭州的“龙井虾仁”、上海的“清蒸茶鲫鱼”、香港的“茉莉香片炒海米”,都是可资借鉴的夏令菜肴。

补水之外,更要补钾,汗液中钾的流失量比较大。钾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茶叶中,也富含钾元素。除了茶,夏天的钾还要从果品中获得。江淮地区的桃梨葡萄之属,皆适于夏令。关于梨,民间对其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说法,生吃熟吃皆有益。桃是夏天甘甜多汁的时令水果,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肺不好的人更宜吃桃。

桃子到了尾声,葡萄及时上市。葡萄中的多糖果酸有助于消化,健脾胃,降火效果也不错,正是三伏天里的应季佳果。葡萄可以一直吃到深秋,有“大补气血,御风寒,强筋骨”的效果,久食轻身延年。手脚冰凉的人,不妨在这个季节适当多吃点葡萄。

夏天避暑乘凉,还需要“近山临水”。与水有关的食物,往往倍感清凉。比如芡实和莲子,清补的食疗方里,最不能少的,就是这两味东西。

莲子的好处不必说,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本草纲目》写:“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脾主运化,为人体先天之本,运化有力,五脏六腑,才能通透。

七八月间,荷花盛开,新鲜莲子上市,夏季不可错过的时鲜。嫩莲子,直接生吃,清新爽口。某年去江西,解锁一道新吃法,当地人在夏季喜食炒莲子。取带壳嫩莲,一定要嫩,稍老则不堪用。仅用油盐,入锅爆炒,炒至半途,莲壳自动开口,吸入盐分,略爆三五分钟即可。炒莲子当菜吃,或做饭后小食,味道脆嫩鲜咸又清甜。

老莲子与银耳、百合最搭,百合清热,性味甘微苦,能润肺止咳,银耳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莲子百合银耳,再搭配点红枣,每天炖上一锅,与家人细细分享。正是三伏天里清补物……

还有一种易被忽略的“水中人参”——芡实。它是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在我国中部地区各省份都有出产,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夏季清补的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容易消化吸收。芡实就能很好的兼具这两点。三餐中搭点芡实,提振脾气。再吃其它的,就更顺畅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