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梳理|HIV药物疗法成果频出 供给格局仍待突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湾hiv免费治疗是真的吗 舆情梳理|HIV药物疗法成果频出 供给格局仍待突破

舆情梳理|HIV药物疗法成果频出 供给格局仍待突破

2024-01-19 0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The World AIDS Day   -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全面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结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Equalize”,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并发布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该主题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要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强化四方责任,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完善防治政策,为群众提供高质量防治服务。做好感染者困难救助和人文关怀,消除歧视,为艾滋病人送去阳光温暖。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强防治队伍能力建设,强化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各项防治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

本文梳理了2022年艾滋病相关信息,盘点舆论关注的防艾治艾的相关话题。

-  科普信息持续增加 公众认知不断提升  -

以1月1日~12月8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1所示,受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影响,媒体和网民关注度于12月达到最高峰。

图1 关注度走势图

图2 词云图

从图2词云图可以看出,“感染”“治疗”“病毒”“检测”“疫苗”等词提及较多,体现出舆论对艾滋病相关科普内容及治疗方案、研究成果等较为关注。

-  抗艾药物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

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是药物疗法,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抑制病毒繁殖,将感染者长期控制在感染但不发病的状态。

微信公众号“医麦客”发表《靶向多位点的体内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公布首例数据,有望治愈HIV!》称,2022年9月,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Excision BioTherapeutics宣布,其在研基因疗法EBT-101的I/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已于2022年7月完成给药,初步结果表明EBT-101迄今为止耐受性良好。受试者将继续接受安全性监测,并有望在评估潜在治愈时对其背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进行分析性治疗中断(ATI)。Excision的EBT-101是一款基于体内CRISPR的疗法,采用腺相关病毒(AAV)来装载CRISPR-Cas9和两种向导RNA(gRNA),能够同时靶向HIV基因组中的三个不同位点,进行多次切割,从而切除大部分HIV基因组,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病毒逃逸,有望提供一种治愈的治疗手段。

与此同时,多款艾滋病药物陆续在我国获批,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实生物”)宣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口服长效HIV候选药物CL-197的临床试验申请(IND)于2022年10月8日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批准。CL-197是一种新型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可通过模拟(即与之竞争)内源性嘌呤核苷酸来抑制逆转录,在HIV感染治疗中具有潜在长效作用。2021年12月完成的临床前研究表明,CL-197能够有效抑制HIV的复制,有望成为每周仅需口服一次的长效艾滋病治疗药物。

10月2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最新公示,由葛兰素史克(GSK)提交的双药HIV疗法——多替拉韦利匹韦林片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优先审评公示,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治疗特定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患者。值得一提的是,该药也是首款获得FDA批准针对病毒学抑制的患者进行维持治疗的双药疗法。相比含有不少于3款药物的HIV治疗方案,限制HIV疗法中的药物数量有望减少对患者的毒性。多替拉韦(dolutegravir)是一种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能够阻止HIV病毒进入细胞,可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感染HIV-1的成人患者。利匹韦林(rilpivirine)是一种体积很小(25mg)的口服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等特点。

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根除病毒,只是将储藏库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一旦停药,艾滋病病毒很快就会反弹扩散。虽然艾滋病往往被视作不治之症,但医学界从未停止探索其治愈方法。

此前曾有两名男性接受过含有抗艾滋病突变基因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不过后来都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今年2月,美国研究人员宣布,首次有女性通过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愈”了艾滋病。在接受了移植手术约3年后,这名女性停止了艾滋病治疗,14个月过后,她仍未有复发迹象,也没有出现排异反应。研究团队称,与骨髓移植中使用的成体干细胞相比,脐带血干细胞的适应性更强,不需要像骨髓细胞那样与接受者密切匹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为治疗艾滋病带来了新思路,但研究团队强调,相对于庞大的艾滋病患者数量,这种治疗方法可适用的范围太小,每年可能只有50人符合条件。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在未检测的几十亿细胞中依然可能存在有活性病毒,他们认为这名女性处于艾滋病“缓解”状态,而是“治愈”。

在疫苗研发方面,国外药企也纷纷布局并取得新进展。早在今年3月,Moderna宣布,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三聚体mRNA疫苗mRNA-1574的临床试验中,首位患者已经进行接受给药。事实上,mRNA-1574并不是Moderna首款针对HIV的mRNA疫苗。2021年8月,该公司就宣布启动了一项基于mRNA技术的HIV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目前,HIV疫苗mRNA-1644和mRNA-1644v2-Core正在进行1期临床,且已经通过初步安全性测试。

2022年11月,前瞻网发表的《喜讯!治疗性艾滋病毒疫苗研发取得振奋人心的结果》一文称,牛津大学合作的一项I/IIa期临床试验表明,当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暂时退出时,T细胞治疗性艾滋病毒疫苗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毒反弹。这项AELIX-002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报告说,2/5没有任何与自发艾滋病毒控制相关的基因背景的参与者能够在受监督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暂停6个月期间不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该研究中的疫苗由AELIX therapeuics公司开发,使用DNA载体、改良痘苗病毒安卡拉(MVA)载体和猴腺病毒载体ChAdOx1的组合传递HIVACAT T细胞免疫原(HTI)。

12月1日,美国有线新闻网的报道,在美国一项艾滋疫苗试验中,间隔8周接种两剂的疫苗能在人体内产生广泛中和抗体,引起针对艾滋病毒的免疫反应。试验结果已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该结果表明诱导免疫系统对抗HIV的增强疗法是可行的。这种名为eOD-GT8 60mer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36名接种者中,97%(35人)产生了广泛中和抗体。广泛中和抗体能摧毁HIV的许多变种,不过它们很难通过接种疫苗产生。但eOD-GT8 60mer是种系靶向疫苗,能针对性地刺激生产抗体的细胞,来诱导产生广泛中和抗体。

- 中国HIV市场增速高于全球 但仍存隐忧  -

受市场格局的变化和防疫政策、医保支付等政策影响,我国艾滋病药物市场与国外呈现明显差别。财新发表《盘点中国艾滋药物市场 “抗艾”何以不轻松?》称,2003年,中国启动“四免一关怀”,主要向农村和低收入城市患者等群体提供HIV相关免费咨询、检测及基础药物。不过,免费药物计划以覆盖老一代ART为主,在效果和降低副作用等方面,优势一般不及新一代药物。作为需要终身用药的疾病,耐药性和副作用是艾滋治疗的两大难题。出现耐药性,一般则需要更换药物组合;而头疼、恶心、肠胃反应则是老一代HIV药物常见的副作用,甚至长期服药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所损伤等。新药物则有所改善,部分患者对新一代进口药物有较强需求。

随着中国艾滋病患者结构的改变,患者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诉求愈发强烈,自费购买创新药的意愿和能力均有提升。另一方面,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纳入更多抗HIV病毒新药,患者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大部分用药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大幅提升患者对药品的可负担性及可及性。

根据IMSHealth&Quintiles机构预测,中国抗HIV药物市场规模到2027年将超过110亿元。有券商据此提出,虽然中国HIV药物市场目前规模相对不大,但增速将高于全球市场。但也有市场分析提出担忧。

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曾发表一篇题为《全球规模380亿美金、国内不到4亿:“缺失”的中国艾滋病药物市场》的文章,对比了国内外HIV药物市场。文中写道,理论上,艾滋病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用药周期长、且频率不低,因此全球艾滋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可观,2021年达到380亿美金。艾滋病药物一直是海外药企的兵家必争之地。核心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患者群体规模大。2021年,全球艾滋病患者达到4130万人;其二,用药周期长且频率较高。

回到国内来看,我国艾滋病患者群体规模同样不小,2021年为150万人,占全球患者规模比重为3.6%。但2021年国内艾滋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却仅有3.9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比重为1%,要远小于患者比例。很显然,国内艾滋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没有跟上“节奏”。

国内艾滋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较小,是由国情决定的。总体来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大部分艾滋病治疗药物都已过了专利期,面临激烈的仿制药竞争压力,价格有所受限。我国大部分艾滋病治疗药物,都是在20年前上市的古老品种。二是国内采用免费赠药的方式,“集采”与医保谈判支配着任何一家艾滋病药物研发企业,进一步导致艾滋病治疗药物并没有太充分的议价空间。固然,免费用药品种较老,国内患者也可以选择自费使用更好的药物。但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艾滋病感染发病人数最多的省份主要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患者支付能力有限。因此,即便创新艾滋病药物问世,但患者的支付能力也不足以应对。

根据灼识咨询的一份报告,国家免费药物的市场规模占据我国整体抗HIV病毒药物市场规模的74%左右。这也进一步导致,国内艾滋病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受限。到目前为止,由我国自研的艾滋病创新药仅有3款,分别是前沿生物的艾博韦泰、艾迪药业的艾邦德、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如果对比海外药物来看,3款产品也难言有竞争优势。但从用药间隔来说,3款国产药物用药频次最长的也需要一周一次,和海外长效疗法相差甚远。

针对支付模式,澎湃新闻发表的《从“无药可医”到创新药进医保,我们离治愈艾滋还有多远?》中写道,当前我国抗病毒治疗是免费方案、自费方案和医保支付的“三驾马车”的支付模式。国家免费药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临床需求,创新治疗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价格一度让HIV感染者望而却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表示,目前已经进入医保的抗病毒药物目录,一天吃一片的抑制剂已经有4种(多伟托、必妥维、捷扶康、绥美凯)。在相关治疗药物没有进入医保目录前,很多人想吃疗效好一点、方便一点的药,又不能接受它的价格,就出现了黑市仿制药的市场,患者从印度或泰国等周边国家购买仿制药。在蔡卫平看来,仿制药和原研药有很大差距。仿制药的价格低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没有研发费用,成本较低;二是材料方面没法保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