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日报】看古代黄岩人如何创造道教名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台州黄岩钓鱼比较好的地方在哪里 【台州日报】看古代黄岩人如何创造道教名山

【台州日报】看古代黄岩人如何创造道教名山

2024-04-27 07: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胡正武教授从文献角度,详细梳理了位于黄岩的道教第二洞天委羽山的来龙去脉。读书会上的许多观点,都不乏启发性。

  台州多洞天福地,全国十大洞天,它就占了三席。特别是黄岩的委羽洞天在十大洞天中排名第二,是我们台州人的骄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委羽洞天一开始并不在我们台州,它是从北方“挪移”过来的。8月13日晚,台州学院胡正武教授做客千禧读书会,向书友们娓娓道来委羽山的前世今生。

  谈起台州宗教对台州文化的影响,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台州的佛教——天台宗。天台宗在国际上传播很广,名声很响,势力很大。实际上,在台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当中,道教其实也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我们台州是道教圣地,洞天福地特别密集。《嘉定赤城志》卷十九中记载:“按道书,洞天福地于是邦为盛。夫神仙之事虽圣贤所不齿,然必有灵区异境而后宅焉。故州于东南,无虑百数,而台山之诡异巉绝,独称雄于世间。”

  全国有十大洞天,我们台州就占了三个,其中黄岩委羽山的委羽洞天排于十大洞天之二,天台赤城山玉京洞排第六,第三个括苍山的括苍洞天排第十。其他的小洞天福地更多。另外在天台桐柏水库上面还有一个统领台州道教的道观桐柏宫,在道教界具有崇高的地位,只可惜旧宫观被水库淹没了。

  北国飞来委羽山

  台州这么多的洞天福地,有一些的来历很是奇特。我们台州人都知道委羽山在黄岩,可是委羽山一开始就在黄岩吗?不是的。

  唐末杜光庭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写到:“第二委羽洞大有虚明天,周回万里,司马季主所理,在武州。”

  台州在历史上从未称过武州。武州究竟在何处?我查了一下,在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中,以武州为名的地方比较多,但是有委羽山的只有一处:雁门,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一带。

  另外道教宗师陶弘景在《真诰》里面写到:司马季主后入委羽山石室大有宫中。跟他一起在那里修道炼丹的有广宁鲍叔阳、太源王养伯、颍川刘玮惠、代郡段季正,这些人活动的地点都在北方,离台州非常遥远。而且,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这么多名人集中来台州也不太可能。从这点讲,那时的委羽山也不太可能在台州。

  那么,委羽山是什么时候到了我们台州的呢?

  从历史文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大概是在南宋时期。

  北宋地理学家欧阳敏编有《舆地广记》一书。这是当时全国的地理书,但是在记载我们台州的那一卷中,并没有写到台州有委羽山和第二大洞天。

  到了南宋,祝穆编写的全国地理书《方舆胜览》里,开始出现了委羽山的记载:“在黄岩县南五里,世传仙人刘奉林于此控鹤轻举,尝坠翮焉,故名。《真诰》云:天下第二洞天,号大有空明之天。”

  同时,我们在南宋临海籍历史学家陈耆卿编的地方志《嘉定赤城志·山水门·山》中也看到了委羽山的记载:“委羽山在县南五里,俗号俱依山。东北有洞,世传仙人刘奉林于此控鹤轻举,尝坠翮焉,故以为名。按《登真隐诀》《真诰》皆云委羽山天下第二洞,号大有空明之天。”

  由此可见,全国地方总志和台州的地方志都在南宋的时候完成了委羽洞天从北国飞到黄岩的华丽转身,而且天衣无缝。

  另外南宋的潘自牧在《记纂渊海》也写到委羽山在黄岩县,为第二大洞天。这也为第二洞天委羽山在南宋时已经在黄岩提供了佐证。

  我们再比较一下明代编写的《黄岩县志》,里面的材料可以帮我们进一步确认委羽山确实在南宋到了我们台州的。《黄岩县志》里记载的刘奉林更加具体,将刘奉林怎么到黄岩的过程也写清楚了:学道于嵩山,积三百余年,合神丹,为邪物所败,乃徙入俱依山。丹成,遂控鹤上升,坠大翮于山椒。后人因名其山为委羽。

  在南宋的时候,台州虽然有了委羽山和第二大洞天,但是台州本地人在此活动并不多。《黄岩县志》里记载了唐宋元期间修道人物共十人,唐宋两朝没有一个修道人物与委羽山有关联,只有到了元朝的时候,王中立、丘芷泉,这两个人跟委羽山有了一点点联系,可见在南宋的时候,委羽山与大有宫的状况还是处于一种建设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神仙来历把根寻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委羽山在南宋时不仅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转移,同时也完成了洞主从司马季主到刘奉林的转换。

  那么,这个叫刘奉林的人真的是神仙吗?也不是。

  刘奉林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很难说这个人就是委羽洞天的刘奉林。《三国志》中记载:“广平(治今河北永年)刘奉林妇病困,已买棺器,时正月也。使辂占,曰:命在八月辛卯日日中之时。林谓必不然,而妇渐差,至秋发动,一如辂言。”

  我们姑且将此刘奉林定为神话人物刘奉林的原型。原来的刘奉林是个普通人,只是遇上了一件怪事。他的老婆在正月生病,眼看就要死了,家里已买好棺材。方士管辂却算出她还能活八个月,结果果然是这样。

  到了道书《真诰》里,刘奉林形象大变:“有刘奉林者,是周时人,学道在嵩高山,积四百年,三合神丹,为邪物所败,乃行徙入委羽之山。”这里将刘奉林生活的时代一下子提前到了周朝,跨度很大。宋张杲撰写的《医说》中也记载了刘奉林是周时人,在嵩山学道,被邪物所败后,来到委羽山。元陶宗仪《说郛》:“刘奉林周时人,服黄连。”元刘仁本《羽庭集》卷四《奉林道院》:“仙人刘奉林,骑鹤上天去。何年有祠宇,云萝镇苍翠。”这些书中,都把刘奉林神化了。

  由此可见,南宋以后,刘奉林是周朝人并且是神仙的形象广为世人所接受,并基本定型。

  将人的出生年代前移是造神时代的特有手法。刘奉林作为三国时人是比较可信的,但作为周朝人是万万不可信的。因为造神的人只管造,不管这个人造到周朝到底合适不合适,所以留下了一个明显的痕迹。

  姓名是一个人的历史符号,它的历史指代是不可更改的。在周朝,人名都用单音节词来称呼。像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名字都是一个字,分别为昌、发、旦。到了秦朝还是以单名为主,但是习惯加上姓氏,如嬴政、赵高、陈胜、吴广。到了汉朝,朝廷专门下过文件,规定全国民众取名只能取单名不能取双名,连“字”也不能是两个字,如刘邦,字季。到三国,人名还是极少取两个字的,但“字”以两字为常,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孙权字仲谋。

  所以说,刘奉林这样一个人名在周朝是不可能出现的。

  台州道教文化长

  委羽洞天能够成功“大挪移”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北宋时候,因为赵宋朝廷南逃,导致北方国境大量萎缩,大量北方有名的文化场所移到了南方。

  第二,宋室朝廷南渡将人才都带到了南方,引发了文化中心也跟着往南移。

  第三,浙东沿海适宜道教的发展,历史上许多道教场所都集中在沿海一带。比如说秦始皇派徐福带五千童男童女去海上找仙山、求仙药等传说充满了神仙色彩,而神仙思想是道教思想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说,沿海地方适宜道教的发展。

  第四,道教修炼方术有养生治病的功效。道教的修炼,跟海边的有些地理环境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台州及沿海其他州往往有许多道场,一个地方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为道场的,要有能够炼丹炼炉的原料,而我们台州就比较符合这个要求。

  第五,南宋时,台州作为辅郡,很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受封台州,或来台州做官,或定居台州,一时台州人文鼎盛,被称为“小邹鲁”。

  纵观台州历史,道教能在台州有这么大的发展,这么大的影响,这么高的地位,跟它自身的作为是密不可分的。唐朝将道教定为国教,居三教之首,许多道教领袖人物来到台州修炼。他们地位高、身份尊、学问好,在朝廷上、社会上具有很大影响力。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等均德尊望隆,跻身帝师,又在台州隐居、修炼,无数文人骚客慕名前来,台州的地位自然也就高起来了。

  浙东与浙西相比,历史上总体文化成就不如浙西,文化名人也不如浙西的多、不如浙西的有名,但是,浙东宗教文化是浙西无法比拟的,台州的宗教文化尤其发达。佛教天台宗祖庭在台州,道教南宗祖庭也在台州。台州的宗教名人也很多,佛教产生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智者大师、济公和尚等高僧,道教产生了司马承祯、紫阳真人等高道。

  台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古代交通非常不便,但它山水神秀,适宜养生,适宜修炼,适宜建立宗教道场。这是自然环境对台州的限制,同样也是对台州的馈赠。

分享到 腾讯微博 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人民微博 复制网址 更多 【作者】: 讲述胡正武 记录单露娟 【编辑】:彭汤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