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从小不吃草莓pp的”:只吃草莓尖尖的孩子,是被宠坏了还是自私霸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只想吃草莓尖尖的文案短句 “我家孩子从小不吃草莓pp的”:只吃草莓尖尖的孩子,是被宠坏了还是自私霸道?

“我家孩子从小不吃草莓pp的”:只吃草莓尖尖的孩子,是被宠坏了还是自私霸道?

2024-06-29 0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几天,有位妈妈在群里发了一张图——草莓尖尖全被娃啃了,只留下草莓屁屁。

事情是这样的:她家儿子四岁,家里洗了一大盆草莓,儿子先是拿了一个咬了两口草莓尖,另一只手又拿了一个,也只咬了草莓尖。

她原本以为他只是想一手拿一个一起吃,便没有阻止。

结果发现,孩子咬掉草莓尖又放了回去,一大盆草莓都被打上了“烙印”,她一下子就火了,把儿子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

你家的西瓜心、草莓尖都是谁吃?有了孩子后,一些家庭的食物分配悄然发生了变化——草莓最甜的尖,西瓜最甜的心,包子的馅,小番茄中间的汁……

食物最好的部位,统统都是孩子的,这在很多家庭,似乎已经成了共识。

我吃“草莓尖尖”

你吃“草莓屁屁”

在某书上一搜,能找到很多只吃草莓尖尖的同款“熊孩子”。

“你知道草莓多少钱一斤吗?谁允许你咬一口就扔的?!”

有家长甚至提前担心,自家爱吃草莓尖尖的娃未来不好找媳妇:

还有类似的言论:我家孩子从小不吃草莓pp的,希望她/他能找个愿意吃草莓pp的另一半……

“我吃草莓尖尖,你吃草莓屁屁”,这些话放在恋爱关系中,还有点儿情侣之间打情骂俏的意思在。但放在家庭教育中,就显得有些不对劲了。

在草莓尖尖相关的帖子下,有很多人表示这样的孩子比较自私霸道,好东西不会给别人分享,包括自己的爸妈。西瓜中间的最甜的那一口,草莓最甜的小尖尖,苹果最好吃的糖心,餐桌上半只鸡里唯一的鸡腿……永远都是自己霸占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孩子吃东西只挑最好部分吃的行为,是被宠坏了?还是孩子太自私霸道?

孩子只吃草莓尖

不一定是自私霸道

爱吃草莓尖这个事儿,并不是谁家的孩子霸道自私,也不是他被宠坏了,而是说——小孩子自然会选择更好吃的部分。

这是人类幼崽的一种正常选择,也是一种本能反应。当孩子面前有一盆草莓的时候,他选择只吃尖尖,是因为草莓尖更甜、更好吃。就像你给你家猫主子敞开供应肉质感强的妙鲜包和顶配的猫罐头时,它不愿意去碰干干硬硬的猫粮一样。

1岁后的宝宝初步有了自主行为,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开始不断地试探眼前世界的边界和规则。

比如,他们会趴在床边,反复把手伸下去试探地面有多高,会对着镜子尝试触摸镜子里的人。

这些都是人在小时候,对世界的规则和边界的初步试探。吃草莓也是一样。

站在孩子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孩子面前摆了一大盘子草莓,他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草莓自由。他拿起一个草莓,咬了一口很甜,接着再咬一口,发现不甜了,本能地就会想要放下,去拿第二个。于是,一盆草莓只剩下了一堆草莓pp。

成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自然会觉得这是一种“恶习”,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

关于如何调整孩子习惯的问题,在某乎相关问答下,有个来自@笑霜 的高赞回答中提出一个观点:事先的“预防”,胜过事后去惩罚。

既然知道孩子会出现只吃草莓尖尖的行为,无论是浪费食物的角度,还是对他人的影响角度来说,这个行为对于他的进食习惯不够好。那从一开始,就先给孩子一颗或有限的两三颗草莓,吃完了才给他新的。

当只有一个草莓放在面前时,他拿起一个草莓,咬了一口很甜,接着再咬一口,发现不甜了,但是看看周围,没有其他选项了,那手里这个就是最好的了。

没有那么多草莓能让他实现草莓自由,吃完尖尖还非常意犹未尽,慢慢吃到了“草莓腰”“草莓肚子”“草莓pp”,四舍五入也算是吃干净了。

所以,即使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在换位思考之前,也不要盲目指责。在纠正孩子某些不好的行为时,一定坚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孩子可能不是有心浪费食物,真的就是贪恋草莓尖的甜而已。还有,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柔和的方式引导孩子:一次不要拿出来太多,买东西的时候让娃参与,也可以把食物切成块。

愿意吃“草莓pp”的人

都是因为爱

也有很多家庭,家长愿意主动把草莓尖尖省给孩子。

我和闺蜜谈起这件事时,她说,自从有了儿子,某天吃草莓时,突然想到,这是第一次遇到自己愿意把草莓尖留给他吃的人。

有位爸爸分享了自家的“食物链”,草莓尖、西瓜心都是老婆孩子吃的,剩下的自己全吃了。

那些冬天愿意吃草莓pp、夏天愿意啃西瓜皮的人,都是因为爱啊,不是理所当然。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天性,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爱,但在有些孩子身上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一家人一起吃饭,遇到自己喜欢吃的,孩子直接整盘端走;

吃东西只吃好吃的,不好吃的部分都扔给别人;

爸妈买的零食,自己大快朵颐,爸爸妈妈吃一口,就会哭闹不止……

在“给予爱”和“别惯坏”之间如何寻得一个微妙的平衡,是为人父母必修的一个课题。

孩子被宠坏,一定不是单单“某一件事”造成的。如果给孩子吃草莓尖,与此同时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纵容、娇惯、不予管教,那么孩子学会的便是——所有人都该让着我,什么好的都是我的。

其实,要让孩子明白的是:从小妈妈把好吃的留给你,你从中学到的并不是“谁都应该让着我,好东西都是属于我的”,而是——好东西要分享给你爱的和爱你的人。

当你不自觉地把好吃的留给孩子,也要记得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想把这个好吃的留给你尝尝”,同时再给他一个吻。久而久之,他自己很宝贝的东西也会想着留给你,然后也给你一个吻。

要知道,所有“心甘情愿”的给予,都是源于爱啊!

父母把爱交到孩子手里,孩子有朝一日也会反哺父母。

而在那之前,先小心收回指责的手,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看孩子,也让你的孩子看清你。

这就是爱的传承。

发布于:北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