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钟的佛世缘起与功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叩钟偈唱诵齐豫 梵钟的佛世缘起与功德

梵钟的佛世缘起与功德

2023-08-12 1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梵钟大音,人间可闻,大众所喜。参礼游历者入寺,皆以得闻钟声为幸事;每逢佳节吉日,大众更以鸣钟祈福为喜乐祥和。然而少有人知,丛林叩钟,每唱离苦得乐、解脱成佛之愿;经籍著录,常有闻钟息苦,循声得度之人。如能深入了解钟作为法器的本有意义与丛林叩钟的甚深缘起,那么大众喜闻的岂是金石凡响?钟声带来的又岂止吉祥与福气?

唐代宝室寺大钟(原比例复制件)现藏北京大钟寺

一、佛在世时是否有钟?——记录在祇洹精舍的答案

佛教最早什么时候有钟?为了获得这个答案,不少学人着重于考察“犍稚”与“钟”的关系。有观点认为,印度佛教只有打击出声以集众的“犍稚”,而没有“钟”,“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本土乐器“钟”上发展而来的;也有观点认为,印度佛教已经有钟,佛经所说的“犍稚”就包含金属所铸的“钟”,汉传佛教也用“钟”“磬”来意译“犍稚”。但众说纷纭下,并没有得到确切结论。

资料的有限加上“以实物为先导”的器物演变思路,使得人们对钟的理解多数局限在“器”上。但钟既为法器,“法”便是“器”的灵魂,“器”则是“法”的承载。所以,寻找梵钟的起源,不仅仅是寻找器物的滥觞,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法器交融、梵钟成就”的缘起。

对此,古德的智慧早有提示。如能放下“后世梵钟必然是由某种原型器物演变而来”的发展观思路,就不难发现经典以最纯粹的方式记载了不可思议的梵钟缘起。

这里要说的是祇洹精舍——这一佛陀时代最著名、最重要的寺院。祇洹精舍是释尊及历劫以来诸佛宣说正法之地,所谓“舍卫祇桓之地,九十一劫常为佛游”。在对佛像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佛陀时代的祇园已有佛像,并且佛像的形制、安奉与功能都由佛陀亲设。不仅如此,通过唐代道宣律师撰述的《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图经》(简称《祇洹图经》)、《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以及《法苑珠林》等典籍,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祇洹精舍在佛世的全部面貌,以及祇园梵钟超于凡夫思议的存在。

释迦牟尼佛立像

巴基斯坦-古犍陀罗 三至四世紀

青铜 高33公分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图经》总共记载了祇园内十四处院舍内不同形制、不同功用、不同缘起的佛钟,本文以表格形式简单列述于下:

编号 材质 所在位置 造钟缘起 重量、体量、形貌、装饰等 钟鸣与功用 1 铜钟 魔王施物之院 星宿劫前古佛所作,佛去世后龙收入海。 七楞七角,摩尼宝作,受三十万㪶。 人天大集祇洹之时,马星比丘令喜见魔子击钟,声闻大千界。魔王闻之,即领八百亿魔天子,下又有百亿魔王,亦同时至擎宝献佛,地狱者皆即离苦。 2 四铜钟 居士之院 四大天王各造一口,祇洹本院地下鬼神藏之,有缘便现。 各重三千斤,形如此土周敬王之所铸者。四边皆有白银隐起之像,又作如来为太子时盘马角力诸像。钟鼻铸铜龙形。有仙人骑背上。 手执金槌向下击钟,声闻一阎浮提。四时分音:春如天琴声,中说声闻四谛法;夏如天笙声,中说菩萨六度及菩萨四谛法;秋冬二时如天雷声,中说诸佛初成道法。诸居士等闻钟声者,即解如来所说法要,春得三果,夏得地前四十心,秋冬证得二地。 3 金钟 菩萨四谛之院 和修吉龙王所造施,昔拘楼秦佛因地时佛工巧师自运思造:愿我当来得金色身,恒令此钟供养诸佛。 金钟三重。鼻有九龙形,至时龙口多吐云气。 钟即自鸣,声如天琴闻二十里。 4 金钟 缘觉十二因缘之院 迦叶佛时毘沙门天王所造 形如三个牛角,小头相连。上有昆仑子形,作金钟鼻。 至时微风吹动声闻八里。每至四月八日,钟能诵《迦叶佛涅槃经》,四众成听。 5 铜合镬钟 缘觉四谛之院 造此院时掘地所获,地神坚牢子之所施也 中有大堂林池清净,此极幽栖之处中,有铜合镬钟。人扣发声,闻齐百里。 6 竹钟 无学人问法之院 乾闼婆王所造。 形相如铃,钟鼻有金昆仑。 手自提槌,至时便扣,声如人琴,闻止当院。音中所说,十二部经。每春花敷,舍卫城中诸童子等悉来观听,受五欲乐,闻法获果。 7 有钟一口 他方三乘学人八圣道之院 此钟拘楼秦佛时兜率天王所造,彼佛灭后须弥山神收入金刚窟中,释迦佛出世时至祇洹供养。 可容二十石,形如此土晋州出者。身有八楞,下有一百二十角,角有一百二十宝珠。钟形三分,下分黄金作口,绀瑠璃隐起;中分白银颇梨隐起;上分玛瑙天金杂作。鼻上金作象形二头,又作三十三天形。其天居象头上,天形五尺,以绿颇梨作戴银天冠。天人手中各执白拂。 至时象便鸣唤诸人,众举拂作舞,唱八圣道曲。歌词释提桓因作之,曲即八万四千曲,词亦有八万四千词。一曲治众生烦恼病。三十三天唱此歌曲及舞一边,然后举拂。唱奏菩萨六度歌词竟,钟即自鸣,声闻中千世界。声中所说菩萨行八圣道,断烦恼一一智数,行八圣道。菩萨闻钟皆起位地。王舍城及舍卫城有八千童子菩萨,年八岁,日别三时,来此院中听佛说法。说法之时钟声变为天琴,清妙无比。诸修八正闻此声,听佛说法自开解。 8 大铜钟 学人四谛之 舍卫城中长者子须继那造,为自出声如破盆响,年如十岁,发心希敬飞至三十三天。梵天王知其心,至使天竺工匠指授仪则。钟既成已,其人获得雷声胜报。 须弥山形。钟上有帝释四王、宫殿、日月、星辰、四海之像。 声如龙琴,闻千里内,近听如江南尼众赞呗之声。 9 铜钟 学人十二因缘之院 娑竭龙王第三子所造。由悉鼻有血因缘竟,比丘教化令造,使龙工巧匠,是毘婆尸佛时人。钟既成已,鼻血便灭。 外似鉾形,内有七楞。鼻有金师子,下有三十七角。 时至自鸣,不待人扣。声至三百里。 10 颇梨钟、金银钟 凡夫禅思之院附近方池正北大佛塔左右钟台 左边是他化天王第三子名无畏所造,右边是兜率天王所造。 左钟及台并颇梨所成,右钟及台并金银所成。二钟各受五十斛。 不常鸣,每至十方诸佛集始鸣,声闻百亿世界。 11 大金钟 大佛殿东楼白银佛像内七宝楼观中央 佛灭后经十二年,大龙收入海殿供养 帝释像每日击之,振三千界 12 金钟七枚 大佛殿前殿西楼台上层须弥山中心山顶宝楼内珠王(大鹏金翅鸟)口中 至时珠王自鸣,钟声即发声振大千,召集九地菩萨并十方佛,都会此台,多说诸佛神通变化,回动天地。古昔诸佛种种画算,咸集此台。 13 八金钟 前殿西楼台中层之下 佛灭度后帝释将上欢喜园,亲所供养。 有时龙王手自击钟,声至小千。地狱闻者,众苦暂息。 14 铜钟 戒坛律院 四王共造。 重三万斤。台高七丈,钟形如汉地者。四面多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海之像。 欲集大千圣众,目连以神通力击之。 15 金钟 祇桓戒坛,北有钟台,高四百尺,上有金钟。 劫初时轮王所造。 重十万斤,形如须弥,庄严希有。盃上立千轮王像、轮王千子,各各具足。四面各有一大摩尼宝珠。大如三升,陷于钟腹。足有九龙盘像,龙口吐八功德水。至受戒时,将欲受者至钟,四面九龙吐水灌诸僧,如顶生王受转轮王位金钟灌顶之像。故初受戒人,如佛法王受法王位,有摩尼珠光,触受戒人得清凉乐,又表受人戒珠清净。其钟台如须弥山形,在大池中,九龙出头,构结盘住,诸梁柱等安龙头上,并黄金作之。屋瓦用颇梨宝。若有受者登坛,诸龙即转,口出香雨香云,覆洒坛上。其摩尼珠放大光明。又遶戒坛,上有天乐赞持戒者所获功德。其台及龙是罗矆阿修罗所造,颇梨瓦者帝释所造,其下地者和修吉龙所造。池之四边砌以白玉,底布银沙,水色清净,甘如乳蜜。诸持戒人有疾饮者,无不除差;破戒若饮,如吞铁汁。佛欲涅槃,水先枯竭,屋瓦飞去。迦叶结集,阿难答时,屋瓦还来,池还出水,色白如乳,然无乳味,以表灭后正法随灭,展转无味,如《涅槃经》加水乳譬,可以准也。 若诸圣人受戒之时,得通菩萨击钟,声震三千世界,有闻证果,恶趣停息。凡夫受时,使摩抵比丘击之,声闻小千世界,此比丘有力当十万人。随界新受比丘咸识宿命因缘善恶之事,皆护禁戒如持浮囊。佛灭度已,供养舍利,经十一日方始阇维。焚了即日分舍利竟,往至祇洹。具问事已,经十三日结集三藏,方往王城。至结集时,大迦叶集僧,僧上使目连鸣钟,集百亿四天下凡圣僧众,便白四羯磨。罚宾头卢及阿难已,令阿难上高座,披如来麁布僧伽梨。阿难受教,先诵遗教,如佛约勅……结集问事都了,僧向王城,大钟宝台飞上兜率,池玉、银沙龙王收去,水亦枯竭。今有其地,相状都无,迷其初缘,合兴坛位,故广叙之。(参《祇洹图经》《戒坛图经》) 16 铜钟 论院 乾闼婆王之所造也 形如要鼓,乾闼婆王之所造也。上有梵王、帝释、魔王、四天王、娑竭龙王及阿修罗宫殿部位男女等像。 若诸异学、外道系论,则使神通,无学击之,声振三千世界。诸论议者将欲拒抗,声闻讷钝,无敢发言。有好心者欲闻解疑,闻声登惠开,菩萨萌动神智,得不退转。 17 石钟 修多罗院拘 此钟是拘楼秦佛所造,彼佛灭后,娑竭龙王收去,释迦佛兴,龙复将来。及佛将灭,珠光唱言:“释迦如来却后三月当般涅槃。”钟鼻诸天闻皆涕泣,龙复将去。 形如汉样,如青碧玉,可受十斛。鼻上有三十三天像,四面以金银隐起,东西两面有大宝珠,陷在其腹,大如五升。八角分曜,杜若花形,周匝作十方诸佛初成道像。 至日出时,钟上诸佛皆说十二部经,舍卫城中童男童女悉来听之,闻成圣果,犯欲之者则不闻诲。每至说前,摩尼大将以金刚杵击之,声闻百亿世界。宝珠光明遍照十方,其光明中百千释迦说修多罗。 18 银钟、颇梨钟各四 无常院:银钟在院四角,起台置之;颇黎钟者在无常堂四隅。 银钟者帝释所造,颇梨钟者月天子所造,其声所至百亿世界。至佛灭后,二钟上去,各还本土。 银钟四口各重十万斤,形如须弥,九龙盘遶钟鼻,在台上仰。银莲华中,一一钟边,一白银人戴天冠,摩尼宝王在顶上,高一丈二尺,手执银槌。其颇梨钟形如腰鼓,鼻有一金毘仑,乘金师子,手执白拂。 (银钟)比丘将逝,四角银人一时打钟,音中所说诸佛入涅槃法。他化天人闻此钟,天童将白华幡来下,供养比丘死尸。兜率诸天便持天中十六种花,下投院中。是病比丘闻于钟声,不失本心,得生善道。(颇梨钟)病僧气将大渐,是金毘仑口说无常、苦、空、无我,手举白拂,钟即自鸣,音中亦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病僧闻音,苦恼即除,得清凉乐,如入三禅,垂生净土。若大德人,四颇梨钟腹放大光明,光中所说菩萨六度,病人见光,生诸佛国。而是钟光随亡神往所生之处,夺日月光,弊诸天光。

(详情请参考文后附录《祇洹精舍内的梵钟》)

日本平等院大钟

日本平等院大钟钟体上的云中供养菩萨

古代梵钟钟体上的飞天铭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图经》详细记述与展示了祇园精舍的全盘面貌及佛世弘法最高峰的盛况,其中就包含了不可思议的梵钟因缘。为什么这部图经是由唐代道宣律师所撰?作为唐人,为何道宣律师如此详尽地知道佛陀时代祇园精舍的内部形态?《祇洹图经序》一语道破——

“唐乾封二年季春终,南山释氏感灵所出。”

《祇洹图经序》进一步记述了这段缘起:

“自大圣入寂以来千六百岁,祇园兴废经二十返,增损备缺。事出当机,故使图传纷纶。藉以定断,其中高者,三度殊绝,自余缔构,未足称言。隋初魏郡灵裕法师,名行夙彰,风操贞远,撰述《寺诰》,具引祇洹。然以人代寂寥,经籍罕备,法律通会,缘叙未伦……此所传者,生在初天,即南天王之大将八之一也。见始及终,止过晦朔。亲受遗寄,弘护在怀。慈济无蒙,非其视听。流此图经,传之后叶。庶或见者,知有所归。辄录由来,无昧宗绪。余以祇洹本寺主久所居二十五年。一期化迹,七处八会之鸿业,形不从于此园;五部四含之玄藉,法多从于斯寺。由是搜采群篇,特事通叙,但以出没不同,怀铅未即。忽于觉悟,感此幽灵,积年沉郁,霈然顿写(泻)……觉梦虽异,不足怀疑。恨以八十位年,情爽顿绝,面藉指授,耳聆曲诲,及至修疎,十不存一,紬络图传,发未闻想。”(CBETA《大正藏》第45卷,第882页下13-第883页中3。)

《祇洹图经跋》也提到了这一点:

《宋高僧传》第十四曰:“有天人云:曾撰《祇洹图经》,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宣苦告口占,一一抄记,上下二卷。”又曰:“至于乾封之际,天神合沓,或写《祇洹图经》付嘱仪等,且非寓言于鬼神乎?”(CBETA《大正藏》第45卷,第896页上28-第896页下3。)

这段“感灵”的法缘在《法苑珠林》中记录得更为详细:

大唐乾封二年仲春之节,身在京师城南清宫故净业寺,逐静修道。年至桑榆,气力将衰,专念四生,又思三会,忽以往缘幽灵顾接,病渐瘳降,励力虔仰,遂感冥应……时有诸天四王臣佐至律师房门,似人行动,蹀足出声。律师问言:“是谁?”答言:“弟子张琼。”律师又问:“何处檀越?”答言:“弟子是第一欲界南天王之第十五子。王有九十一子……”律师又问:“贫道入春已来,气力渐弱,医药无効,未知报命远近。”答云:“律师报欲将尽,无烦医药。”律师又问:“定报何日?”答云:“可须道时,但知律师不久报尽,生第四天弥勒佛所。”律师又问:“同伴是谁?”答云:“弟子第三兄张玙,通敏超悟,信重释宗,撰《祇桓图经》百有余卷,列峙天宫,无闻地府。”

律师承此告,及踊思寻之,请述用开道俗……于是律师既承灵嘱,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律师忧报将尽,复虑天人将还,笔路苍茫,无暇余事,文字亦复疏略,但究圣意,不存文式,所有要略、住持、教迹不决者,并问除疑,以启心惑,合有三千八百条,勒成十篇……律师既亲对冥传,躬受遗诰,随出随欣,耳目虽倦,不觉劳苦,但恨知之不早,文义不周。今依天人所说,不违三藏教旨,即皆编录,虽从天闻,还同佛说。始从二月迄至六月,日别来授,无时暂闲。至初冬十月三日,律师气力渐微,香幡遍空,天人圣众,同时发言,从兜率天来请律师。律师端坐,一心合掌,敛容而卒。临终道俗百有余人,皆见香华迎往升空。(CBETA《大正藏》第53卷,第353页下26-第354页中16。)

南山律祖弘律一生,感通一生。世人乐道于终南修行天人送供之殊妙,而少知宣律师圆寂前的殊胜因缘。律师的道交感应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直延续到此期生命的尽头——天人说法,口授笔录,圣众迎请,终归兜率。这是律师一生最后功德的圆满呈现,也意味着《祇洹图经》的叙述来自他决定性的最高见地,不容怀疑。所以,《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图经》的传世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祇洹图经》不仅展现了佛世祇洹精舍的全部形貌,更在寺院屋舍、钟鼓楼阁的展开中,还原了佛陀一代时教的极盛场面。舍卫国祇园说法,是释尊弘法的最高峰阶段,不仅许多大乘经从此传布于世,更有戒律、造像、建筑、艺术等最高层次的弘法施设在这里铺展。

第二,《祇洹图经》以图经的方式为大众揭示了佛陀化身功德根植于众生业力因缘的不可思议与无尽功用。正如《关中创立戒坛图经》谈祇洹精舍:“然五大精舍,佛所常游,祇桓一代,最住经久,故二十五载弘化在兹,四藏、五部咸称舍卫。故一佛化相,事迹极多,备在本图,故此存略,致诸教中,树立祇桓,开化元首,总而会之,大有科要。”它不仅展现了佛世盛景,也在诸多细节中记载了过去劫中古佛应化之迹,以不思议因缘揭开了佛身遍满十方三世一切时处的清净法界的胜境。

第三,律乃佛陀亲制,甚至连菩萨都有不能全盘理解之处。据《关中创立戒坛图经》记载,祇园精舍正是佛陀亲制三坛大戒的源头。(CBETA《大正藏》第45卷,第807页。)道宣律师作为四分律戒法系统的传承人,用一生全部愿力和心血来学法弘律,他生命最后的升华可以说圆满在这份《祇洹图经》上。由此更证明了汉传佛教所传的戒律系统为正法所摄,声闻律不是独立于大乘之外的孤立,而是一乘法遍摄声闻、菩萨二乘。这一特殊意义是在汉传佛教体系中实现的,这一特殊因缘是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圆满具足的。

第四,《祇洹图经》不是佛世经典,也非西天大菩萨的著作,而是一位中国比丘在现证功德之后直接陈述佛世庄严,并在现证境界中直接记述的法宝。其中的道交感应不止一日两日,而是持续数月都在记述祇洹精舍的庄严。这样的记录所得必要使人深信不疑。如同智者大师亲见“楞严一会,俨然未散”,道宣律师亲谈“祇园一会,俨然未散”!

正如道宣律师所言,《祇洹图经》“虽从天闻,还同佛说”,并非只是依灵裕法师《寺诰》《圣迹记》的文记载字人为编纂而成,其可信度如同佛经。因此,图经正文的记述足以说明佛陀时代便有梵钟,乃至久远劫前古佛时代皆有梵钟;不仅钟为人造,乃至古佛、天宫巧匠、鬼神、魔王皆曾造钟、施钟。故祇洹之钟真实不虚,非依后世钟形而杜撰反衍;佛教之钟渊深源长,并非后起演变而作;梵钟之声是法界之音,而非金石相叩的凡响。至于图经中所述“法缘具足则梵钟敲响,法缘散去则古钟遁形”的多则公案,更说明佛陀化身功德常在,只有心地清净,与化身功德相应,才能亲闻梵声、亲睹梵形的至理。

钟体铭文叩钟偈颂

二、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

由《祇洹图经》可知,钟的存在确有重大法源,钟的功用首先是法的功用。熟悉丛林寺院的僧俗弟子,无不被朝暮唱诵的《叩钟偈》所震撼。《叩钟偈》中有两首直说梵钟功德的偈颂,言辞简朗,玄旨弘深,即: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

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这两首颂词扼要深刻地阐述了佛教里“钟”最重要的两答功德:第一,钟声能周遍法界,拔济恶道,净除烦恼,息灭诸苦;第二,钟声能震醒凡愚,增长智慧,令众生直趣佛道,成等正觉。

首先谈钟声息苦。汉地祖师述《增一阿含经》义云:“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道宣律师《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1,CBETA《大正藏》第40卷,第6页下24-25。)《祇洹图经》对此多有记载。如魔王施物之院内,“马星比丘令喜见魔子击钟,声闻大千界。魔王闻之,即领八百亿魔天子,下又有百亿魔王,亦同时至,擎宝献佛,地狱者皆即离苦”。佛典前殿西楼台中层之下,“有时龙王手自击钟,声至小千。地狱闻者,众苦暂息”。而汉传佛教历史上也有太多钟声息苦、拔苦恶道的公案,直接印证了钟声息苦拔苦的功德。

《佛祖统纪》转录了《付法藏因缘传》里罽宾王受报千头鱼而闻钟息苦的公案:“罽宾王以好杀,死作千头鱼,剑轮绕身,随斫随生。有罗汉充维那,依时打钟。闻声之时,剑轮住空。遣信白令长打,过七日已,受苦即止。”(CBETA《大正藏》第49卷,第322页中12-15。)

南朝时期,梁武帝曾借助宝志工的神通力,而见到地狱苦相。他问宝志公如何能止息地狱之苦,宝志公说:“唯闻钟声,其苦暂息灭。”于是梁武帝诏令天下寺院击钟,并要舒徐其声,令地狱众生能不间断地闻声息苦。(《释氏稽古略》卷2,CBETA《大正藏》第49卷,第79页上16-17。)

唐五代也有地狱众生闻钟离苦的记载。《续高僧传》记载:唐代智兴法师,住京师大庄严寺。大业五年,法师任维那,每日依时鸣钟,曾无间断。当时同寺三果法师的俗家兄长,南下江都,半路病死,反复托梦给妻子,言:“吾行达彭城,不幸病死,由斋戒不持,今堕地狱,备经五苦,辛酸叵述,谁知吾苦。赖以今月初日,蒙庄严寺僧智兴鸣钟发响,声振地狱,同受苦者一时解脱。今生乐处,思报其恩,汝可具绢十匹,早奉与之,并陈吾意,寄礼殷诚。”

其妻按照所梦奉绢十匹,供养智兴法师,法师借此机缘告知大众钟声息苦的功德与每日坚持叩钟不以为苦的悲心。师言:“严冬登楼。风切皮肉,僧给羔袖,用执钟椎。兴自励,意露手鸣椎,掌中伤破,不以为苦。兼鸣钟之始,先发善愿,愿诸贤圣同入道场,同受法食,然后三下。将欲长打,如先致敬,愿诸恶趣闻此钟声,俱时离苦,速得解脱。如斯愿行,志常奉修,岂惟彻诚,遂能远感。”大众听闻,十分服膺。(CBETA《大正藏》第50卷,第695页中26-下23。)

《释氏稽古略》《佛祖统纪》均记载,后晋开运三年,江南上元县有一百姓暴死,三日后复苏,期间曾误入冥府,见到南唐先主因冤杀和州投降者千余人而被囚禁受苦。南唐先主让此人回阳后转告后主:“吾囚此,闻钟声则苦暂息!汝归语嗣君,凡寺院鸣钟令推迟之,更能为造一钟,尤为济苦!”百姓请问验证之法。南唐先主言:“吾在位尝交聘于阗国,彼王遗吾一玉天王像,吾常置于髻中,后藏于瓦棺寺佛左膝,无知者。汝以此像为验。”南唐后主得到消息后,亲诣瓦官剖膝,果得玉像,感泣恸怡,特在建康清凉寺造梵钟一口,钟上镌刻:“荐烈祖孝高皇帝脱幽出厄。”并以玉像建塔,葬于蒋山。”(《佛祖统纪》卷42,CBETA《大正藏》第49卷,第392页;《释氏稽古略》卷3,CBETA《大正藏》第49卷,第854页。)

韩国境内最大梵钟圣德大王钟

韩国圣德大王钟复制件 现藏北京大钟寺

韩国圣德大王钟复制件局部

三、钟之功德,非但拔苦消灾,尤为入道要径

宗宝道独禅师云:“钟之功德,非但拔苦消灾,尤为入道要径。”(《宗宝道独禅师语录》卷6,CBETA《卍续藏》第72卷,第767页上18-19。)所谓“洪钟长声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梵钟响起,震彻三千,周遍法界,不仅能消除热恼,警醒愚冥,止息众苦,更重要的是钟声乃觉性之音、入道之门。《祇洹图经》不仅说明佛世即有梵钟,还宣示梵钟之声本非金石之声,而是法界之音。经典史传中记录的相关公案,都反复证明了这一事实。

闻钟悟道,当下证果

《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从闻中入。”耳根圆通法门的关键指示了由闻入道的路径,即所谓“观音门入者,一切声响音韵,助汝发机”。一切音声即可入道,更何况发乎法器、号为“大音”之钟声?

汉传佛教历史中常有闻钟悟道者,比如杭州就有两位这样的修行人。

《续灯正统》记载:杭州府昭庆幻寄雪庭禅师,仁和桂氏子,成化癸巳,谒休休于仙林。一见契合,因阅楞严,至于一毫端现宝王剎有疑。后诣江阴干明寺,覩万佛阁金碧峥嵘,忽有省明,弘治戊申除夕。闻钟声,从前履践,不觉瓦解。述偈曰:“圆响心非闻,大千同一照。抹过上头关,更不存玄妙。”(CBETA《卍续藏》第84卷,第570页上24-中5。)

又有杭州府直秘阁学士张镃居士,字功甫,别号约斋。闻钟声得悟。述偈曰:“钟一击耳根塞,赤肉团边去个贼。有人问我解何宗,舜若多神面目黑。”(CBETA《卍续藏》第84卷,第518页下15-17。)

这是僧传中记录的娑婆世界浊世净土中闻钟悟道的公案。而道宣律师《祇洹图经》中所记录的闻钟悟道的案例,不仅一触即发,一闻即觉,乃至钟声可以自鸣,钟声直接演唱法音,闻者无不悟道。

如居士之院内,“诸居士等闻钟声者,即解如来所说法要,春得三果,夏得地前四十心,秋冬证得二地”。

无学人问法之院里,“每春花敷,舍卫城中诸童子等悉来观听(竹钟之声),受五欲乐,闻法获果”。

他方三乘学人八圣道之院,当三十三天“唱奏菩萨六度歌词竟,钟即自鸣,声闻中千世界。声中所说菩萨行八圣道,断烦恼一一智数,行八圣道。菩萨闻钟皆起位地。王舍城及舍卫城有八千童子菩萨,年八岁,日别三时,来此院中听佛说法。说法之时钟声变为天琴,清妙无比。诸修八正闻此声,听佛说法自开解”。

祇洹戒坛上有十万斤的金钟,“若诸圣人受戒之时,得通菩萨击钟,声震三千世界,有闻证果,恶趣停息”

祇洹钟鸣,闻声即证果,不同于浊世修行之不易。这已然是净土胜境、佛陀报身功德的直接呈现。遥想祇园中钟鼓法器随缘应现,不击自鸣,演唱法音,闻者悟道,各各证果的盛况——这才是真正的“欢乐颂”!

韩国天兴寺铭高丽王朝(德寿2445年)青铜梵钟

韩国Ho-Am艺术博物馆藏 11世纪高丽王朝青铜钟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高丽梵钟

钟声接引,往生净土

钟声清凉,无从此法界出,无不还归此法界。《俱舍论》及《佛祖统记》皆言:“人命将终,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修行得受用者在临终时,闻钟声接引,当下即可往生净土。《龙舒增广净土文》便记载了一则钟声接引得生净土的公案:

启芳、圆果二法师精心观想净土,后五月于观想中同觉,身临七宝大池,池间有大宝帐,身入其中,见观音势至坐二大宝莲华,有莲华弥满千万,阿弥陀佛从西来,坐一最大莲华,迭出光明相照。

芳等礼佛问云:“阎浮众生依经教念佛得生此否?”佛云:“如念我名,皆生我国,无有一人念而不生者。”又见其国,地平如掌,宝幢珠网上下间错。

又有一僧,乘宝车逐远而来谓芳等:“吾法藏也,以宿愿因故来迎汝。”芳等乘车前往,又觉其身坐宝莲华。又闻释迦佛与文殊菩萨称赞净土,其前又有大殿,殿有三道宝阶,第一道纯是白衣,第二道僧俗相半,第三道唯僧无俗。佛指之谓芳等云:“此皆南阎浮提念佛众生遂生于此,汝宜自勉。”

芳果既寤,历与其徒言之,后五月二人无病遽闻钟声,他人不闻。芳果云:“钟声乃我事。”顷刻二人同终。(CBETA《大正藏》第47卷第267页上23-中10。)

韩国龙珠寺铜钟

韩国江源道平昌郡上院寺钟

钟声,法缘开启之信

《祇洹图经》给人以这样的启示:哪里有法缘,哪里就有梵钟,哪里就有钟响,哪里就有法音——有缘则现,无缘则隐。比如有佛出世应化或开坛受戒,便有人天造钟、施钟供养,乃至钟声自鸣,法音不断。若有佛陀涅槃,往往梵钟被天人、鬼神、龙王等收藏暂隐,待下一位佛应化时再来应现。所以,正法因缘就是梵钟显现的信号,而钟声响起往往也是法缘开启的信号。

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山广利禅寺有著名的阿育王时期的佛舍利塔。这座著名的阿育王塔的再现于世即与钟声有关。据《释氏稽古略》“释迦文佛舍利宝塔”条目记载,东天竺国阿育王曾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舍利塔,尽收西域及龙宫所藏释尊舍利,供奉于塔内。他曾命耶舍尊者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捷疾鬼随一光尽处,各安置一座宝塔,使八万四千塔遍布娑婆界。在中国有十九处这样的舍利塔。一直到西晋武帝太康三年,有个名叫刘萨诃的人,重病将死,进入冥府见到一位梵僧。梵僧指示他前往会稽育王塔处,刘萨诃顶礼忏悔罪障,得以复苏。醒后他便出家,法名慧达,并前往会稽寻塔。正当遍寻不见之际,有一夜慧达法师听到地下有钟声响起,态度倍加诚恳。过了三日,忽然从地下涌出一座宝塔,高一尺四寸,广七寸,塔上佛像悉具。慧达法师见塔出世,精勤礼忏,广瞻瑞像。这座塔就是现在宁波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的佛舍利塔是也。而阿育王造塔之时,正当汉地周厉王共和之世。(CBETA《大正藏》第49卷,第755页上15-27。)

钟声从地而出,慧达法师感得阿育王所造舍利塔从地涌出。钟声在虚空中响起,天台智者大师迎来兴建国清寺的种种顺缘。

《净土往生传——天台智者大师》载天台智者大师平生赋性恬怡,不乐纷扰,出处动静,率思林泽。陈朝光大年间,智者大师曾梦到岩崖千仞,云日半垂,沧溟万里,渺无堤岸。遥见一位僧人在岩顶向他招手伸臂,还手挽智者大师在崎岖山麓间行走。梦醒后,有人告诉他,所梦之岩必定是会稽的天台山。晋宋以来,僧光、道猷、法兰、昙密等法师的法子都曾在这里驻锡过。智者大师听后十分高兴,便与慧辩等二十多位法师一起南下前往天台山。

在智者大师未到天台山之前两年,已有定光法师在天台安住了四十年之久。定光法师对人说:“善知识来,尔宜办,以待其阙。”待智者大师一到,欢然相接,并问道:“善知识,忆吾早年招手伸臂以相挽不?”智者大师惊讶,方知过去梦境之灵验。

正在此时,突然听到钟声响彻山谷。智者大师想到山中无寺,感到颇为奇怪。定光法师说:“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何怪焉?”待智者大师快要兴建寺院时,定光法师又言:“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何怪焉?”

待智者大师快要建寺院时,定光法师又言:“可以随宜安堵(窣堵坡,佛塔),至国清时,当有贵人为立寺矣。”又过两年,宣帝听说智者大师正在建寺,特赐拨始丰县资赋,以充给寺院建设之用。(CBETA《大正藏》第51卷,第115页中20-下7。)

钟乃丛林号令资始

钟在丛林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器。汉传佛教丛林基本依循古制,每日以钟为首,配合鼓、板,形成了一套完整有序、严密庄严的号令系统,使丛林管理简洁高效,僧团生活清净庄严。

在这套系统中,大钟是最重要的法器,起到了号令丛林的纲领性作用。《敕修百丈清规》云:“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慕击则觉昏衢疏冥昧。”(CBETA《大正藏》第48卷,第1155页中23-24。)

大钟一般悬于钟楼,体量最大,钟声最高远洪亮。每日晨昏,大钟必然叩响一百零八记。以晚钟为例,《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记载了大钟的叩法以及与叩钟偈唱诵的配合:

“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紧缓各一十八椎,总一百零八下。起止三下稍紧,与大鼓、报钟互相照应。凡鸣钟,先默诵愿偈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诵竟,方执椎,执椎已,诵云:洪钟初扣(二通三通,随改二扣三扣)宝偈高吟,上通天堂,下彻地府(击第一椎)……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CBETA《卍续藏》第63卷,第515页中8-下3。)后快十八下,念“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共十八字,每字叩钟一下。如此叩击三通,三通鸣毕,最后念“南无当山护教伽蓝圣众菩萨”三遍,再击钟三下,接三下板。

当前寺院朝暮叩钟基本延续了这一规制。僧团大众依朝暮钟声安排寝息与起床的作息。晨钟敲响,寺院一天的作息开始,大众不可贪恋睡眠、昏寐不起,乃至躺在床上听叩钟;夜晚暮钟长叩,标志着一天作息将要结束,大众不可在叩钟完毕前擅自寝息。朝暮钟声串联起了一个寺院晨昏作息最基本的时间线。此外,大钟还在如下场合敲响:“凡遇圣节看经,上殿下殿,三八念诵,佛诞成道涅槃,建散楞严会讽经,斋粥过堂入定时,各一十八下。如接送官员住持尊宿,不以数限。库司主之。”(《禅林象器笺》卷27,CBETA《卍续藏》第57卷,第349页下26-第350页上1。)

明永乐年间道衍禅师(姚广孝)设计和监造的永乐大钟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梵钟今藏北京大钟寺

永乐大钟局部

《虚云老和尚画传》描绘了虚老礼永乐大钟的场面

中国现存最著名的古代大钟,要数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永乐大钟造于明成祖永乐年间,由僧录司左善世姚广孝设计和监造完成。《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记述虚老1900在京期间,曾参礼大钟寺藏永乐大钟。述云:“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十一岁(一九〇〇年)……游大钟寺,观姚广孝所铸八万七千觔(斤,合46吨)铜钟。高一丈五尺,纽高七尺,径一丈四尺,外铸《华严经》一部,内《法华经》一部,以《金刚经》锁边,其纽《楞严咒》为永乐帝荐圣母铸也。”

除了大钟外,据历史上的丛林清规文献记载,根据钟摆放的位置,还有僧堂钟和殿钟。《敕修百丈清规》云:“僧堂钟,凡集众则击之。遇住持每赴众入堂时鸣七下。斋粥下堂时放参时,旦望巡堂吃茶下床时,各三下(住持或不赴堂,或在假则不鸣)。堂前念诵时念佛一声,轻鸣一下,末迭一下。堂司主之。”“殿钟,住持朝慕行香时鸣七下,凡集众生殿,必与僧堂钟相应接击之。知殿主之。”(CBETA《大正藏》第48卷,第1155页下3-9。)可见僧堂钟、殿钟主要有集众之用。

而随着时间的变迁与各宗寺院规制布局的调整,僧堂钟和殿钟的安设也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变化。比如禅宗寺院里的僧堂钟相当于安设在禅堂里的钟,有的寺院则不在大殿里设较大体积的殿钟等。但无论怎样调整,大钟的使用始终是最稳定地延续着古制。又如禅林丛林的方丈前,要悬七星钟,方丈上堂说法前要敲响七星钟,配合打鼓,打四下鼓,击一椎钟,钟鼓交鸣,威仪具足。

若根据钟的功用来区分,可分为入堂钟、下堂钟、粥罢钟、放早参钟、放参钟、昏钟、定钟、幽冥钟等。如《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载,为度亡撞幽冥钟,“须昼夜响声连接,不紧不缓,亦须念佛,或念菩萨,或诵经呪,随诵随扣,其利甚大,故钟头为度生妙执也。”(CBETA《卍续藏》第63卷第515页下6-8。)

四、施造梵钟,揭示顶门正眼,流通佛祖慧命,功德无量

梵钟作为至要之法器,无可置疑;钟声之功德无量、殊胜无边,无可置疑。没有梵钟的佛教,是不完整的;没有钟声朝夕响起的丛林生活,是不健康的。故自古立寺,必造梵钟;古人供养,必含施钟。从《祇洹图经》来看,施钟的“优良传统”在古佛之时即已有之:如祇园菩萨四谛之院的金钟就是拘楼秦佛时和修吉龙王所施,缘觉四谛之院的铜合镬钟是地神坚牢子所施。汾阳善昭禅师说“施钟必生善利”,佛经中则具体开显了施钟的功德。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谈到了施钟有十种功德。经云:

“若有众生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一者,得梵音声;二者,有大名闻;三者,自识宿命;四者,所有出言,人皆敬受;五者,常有宝盖以自庄严;六者,有妙璎珞,以为服饰;七者,面貌端严,见者欢喜;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CBETA《大正藏》第1卷第894页下22-28。)

《分别善恶报应经》也谈到了施钟的十种功德: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以钟铃布施,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端严无比,二妙音适悦,三声同迦陵,四言辞柔软,五见皆欢喜,六得阿难多闻,七尊贵自在,八美名流布,九往来天宫,十究竟圆寂。如是功德,布施钟铃所获胜报。”(CBETA《大正藏》第1卷第900页上2-7。)

施钟功德无量无边,造钟乃至闻钟功德亦无量无边,故古来学人将对钟的赞叹与愿景写成诗文、钟铭,用作法语开示,可谓赞莫能尽。

应庵昙华禅师新铸钟上堂说法,赞叹大钟铸成:“有大智人,具大知见,启大炉鞴,奋大钳锤,然后示大机,显大用,于二百日中成此大法器。住大解脱门,亘千万亿劫,震大圆音,空明暗相。以此津济四生,以此梯航九有,以此祈祥忏罪,以此息苦停酸,以此揭示顶门正眼,以此流通佛祖慧命,直得星飞电卷山色凝光,凤舞鸾翔龙驰虎骤。岂不见玄沙和尚道:‘直似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苟能于此洞明,便见玄沙老子。即今向紫霄峰下拭眼,堂前骑声盖色,坐断十方,脱或未然,塞却耳根,分明听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卷3,CBETA《卍续藏》第69卷第517页上14-23。)

大沩智禅师初居秀州之西庵,一日为新钟撞钟,就《楞严经》佛陀借闻钟为阿难尊者开显法义之义,说偈颂曰:“长子罗睺罗,遵受如来勅,撞钟发大机,阿难圆信入。我今撞此钟,见闻获大益,上彻三千界,下透无穷极。尘劫逈寥寥,太空常寂寂,息苦与停酸,皆承此恩力。”(《列祖提纲录》卷42,CBETA《卍续藏》第64卷第311页上7-10。)

苏轼《邵伯埭钟铭》赞叹梵钟:“无量智慧火,烧此无明铜,戒定以为模,铸成无漏钟。以汝平等手,执彼慈悲撞,声从无有出,徧满无边空。”(《东坡别喜集》卷4,CBETA《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713页上12-13。)

—END—

附:祇洹精舍里的梵钟

选自《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1)魔王施物之院星宿劫前古佛所作铜钟

东门之东自分九院,初南西有一院,名大梵天王之院……次东一院名知时之院……二院之北有一大院,即于此大院更分为四院。初西南畔一院名魔王施物之院,门向东开,魔天初下先且入此院中。内有一钟,七楞七角,摩尼宝作,受三十万㪶。人天大集祇洹之时,马星比丘令喜见魔子击钟,声闻大千界。魔王闻之,即领八百亿魔天子,下又有百亿魔王,亦同时至,擎宝献佛,地狱者皆即离苦。此钟器是星宿劫前古佛所作,佛去世后龙收入海。

(2)居士之院四大天王所造四铜钟

又次东一所名复殿之院……次北有一大院名居士之院……先止此院有四铜钟,各重三千斤,形如此土周敬王之所铸者。四边皆有白银隐起之像,又作如来为太子时盘马角力诸像。钟鼻铸铜龙形,有仙人骑背上。手执金槌,向下击钟,声闻一阎浮提,四时分音:春如天琴声,中说声闻四谛法;夏如天笙声,中说菩萨六度及菩萨四谛法;秋冬二时如天雷声,中说诸佛初成道法。其钟大是四大天王各造一口,祇洹本院地下鬼神藏之,有缘便现。诸居士等闻钟声者,即解如来所说法要,春得三果,夏得地前四十心,秋冬证得二地。

(3)菩萨四谛之院拘楼秦佛因地时金钟

居士院北别有两院,西畔一院名文殊师利菩萨之院,其门向南巷开,此大菩萨时处其此中。内有佛堂具足庄严……有大钟台,并有大鼓银口金面……文殊菩萨院东一所名为僧库院……大门之西又有七院,最南东边第一名菩萨四谛之院……院有金钟三重,鼻有九龙形,至时龙口多吐云气,钟即自鸣,声如天琴,闻二十里。和修吉龙王所造施,昔拘楼秦佛因地时,佛工巧师自运思造:愿我当来得金色身,恒令此钟供养诸佛。

(4)缘觉十二因缘之院迦叶佛时毘沙门天王所造金钟

次菩萨四谛院院西又有一院,名缘觉十二因缘之院,东对菩萨四谛院,堂树同之,门向北巷。中有金钟,形如三个牛角,小头相连,上有昆仑子形作金钟鼻。至时微风吹动,声闻八里。此迦叶佛时毘沙门天王所造。每至四月八日,钟能诵迦叶佛涅槃经,四众成听。

(5)缘觉四谛之院地神坚牢子所施铜合镬钟

次小巷北一院,名缘觉四谛之院,门向南开。缘觉性人乐闻二法,佛随根性而为说之。中有大堂,林池清净,此极幽栖之处中,有铜合镬钟,人扣发声,闻齐百里。造此院时掘地所获,地神坚牢子之所施也。

(6)无学人问法之院乾闼婆王所造竹钟

此四院北有一大院,名无学人问法之院,门向北巷。诸大阿罗汉来问法者,同集其中。有大佛堂,极望高显,林池交灌,见者钦重。佛来说以为常,唯有一竹钟,形相如铃,本是乾闼婆王所造。钟鼻有金、昆仑。手自提槌,至时便扣,声如人琴,闻止当院,音中所说,十二部经。每春花敷,舍卫城中诸童子等悉来观听,受五欲乐,闻法获果。

(7)他方三乘学人八圣道之院拘楼秦佛时兜率天王所造钟

次东一院名佛油库院,东隔大街对佛香库……西门之西自分六院,南初东第一院名他方三乘学人八圣道之院,东西二门,堂房林池,众具备足。有钟一口,可容二十石,形如此土晋州出者。身有八楞,下有一百二十角,角有一百二十宝珠。钟形三分,下分黄金作口,绀瑠璃隐起,中分白银颇梨隐起,上分玛瑙天金杂作。鼻上金作象形二头,又作三十三天形,其天居象头上。天形五尺,以绿颇梨作戴银天冠。天人手中各执白拂,至时象便鸣唤诸人,众举拂作舞,唱八圣道曲。歌词释提桓因作之,曲即八万四千曲,词亦有八万四千词。一曲治众生烦恼病,三十三天唱此歌曲及舞一边,然后举拂。唱奏菩萨六度歌词竟,钟即自鸣,声闻中千世界,声中所说菩萨行八圣道,断烦恼一一智数,行八圣道。菩萨闻钟,皆起位地。王舍城及舍卫城有八千童子菩萨,年八岁,日别三时,来此院中听佛说法。说法之时,钟声变为天琴,清妙无比。诸修八正闻此声,听佛说法,自开解。此钟拘楼秦佛时兜率天王所造。彼佛灭后,须弥山神收入金刚窟中,释迦佛出世时,至祇洹供养。

(8)学人四谛之院舍卫城中长者子须继那所造铜钟

次小巷西一院名学人四谛之院,门向东巷,中有堂树,余如上说。有大铜钟,须弥山形,舍卫城中长者子须继那造。为自出声,如破盆响。年如十岁,发心希敬,飞至三十三天,梵天王知其心,至使天竺工匠指授仪则。钟既成已,其人获得雷声胜报。钟上有帝释四王宫殿、日月星辰、四海之像。声如龙琴,闻千里内,近听如江南尼众赞呗之声。

(9)学人十二因缘之院毘婆尸佛时龙工巧匠所造铜钟

次小巷北一院,名学人十二因缘之院。南东二门并向巷开,堂树如前。中有铜钟,外似鉾形,内有七楞,鼻有金师子,下有三十七角。时至自鸣,不待人扣。娑竭龙王第三子所造。由悉鼻有血因缘竟,比丘教化令造,使龙工巧匠,是毘婆尸佛时人。钟既成已,鼻血便灭,声至三百里。

(10)凡夫禅思之院他化天王第三子无畏及兜率天王所造玻璃、金银二钟

次小巷东一院,名角力之院,门向西巷……次北有二大院,名外道来出家院,南门对巷……又小巷北有一大院,凡夫禅思之院,南门向巷……中院端门在大巷之南……又南即至寺大南门……中院南门面对端门……不远有大方池……方池正北有大佛塔……塔下有迦叶佛爪发舍利……塔傍左右立二钟台。左边是他化天王第三子名无畏所造,钟及台并颇梨所成;右边是兜率天王所造,钟及台并金银所成。二钟各受五十斛,不常鸣,每至十方诸佛集始鸣,声闻百亿世界。

(11)大佛殿东楼银像内宝楼中央大金钟

次北有大佛殿……殿内大佛座两角各有玉塔,是迦叶如来因地时作。塔高丈,六楞,一百三十层……东楼上层有八万白银佛坐七宝莲华,于银像内有八万四千七宝楼观……宝楼下层作牛头栴檀大梵王像并梵眷属,又作帝释四王部眷等像……中央有大金钟,帝释像每日击之,振三千界。及佛灭后经十二年,大龙收入海殿供养。

(12)前殿西楼台上层须弥山中心山顶宝楼内珠王口中金钟七枚

前殿西楼台内上层有六十四须弥山,并以青白碧玉三色共成,山下周海七宝为岸,大山中有八十亿真珠楼观,随观各有佛成道、降天魔、转法轮、般涅槃等像。随山王上各有百千诸佛国土。中心山顶有大宝楼,迦叶如来于此楼观说《胜天王》《思盖》《华严》各十万偈。此楼台中有星宿劫中诸佛所说修多罗藏。台之中心有白银幢三千级,幢三千级,上百亿天童乘金师子,常作天乐供养前经,乐中多说平等大会普贤行。幢头有大金翅鸟,珠王口衔金钟七枚,至时珠王自鸣,钟声即发,声振大千,召集九地菩萨并十方佛,都会此台,多说诸佛神通变化,回动天地。古昔诸佛种种画算,咸集此台。

(13)前殿西楼台中层下八金钟

此台观者,佛成道已十一年中,弥勒维摩之共所造……至宝台中层下立大龙王,各有龙属,沈吞为之。大梵天王然所造也。有八金钟,诸龙王像,有时龙王手自击钟,声至小千,地狱闻者,众苦暂息。佛灭度后,帝释将上欢喜园中亲所供养。

(14)戒坛律院四王共造铜钟

中院东门之左自分五院,南头巷南又分两院,西名持律,东曰戒坛律院,三门惟不开。中有大堂,律部律师多集住中。房遶三匝,诸持律众于此咨受。有铜钟重三万斤,四王共造。欲集大千圣众,目连以神通力击之。台高七丈,钟形如汉地者。四面多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海之像。

(15)戒坛院劫初时轮王所造金钟

次东戒坛院有三门,如前院相中立戒坛……戒坛院内有大钟台,高四百尺,上有圣钟。重十万斤,形如须弥,杯上立千轮王像,轮王千子各各具足。四面各有一大摩尼宝珠,大如三升,陷于钟腹。足有九龙相盘之像,龙口吐水,具八功德。至受戒时,将欲受者至钟,四面九龙吐水灌诸僧,如顶生王受转轮王位金钟灌顶之像……前之大钟,劫初时轮王所造。圣人受戒,令得通者击之,声振三千,一切圣人闻皆证果,恶趣闻者皆识宿命智。凡夫受戒,则使摩坻比丘击之(其人是大力,当十万人,筋力之最,则不可记也)。人中力士击者,声闻小千世界,随界新受比丘,咸识宿命因缘善恶之事,皆护禁戒,如持浮囊。

其钟台相须弥山形,在大池中,有九金龙向上盘结。一龙九十一头,于诸头上构架金宝,千梁万柱,纯诸名珍,瓦用颇黎,晃曜心目。初受戒者创登坛时,其台即转,诸龙口中皆出香。其两足上龙,口吐香云,色如黄金,盖覆坛上。其摩尼珠放大光明,又遶戒坛,上有天乐赞持戒者所获功德。其台及龙是罗矆阿修罗所造,颇梨瓦者帝释所造,其下地者和修吉龙所造。其池四面砌以白玉,下布银沙,池水水者,散脂大将施。水色清甘,如乳不异,诸持戒者有病饮之,无不除愈,破戒若饮,如吞热铁。佛将涅槃,水先枯竭,屋瓦飞去。

(阿难击钟,结集律藏)佛灭度已,供养舍利,经十一日方始阇维。焚了即日,分舍利竟,往至祇洹。具问事已,经十三日结集三藏,方往王城。至结集时,大迦叶集僧,僧上使目连鸣钟,集百亿四天下凡圣僧众,便白四羯磨。罚宾头卢及阿难已,令阿难上高座,披如来麁布僧伽梨。阿难受教,先诵遗教,如佛约勅。

《戒坛图经》相关描述:

初祇桓戒坛,北有钟台,高四百尺,上有金钟,重十万斤,庄严希有;下有九龙盘像,龙口吐八功德水。时欲受戒人至场坛所,龙便吐水灌顶,如转轮王升坛受位灌顶之相。故初受戒人,如佛法王受法王位,有摩尼珠光,触受戒人得清凉乐,又表受人戒珠清净。若诸圣人受戒之时,得通菩萨击钟,声震三千世界,有闻证果,恶趣停息。凡夫受时,使摩抵比丘击之,声闻小千世界,此比丘有力当十万人。

其钟台如须弥山形,在大池中,九龙出头,构结盘住,诸梁柱等安龙头上,并黄金作之。屋瓦用颇梨宝,若有受者登坛,诸龙即转,口出香雨香云,覆洒坛上。池之四边砌以白玉,底布银沙,水色清净,甘如乳蜜。诸持戒人有疾饮者,无不除差;破戒若饮,如吞铁汁。佛欲涅盘,水先枯竭,屋瓦飞去;迦叶结集,阿难答时,屋瓦还来,池还出水,色白如乳,然无乳味,以表灭后正法随灭,展转无味,如《涅盘经》加水乳譬,可以准也。结集问事都了,僧向王城,大钟宝台飞上兜率,池玉、银沙龙王收去,水亦枯竭。今有其地,相状都无,迷其初缘,合兴坛位,故广叙之。

(16)论院乾达闼婆王所造铜钟

次巷北院又分为二,西名论院,论及论师皆集其中。中有大堂,周房四遶,三面开门,唯西不开。有一铜钟,形如要鼓,乾闼婆王之所造也。上有梵王、帝释、魔王、四天王、娑竭龙王及阿修罗宫殿部位男女等像。若诸异学、外道系论,则使神通,无学击之,声振三千世界。诸论议者将欲拒抗,声闻讷钝,无敢发言。有好心者欲闻解疑,闻声登惠开,菩萨萌动神智,得不退转。

(17)修多罗院拘楼秦佛所造石钟

次东一院名修多罗院,门向西北开。中有三重高阁,周房遶之,莲池流渠,林树交影,经部经师皆所同止。有一石钟,形如汉样,如青碧玉,可受十斛。鼻上有三十三天像,四面以金银隐起,东西两面有大宝珠,陷在其腹,大如五升。八角分曜,杜若花形,周匝作十方诸佛初成道像。至日出时,钟上诸佛皆说十二部经,舍卫城中童男童女悉来听之,闻成圣果,犯欲之者则不闻诲。每至说前,摩尼大将以金刚杵击之,声闻百亿世界。宝珠光明遍照十方,其光明中百千释迦说修多罗。此钟是拘楼秦佛所造,彼佛灭后,娑竭龙王收去,释迦佛兴,龙复将来。及佛将灭,珠光唱言:“释迦如来却后三月当般涅槃。”钟鼻诸天闻皆涕泣,龙复将去。

(18)无常院帝释、月天子所造八钟

次西第六名天童院……大院西巷门西自分六院,南第一院开于三门,西塞名无常院……院有八钟,四白银,四颇梨。银钟在院四角,起台置之;颇黎钟者在无常堂四隅。

银钟四口各重十万斤,形如须弥,九龙盘遶钟鼻,在台上仰。银莲华中,一一钟边,一白银人戴天冠,摩尼宝王在顶上,高一丈二尺,手执银槌。比丘将逝,四角银人一时打钟,音中所说诸佛入涅槃法。他化天人闻此钟,天童将白华幡来下,供养比丘死尸。兜率诸天便持天中十六种花,下投院中。是病比丘闻于钟声,不失本心,得生善道。

其颇梨钟形如腰鼓,鼻有一金毘仑,乘金师子,手执白拂。病僧气将大渐,是金毘仑口说无常、苦、空、无我,手举白拂,钟即自鸣,音中亦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病僧闻音,苦恼即除,得清凉乐,如入三禅,垂生净土。若大德人,四颇梨钟腹放大光明,光中所说菩萨六度,病人见光,生诸佛国。而是钟光随亡神往所生之处,夺日月光,弊诸天光。

上银钟者帝释所造,颇梨钟者月天子所造,其声所至百亿世界。至佛灭后,二钟上去,各还本土。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北海禅院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