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丨江苏省优质课教学实录《长相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诗词长相思的意思是什么呢 教学实录丨江苏省优质课教学实录《长相思》

教学实录丨江苏省优质课教学实录《长相思》

2024-06-29 12: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师:刚才古诗词的余韵还在我们心中回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它和我们学过的《清平乐村居》一样,也是一首词,打开课本到93页,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读诗词。

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读音,很难,再请一名同学来读,我们认真听。

师:字正腔圆。

师:看本课有一个多音字——更,念第一声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古代的计时单位。

师:旧时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大约两小时,你熟悉的成语或者古诗中有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和时间有关的吗?

生:三更灯火五更鸡。

师:我们的成语中也有“深更半夜”,那在这首诗中的“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什么呢?

生: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

师:还读出了什么?

生:风雪交加。

师:持续的时间----长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六个字。(生读)

师:风雪一更又一更,男生读。

师:风雪一再又一更,我们一起来读。

师:“更”是后鼻音,这首词中后鼻音的字还不少呢?你发现了吗?可以自由说一说。自己说,有哪些?

生:梦、成、声。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后鼻音。

师: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押韵。

师:是呀,古诗词很讲究韵律美的。同学们,仔细把这首词再读一读,读出这种味道来,仔细读。

二、了解作者,简介背景,前期铺垫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生:纳兰性德。

师:对他有了解吗?

生:从小出身有钱人家。

师:他的父亲是大学士纳兰明珠,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关于他的资料,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长相思》呀,写于三百多年前,是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在冬巡祭祖行军途中写下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心地品读感受。

三、品读诗词,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师:大家看,课后习题有这样的要求。出示: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桌交流。

师:请一名同学读一下。(生读要求)

师:首先请大家默读全词,借助注释,理解它的意思,呆会儿和同桌交流交流,明白吗?好,默读开始。

师: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所理解的《长相思》的意思。 生介绍。

师:掌声,特别好,他不仅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还能加入自己的理解。还有谁理解?说一说,请你。生:介绍。

师:太了不起了,她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学们,我们来进一步品读,试着体会思想感情。《长相思》和《清平月》一样。你看,它也分为——

生:上阙和下阙

师:我们先来学习上上阙。听请老师的要求,默读这部分文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明白吗?开始。

师:默读上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生:很多将士排着队伍向山海关那边走,一路上非常辛苦,有山也有水。

师:她看到的是白天将士们行军的画面图。你告诉大家,你具体是从哪儿看出跋山涉水画面的呢?

生:“山一程,水一程”。

师:你的感受是?

生:他们非常辛苦。

师:路程怎么样?

生:非常遥远,那你能聚焦到具体的词语上吗?

生:“一程”“一程”。

师:“一程”又“一程”,作者一连用了两个“一程”写出了山高水长,还有谁看到的也是白天行军的画面?来说一说。

生:我看到将士们跋山涉水,很辛苦地向前走,他们非常饥饿,路程漫长遥远。师:从哪儿读出漫长遥远?他们向哪儿前进?

生:山海关。

师:“山海关”就是词中的“榆关”。 (板:榆关)

师:路程到底有多远多艰难呢?来,我们一起看一看那段行军路线。配乐出图

师:1682年,康熙皇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告先祖,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性德作为御前卫士,陪同康熙一行七万人,队伍绵延二十里,他们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八十多个日日夜夜。同学们,这多么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难哪,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去的时候又饿又渴。

师:来,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多不容易呀!来,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路上有重重困难,但是将士们还是去努力克服。

师:有哪些困难呢?比如?

生:很渴很饿。

师:天气可能?

生:暴风雪。

师:但是他们?

生:他们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

师:请你读出这种坚持。

生读。

师:长路漫漫,目的地还在遥远的榆关,我们一起读。

师: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夜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来看书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好多个帐篷,里面点起了灯。

生2:暴风雪特别大。

师:这样的画面,那就用五个字来概括-----生:夜深千帐灯。

师:七万人的营帐呀!目之所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你能把这种壮观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一起来读!

师(配乐):此时夜已深,我们轻轻走进将士们的营帐,你看到千帐灯下,他们在做些什么呢?

生:给家里人写信。

师:此时家书抵万金哪!你看到他们还在做什么?

生:在桌旁对着地图商量明天的行程。

师:噢,商量行军计划。

生:在路上不小心受过伤,现在可能在包扎伤口。

师:多不容易呀!这么多的画面就在这短短五个字中蕴含着,也难怪作者感叹,读!

生读:夜深千帐灯。

师:同学们,词的上阙从将士们跋山涉水,身向榆关,到夜深人静的“夜深千帐灯”,白天的动与夜晚的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初步体会到了将士们丰富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轻轻走进纳兰性德的营帐,试着体会他的情感。请大家默读词的下阙。

师:谁来做纳兰性德的知己,你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感?

生:非常思念家乡。

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聒”。

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他晚上睡不着,被惊醒了。

师:从哪个词读出的?

生:“乡心”“故园”。 (板书:故园)

生:风雪很大。

师:纳兰性德什么样的心情?

生1:思念家乡

生2:很孤独,只有“风一更,雪一更”。

生3:心事重重,听到外面风雪的声音。

师:从哪儿听出来声音很嘈杂?

生:“聒碎 ”。

师:同学们,我们看“聒”这个字,左边是“耳”,右边是“舌”,汉字有意也有情。看,嘴巴发出的嘈杂声音,感觉像弓箭一样刺入了耳朵,让人多不舒服。聒碎乡心的是风雪声吗?

生1:思乡之情。

生2:好似听见家人在呼唤他。

生3:千军万马交战。

师:此次行程,虽然没有千军万马交战的情形,但是康熙皇帝也的确察看了战略的布署。同学们看,让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深处。

师:纳兰性德的故园在哪儿?

生:北京。

师:难道北京就没有风雪声吗?那他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生:北京有亲人安慰。

师:有亲人的陪伴,风雪再大也不觉得寒冷。

生:身处外地,内心寒冷,在家亲人陪伴,内心温暖。

师:此时,故园的人,故园的景,故园的情都浮现在了纳兰性德的眼前,是那么的美,他会想到些什么呢?来,拿出小练笔,写下来。师巡视时提示:提笔即是练字时,注意一下姿势,好!写好的同学请坐好,用姿势告诉老师就可以了。

师:(配乐)此时,纳兰性德想到在故园哪些美丽的场景呢?

生1:和亲朋好友喝酒作诗的画面。

师:好不惬意呀!

生2:过年和家人团圆其乐融融。

师:好祥和的画面!

生3:春天和家人一起赏花的画面。

师:一眼望去,都是美丽的鲜花,到处是醉人的芬芳。

生4:纳兰性德与家人一起聊天。

师:风雪肆虐的征途寒意阵阵,温馨的故国充满温暖,这一寒一暖交织在一起,也难怪作者感叹——

生:夜深千帐灯。

师:此时被乡心聒碎的仅仅是纳兰性德的心吗?还有谁的心?

生:其他将士。

师:词的下阙从“千帐灯”,聚焦到了“一帐灯”,从帐外的风雪之声写到了帐内的乡梦不成,这样我们一步一步体会到了纳兰性德和将士们的长长的相思,谁能读出这绵长的相思?生读。

师:谁再来试一试?(生读下阕)

师:纳兰性德与将士们明明心系故园,为什么还要身向榆关呢?(板:心身)

生:皇帝的命令不可违抗。

师:你觉得他们很忠君。

生: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师:她悟出了将士们的爱国之心。

师:出示词(配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词中,作者选取山、水、风、雪这些常见的自然之景,用朴实的景物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著名文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

生一起读: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师:多高的评价呀!来,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长相思》,将它记在心底,把纳兰性德留在心间。

生读。

师:“夜深千帐灯”再轻一些就更好了,再来试一次。(古筝配乐生朗读)。

四、总结升华,吟唱诗词,拓展阅读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相思》,知道了纳兰性德和将士们虽然身向榆关,但是却心系故园。在整首词中,在行军途中,纳兰性德将自己的一腔思乡之情寄托在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灯火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份绵长的思念。同学们知道吗?词是可以唱出来的,《长相思》也不例外。我们每个人可以唱出自己的旋律,会唱吗?李老师也会。(师唱生鼓掌)。

师:刚才听到有同学说她也会唱,经典咏流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经典传唱人,唱出自己的旋律。若干名学生依次唱《长相思》。

师:纳兰性德虽然一生短暂,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300多首词(出示),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搜集纳兰性德的作品,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吟唱。

出示课后作业:

1.拓展阅读:搜集纳兰性德的作品,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吟唱。

2.比较阅读——阅读南唐词人李煜的《长相思 一重山》,比较两首词的异同之处。(可以在小练笔的反面,和自己的语文老师交流。)

板书设计

25. 长相思

榆关 千 故国

身 灯 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