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互鉴与融合:全球化视野中的油画与水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典油画风格的发展历史 展讯|互鉴与融合:全球化视野中的油画与水墨

展讯|互鉴与融合:全球化视野中的油画与水墨

2024-06-05 1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美术研究院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开幕时间

2024.1.5下午16:30

总策划

杨晓阳

燕东升

学术主持

张晓凌

李虹霖

策展人

张晓凌

李虹霖

钱晓鸣

执行策展人

张冬卉

策展助理

傅梦妮

展览时间

2024.1.5—2024.1.10

参展艺术家

靳尚谊 全山石 周韶华 邵大箴

张祖英 郭怡孮 唐勇力 冯 远

杨飞云 韩玉臣 许 江 田黎明

曾来德 闫 平 杨晓阳 姚鸣京

纪连彬 刘 赦 徐 里 张江舟

顾黎明 蔡广斌 刘 刚 刘万鸣

张冬卉 张 淳 陶 宏 丘 挺

袁 元 常 磊 余旭鸿 祁 艳

前 言

值此岁末年初、除旧迎新之际,为向靳尚谊、全山石、周韶华、邵大箴四位艺坛名宿的九秩人生致敬,感谢以四老为代表的前辈们对中国艺术作出的卓著贡献,我们在此汇聚一堂,以中西艺术融汇发展的学术性展览,向四位前辈致敬!

靳尚谊、全山石、周韶华、邵大箴四位大先生,是新中国美术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美术话语的建构者,他们创作、研究的历史,就是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史。毋宁说,他们就是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坐标。靳尚谊先生作为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杰出代表,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创作出具有标志性的作品,他所开创的新古典主义油画风格,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镌刻出全新的高度。全山石先生为新中国第一代留学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的艺术家,70年来笔耕不辍,创作出大量影响深远的重大题材作品。周韶华先生为中国当代新水墨的开创者,他以“全方位观照”的视角,以“横向移植”“隔代遗传”的艺术观,奠定了新水墨发展的方位。邵大箴先生以其卓越的理论与批评成就,引领了新时期和新时代美术发展的浪潮,也为新中国美术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次展览还邀请了20余位来自于中国画和油画领域有一定代表性的画家。作为美术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品一方面表达出对四位前辈的敬意,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当代美术创作的活力与水准。

近现代以来,中西美术在互鉴与融合中相互建构。在本次展览的油画、中国画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史实。为了更加突出展览的主旨,我们特意编撰并制作了“中西美术互鉴与融合年表”,系统性地展示出中西美术互鉴的历史进程。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国家画院,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时代精品力作的创作方面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近年来,中国文华艺术发展促进会开展了一系列国家级、国际化的艺术创作、展览展示、图书出版、影视演出及文化产业的交流活动,从创办奥运美术大会到举办“五星出东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三十年庆典暨国际美术大展等,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双方携手共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杨晓阳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二〇二四年元月

在中西美术史上,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很早就有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现象,东西方的交流互鉴为世界绘画的丰富和多元作出了贡献。近代以来,中国的画家走出国门,到西方学习油画;西方画家也到东方来学习东方艺术,特别是现代主义兴起之后,东方文化直接影响了西方艺术的面貌。东西方的交流互鉴日趋繁荣,深刻改变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版图,并推动了东西方绘画的融合发展。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中,靳尚谊、全山石、周韶华、邵大箴四位先生,分别从油画、中国画和美术理论方面为中国美术创作和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靳尚谊先生在古典油画的探索中,形成了典雅秀丽、意味深长的艺术风格;全山石先生的油画吸收了俄罗斯油画的精华,又融入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意蕴;周韶华先生以突破传统水墨的勇气,开拓了新水墨的疆域,并提出了“隔代遗传”“横向移植”的创新性理论;邵大箴先生在理论研究上开宗立派,同时也在水墨画创作中逐渐形成了清雅温润的艺术风格。他们的艺术和学术成就,数十年来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美术界。这四位已逾耄耋之年的先生,也以高尚的道德品质,高超的艺术技巧,深厚的学术修养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标杆。

“互鉴与融合——全球化视野中的油画与水墨”展的举办,正是向四位先生的致敬。此次展览还邀请了二十余位油画家和中国画家,通过油画与中国画的展示,对东西艺术的交融和互鉴进行学术对话,以此呈现油画和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只有通过艺术的对话,来自西方的油画和来自中国的水墨画才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魅力,展现人类艺术的智慧;只有通过艺术的交流,才能融汇东西方优秀的艺术,呈现人类思考的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正是对“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思考和实践,希望通过这样的“互鉴与融合”展,推动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和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燕东升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

二〇二四年元月

展出部分作品欣赏

靳尚谊 追梦人 布面油画 100cm×95cm 2019年

靳尚谊 靠在沙发上的女士 布面油画 80cm×100cm 2018年

全山石 美术理论家水天中先生 布面油画 120cm×103cm 2010年 2021年修改

全山石 维吾尔族百岁老人买买提 布面油画 100cm×90cm 2007年

周韶华 读河图洛书所得 纸本水墨 67cm×137cm 2011年

周韶华 孤城遥望玉门关 纸本水墨 68cm×68.5cm 2006年

邵大箴 呼应 纸本水墨 42cm×47.5cm 2022年

邵大箴 对望 纸本水墨 44cm×47.5cm 2022年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殷 铄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王密林

二审 | 马子雷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