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古代贵族对闺阁女子礼仪规范的严格要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贵族指的是哪些人 从《红楼梦》看古代贵族对闺阁女子礼仪规范的严格要求

从《红楼梦》看古代贵族对闺阁女子礼仪规范的严格要求

2024-06-26 1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时候看电视剧,看到里面的千金小姐,印象最深的似乎就是她们笑不露齿、缠着一双三寸金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且一大群丫鬟伺候,吃得是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虽然规矩很多,束缚也多,但日子还是过得挺不错的。那么,古代的大家千金的生活中到底有哪些规矩束缚呢?她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走进《红楼梦》来一窥究竟吧。

一、礼教方面的要求: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在家教方面,古代的贵族是有非常严格的标准的,对于未出阁的千金小姐,尤其注意言行举止方面的规范。这方面就是以“非礼勿听,非礼无视,非礼勿言”为标准的。最典型的就是在鸳鸯发誓断绝婚嫁一事时,钗黛和三春的行为表现。

原来,那次鸳鸯到贾母面前跪下,哭诉大老爷和大太太对她说的要娶她做小老婆的事和大老爷放出来的报仇的话。在当时,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就立马把姐妹们带出去了。

“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

李纨的这一举动,严格履行了贾母、王夫人等人交给她的带着小姑子们学规矩的职责任务。大家千金的规矩,就是这样严格,不得体的话,都不能听,就是听到了,也得装作没听到。

而鸳鸯口中的话,李纨只听见了开头,就知道这不是好话,后面的话只怕更难听、更不堪,所以她才早早地把这些千金小姐们带出去了。

因为,鸳鸯口中说的诸如什么“娶小老婆”、“恋着宝玉”、“报仇”、“横竖不嫁人”、“一刀抹死了”、“剪了头发当尼姑”等话,对于未出闺阁的小姐们来说,都是非常不合礼体的。何况这件事,还涉及到长辈大老爷的名声,尽管贾赦本人可能不在意自己在晚辈面前的形象和举止如何,但,贾家的其他人,还是力求在晚辈面前维护长辈的名声和体面的。

事实上,按照贾府的规矩,这样的话,宝钗、黛玉和三春等听了,都得说没听到,就是知道,都得说不知道、不懂,这才符合她们所受的教育和所应有的言行举止规范。

二、文化水平方面的要求:不需太多才华,但最好读书识字

看看《红楼梦》里的贵族家庭,会发现这些家族对于女孩儿的教育,呈现出不同的观点和理念。

比如王熙凤,是自幼假充为男儿教养的,虽然如此,但是王家人并没有让她读书识字,王熙凤就是一个文盲。只不过,凤姐对于自己不知书识字,多少是有点遗憾的,正如她自己说的,三姑娘比她知书识字,就更厉害一层了。王家的另两个女儿,现今已入中年的王夫人和薛姨妈,当年大概也是没怎么读书的。

同样是史家,贾母在青少年时期,应该是没怎么读书的,只是认得几个字而已,等到几十年后史湘云出生,不知是长辈的教导,还是湘云出于自身的爱好,她不仅知书识字,而且学问不浅,酷爱诗词。

薛家的宝钗,大概正因为出身铜臭味十足的皇商世家,怕人说他们家富而不贵,沾满铜臭味,因此格外致力于诗书和学问,薛父见宝钗聪明,也更加愿意教导宝钗读书了。

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他们家,原本族中男女均诵读诗书,到李守中继承家业之后,认为“女儿无才便有德”,因此李纨、李玟、李琦等李家姐妹在诗书方面的学习较为有限,读的也不过是《贤媛集》、《列女传》等书。但李氏姐妹也能吟诗作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可见,在古代社会,这些大家千金是否读书识字,恐怕多半是由家族的大家长或者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决定的,大部分家庭,还是希望女子能够认得几个字,读几本和女德有关的书。当然,大家族不缺各类书籍,如果女孩子自己愿意,是可以自学成才的,比如小门小户出身的香菱和岫烟,就是通过找机会拜师学习进而充实自我的。

三、在修养和气度方面的要求:自尊自重,豁达雅量

古代的大家族,都有大家风范,也有各家的家风、家传,对于家里的千金小姐们也是如此要求的。贾家的女孩子们,性情各有分别,才情高低不一。

在贾家,即使是迎春这样资质稍微逊色一点的小姐,身上也是有大家千金的风范的,有两件事情可证明这点。

一件就是元春所制的灯谜,叫太监带出来给弟弟妹妹们猜,只有迎春和贾环没有猜对。贾环觉得没意思,但迎春只觉得是一个小玩笑,当做一件小事,并不介意。还有一件事,就是绣桔、司棋和媳妇三人为了累丝金凤的事情吵架,迎春却倚在床上看书,如同没有听见一样。

在这两件事情里,迎春这样的表现,展露出她作为大家千金豁达淡定、大方宽容的一面。

四、在性情方面的要求:温柔和顺,不轻易发怒

古代社会,对于家里的媳妇和姑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大体而言,媳妇可以泼辣一些,能够常和家里的男性亲友和小厮打照面;而姑娘就不一样了,姑娘只能恪守本分,展现出温柔和顺的一面,要守的规矩也会更多一些,不能轻易抛头露面。

在贾府里,王熙凤动辄发威动怒,这一方面是她的“工作需要”,管家的奶奶,如果太没脾气,一来震慑不了下人,二来无法建立威信。再反观宝钗、黛玉、湘云和迎、探、惜三春,她们极少发怒,有的甚至是从来不发怒。为什么这些小姐们从不发怒呢?

原因很简单,用平儿的话说:“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自尊自重。如果你们真的招惹她动了大气,也不过是众人说她个粗糙、不讲究就完了,你们就有吃不完的亏。”

由此可见,贾家的小姐们,不肯轻易发怒,原因有两点:一是要维护自身的金尊玉贵、温柔大方、彬彬有礼的形象,有个千金小姐的体统。二是小姐如果经常发怒,肯定会有下人不时地受到各种牵连和责罚。所以,贾家的小姐们,确实不会轻易发怒生气的。

五、在形象和妆容的要求:时刻保持优雅端庄

贾家从管家奶奶到年轻的小姐,再到体面的大丫鬟,人人每天都是花枝招展地迎接新的一天,哪怕昨夜有再多的委屈,早上起来,也必定会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

这样的一种行为习惯,用现在网络时兴的一句话说,也许就叫“时刻保持优雅端庄”吧!现在一些精致女孩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优雅、要端庄,其实,这不仅仅是要修外在,更需要修内在。

现在就说说探春的优雅和端庄。

探春理家的时候,和自个儿的亲娘生了一场大气,后来就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姑娘哭了,好看不好看是一回事,重点是,妆容肯定受影响了。而此时,探春还在议事厅里“办公”,也就是在公共场所处理公事,不是在自己的闺房里。此时进进出出的都是家里的丫头们,还有一些来往于家里家外的办事的媳妇们。

要说贾府的那些小丫鬟们,绝对都是训练有素的,职业能力那都是杠杠的。因为三小姐才哭了,按照贾府的规矩,就有三四个小丫鬟将沐盆、毛巾手帕、靶镜等物捧了进来,伺候探春洗脸理妆。

当时,探春的贴身大丫鬟侍书不在,于是平儿审时度势,亲自侍候探春。捧着沐盆的小丫头走到探春跟前,双膝跪下,高捧着沐盆;另两个小丫鬟在一旁屈膝捧着巾帕、靶镜、脂粉等,平儿上前给探春挽起袖子,取下镯子,又用一条大手巾把探春面前的衣襟遮掩了,探春才伸手到盆中盥沐、洗脸,再重新上妆匀脸,整个洗脸、上妆的过程条理分明、一丝不苟。探春也展示了自己在生活中优雅端庄的一面。

六、在游乐玩耍方面的要求:注意举止雅观

贾家的小姐们都住在大观园里,大观园的美,刘姥姥是感叹过一次的,她说这花园,比我们买的年画上画的,还要好不知多少呢!

大观园里不仅有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诸如亭、台、楼、阁、轩、榭、台等,还有许许多多的花草,还有鹦鹉、仙鹤之类的小动物,宝钗黛玉她们可以时不时逗逗鹦鹉,看看仙鹤,但是,大观园里更有一样深受青少年所喜爱的东西,只是贾家的小姐们,按规矩是只能看,不能玩的,那么,这究竟是一样什么东西呢?

李清照的词里有这样一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少女时期活泼聪明爱玩爱笑的李清照,看样子是很喜欢玩儿秋千的。大观园里,也有秋千。可惜的是,这个秋千,对于小姐们来说,是只能看,不能玩儿的。

玩秋千的人也有,一般是侍妾、小丫头们。那次,珍大奶奶带了佩凤、偕鸳两人来玩,这两个娇憨的女子,就去打秋千去了。若不是作者写到这里,也许大家不会知道大观园里原来也有秋千。脂砚斋在此评说:

“大家千金不令作此戏,故写不及探春等人也。”

有秋千在那里吊着,却只能远观,不能近玩,连嬉戏的活动范围都如此受限,禁锢至此,究其原因,无非是怕她们荡秋千会不小心摔下,况且一旦露出了脚或者手臂,就不太雅观了。所以,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探春口中说的“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确实是肺腑之言了。

七、在劳动方面需要承担的功课:能做一手优秀的女红

从上文中我们知道,贾家的小姐们确实是金尊玉贵,丫鬟服侍的时候,都不免双膝跪地服侍。真可谓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但是即便如此,她们每天也还是要做“家庭作业”的,那就是做女红。

探春有事没事,也得亲自绣上几双鞋,黛玉即便身体不好,也还是要给宝玉绣点荷包或者络子等物。比起她们,没爹没娘的史湘云就更惨了,有时候她天天做针线活,要做到三更半夜。

在古代,女红是女孩子们的必备功课。古代对女子的要求,有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而女红,就属于妇功的基本内容。

女红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古代的商品经济没有现代这么发达,女孩子自己贴身的衣裳鞋履等穿戴之物,很多都需要自己亲手制作,史家的女眷就是如此。另一方面,女孩在闺阁中,要勤做女工,也因为将来说媒的时候,姑娘的刺绣也可能会由媒人带到男方家里过目,好了解这女孩的女红做得如何。以后结婚生子了,丈夫和孩子的贴身衣物,也是需要这做妻子的亲手缝制的。

在《红楼梦》里,甄士隐家败落之先,其妻封氏也算过得衣食无忧的,甄家败落之后,封氏带着奴婢在娘家过活,就是靠日夜赶着做针线活发卖来度日的,这就更能说明,为什么在古代社会,无论是大家千金还是小家碧玉,都要练出一手好针线活的原因了。

作者:红楼夜思,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