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养宠物极简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狗叫怎么说 中国古代养宠物极简史

中国古代养宠物极简史

2024-06-24 17: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豆梦之

本文来源于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

当代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猫病」

看见猫猫狗狗的,就走不动道

不仅当代人喜养宠物,古人亦爱

并且饲养范围不仅仅限于猫狗

/鹤/

先秦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的宠物是鹤

他对鹤洁净的羽毛、修长的颈项

亭亭的身姿无比痴迷,宫中到处都养着鹤

不仅如此,卫懿公还给他的宠物鹤们

建造了豪华的窝,请名厨为鹤制作食物

让鹤坐华丽的车出行

这还不算,他还按品质、体姿

将鹤封为不同官阶,享受相应俸禄

「卫懿公好鹤, 鹤有乘轩者。」

——《左传·闵公二年》

显然,这种极端的爱宠方式是要不得的

卫懿公好鹤荒政、玩物丧志的消息传到北狄

北狄王正愁没仗打

于是率二万骑兵向卫国突袭而来

然而,卫懿公对宠物过度的爱

早就引起了百姓和臣子的不满

卫懿公的臣民不愿出战

更直言不如让享受着俸禄的鹤出战

于是,卫国就这样玩完了

/乌龟/

卫懿公好鹤,鲁国大夫臧文仲则好乌龟

在古代,乌龟常常被当作占卜工具

臧文仲受乌龟占卜的观念影响颇深

深信乌龟可以预测吉凶

和卫懿公一样,臧文仲也是

「爱它,就为它花钱」型的主人

专门给他的爱龟盖了个豪宅

这乌龟的豪宅长什么样呢?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

「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

蔡指乌龟(古时候蔡地盛产乌龟)

山节藻棁则是形容房子的柱头斗拱刻成山形

梁上的短柱画着藻草

在当时,山节和藻棁可是天子祖庙的装饰

不过,用天子装饰祖庙的规格

盖宠物的房子有违礼制

孔子表示很看不过眼,认为他「不智」

「臧文仲, 其不仁者三, 不知者三。

下展禽, 废六关, 妾织蒲, 三不仁也。

作虚器, 纵逆祀, 祀爰居, 三不知也。」

/鹅/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喜欢养鹅

当时会稽有一个老太太养了一只善鸣的鹅

王羲之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

王羲之便和朋友一起去观赏

然而老太太听说书法大V要亲自来

便杀了鹅准备款待他

王羲之到时,鹅已死,他十分难过,每天叹息

「王羲之性爱鹅。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晋书·王羲之》

还有一事也颇能反映王羲之对鹅的爱

据说当时有个老道士

想要得到一本王羲之手书的《黄庭经》

他知道王羲之爱鹅,便投其所好

精心地养了一批良种白鹅

每日在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羲之终于「偶遇」了这群白鹅

十分欢喜,便想要买下它们

道士表示不要钱,只要王羲之写一篇《黄庭经》

王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这篇《黄庭经》,世称右军正书第二

因为这个颇有意趣的故事,《黄庭经》也称《换鹅帖》

/狗/

到了唐代

白富美圈开始养小型观赏犬作宠物

《簪花仕女图》中

便画了两只小巧的宠物狗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这种宠物狗叫拂菻狗,唐初从西域高昌传入

原产于拂菻(东罗马帝国),又称猧儿

「七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

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

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

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

——《旧唐书》

拂菻狗非常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养得起

宋朝时,饲养宠物犬的习惯

已经从唐朝时的贵族扩大到富有的平民家庭

据《夷坚志》记载,当时有个叫员琦的人

养了一条很可爱的狗,黑身白足,叫银蹄

有一天狗丢了,员琦还贴出启事,悬赏寻狗:

「养狗黑身而白足,名为银蹄

随呼拜跪,甚可爱。

忽失之,揭榜募赎。」

《宋史·孝义传》中提到

「江州德安陈昉」之家,养了一百多条狗:

「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

可见当时民间养狗已经很常见

/南宋毛益《萱草戏狗图》/

/猫/

宠物猫就更为常见了

在许多传世的宋人绘画中,就有宠物猫的踪迹

/毛益《蜀葵戏猫图》/

/李迪《蜻蜓花狸图》/

/苏汉臣《冬日婴戏图》/

南宋有位诗人胡仲弓

写了一首《睡猫》,相当有趣

「瓶吕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

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

猫不抓老鼠还得宠着,可见猫奴自古就有

宋人养猫,要用「聘」

若是亲戚、朋友、邻居家的母猫生了小猫

你想养,就得准备一份「聘礼」

上门「礼聘」回来

「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一袋盐

或者一尾鱼,用柳条穿着

黄庭坚写的《乞猫》

就体现了宋人聘猫的风俗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猫狗如此受欢迎

杭州城中还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

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

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

有各种鸟、猫、狗,珍禽异兽无奇不有

不仅如此,还有猫粮狗粮出售,非常专业

「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草料;养犬,则供饧糠

养猫,则供鱼鳅;养鱼,则供虮虾儿。」

——《东京梦华录》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

还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宠物服务

「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

前几个好理解,改猫犬又是什么呢?

有学者认为,可能就是给宠物猫犬做美容

周密在《癸辛杂识》中

写女孩子用凤仙花染甲时又提到

「今回回妇人多喜此,或以染手并猫狗为戏」

就是说,定居于宋朝的阿拉伯女性

染甲的同时,也给猫狗染色

可见宋朝时,人们确实已有宠物美容的概念

/大象/

元朝时的末代皇帝元顺帝

不养猫狗,养大象

据说这大象非常有灵性

常常在宫廷聚餐时行跪拜之礼

有时还会跳一段宫廷舞,因此深受元顺帝喜爱

元亡后,元顺帝的爱象被朱元璋运到南京

有一天,朱元璋设宴让大象来一段freestlye

大象十分忠贞,表示拒绝,于是被杀了

「一日,上设宴使象舞,象伏不起,杀之。」

——《尧山堂外纪》

当时元朝有个降臣危素

还被朱元璋挂了两块木牌

「危不如象」「素不如象」

大意是diss这危素还不如大象忠诚

/养狗养出新高度/

到了清代,宠物犬的饲养到了一个新高峰

当时已经有了京师狗、哈巴狗、周周狗

小种狗、顶毛狗和小狮狗等多种宠物犬

雍正就很爱养狗

他最爱的两只狗,一只叫造化,一只叫百福

入冬后,雍正便会找裁缝,给爱狗做冬装

衣服做好后,雍正还要检查

看看纽扣是否牢固,细节是否精致

不满意的,打回去重做!

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传旨:

「虎皮衣上托掌不好,着拆去

再狗衣上的钮绊钉的不结实,着往结实处收拾」

从雍正元年到雍正十年

他十几次下旨,给爱犬做衣服、造窝

除了雍正,慈禧太后也非常爱狗

/清 慈禧太后便服像屏 故宫博物院藏/

据说,慈禧曾经在紫禁城中

养了一千多只狗,而且每一只都取了名字

这些狗大多是哈巴狗,被称作「御犬」

无聊时,慈禧便会叫来几只狗

让它们在太监的口令下直立、作揖

这其中,慈禧尤其喜欢一只

叫做「海龙」的哈巴狗,不论到哪都抱着它

图片源于网络,参考资料:

韩威《再谈“卫懿公好鹤”》

王少君《孔子与臧文仲》

《晋书 ·王羲之传》

李星星《宠物与唐代社会生活》

吴钩《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污点艺人这么快就洗白了?!

为啥旅游回来要带伴手礼?

「青春」一定要有狗血堕胎车祸吗?

作者:豆梦之

本文来源于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

当代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猫病」

看见猫猫狗狗的,就走不动道

不仅当代人喜养宠物,古人亦爱

并且饲养范围不仅仅限于猫狗

/鹤/

先秦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的宠物是鹤

他对鹤洁净的羽毛、修长的颈项

亭亭的身姿无比痴迷,宫中到处都养着鹤

不仅如此,卫懿公还给他的宠物鹤们

建造了豪华的窝,请名厨为鹤制作食物

让鹤坐华丽的车出行

这还不算,他还按品质、体姿

将鹤封为不同官阶,享受相应俸禄

「卫懿公好鹤, 鹤有乘轩者。」

——《左传·闵公二年》

显然,这种极端的爱宠方式是要不得的

卫懿公好鹤荒政、玩物丧志的消息传到北狄

北狄王正愁没仗打

于是率二万骑兵向卫国突袭而来

然而,卫懿公对宠物过度的爱

早就引起了百姓和臣子的不满

卫懿公的臣民不愿出战

更直言不如让享受着俸禄的鹤出战

于是,卫国就这样玩完了

/乌龟/

卫懿公好鹤,鲁国大夫臧文仲则好乌龟

在古代,乌龟常常被当作占卜工具

臧文仲受乌龟占卜的观念影响颇深

深信乌龟可以预测吉凶

和卫懿公一样,臧文仲也是

「爱它,就为它花钱」型的主人

专门给他的爱龟盖了个豪宅

这乌龟的豪宅长什么样呢?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

「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

蔡指乌龟(古时候蔡地盛产乌龟)

山节藻棁则是形容房子的柱头斗拱刻成山形

梁上的短柱画着藻草

在当时,山节和藻棁可是天子祖庙的装饰

不过,用天子装饰祖庙的规格

盖宠物的房子有违礼制

孔子表示很看不过眼,认为他「不智」

「臧文仲, 其不仁者三, 不知者三。

下展禽, 废六关, 妾织蒲, 三不仁也。

作虚器, 纵逆祀, 祀爰居, 三不知也。」

/鹅/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喜欢养鹅

当时会稽有一个老太太养了一只善鸣的鹅

王羲之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

王羲之便和朋友一起去观赏

然而老太太听说书法大V要亲自来

便杀了鹅准备款待他

王羲之到时,鹅已死,他十分难过,每天叹息

「王羲之性爱鹅。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晋书·王羲之》

还有一事也颇能反映王羲之对鹅的爱

据说当时有个老道士

想要得到一本王羲之手书的《黄庭经》

他知道王羲之爱鹅,便投其所好

精心地养了一批良种白鹅

每日在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羲之终于「偶遇」了这群白鹅

十分欢喜,便想要买下它们

道士表示不要钱,只要王羲之写一篇《黄庭经》

王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这篇《黄庭经》,世称右军正书第二

因为这个颇有意趣的故事,《黄庭经》也称《换鹅帖》

/狗/

到了唐代

白富美圈开始养小型观赏犬作宠物

《簪花仕女图》中

便画了两只小巧的宠物狗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这种宠物狗叫拂菻狗,唐初从西域高昌传入

原产于拂菻(东罗马帝国),又称猧儿

「七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

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

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

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

——《旧唐书》

拂菻狗非常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养得起

宋朝时,饲养宠物犬的习惯

已经从唐朝时的贵族扩大到富有的平民家庭

据《夷坚志》记载,当时有个叫员琦的人

养了一条很可爱的狗,黑身白足,叫银蹄

有一天狗丢了,员琦还贴出启事,悬赏寻狗:

「养狗黑身而白足,名为银蹄

随呼拜跪,甚可爱。

忽失之,揭榜募赎。」

《宋史·孝义传》中提到

「江州德安陈昉」之家,养了一百多条狗:

「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

可见当时民间养狗已经很常见

/南宋毛益《萱草戏狗图》/

/猫/

宠物猫就更为常见了

在许多传世的宋人绘画中,就有宠物猫的踪迹

/毛益《蜀葵戏猫图》/

/李迪《蜻蜓花狸图》/

/苏汉臣《冬日婴戏图》/

南宋有位诗人胡仲弓

写了一首《睡猫》,相当有趣

「瓶吕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

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

猫不抓老鼠还得宠着,可见猫奴自古就有

宋人养猫,要用「聘」

若是亲戚、朋友、邻居家的母猫生了小猫

你想养,就得准备一份「聘礼」

上门「礼聘」回来

「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一袋盐

或者一尾鱼,用柳条穿着

黄庭坚写的《乞猫》

就体现了宋人聘猫的风俗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猫狗如此受欢迎

杭州城中还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

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

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

有各种鸟、猫、狗,珍禽异兽无奇不有

不仅如此,还有猫粮狗粮出售,非常专业

「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草料;养犬,则供饧糠

养猫,则供鱼鳅;养鱼,则供虮虾儿。」

——《东京梦华录》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

还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宠物服务

「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

前几个好理解,改猫犬又是什么呢?

有学者认为,可能就是给宠物猫犬做美容

周密在《癸辛杂识》中

写女孩子用凤仙花染甲时又提到

「今回回妇人多喜此,或以染手并猫狗为戏」

就是说,定居于宋朝的阿拉伯女性

染甲的同时,也给猫狗染色

可见宋朝时,人们确实已有宠物美容的概念

/大象/

元朝时的末代皇帝元顺帝

不养猫狗,养大象

据说这大象非常有灵性

常常在宫廷聚餐时行跪拜之礼

有时还会跳一段宫廷舞,因此深受元顺帝喜爱

元亡后,元顺帝的爱象被朱元璋运到南京

有一天,朱元璋设宴让大象来一段freestlye

大象十分忠贞,表示拒绝,于是被杀了

「一日,上设宴使象舞,象伏不起,杀之。」

——《尧山堂外纪》

当时元朝有个降臣危素

还被朱元璋挂了两块木牌

「危不如象」「素不如象」

大意是diss这危素还不如大象忠诚

/养狗养出新高度/

到了清代,宠物犬的饲养到了一个新高峰

当时已经有了京师狗、哈巴狗、周周狗

小种狗、顶毛狗和小狮狗等多种宠物犬

雍正就很爱养狗

他最爱的两只狗,一只叫造化,一只叫百福

入冬后,雍正便会找裁缝,给爱狗做冬装

衣服做好后,雍正还要检查

看看纽扣是否牢固,细节是否精致

不满意的,打回去重做!

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传旨:

「虎皮衣上托掌不好,着拆去

再狗衣上的钮绊钉的不结实,着往结实处收拾」

从雍正元年到雍正十年

他十几次下旨,给爱犬做衣服、造窝

除了雍正,慈禧太后也非常爱狗

/清 慈禧太后便服像屏 故宫博物院藏/

据说,慈禧曾经在紫禁城中

养了一千多只狗,而且每一只都取了名字

这些狗大多是哈巴狗,被称作「御犬」

无聊时,慈禧便会叫来几只狗

让它们在太监的口令下直立、作揖

这其中,慈禧尤其喜欢一只

叫做「海龙」的哈巴狗,不论到哪都抱着它

图片源于网络,参考资料:

韩威《再谈“卫懿公好鹤”》

王少君《孔子与臧文仲》

《晋书 ·王羲之传》

李星星《宠物与唐代社会生活》

吴钩《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